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界反對「新冠種族歧視」:要防病毒,而非中國人

2020-12-1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導(文/繆曉娟) 在全中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巨大犧牲,並努力阻止它向世界蔓延的時刻,海外亞裔群體正身處另一個戰場——反對種族歧視和排外主義。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消息顯示,美國累計確診14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目前該病毒對美國境內民眾的威脅性較低。然而,歧視亞洲人的欺凌事件卻接連發生,誤導性信息和惡意仇恨言論充斥網絡,海外亞裔群體特別是華人社區正遭受多重傷害。

「我非常擔心,這很不幸。美國人不應該排斥身邊的亞洲人。」美國疾控中心的免疫與呼吸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森尼爾對記者說。

「這些惡意而無知的攻擊,恰恰在強調一點——美國政府和公共衛生官員必須做好新冠病毒的科普,讓民眾了解病毒如何傳播、人們應當怎樣防範。」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在接受記者郵件採訪時如是說。

埃默裡大學醫學院傳染病科副教授瑪麗貝斯·塞克斯頓則表示:「美國所有確診病例或居家隔離,或住院治療,和他們有密切接觸的人群也在接受醫學觀察。人們不應該將任何民族或種族視為一種威脅。」

接受採訪的美國政商學界人士強烈譴責「遠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種族歧視和排外主義,呼籲美國民眾尊重科學和常識,不因懼怕新病毒而對亞洲人持有偏見,不憑空假定某個亞洲人是病毒攜帶者,更不借題發揮或蓄意抹黑中國。

排華事件在美國引發眾怒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上周表示,在當前疫情肆虐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以帶有傾向性的視角看待問題,對他人產生歧視,基於族群給無辜的人貼上標籤,避免這種歧視行為十分重要。

不久前,華盛頓州一家開市客超市裡,食品試吃專櫃的櫃員質問了一名戴口罩的8歲男孩是否來自中國,並讓他趕緊離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巴特勒圖書館一處黑板上驚現中文書寫的「武漢病毒隔離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一則有關新冠病毒的科普材料中,將「仇外心理:害怕與可能來自亞洲的人交往並對此感到內疚」列為「正常反應」;海外社交媒體上有關中國女子吃蝙蝠的視頻瘋狂流傳;《華爾街日報》竟刊登了題為「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評論文章。

這些在美國接連上演的「嫌華」、歧視和排外事件,引發眾怒。

開市客超市已向這個男孩和他的家人致歉;哥大已發聲明表示譴責不當行為,並呼籲學生向校方舉報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事件;加大伯克利分校致歉並修改了材料中的措辭,提醒學生「不要妄自揣測他人」;吃蝙蝠的視頻最終被證實是2016年在帛琉拍攝,蝙蝠湯是當地一道名菜;《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遭到猛烈抨擊。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波莫納分校社會學家、副教授安東尼·奧坎波撰文反問道:「他們對人性的關懷在哪裡?」

紐約第20選區市議員顧雅明在採訪中特別提到,少數西方媒體將新冠病毒稱為「武漢病毒」或「中國病毒」的做法,是極不公平的。他說:「病毒入侵,不分膚色國籍。以城市或國家來命名一種新病毒,會進一步加劇種族歧視。」

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他強調,為該疾病命名很重要,因為可以避免使用其他不準確或是汙名化的名稱,同時也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冠狀病毒疫情提供一個標準格式。

維護亞洲人「口罩自由」

上周一名男子在紐約曼哈頓地鐵站襲擊了一名戴著口罩的亞裔女子,同時對她大喊大叫:「別碰我!」發布該視頻的紐約市民託尼·赫還表示,該男子稱亞裔女子為「有病的」。

亞洲人戴口罩,通常是一種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的行為,用來阻擋細菌、粉塵或者防止過敏。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戴口罩出門的海外亞裔群體卻要擔心被側目、歧視和甚至打罵。

顧雅明說,他辦公室接到了一些市民投訴,這些市民的孩子在學校因為戴口罩而被其他孩子嘲笑欺負,雖然美國人通常只有生病去醫院時才戴口罩,但他們不應該歧視戴口罩的亞洲人。

