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如何護理,為什麼新生兒大部分都會得黃疸

2020-12-18 騰訊網

橘子媽媽懷孕的時候肚子超大,每天腿和腳腫的都不行,又睡不好,很辛苦;好不容易熬過了40周,千辛萬苦把小橘子生出來了,哪裡知道考驗才剛剛開始,漫漫育兒路上的第一關就是新生兒黃疸。

小橘子剛剛出生1天,皮膚就有點發黃了,尤其是眼白,看著挺嚇人的,兒科醫生來查房,二話不說就給抱走了,說小橘子黃疸發生的有點早,最好住院觀察一下。這就是大部分父母都會經歷的新生兒黃疸問題。

哎呀小橘子一被抱走,橘子媽媽想起來就哭,醫生來查房的時候對著自己的產檢醫生哭,現在想想還挺好笑的,但是當時什麼都不懂呀,小橘子不在身邊心裡好慌呀。黃疸不是很多寶寶都會出現嗎?為什麼把小橘子就給送進NICU了呀?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呢?原來醫生是這麼說的。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呢,身體裡面死亡的紅細胞很多,但是寶寶的肝臟又沒有完全發育好,沒有辦法好好的消化掉這些死亡的紅細胞;同時寶寶腸道裡的有益菌又很少,這樣血液裡的膽紅素就明顯增加,能增加到一定的成都,寶寶就變成了「小黃人」啦。

新生兒黃疸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的,另外一種是病理性的;生理性黃疸是在寶寶出生後兩到三天慢慢出現,大概五至七天就會消退,最多不超過兩周;病理性黃疸多出現於寶寶出生24小時內,而且對比生理性黃疸要危險一些,會對大腦神經的發育有不好的影響,甚至有可能使腦神經損傷,造成後遺症。所以新手爸媽們一定要注意了。由於小橘子黃疸症狀出現的太早了,醫生懷疑是病理性黃疸,所以就把小橘子收入院了。

準爸媽們看到這裡該問了,新生兒黃疸有辦法預防嗎?很遺憾,橘子媽媽認為沒有辦法預防。有些老人會說,懷孕的時候吃鵝蛋就能預防黃疸,橘子媽媽覺得,就算是有用我們也沒法判斷寶寶沒有黃疸就是鵝蛋的功勞呀,而且很多人吃了鵝蛋,寶寶還是照樣黃疸了。

橘子媽媽是O型血,很擔心寶寶會出現ABO溶血性黃疸,但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呀,橘子寶寶出生不到24小時就全身發黃,兒科醫生來查房就把寶寶轉到NICU去了,橘子媽媽奶都沒餵過完整的一頓就和寶寶分開了,當時月子裡就天天哭,和寶寶分開媽媽的心都碎了。萬幸的是在醫生的細心照顧下,橘子寶寶住了10天院就平安的回到媽媽的懷抱裡啦。

那麼出現黃疸我們新手父母要做些什麼呢?下面橘子媽媽就詳細的展開說一下。

如果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那麼媽媽多餵寶寶母乳,讓寶寶多吃多排便便,每天一定時間的曬太陽,很快就會好的。說到讓寶寶曬太陽,大多數老人都把孩子包裹的特別嚴實,不讓孩子見風,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的身體的健康發育。一是孩子溫度高,散熱慢,捂太多不利於散熱,讓孩子很不舒服;二是捂太多其實特別容易出現溼疹,溼疹的問題我們以後再詳細展開談。黃疸是要曬太陽的,把孩子脫光放在日光下曬,記得把寶寶的私處和眼睛蓋上,很多寶寶都特別喜歡趴著曬太陽,曬著曬著就睡著了。

