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是常見的新生兒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幹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後會慢慢消退。很多寶媽也都知道黃疸對寶寶的身體可以造成嚴重的傷害,那麼寶媽們知道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嗎?二者的症狀表現以及危害也是不一樣的。
菠蘿姐發現很多新手媽媽由於不會區分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往往導致她們把病理性黃疸誤認為就是生理性黃疸,這樣也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後果。今天就帶寶媽們來全面了解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和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有哪些不同之處?
從時間上區分:
生理性黃疸:多於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高峰,一般寶寶無其他不適,黃疸持續7-10天消退,早產兒可延長到2-4周。
病理性黃疸:在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大於2周,早產兒大於4周。
從黃疸的症狀上看:
生理性黃疸:黃疸程度較輕,黃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軀幹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無明顯黃疸。
病理性黃疸:皮膚呈金黃色,甚至桔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較明顯的黃染。
從寶寶以往病史判斷:
如果寶寶在媽媽肚子裡一直很健康,出生之後也沒有出現窒息或者感染疾病等情況,發生的黃疸多為生理性黃疸。如果寶寶出現某種特殊疾病時,出現的黃疸就很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
根據寶寶一般情況進行判斷:
生理性黃疸: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好,睡眠、哭聲、精神狀態和平常一樣,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黃疸:可伴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或精神差、嗜睡、兩眼呆滯、吸奶無力、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等。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或呈白色(白陶土樣)者;尿液呈深黃色、茶色甚至醬油色。醫生會根據胎齡、日齡、有無高危因素等綜合評估寶寶黃疸程度。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一般來說,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寶媽平常注意加強寶寶餵養即可,一般2到3日會自己慢慢消除。病理性黃疸通常以光療、藥物治療和換血治療為主。
1、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螢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通常採用連續照射的方法,使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這樣也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
2、換血療法
如果新生兒黃疸比較嚴重或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