他說:「我希望美國人能夠明白,亞洲人選擇戴口罩時,並不代表他們生病了。我們還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教育,才能讓他們了解和接受這種文化習慣上的差異。」

顧雅明的辦公室副主任斯考特·西貝爾在亞裔社區工作多年,和多數美國人不同的是,他對亞洲人戴口罩的做法心存感激。西貝爾說:「我知道他們就是非常小心,既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人。當然我能理解他們,首先是因為我了解他們。」

美國疾控中心主要鼓勵民眾勤洗手和生病時不出門,目前不主張通過戴口罩來防止病毒傳染。對此,駱家輝表示,這些只是建議,並非明文規定或法律,所以人在美國,戴不戴口罩自己決定就好。

唐人街依然安全

紐約皇后區法拉盛一家經營了十多年的理髮店,上周生意下滑90%。一方面當地華人出門少了,另一方麵店裡員工戴了兩天口罩,未曾想到竟把外國客人都嚇跑了。疫情爆發前,這家店三分之一的老客戶都不是華人。

店長王小雲說,員工早已摘下了口罩,但客人還不見回來,每個月租金、稅費高達1.5萬美元,再這樣下去,可能撐不過兩個月。

生意受到影響的並不止這家理髮店。近期法拉盛的經濟活動已減少30%左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港式餐廳經理說,這個亞裔社區連續多年高速發展,如今卻遭受最大打擊。

對此,多名市政官員已經號召民眾不要對亞裔社區和唐人街心存偏見或擔憂,應當繼續保持原來的消費習慣。紐約第47選區市議員馬克·特雷格在推特上發文鼓勵人們繼續逛街、吃飯和正常生活;紐約市衛生局長奧克斯瑞斯·巴博特更是接連發布她在唐人街吃飯和參加春節活動的照片。

「那些歧視亞裔社區的新聞讓我非常沮喪。有一點我要說清楚,我們防範的是一種病毒,而不是一個特定的人群。」巴博特在推特上這樣寫道。

流感才是更大威脅

儘管新冠疫情備受美國媒體關注,官員和專家們卻反覆提醒民眾,流感才是美國社會面臨的更嚴重的健康威脅。紐約市議員顧雅明直言,紐約暫無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普通人感染流感的可能性遠遠大於感染新冠病毒。

埃默裡大學醫學院傳染病科副教授塞克斯頓建議人們儘快接種流感疫苗,「如果已經出現呼吸道病症,在候診室裡要戴上口罩,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美國疾控中心最新報告顯示,美國2019至2020年流感季,已導致2200萬人感染,21萬人住院,1.2萬人死亡。

麻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亞裔研究中心主任保羅·渡邊教授近期接受《波士頓環球報》採訪時表示:「新冠疫情引發的反華歧視,不僅醜陋,而且毫無邏輯可言。」