那麼病理性的黃疸,爸爸媽媽最要做的就是聽醫生的,一般是會讓寶寶住院。醫院會對寶寶採取治療措施,給寶寶進行光照療法、靜脈輸入免疫球蛋白和人血白蛋白等,還會給寶寶口服一些藥物和菌類,但是當這些治療方法一段時間內沒有效果時,就要考慮給寶寶進行換血的療法了。這時新手爸媽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要迷信偏方就好了,我們寶寶都會健健康康的成長的。

總之,新生兒黃疸問題的處理不是幾天就能完成的,需要爸爸媽媽和家長一起密切的觀察,相互配合。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禮物,怎樣撫養他們長大是我們作為父母的必修課,育兒路上點點滴滴,歡迎大家一起和橘子媽媽討論分享。

相關焦點

  • 新生兒黃疸的觀察和護理
    俗話說:「十個寶寶九個黃」,新生兒黃疸可能是大部分新手爸媽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黃疸在新生兒中非常常見,大約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有肉眼可見的黃疸。新生兒為什麼易出現黃疸是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靠臍帶供血,處於一個「相對低氧」的環境,需要血液中比較多的紅細胞來攜帶氧氣,胎兒體內的紅細胞數量要比成人多很多,所以新生兒出生的時候所攜帶的紅細胞也比成人高很多。
  • 新生兒常見病:新生兒黃疸,新媽媽該如何護理?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新生兒常見症狀:寶寶是出黃疸了,我們現在都知道這是黃疸,以前的人不知道,還不知道寶寶變黃後想成什麼呢。我家寶寶是第三天開始變黃的,持續了有大約兩周左右就好了,當時就是每天觀察看她有沒有恢復正常膚色。並沒有多緊張,因為她只是皮膚黃並沒有痛苦。【新生兒黃疸是怎麼形成的?】新生兒黃疸的時候,寶寶的皮膚、鞏膜,甚至口腔黏膜都變黃。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呢?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大部分寶寶必須經歷的過程,父母也不用過分擔心,聽醫生的建議,按時給寶寶吃藥和護理,很快就會好的。下面貓爸就對新生兒出現黃疸的進行詳細的說明:一、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
  •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 黃疸寶寶怎樣護理
    新生兒經常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有的是很好解決的,有的讓廣大的家長朋友很煩心,那麼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什麼呢?黃疸寶寶怎樣護理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新生兒黃疸的原因1、膽紅素生成多紅細胞破壞多: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處於低氧環境,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但壽命短,出生後血氧含量增高,過多的紅細胞被迅速破壞。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後7天內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大。
  • 新生兒黃疸護理
    新生兒黃疸原因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
  • 新生兒黃疸症狀 這些方法可以護理黃疸寶寶
    新生兒大多數都很嬌貴,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在這個時候,父母就會變得不知所措,在對於新生兒的問題上,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新生兒黃疸症狀是什麼?哪些方法可以護理黃疸寶寶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新生兒黃疸症狀生理性新生兒黃疸症狀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第4~6天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後10~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適表現。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注意密切觀察。
  • 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有這三種臨床表現
    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一般新生兒黃疸過一段時間就會消退,如果不能消退一定要及時就醫,那麼,新生兒黃疸該如何護理呢?那麼黃疸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與護理知識
    寶寶出生後通常2-3天會出現全身皮膚、鞏膜、小便發黃的現象,這便是新生兒黃疸。醫學上定義:新生兒血中膽紅素超過5mg/dl時就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一種現象,如果新生兒情況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狀一般會在10~14天內消退如果黃疸能在預期時間內消退,則屬於生理性黃疸;否則可能是病理性黃疸,需進一步治療1.生理性黃疸的特徵為:
  • 新生兒黃疸如何應對?
    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是由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很多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血症」,就會導致嬰兒皮膚發黃,引起黃疸。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但如果發現超過了生理性的範圍,就必須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變,所以要特別注意新生兒的膚色變化。
