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怎麼區分生理性還是病理性?吃母乳寶寶變黃怎麼辦?

2020-12-13 淺淺媽媽育兒經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

導語:新生兒一般在出生24小時後出現變黃的情況,這應該是出黃疸了,關於黃疸要細分的話會有三種情況,一起來了解下。

很多陪產的家人和新媽媽在寶寶出生後,看到自己粉嫩的小寶寶開心的不得了,但是剛過了2天,突然發現寶寶成了「小黃人」,真是好難看呀。但是過陣子又恢復了原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是新生兒黃疸,在寶寶出生24小時到10天內出現的黃疸是生理性黃疸,面部和白眼球發黃,很明顯的。在醫院的時候,護士每天早上會查房,檢測黃疸的數值,如果有異常會及時治療。

一、新生兒黃疸的分類

1、生理性黃疸

這是新生兒的一種正常現象,這是因為在孕期的時候是臍帶供氧,而寶寶出生之後變為自主呼吸供氧,這就會導致紅細胞需求量減少,大量的紅細胞會被代謝掉,造成新生兒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增高,再加上新生兒的肝功能和肝腸循環不成熟,就會導致過多的膽紅素排不出去,就形成了黃疸。一般10天左右就會消失。

2、病理性黃疸

這應該是新生兒先天存在的一種疾病,比如感染、溶血等,膽紅素穿過血腦屏障進入寶寶大腦引發膽紅素腦病。這種情況下,寶寶發黃的程度會加重。

3、母乳性黃疸

正常情況下也就是分類1、2兩種情況,細分的話再加上第三種母乳性黃疸,有的寶寶可能是吃母乳就會變黃,然後給吃奶粉,沒想到過了幾天一吃母乳又變黃了,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一種特殊的酶,影響了寶寶膽紅素的代謝,形成了母乳性黃疸,隨著肝臟逐漸成熟、代謝能力增強,會消退的。

吃母乳「變黃」怎麼辦?在下面就會提到。

二、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1、堅持母乳餵養

對於生理性黃疸,要增加母乳餵養的次數,多餵養,促進新生兒的排便量,因為膽紅素排出體外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糞便排出,另外要曬太陽,不管是哪種黃疸,曬太陽不僅可以去黃疸,還能夠促進鈣的吸收,預防佝僂病。曬太陽的時候,不要隔著窗子,要把寶寶的衣服脫下來,裸露大部分,當然也不能在陽光太強的時候照射,避免曬壞了。

