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很多寶媽寶的爸爸們已經觀察到:在出生幾天後,寶寶的脂肪白皮膚是如何變成黃不拉的?是營養不良嗎?還是越來越多的「黃種人」?
也許,一些有經驗的婦女會告訴你:這是新生兒黃疸,別擔心,基本上很多寶寶出生後都是黃色的,過幾天就會好的。
真的是這樣嗎?如何正確面對新生兒黃疸?
為什麼出生後寶寶會變黃?
寶寶黃疸的症狀與血液中游離膽紅素有關,其主要來源於紅細胞的分解代謝。
出生前,寶寶體內的紅細胞比正常人高,當寶寶出生後能呼吸時,一部分紅細胞會發生凋亡,血液中游離膽紅素自然增加,於是寶寶就會表現脫離皮膚黃色染色。
如果游離膽紅素高,則會隨血液進入大腦,損害腦功能,引起膽紅素腦病。
因此人體將肝臟送到體內代謝,加工成無毒的結合膽紅素,並與膽汁一起排洩到腸道分解,絕大多數膽紅素會隨糞便排出體外。
學會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根據苗哥的上述解釋,你寶媽寶的父親應該對寶寶的變黃過程和引起黃疸的膽紅素代謝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寶寶肝容量逐漸正常,黃寶寶血游離膽紅素會慢慢下降,這是常見的生理性黃疸。這種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3天開始發黃,而且黃的程度不深,一般持續1周~2周。
如果短時間內大量紅細胞死亡(如新生兒溶血),肝、腸功能低下或異常,或膽紅素轉運和排洩途徑異常(如新生兒膽道閉鎖),使血液中游離膽紅素持續升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一般寶寶在出生時24小時開始變黃,程度嚴重,通常表現是手掌和腳的黃色,寶寶的精神狀態和進食狀況都很差,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危及寶寶的生命。
現在很多醫院都會對新生兒進行皮膚膽紅素檢測,如果皮膚膽紅素檢測高,血液中的膽紅素測量值也很高,寶媽寶貝兒千萬不要大意,認為這是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
也許僥倖心理會導致大錯在孩子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