百人話百年|朱一民:小車不倒只管推

2021-02-23 衢職信工微社區

「小車表面上看是輛車,實際上它是代表我們人,車子不倒就是我只要還能走動,我都要幹革命。」

講述者:朱一民,男,1943年10月生人,中專畢業,1962年參加工作,下鄉執教,先後任職地方中小學副校長。1988年9月入黨,同年調入衢縣教育委員會(現教育局)繼續從事教育工作。2003年退休,現任迎和社區學區三網格支部書記。「九仟」採風團:劉亞歌  李志博  李潁瀟  王晨磊  陳維毓

採訪地點:迎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九仟」採風團:爺爺,您好!您62年就下鄉當老師了,後來也一直在不同學校、教育部門從事教育工作,能和我們聊聊自己的工作經歷嗎?朱一民:好的。我今年79歲,43年生的。我的文化程度不高,普通的中專畢業,畢業以後,1962年就到農村執教。剛下去的時候我不太適應。因為我是城裡長大的嘛,在那邊感覺很孤單,農民是淳樸的,學生也是樸素的,但是那個環境是很苦的。後面自己慢慢也就適應下來了。後來,教育辦公室想把我調過去任職,我說不行,我學歷不夠,因為那時候那裡都是大學生畢業的嘛,我是中專畢業的,用土話來講,就是壓不住鎮的,我不去,過了幾年以後,他叫我過去當小學校長,這個我就答應了。到了1988年,9月的時候我入了黨。同一年調到衢縣教育局,當初是這麼分的,柯城是一個區,衢縣是一個縣,衢縣是指除了城區以外的都是衢縣,是這樣子的。所以就調到衢縣教育委員會,現在是教育局。在機關幹嘛呢,做勤工儉學。當時比較落後的,工作條件也很艱苦。那時候有兩部電影對我印象很深刻,對我教育很大。朱一民:當然可以,獨輪車你們見過吧?第一部電影呢主要講一個支部書記,一直堅守在工地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克服了各種困難。他有一句話我現在都記得:小車不倒只管推。這句話給我印象很深刻。小車表面上看是輛車,實際上它是代表我們人,車子不倒就是我只要還能走動,我都要幹革命。還有一部電影,印象比較深的,就是焦裕祿改變蘭考縣風沙鹽鹼地。我印象最深的鏡頭就是焦裕祿晚上點著燈在那裡寫工作筆記。他那時候肝癌已經後期了,他一隻手撐著這個地方,一邊寫著工作筆記,最後犧牲在了蘭考。這兩部電影中的人物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突出的模範人物,後來我到了工作中來就產生了兩個信念:一個是只有中國共產黨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使我們整個國家改變面貌向前發展。第二個是為人民服務,我們始終牢記的黨的宗旨。所以後來我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為我是1988年入得黨,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的時間不會太長,所以當時我就在考慮退休以後要怎麼樣為人民服務,怎麼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九仟」採風團:爺爺,我們從社區了解到,您退休以後就一直留在社區工作,繼續為居民服務,您能和我們講講退休之後的生活嗎?朱一民:03年一退休,我馬上把組織關係從機關轉移到社區裡面。