渡邊說,「現實情況是,美國正面臨一場健康危機,這場危機源自美國國內,它就是流感。」

相關焦點

  • 美國各界反對「新冠種族歧視」:要防病毒,而非中國人(7)
    【延伸閱讀】新冠肺炎命名拒貼「中國標籤」 外媒:避免引發歧視暗示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 引發疫情的新冠肺炎有了正式名稱。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2月11日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VI」為病毒,「D」為疾病)。
  • 黑人真的反對種族歧視?實際上他們只是反對自己被歧視
    ,記得我之前寫反對種族歧視黑人的文章被不少人嘲諷,很大原因就是因為視頻中黑人的作為。 我反對種族歧視並不是支持這種垃圾人,而是我認為種族歧視本身是不應該被提倡的行為。而通過這個視頻中的黑人,我們甚至可以看出為什麼黑人在全球的反種族歧視運動屢戰屢敗甚至逐漸妖魔化? 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黑人本身的價值觀就是割裂的。
  • 美國一百貨公司涉種族歧視:別把東西賣給中國人
    報導稱,梅西百貨經理曾說過,「別把東西賣給中國人」,經理還曾質問銷售人員「為什麼要賣東西給這些人?」但梅西百貨方面則聲稱,這樣的指控毫無根據。據悉,梅西百貨並非首次因歧視行為被起訴,該公司2014年被指非法禁錮非洲裔顧客,紐約州總檢察長最終裁定其支付65萬美元的賠款。據悉,事件起因是非洲裔購物者在梅西百貨購買昂貴的物品後被扣留。
  • 抵制種族歧視,內馬爾還歧視華人?因為抵制的只是對黑人的歧視
    縱觀整個2020年,除了新冠病毒的肆虐之外,最為重大的時間無疑就是全世界範圍內的反種族歧視浪潮。從「弗洛伊德事件」到「布雷克事件」,不斷有非裔美國人遭受到白人警察的暴行死於非命,於是,反種族主義浪潮從美國刮到了全世界,波及社會各界。
  • 陷種族歧視焦慮,亞裔美國人心理健康堪憂
    根據聯邦調查局2003年至2017年的《統一犯罪報告(Uniform Crime Report)》數據顯示,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數量在15年間逐漸減少。但是今年3月下旬,聯邦執法機構發出警告,在新冠疫情蔓延之際,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將會增加。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種族歧視與焦慮和抑鬱之間存在聯繫,精神衛生專家也非常關注這一領域。
  • 「吃中國雞肉就會得新冠!」愛爾蘭議員發表種族歧視言論引爭議
    華輿訊 據愛爾蘭新島傳媒報導 愛爾蘭新芬黨議員布賴恩·斯坦利(Brian Stanley)在推特發表「吃中國雞肉就會感染新冠」的種族歧視言論引發爭議。她說,人們真的不應該輕率地評論新冠病毒的來歷,這種言論對整個民族都是非常不公平的。亞洲人已經深受其害。就是因為有很多這樣的人說這都是中國人的錯,導致許多人到處對亞洲人喊「冠狀病毒」。在市長母親經營的中餐館內,曾有客人挑釁,出現「要不要在咖喱裡加點冠狀病毒。」的言論。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紐約羅斯·裡根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孫瀾濤表示,美國是一個移民「大熔爐」。經過上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雖然明面上的種族歧視言行不多了,但實際上少數族裔在就業、求職等方面依舊面臨著各種「隱形歧視」。失業、貧窮、曾感染新冠病毒……弗洛伊德生前的種種遭遇可以說是美國弱勢群體的真實寫照。
  • 美國亞裔名人挺身而出,反對疫情期間的種族歧視現象
    (圖片來源:美聯社) 據美聯社報導,這一幕激怒了鄭,也是她認為亞裔名人應該挺身而出為亞裔發聲、反對針對亞裔的攻擊的原因之一。有關當局表示,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反亞裔的攻擊越來越多。 出演過CBS電視劇《末日逼近》(The Stand)的鄭說:「我認為我們不能假裝這一切好像沒發生一樣。」
  • 種族歧視!電腦上這倆詞也不能用了
    美國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非裔美國人死亡事件目前在美國國內持續發酵,蔓延至全美多地的抗議示威活動。表面上看,此次全美抗議示威的導火線是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而死,但深層次的根源則在於美國長期種族歧視所導致的結構性問題在新的社會背景下的集中爆發。對此,美國各界人士紛紛發生,強烈譴責存在於美國的種族歧視痼疾。
  • 最新調查:非裔和亞裔美國人因新冠疫情遭受更多種族歧視
    中國日報網7月2日電(高琳琳)據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7月1日報導,一項最新調查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美國的非洲裔和亞裔群體所經歷的種族歧視比以往更多,他們還擔心戴口罩可能使自己成為攻擊的對象。
  • 又見種族歧視!韓國留學生被當成中國人 遭法國白人男子攻擊
    在歐美國家,種族歧視一直以來都是根深蒂固的社會毒瘤。尤其新冠肺炎爆發之後,針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激增,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最近在美國發酵的紐約中央公園白人女子假報警、明尼蘇達黑人男子被跪壓致死等一系列事件,也讓人無法對隨處可見的種族歧視做到視而不見。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名在法國留學的韓國女子和男友一起在尼斯搭乘電車時,突然遭到一名白人男子種族主義攻擊。根據現場拍攝的視頻,該男子很顯然將韓國女子錯認作中國人。他對韓國女子說:」中國人吃貓吃狗。新冠病毒來自你們國家。