2、照藍光

對於病理性的黃疸,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照藍光。

3、對於母乳性黃疸,只要黃疸值在警戒水平以下,就可以正常母乳餵養,如果偏高,可諮詢醫生如何治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會有新生兒黃疸?如何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也許很多寶媽寶的爸爸們已經觀察到:在出生幾天後,寶寶的脂肪白皮膚是如何變成黃不拉的?是營養不良嗎?還是越來越多的「黃種人」?也許,一些有經驗的婦女會告訴你:這是新生兒黃疸,別擔心,基本上很多寶寶出生後都是黃色的,過幾天就會好的。
  • 如何區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五個不正常現象需就醫
    欣欣媽媽說自己孩子出生快一個月了,可是身上的黃疸遲遲不退,還有嚴重的跡象。欣欣媽半夜發私信問我,孩子是不是得了什麼嚴重疾病啊?如果寶寶黃疸一周後還沒有消退,說明不是生理性的黃疸,已經是病理性黃疸了,需要及時就醫治療了。
  • 為什麼會有新生兒黃疸?寶媽該怎麼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可能很多寶媽寶爸都觀察到過:白白胖胖的寶寶怎麼在出生後的幾天裡,皮膚變得黃不拉幾的,是營養不足?還是越來越「黃種人」了呢?也許,有些有經驗的女性會告訴你:這是新生兒黃疸,不必擔心,基本上很多寶寶出生後都黃,過幾天自己就好了。真的是這樣嗎?各位寶爸寶媽該如何正確面對新生兒黃疸呢?寶寶出生後為什麼會變黃?
  • 新生寶寶黃疸,要區分生理性or病理性
    直播內容來源於寶寶知道直播嘉賓蘇白鴿醫生,課後整理來源於寶寶知道冷豔女王ye什麼是新生兒黃疸?答案是寶寶出生三四天之後,血清中的膽紅素慢慢升高,寶寶面部皮膚,眼睛以及身上的皮膚會開始變得發黃,這就是新生兒黃疸。黃疸可以預防嗎?
  • 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
    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通過吃母乳也可以增加親子關係親密度,僅僅因為怕得黃疸就停,得不償失。我把大家常問到的黃疸知識總結了一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第一問:小李醫生,什麼是母乳性黃疸?得了母乳性黃疸,需要停母乳餵養嗎?怎麼治療才好?只要是吃母乳,每個孩子都會得嗎?
  • 小兒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怎麼區別?哪種黃疸應該去醫院?
    可是,如果剛出生的新生兒,黃疸總是不退,怎麼辦?是應該在家裡觀察呢,還是需要去醫院照光呢? 都說當媽的不容易,在現在更是如此,說到新生兒黃疸,大多數新生兒都會有,黃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 生理性黃疸,大多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時最嚴重,足月兒一般在7~10天消退,早產兒一般在2~4周消退。
  •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病理性黃疸還是生理性黃疸?看完這篇就知道啦!
    寶寶黃疸是常見的新生兒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幹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後會慢慢消退。很多寶媽也都知道黃疸對寶寶的身體可以造成嚴重的傷害,那麼寶媽們知道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嗎?二者的症狀表現以及危害也是不一樣的。
  • 寶寶的黃疸數值怎麼看?怎麼辨別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
    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的黃疸需要及時就醫治療,但生理性的黃疸只需要護理得當,會自行康復。1)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大部分新生兒黃疸屬於「生理性黃疸」,會在1~2周內消退,也有很多寶寶會持續1個半月,母乳餵養的寶寶,黃疸甚至可能持續幾個月。但如果膽紅素急劇上升,進入腦細胞,造成「核黃疸」,就會對寶寶造成嚴重的傷害。
  • 寶寶皮膚怎麼變黃了?別著急,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快速消退有訣竅
    黃疸的數值其實就是監測膽紅素的水平,膽紅素有兩個單位,一個是mg/dl,一個是umol/L,他們的關係是1 mg/dl=17.1 umol/L。 怎麼辨別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呢,可以根據下方圖表進行判斷:
  • 生理性、病理性、母乳性黃疸的區別,寶寶得黃疸期間如何餵奶?