很多人認為我為什麼要把關係轉到社區裡面去呢,留在機關裡面不是更好,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但我不這樣子想,我想的是我回到社區,我能夠為社區的人們服務。你叫我還掛一個名在那裡幹什麼呢,我要回來做事情,我到社區來就是為了當一名志願者。當時剛開始創衛,就是全國衛生城市。他們把一疊一疊的戶口簿拿過來,讓我了解這些人是什麼情況。接著就是到了社區裡面檢查衛生,大掃除,處理亂堆放東西這些。後來,我看衛生這方面有人管,我就做了一些其他工作,比如說社區裡的幾塊黑板報都是我出的。大概算了一下,從退休到去年,每個月都要出那三塊黑板報,塗塗寫寫容易,材料不好弄,因為要剛好配合當時環境,反覆篩選選出來的。夏天還可以,冬天很難受的。最早冬天雪很大,一個月都不見塌的,我們鏟都鏟不動,要爬著做。不過,好在社區很支持我的,他說你夠不到我給你買樓梯,買顏料也都給報銷,很支持的。所以我們講很多工作要搞好的前提還是要得到人民,得到黨的支持,這樣子就順利了。再後來,我搞了個「一民服務站」,買了鋸子、榔頭和老虎鉗這些工具,給社區老百姓修修東西,解解小困。這些都是我在社區裡面做的比較有意義的事情。「九仟」採風團:爺爺,我們建黨以來歷經了苦難與輝煌,對於您這樣的老黨員,這些經歷有怎樣的體悟?朱一民:從建黨到建國,我們一路走來,吃過了不少苦,歷經了不少難。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們不會倒退的,好像長江水一樣,一浪超一浪往前遊,不可能倒回來的,就是這個樣子。即使有泥沙,也不在乎,因為大浪淘沙,都是能夠慢慢洗清的。所以,我覺得對你們來說,用毛澤東同志講的就是: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現在手機上有很多信息,也有很多觀點。我們應該批判來看,觀點要正確,立場要鮮明。作為共產黨員就是一定要堅信中國共產黨,堅持黨中央領導。小車不倒只管推。推什麼呢,我不會去推泥的,我就是為大家服務,希望你們大學生也能明白這一點。老人工作室的桌上堆滿了書籍,他正在研究明日開會的材料
「九仟」採風團:今年是建黨百年,對您而言,您覺得現今身邊改變最大的是什麼?朱一民:這些年改變最大的,就是我住的這個地方。以前這門口,每天都有好多老太太坐著吃瓜子,你掃多少,她就能吐多少。我上前一說,她們就罵我多管閒事。一次有個小青年走在大街上吃甘蔗,邊吃邊吐。保潔員就跟著他掃,那個小青年看他一眼,又轉頭咬一口吐一口,一直走到路口吃完了為止,當時的情況不太好。那麼現在就兩樣了,去一看就是地面全部乾淨。再就是前幾年,有天我站在門口看對面的人聊天,我一輛自行車沒鎖停在身後。沒到一分鐘,一轉身,我自行車沒有了。我抬頭一看,一個小青年給我騎去了,我就趕緊去追,追了一路硬是沒追上。這是五六年前的事情啊,現在不會了,現在我自行車放在外面過夜都沒人要。對,現在汽車排滿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這是很真實的事情,微信上講來講去,我們都不相信,我就說我看到的,農村富不富裕,我到農村裡看了一下,全部新房子,一棟棟,你過去哪有這樣子的?「九仟」採風團:您之前講到的「小車不倒只管推」的精神對我們觸動很大。在今年這個非常關鍵的歷史節點上,您作為老黨員,對我們青年大學生或者年輕黨員有什麼期望嗎?

