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接孩子放學的時候遇到一位家長求助,對方表示孩子告知&34;,由於不是一個班級、一個老師,所以對這個小朋友的一兩個字的描述表示完全聽不懂,在這種焦慮下小朋友的家長直接開始唉聲嘆氣,還表示孩子都3歲多了還說不了完整的幾句話,真擔心這孩子是不是智商有問題。
聽到這樣的話,說實話當時就覺得這位家長的情商不高,當著外人的面去說孩子的智商,別看孩子小實際上他們完全聽得懂哪些是好話、哪些是壞話。3歲多的孩子還說不了幾句完整的話,並不代表孩子的智商不高,只能說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太好,除了先天性的智力障礙之外,每一個健康的小寶寶出生都是擁有著同等的健康智商,如何把智商發揮得更璀璨就在於後天的影響力了。
說到孩子說話這件事情,就要從牙牙學語的&34;、&34;開始說起了,如果我們經常在寶寶的耳邊念叨&34;,那麼孩子開口第一聲稱呼就是爸爸,這就是屬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力,所以說如果孩子非先天智力障礙,那麼到了3歲還說不好話就和日常訓練不夠極有關聯了。
朋友莉莉的女兒,就是因為每天忙著賺錢沒有時間給女兒語言啟蒙,而奶奶又是一個話不多的靦腆老太太,平時也很少和孫女說話聊天、語言環境自然變得小心翼翼,以至於現在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了還是不喜歡說話,回家之後有時候連老師布置的&34;都描述不清楚。
這樣的語言表達能力嚴重落後,致使莉莉不得已辭掉工作在家裡面專心教導女兒,但是習慣已經刻畫至舉止之間,就連和親生母親說話也是點頭或搖頭,想要改變女兒現狀就要麗麗多陪伴用親情去拾回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3、4歲還說不好完整的話,或者直接不敢說話,這多半是錯過了良好語言習慣養成的階段,正常情況下三歲的孩子,就應該可以說的出大部分的日常語言,即便是那些語言發育比較緩慢的孩子,他們到了三歲半左右也可以說出整句日常話術。
那麼,孩子良好語言習慣養成的階段都包含哪些重要信息呢?
1)0-12月齡寶寶為語言預熱期,寶寶主要以認真聽為主,聽的有多認真他們對語言的遐想空間就有多豐富,這個時候我們經常可以觀察到孩子豎起耳朵認真聽的小可愛模樣,有的時候認真起來連吃奶的欲望都沒有了。
2)12-24月齡寶寶為語言興趣期,寶寶主要以模仿為主,大人日常生活的口頭禪經常被寶寶發音不標準地模仿著,從剛開始的一個字慢慢過渡到兩個字、三個字,甚至開始逐漸將幾個字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短句,這個時候寶寶說出的話有多清晰,他們對說話的興趣濃度就有多高。
3)24-36月齡寶寶為語言自信期,這個時期孩子說話是越來越利落了,他們幾乎都可以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念,又因為獨立思想比較強經常和爸爸媽媽犟嘴,其實犟嘴的目的就是為了爸爸媽媽多一些了解,這個時期給孩子一些理解和尊重,洽談好彼此存在的反向問題,可以提煉孩子自信同時也可以豐富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那麼,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呢?
1、適量做個&34;的父母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太差,有的時候並非是孩子內向、或者不愛說話,而是沒有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比如孩子想喝水指指奶瓶、家人就雙手奉上,孩子想如廁直接提提褲子、父母就抱著孩子如廁,當孩子哼哼一聲大人就知道孩子想要幹什麼,並且讓孩子在不開口的情況下就可以輕鬆解決問題,那麼孩子還有開口的必要嗎?
所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就要適量做個&34;的父母,比如孩子口渴拿著奶瓶到你身邊轉悠就是不說&34;三個字,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通過&34;來激起孩子的開口語言表達,孩子不說&34;我們就不主動去倒水,直到孩子能完整表達想喝水需求時,我們再去滿足孩子不能做到的需求,會發現孩子在口語表達能力上有著明顯的進步改善。
2、多重複寶寶說不清的陌生詞彙
提高孩子的語言豐富能力,家長還要對孩子說不清的陌生詞彙多加重複,別讓孩子弄不懂的詞彙隔夜或者一直不懂下去,儘量多重複孩子不懂的新詞語會發現寶寶的記憶力有著明顯提升,比如孩子對桌子這個詞彙不太熟悉,可以說&34;,在多次重複下孩子對陌生詞彙逐漸熟悉的同時,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記憶能力。
3、用詞彙搭配表情去豐富語言環境
對於剛剛學會說話的2-3歲孩子來說,他們更擅長通過表情去觀察別人,表情也是人類語言表達的另一種無言方式,如果我們用詞彙搭配表情去豐富語言環境,會發現孩子更喜歡產生對話和表達的欲望,這就像是天冷了我們會不自覺說出&34;二字一樣。
用詞彙搭配表情去豐富語言環境,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學會某一種表達方式之後,變換自己另一種表達方式去幫助孩子,建立更多的語言表達方法,比如我們將&34;詞彙換成&34;、&34;和&34;,這些同義詞的語言詞彙表達,都可以激發孩子的語言思考和擴大化表達欲望。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用兒歌、順口溜、口令和童謠,去和孩子們以&34;的口語表達方式相處,這些實際應用的語言環境提供,都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