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的蔣介石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蔣介石之長子。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學,1922年入上海萬竹高等小學,1924年就讀於上海浦東中學。是蔣介石家族的核心成員。浙江省奉化溪口人。
蔣方良
1934年,在蘇聯烏拉山區,一名來自白俄羅斯的十七歲女工芬娜,結識遠從中國前來的蔣經國,當時的蔣經國,因為國共交惡,在蘇聯成為"人質",並曾被蘇共當局"下放"到西伯利亞。蔣經國思鄉思母,情緒低落,遭跟監的同時,只有辛勤投入工廠生活來暫時忘卻煩惱。
芬娜在這個時候出現,愛情帶給蔣經國莫大的安慰。這段異國戀情,使少女改名"蔣方良",從而也改變了一生。夫妻倆率性相吻1935年3月,這對異國戀人結婚。
外界對她的集體關注,始於她不斷從大直官邸到榮總醫院往返的路上,那是她最不想走,但不得不走的一段傷心路:1988年1月13日, "總統"丈夫蔣經國永遠離開了她;一年後的4月14日,她的長子蔣孝文病逝;1991年7月1日,二兒子蔣孝武去世;1996年12月22日,又是在榮總醫院,三子蔣孝勇被死神奪走。
晚年的蔣方良
她一生都小心翼翼地深藏在公婆、丈夫身後,這位異國女子自進入蔣氏家族,就一直以中國傳統婦女美德要求自己,她有個典型賢妻良母的名字:蔣方良 ---沉默寡言、不問政事、勤於內務、足不出戶的蔣方良,被稱為"最沒有聲音"的"第一夫人"蔣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