朱一民:你們要把老一輩的精神繼承下去,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更加強大,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希望寄托在你們這一代,我79歲了,不可能活到179歲的,我肯定會倒下的哦,但是我希望為人民服務的這個宗旨不能遺失,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個立場不能改變,一定不能鬆動。希望你們永遠跟著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建設美麗富強的國家。  

百人話百年 | 建黨百年專欄今日開題

相關焦點

  • 「小車」不倒,水才常在!
    「楊水才被毛主席譽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戰士』。在艱苦年代,他帶領群眾挖塘治崗、開荒種樹、建校辦學,讓我們水道楊群眾有飯吃、有水用、有學上。可他自己,卻在54年前的今天趴在案上再也沒能起來。」嶽建智說,「當年水才書記帶領我們挖塘治崗,為找水源耗盡心血。今天村裡打深井200多眼,種莊稼旱澇保收,家家都用上了自來水,我們再也不用愁了。」
  • 牆倒眾人推?百年老校不該被偶然事件左右!浙江大學加油!
    因此關於浙江大學的新聞成為了網友的狂歡,只要是有關這個事情的新聞,評論區大多都是黑浙江大學的帖子,大有牆倒眾人推的架勢,因此浙江大學這幾天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但中學教師還是覺得,百年老校不應該被偶然事件左右,浙江大學加油!
  • 「騎不倒」的自行車 困惑科學家兩百年了
    因為這麼一個結構簡單的交通工具,時至今日卻仍弄不明白它的穩定性問題,即為什麼它在騎行過程中不會倒?不僅如此,當人們在平地上把一輛自行車推行到一定速度後撒手,自行車也會無控制地穩定前行一段,即使中途擾動一下,它也能夠恢復穩定。  為解開這個謎團法國科學院甚至在1897年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獎項。
  • 「走得攏」「左手倒拐」咋翻譯?看看百年前的川話英語教科書
    試問你知道「走得攏」「左手倒拐」「請巴倒左手坐」這樣的方言詞彙該咋翻譯嗎?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早在一百年前,加拿大醫生啟爾德就進行了嘗試。  按場景分類  收錄1002句日常四川話  《民國四川話英語教科書》共分為32個專題,收錄了1002句日常四川話,翻開書本的第一課,就是「同教書先生說話」「請進來」「請坐」「先生這麼早」、「請先生跟倒念」「請先生依倒鐘點來」……這一課共有37個短句,模擬了「同教書先生」說話時可能常使用到的句子,而每一個短句,至少都由三部分組成
  • 山東農村上墳祭祖,一位老人推著獨輪車撿廢紙箱,五毛錢一斤
    就在大家上墳的途中,發現有位陌生的老人推著獨輪車走在路邊,也跟著上墳的隊伍前行,沒多久老人就停下在路邊上。獨輪車是一個以人力推動的小型運載工具,最早為希臘人或中國漢朝人發明。獨輪車俗稱「手推車」、「二把手」 「土車子」。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分布。
  • 開團 | 美國百年品牌 Radio Flyer——從9個月到5歲,一輛伴隨寶寶最久的「百變小車」
    美國百年品牌 Radio Flyer從9個月到5歲,一輛伴隨寶寶最久的「百變小車」從寶寶一出生,家裡的車子就在不停的隨著寶寶的成長更新換代,推車、手推三輪車和獨立三輪車一輛接著一輛……買了一堆佔地方不說,為了寶寶的安全,也不敢買很便宜的車子。
  • 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兩百年:為什麼自行車騎行不會倒?
    似乎自行車騎上後天生就是不會倒的,那你有偶爾思考過為什麼嗎?自150年前自行車被發明以來這個問題在科學上至今懸而未決,為解開這個謎團法國科學院在1897年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獎項(Prix Fourneyron competition)。200年來,許多物理學家、數學家孜孜不倦地研究著自行車不倒的問題,以期尋求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們發表了近百篇文獻,提出了各種可能。
  • 【詩歌報-新詩百年百人選讀38】昌耀《紫金冠》
    我行走在狼荒之地的第七天 僕臥津渡而首先看到的希望之星是紫金冠。當熱夜以漫長的痙攣觸殺我九歲的生命力 我在昏熱中向壁承飲到的那股沁涼是紫金冠。 當白晝透出花環,當不戰而勝,與劍柄垂直 而婀娜相交的月桂投影正是不凋的紫金冠。 我不學而能的人性覺醒是紫金冠。 我無慮被人劫掠的秘藏只有紫金冠。 不可窮盡的高峻或冷寂惟有紫金冠。
  • 日本最老的製藥企業為何百年不倒?