  • 不反對種族歧視了?黑人要「回家」了?還是覺得非洲好啊
    近日美國爆發了反對種族歧視抗議遊行,起因是由一個白人警察虐殺黑人男子導致男子死亡而引起的事件,隨後抗議遊行持續發酵,目前已經升級為暴力遊行和示威者鬧獨立,根據數據統計,這次抗議遊行引發的混亂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超過了以前的洛杉磯騷亂,在媒體的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視頻中並不全是黑人抗議遊行,其中也有很多白人參與反對種族歧視抗議遊行,
  • 反對種族歧視 華人聲音響亮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範圍內持續蔓延,各國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與仇恨犯罪並沒有減少。面對汙名化言論和惡性攻擊,華僑華人通過報警、投訴、請願、在主流媒體發聲等方式,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
  • 種族歧視問題凸顯 美僑領:少數族裔當團結髮聲
    (抗擊新冠肺炎)種族歧視問題凸顯 美僑領:少數族裔當團結髮聲中新社北京6月2日電 (馬秀秀)「弗洛伊德事件在當前美國的大環境下有其必然性。」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創會主席鹿強表示,川普從競選開始就打「種族」牌,不惜激化種族矛盾,從而造成白人至上主義抬頭。近日,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以致窒息而亡的事件,引發美國當地和國際社會對美國種族歧視等頑疾的不滿。
  • 美學者:種族歧視已滲透至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
    美國學者認為,需要將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全國性抗議,促成廣泛的對話,來討論種族歧視問題。美國亞特蘭大埃默裡大學政治學與非裔美國人研究教授珀爾·道在接受採訪表示,美國過去十年間有很多非洲裔美國人遭警察暴力執法死亡事件,但因弗洛伊德之死恰逢新冠肺炎疫情之際,弗洛伊德事件像一根導火索,讓很多在新冠疫情中深受傷害的非洲裔美國人的不滿情緒集中爆發。
  • 加拿大溫哥華舉行遊行示威反對種族歧視
    因美國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示威活動5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民眾走上街頭反對種族歧視,抗議在美國發生的針對非洲裔群體的種族歧視行為。 新華社發(梁森攝)6月5日,抗議者手舉「黑人的命也是命!」和「奴隸制從未被消滅,反而得到了進化!」等標語在加拿大溫哥華參加示威活動。
  • 多國出現排擠、辱罵華人事件,種族歧視仍在繼續!
    黑人弗洛伊德的死帶來了全球反對種族歧視的遊行示威,但並未實質性的改變什麼?種族歧視仍在進行。近段時間,多國出現排擠、辱罵華人事件。1.傳單聲稱,「由中國製造的新冠肺炎疫情禍害了全世界,西班牙是受禍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人連老鼠都吃,因此身上的細菌無數。此外,在西班牙的中國人群體有許多黑社會成員,他們逃稅漏稅、僱傭黑工等,破壞了西班牙的社會和經濟秩序。」當地民眾看到傳單後深感這是一起嚴重的種族歧視事件,於是報警處理。
  • 春晚小品對非「種族歧視」?這件事是怎麼傳開來的
    在2月2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問,在今年中央電視臺春晚上的一個小品中,有一名中國女演員把臉塗黑裝扮成非洲人,中方是否認為上述行為是種族歧視?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中方一貫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耿爽說到:「我也確實看到了近來不少媒體,特別是西方媒體圍繞此事的報導和評論。
  • 種族歧視成為「常態」,美國悲劇再重現
    導讀:如今的美國社會中,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美國政府雖然可以發現問題所在,但是缺乏制止這些問題出現的實際行動,其中,種族歧視問題就是非常典型例子。然而,要想真正追尋種族歧視源頭,還得到美國建國初期,由於白人資產階級與其他階級之間的經濟矛盾,是造成當下美國種族歧視的主要根源。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明確寫道,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生活在底層的人民都深知平等與他們毫無關係,「平等」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表示,種族歧視將會是美國持久且主要的標識。
  • 種族歧視 撕裂美國
    葬禮上,弗洛伊德侄女威廉士質問「美國曾於何時偉大過」,表達對親人遭受無妄之災的哀痛和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種族歧視的不滿。種族歧視正在撕裂美國,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美50州示威抗議,同時全球數十國抗議聲援,美駐多國使領館被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