  • 新生兒黃疸愈演愈烈,新手爸媽如何治療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剛出生的寶寶,出現皮膚泛黃的現象,它是新生兒時期,的一種特有現象。它是寶寶出生後,紅細胞,代謝破壞的一種表現。幾乎每個寶寶都會出現黃疸,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它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下面一起跟隨喜芽孕育的黃大夫一起來看看。
  • 為什麼會有新生兒黃疸?如何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也許很多寶媽寶的爸爸們已經觀察到:在出生幾天後,寶寶的脂肪白皮膚是如何變成黃不拉的?是營養不良嗎?還是越來越多的「黃種人」?也許,一些有經驗的婦女會告訴你:這是新生兒黃疸,別擔心,基本上很多寶寶出生後都是黃色的,過幾天就會好的。
  • 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嚴重性
    黃疸,是新生兒的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基本上每個寶寶在出生後,都要經歷一次黃疸。但黃疸也有輕重之分,到底哪些黃疸是正常現象,哪些黃疸是病理性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 新生兒黃疸護理注意事項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是指單純因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 新生兒寶寶的「護理」和「黃疸」的主要注意事項
    新生兒黃疸要重要注意&34;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或由於血型和由於嬰兒自身的身體狀況,使黏膜、皮膚、鞏膜出現黃疸症狀,該病分為生理性黃疸、乳汁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肯定對寶寶的生理性黃疸沒有太大的影響,不過各位媽媽們一定要區別一下另一種比較嚴重的病理性黃疸。
  • 新生兒有黃疸,該如何的對寶寶進行護理?看看育兒專家的理解
    一般新生兒出現黃疸,那麼到底該如何對寶寶進行護理呢?這時的新媽媽不能吃哪些東西呢?其實新生兒黃疸,是大部分的新手爸媽遭遇的第一個難題,對比另很多的家長焦慮不已。一般新生兒的黃疸目前來說可以分為3種: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以及母乳性黃疸。其實,一般的黃疸只有所謂的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因為這裡所說的母乳性黃疸是病理性黃疸一種比較特殊的形式。就目前來說,大家都比較提倡母乳餵養,所以有時候當純母乳餵養的時間過於長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出現母乳性黃疸。1、什麼是生理性黃疸?
  • 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可以出現皮膚黃染。這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決定的。如果黃疸的程度較輕,屬於生理性黃疸。家長不必過分緊張。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出生後4-6天是最黃的時候,7-10天以後逐漸消退。  家長在家裡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呢?
  • 新生兒黃疸病因治療與誤區
    導語:新生兒黃疸病因和危害媽媽們都應該事先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治療與護理寶寶,同時也應該避免進入治療誤區、輕信民間謠傳。 一說到黃疸,大概所有的媽咪都略有耳聞,頭生孩子的時候,我們去孕嬰店給寶寶準備待產包,就被告知要買一袋葡萄糖,說是為了預防新生兒黃疸,於是我們也買了,寶寶出生後也餵了,但是我們的寶寶到底得沒得黃疸?葡萄糖究竟起沒起作用?我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 新生兒幾天出現黃疸 新生兒幾天出現黃疸正常
    新生兒幾天出現黃疸新生兒發生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儘管都表現為黃疸,但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通過以下的特點可以識別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這些特點:1、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 新生兒黃疸這個坎如何跨過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大約有85%的足月寶寶和絕大多數早產寶寶,都會出現黃疸。 雖然大部分新生兒黃疸都是生理性的黃疸,可以逐漸自行消退,對寶寶沒什麼危害,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是疾病引起的黃疸,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且治療的話,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然而,多數家長都不了解新生兒黃疸的知識,不清楚該如何應對。
  • 新生兒黃疸新手爸媽怎麼做?
    每個寶寶出生以後都會面臨的問題—黃疸。這可能是大部分新手媽媽們遭遇的第一個難題,但是,媽媽們要知道,黃疸並不是病,是一種新生兒特有的代謝狀況,不要太過緊張。新生兒黃疸主要分為三大類: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