    原標題:日本最老的製藥企業為何百年不倒? 其中,最為人氣的還是那些有著百年歷史的家庭常備藥。不僅對海外遊客,對當地日本民眾來說也都是炙手可熱的商品。 1570年創業的翠松堂製藥是這些老牌製藥企業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家。其經營了近130年的和漢配方解毒丸——「百毒下」也是「神藥」名單中的一員。近日,記者採訪了翠松堂製藥負責人石井利明,向他了解了一個老牌企業在日本屹立不倒的秘密。
  • 美女推「嬰兒車」鑑寶,說小車能夠變形,專家:你祖先肯定很厲害
    而且在鑑寶節目中,還常常會發生一些比較有趣的小故事,在一期鑑寶節目中,一位美女推著「嬰兒車」前來鑑寶,還表示小車可以變形,專家看後說道:「你的祖先一定很厲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美女所帶來的這件寶貝又有著怎樣的價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推不倒撞不翻的「不倒翁」杯子,高顏值還實用,再也不怕桌面水災
    不過不用擔心,為了避免杯子容易碰倒導致的各種麻煩和尷尬,臺灣的創意品牌Artiart發明出了一款黑科技不倒杯,只要放在平滑的表面上,這個杯子就像被釘在了上面,怎麼推都推不倒。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款神奇的不倒杯。
  • 不歸路,這個詞彙有點慌兮兮,不過用在這裡倒也不錯!
    由於特殊的環境,我從小不敢多說一句話,於是就養成了每天記日記的習慣,把想說的話記在日記本上,當然需要嚴嚴實實地把它藏起來。這樣連續記了25年,到2014年下半年,時代不同了,覺得是把肚子憋著的話說出來的時候了。我便試著用手機在QQ空間連續發表著我的回憶錄,每天一千二百字左右,因為字數多了上不去。這就引起了朋友們注意。有的人甚至說,每天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老夏的回憶錄。
  • 小車與公交搶路,公交司機下車找對方理論,小車司機卻突然下黑手
    小車與公交搶路,公交司機下車找對方理論,小車司機卻突然下黑手本文為小編原創,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不管新司機還是老司機,最討厭的就是那種強行別人車的司機們。停車後陳師傅下來找到小車司機,從當時的路面監控可以看到,陳師傅就站在小車左側,小車司機全程沒有下車,只是要下車窗跟陳師傅說了兩句。雖然不知道陳師傅在說什麼,但應該能大概猜出,他是在指責小車司機隨意變道,但小車司機卻不以為然,而他接下來做的動作,可以說實在對陳師傅下黑手了。
  • 日本最老漢方製藥企業為何百年不倒?
    其中,最為人氣的還是那些有著百年歷史的家庭常備藥。不僅對海外遊客,對當地日本民眾來說也都是炙手可熱的商品。  1570年創業的翠松堂製藥是這些老牌製藥企業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家。其經營了近130年的和漢配方解毒丸——「百毒下」也是「神藥」名單中的一員。近日,記者採訪了翠松堂製藥負責人石井利明,向他了解了一個老牌企業在日本屹立不倒的秘密。
  • 凌晨,一小車與電動三輪車相撞,三輪車駕駛員倒在血泊搶救...
    當小車撞上三輪車,因三輪車安全性能較差,駕駛員往往不是傷就是亡,其肇事者則接受法律的嚴懲,這樣的「兩敗俱傷」,給這些平時罔顧交通法規,不規範行駛的駕駛員帶來慘痛教訓。近日,桂林興安先就發生一起小型汽車與一電動三輪車相撞,致電動三輪車駕駛員死亡的交通事故。8月27日,小車駕駛員文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 國外一個推不倒的杯子,這是什麼原理!
    提到杯子 想必各位小夥伴們都有吧,放置在桌子上各種各樣的杯子,尤其是玻璃杯 最怕的就是掉落地面了,少則幾十 多則上百 就直接打水漂了,針對這種杯子易碎的現象,國外的一位小夥就找到了一款推不倒的杯子進行測試,不管怎麼推 它都站立如松 巍然不動,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杯子呢,想必大家都很好奇吧
  • 重慶舍利塔傾斜百年不倒 傾斜度超比薩斜塔(圖)
    榮昌斜塔百年不倒在當地人注視下,斜塔經歷百年來的地震、山洪和風吹雨打仍屹立不倒,箇中緣由究竟是為什麼?有人說這座塔塔底埋藏的舍利子有神力,可保塔身永遠斜而不倒;也有人說工匠在建造斜塔時精確計算了角度,故意修成傾斜的姿態……奇!塔身搖晃竟然不倒這座神奇的石塔位於榮昌縣河包鎮經堂村白塔山半山腰,距鎮政府0.5公裡。
  • 現代水泥的使用壽命50年,古建築是如何百年不倒的?專家:真聰明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家,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也存在很多古代的建築,這也是我們歷史文化的一個實體證明,其中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長城、故宮這些百年來屹立不倒的古建築,其中也富含了古人的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