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是由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很多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血症」,就會導致嬰兒皮膚發黃,引起黃疸。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但如果發現超過了生理性的範圍,就必須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變,所以要特別注意新生兒的膚色變化。
新生兒黃疸的基本類型
1、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出現,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膚有點黃,在4-6天達到高峰,7-14天逐漸消退。對於生理性黃疸的嬰兒來說多曬曬太陽,勤餵奶都可以加速膽紅素的排出,如果是喝配方奶粉的嬰兒,可以早晚給寶寶餵30ml的白開水。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足月兒不超過12mg/dL、早產兒不超過15mg/dL。
2、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是嬰兒出生24小時內就出現,並持續2-3周,甚至更長時間。不過只要嬰兒足月出生,十分健康的話,即使是這種不正常的黃疸也不會對嬰兒造成太大的傷害。但對早產兒和生病的嬰兒來說,如果出現不正常黃疸,就要引起父母和醫護人員足夠的重視。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之一就得需要醫生診治:
a、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之內就發現黃疸,是「早發性黃疸」。
b、黃疸指數一下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這種情況比較常見的是溶血性黃疸(由於媽媽和寶寶的血型不合,例如媽媽是O型血,寶寶是A型或者B型)
c、黃疸指數升得太高,達15mg/dL 或以上。
d、持續時間太長,一般生理性黃疸持續的時間是7-14天,如果超過兩個星期就要注意了。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
一般情況下來說,其實大多數的新生兒黃疸都是不需要進行治療的,多加注意也能起到治療效果。如果是經過檢查確定需要進行治療的病理性黃疸,就需要引起重視:
1、多吃多拉 加速代謝
可以採取一定措施來幫助寶寶減退新生兒黃疸。黃疸值偏高,有的醫生會建議讓寶寶服用茵梔黃或清肝利膽口服液。但學術界對於茵梔黃的退黃作用和副作用存在一定的爭議,因為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具體要看新生兒是溼熱或寒溼型黃疸,且藥物對新生兒脾胃的副作用不易把控,因此能不服用藥物就儘量不要服用藥物,可以採取最健康的「母乳餵養,多吃多拉,加速代謝」的原則。
因為新生兒黃疸形成三大主要原因是:生成較多,代謝較慢,排出較少。治療黃疸釜底抽薪的治療方法是加快代謝,簡單說來,就是「多吃多拉,有助退黃」。
遵循「母乳餵養,多吃多拉,加速代謝」的原則對生理性黃疸進行退黃,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如果對寶寶的新生兒黃疸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請教醫生,以確保媽媽選擇正確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
2、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螢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藍光治療寶寶黃疸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方法。新生兒裸體臥於光療箱中,雙眼及睪丸用黑布遮蓋,用單光或雙光照射,持續24-48小時,膽紅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療。光照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PS:
【照藍光前準備】修剪指甲,以免寶寶哭鬧的時候,抓破皮膚。照藍光前要注意清潔,減少汙染,先給寶寶洗澡,不用撲粉。醫院會用黑布遮住寶寶的眼睛和生殖器官。準備比較小的尿布,讓寶寶以最大的面積接觸藍光。【照藍光有沒有副作用?】
寶寶照藍光,是會用眼罩把寶寶眼睛遮住的,還有生殖器都要遮住,藍光的副作用主要有:皮疹,發熱,腹瀉,青銅症等,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會出現,應正確對待。
3、換血療法
如果新生兒黃疸比較嚴重,黃疸值在20mg/dl以上,或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換血療法花費高,風險大。因此要早幹預不要發展到重度黃疸。
黃疸患兒的護理
1、讓寶寶接觸自然光
家裡最好經常通風和讓自然光照射到屋裡,因為即使在醫院治療,也會讓寶寶照光,所以在家裡儘量讓寶寶接觸自然光,自然光裡任何波長都有,照光或多或少會有些幫助。
2、母乳餵養
如果證明是因為餵食不足所產生的黃疸,媽媽必須要勤餵食物,因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勤吸才會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會愈多。因此可以經常給寶寶餵母乳。
3、讓寶寶胎便儘早的排出
在早期時我們要儘早給新生兒餵養,讓胎便儘早的排出,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黃素,因為如果胎便不排出乾淨膽黃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多。怎樣看胎便是否排乾淨呢?主要是看胎便從黑色胎便轉變為黃色胎便就是排乾淨了。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
判斷新生兒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數不足,有可能他的液體攝入不夠,小便過少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洩。我們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攝入,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5、密切觀察新生兒黃疸變化
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觀察眼睛。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皮膚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係,若呈黃色就要注意了。另外,只要新生兒看起來越來越黃,精神和胃口都不好,出現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情況,都要去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