    如果分娩時有產傷的嬰兒可能會患上黃疸,因為大量血液在損傷處分解形成更多膽紅素。早產兒也是因為肝臟不成熟,容易出現黃疸。其他原因如感染、肝臟疾病、血型不相容等也會引起黃疸,但並不常見。 黃疸又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即暫時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
  • 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家長如何鑑別?
    新生兒黃疸是指嬰兒的皮膚顏色出現黃染的現象,是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發病時間不一樣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據臨床統計,70%-80%的新生兒都會因膽紅素產生過多而肌體處理排洩能力不足,在出生後2-3天左右,開始出現皮膚輕度黃染,4-6天時最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出現時間早,在出生後24小時內就可出現。
  • 寶寶生理性黃疸,怎麼護理和幹預
    剛開始我還以為是表姐報喜呢,準備通知什麼時間去吃寶寶的滿月酒席呢。但是,聽著表姐的喜慶聲音裡又帶著一絲焦慮。感到有什麼事情。於是,問道:「姐,還有什麼事情嗎?是娜娜有什麼不舒服還是寶寶有什麼問題。」表姐接著就焦急地說道:「是這樣的,寶寶出生後一切都正常,你表妹娜娜也恢復得特別好。就是出院後寶寶出現了全身發黃。
  • 「黃疸的種類」如何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很多媽媽會問:醫生您看看我的寶寶是病理性的黃疸還是生理性的黃疸呢?上一篇提到正常的孩子有黃疸,50%~80%的孩子都有黃疸,也可以說是生理性的黃疸。生理性的黃疸是不需要處理的,那什麼樣的黃疸叫做生理性的黃疸,什麼樣的黃疸叫做病理性的黃疸呢?
  • 寶寶就變成小黃人了?這種情況下,新生兒黃疸要治療
    很多新手爸爸爸媽在寶寶出生幾天後,發現自家寶寶怎麼一天比一天變黃了,最後後變成「小黃人」兒了,醜不拉嘰的,有的甚至像「小老頭」一樣,看看別的寶寶白白胖胖的,他們就會擔心,寶寶這是怎麼了,是不是得了什麼特別嚴重的病。
  • 寶寶生理性黃疸怎麼辦,新手寶媽要知曉
    剛開始我還以為是表姐報喜呢,準備通知什麼時間去吃寶寶的滿月酒席呢。但是,聽著表姐的喜慶聲音裡又帶著一絲焦慮。感到有什麼事情。於是,問道:「姐,還有什麼事情嗎?是娜娜有什麼不舒服還是寶寶有什麼問題?」表姐接著就焦急地說道:「是這樣的,寶寶出生後一切都正常,你表妹娜娜也恢復的特別好。就是出院後寶寶出現了全身發黃。到醫院看了,醫生說是生理性黃疸,沒事,讓回家多喝點白開水就行了。
  •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印象中寶寶出生後是白白胖胖的,其實不然,剛出生的寶寶全身布滿胎毛,皮膚皺皺巴巴的,典型的愛瞌睡的毛毛蟲一枚。出生後幾天,面部甚至全身呈現黃色,這就是黃疸。黃疸每個小孩都有,有的寶寶出現早,消退快,為生理性黃疸。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呢?
    醫學上取生理性黃疸的值作為新生兒黃疸正常值。足月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2毫克為正常。早產兒的黃疸正常值為膽紅素低於15mg/dl(毫克/100毫升)。二、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呢?
  • 新生兒黃疸是怎麼產生的?母乳會導致黃疸升高?
    新生兒黃疸如何應對?母乳會導致黃疸升高?新生兒出生後,在3—5天開始,寶寶眼睛和臉開始逐漸發黃,而且感覺越來越黃,這就是所謂的新生兒黃疸,10個新生兒9個有黃疸的,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新生兒黃疸是怎麼產生的?胎兒在媽媽子宮內是通過臍帶,胎兒的生長發育後的廢物也是通過媽媽的臟器幫助排洩出來的,當寶寶出生後,自己的產生的膽紅素,就要由自己來處理了,新生兒肝臟處理膽紅素能力很弱的,多餘的沒有被肝臟處理的膽紅素蓄積在體內,達到一定程度,孩子就表現出黃疸。
  •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看懂這張圖就夠了
    新生兒黃疸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的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那麼這兩種黃疸症狀有什麼差別?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去醫院就診?1、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生理性吐奶還是病理性吐奶?
    新生兒出現吐奶的情況是很常見的,當寶寶時不時的出現吐奶時,寶媽媽就會懷疑寶寶生病了,就會急切的帶寶寶看醫生。那平時如何判斷寶寶是生理性吐奶還是病理性吐奶?寶寶出現的生理性吐奶,常常和胃腸功能發育不健全及餵養不當是有關係的,比如寶寶吃得過飽、吃奶不規律、睡覺姿勢及餵奶姿勢不正確等等情況都容易引起寶寶出現吐奶或者是溢奶的。但是生理性的吐奶,一般不會伴有其他症狀的,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也沒有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