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雜誌駐洛杉磯記者/郭爽
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尤其是在幅員遼闊、公共運輸很不發達的中西部地區,沒有汽車就像沒有腿腳一樣。也因此,考駕照成為在美國生活的必要程序。
但是,在中國超過十年駕齡的「老」司機卻在美國路考中遭遇了滑鐵盧。
筆試靠自覺
在美國,負責機動車登記和駕駛員考核的機構是機動車駕駛管理局(DMV),類似中國的車管所。駕照考試分為筆試和路考。
筆試無人監考也不限考試時間,一切全憑自覺。這種自覺性除了來自於考生的誠信習慣和意識之外,還來自於重典處罰。一個美國朋友在考試前告訴我,在美國,若考試作弊被抓,有可能面臨多年或終生禁考的處罰。
筆試試題有中文、西文等多種語言試卷。不過,不要以為選母語試卷就會容易,我在洛杉磯地區一DMV參加筆試時發現,或許是翻譯水平有限,不少中文考題前後矛盾,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自然也很難做出正確選擇。
好在加州DMV題庫中的幾套筆試試題多年缺乏變化,善於應對考試的中國人大都很容易過關。
筆試通過後一年時間內,應試者有三次路考機會。作為一名有十二年駕齡的「老」司機,我以為在美國考駕照是件再容易不過的事,筆試的順利通過更讓人放鬆了警惕。於是,我信心滿滿地預約了最近一次的道路考試。
失敗於「不講禮貌」
與國內不同,美國路考之前不需要參加駕駛學校學習。可以在家人朋友幫助下自己練習,也可以請專業教練輔導。路考時需要考生自己提供符合規定的考試用車,並由具有駕駛資格的人員陪同前來。
路考當天,考生眾多,其中多數是首次考試沒有通過的人員。
在互相問候、測試了我對汽車的熟悉程度、檢查了考試車輛基本情況後,一名女考官坐在了副駕駛的座位。
考官盯著我看了幾秒後說,「咱們先談談吧,你開了幾年車?」
「十二年。」
「在哪開的?」
「中國。你去過嗎?」
「這不重要。你到美國多久了?」
「不到一個月。」
「恩,那你今天很難通過了。美國和中國可不一樣。現在開始吧,祝你好運。」
於是,我發動汽車,剛踩了一腳油門,考官馬上說,「你怎麼不等我系好安全帶。這可是嚴重的錯誤,我會給你扣分的」。我正準備說給女考官的諂媚話一下子咽了回去。
駛出DMV的路口需要向右拐彎,一輛剛結束考試的車子正要左拐駛入。儘管道路比較狹窄,但由於是雙向車道,我並沒有理會對面車輛。考官立刻發話,「這樣開車太沒有禮貌了,這麼窄的路你怎麼不讓那輛車先走?」
在綠燈路口,我依指令右拐。這時有行人站在紅燈下面等待過馬路。我下意識踩了一腳剎車。考官馬上叫停,「這是非必要剎車,要扣分的。」
「我怕行人會跳下來穿馬路。」我說。
「你要記住,這不是在中國。而且你踩剎車的時候,沒有看後視鏡,沒有考慮後面的車,這太沒有禮貌了。」教練嚴肅地說。
儘管很憤怒,不過,她說的也沒錯。
一個美國朋友後來開玩笑對我說,如果見十字路口綠燈亮了,行人理直氣壯就跳下人行道過馬路的,一定是當地人,或者是在美國生活很長時間的人;相反,如果綠燈亮了還左顧右盼過馬路小心避讓車流的,一定是剛到美國不久的新移民。
不管怎樣,我的第一次路考就這樣由於「不講禮貌」而以失敗告終。
另一名當天考試失敗的墨西哥裔男子告訴我說,他在主路上行駛時,考官對他說,那條路限速每小時40英裡,他只開到30,這是阻礙交通,也是對後面車輛的不禮貌和不尊重,所以考試失敗。
原來開得慢也不行。
考試結束後,我看到一名女子正在掉眼淚,她對同行的人說,這是她第4次參加路考,依然沒有通過。
在同樣的沮喪中,我打開手機,上網搜索「加州+路考」,才略有一點安慰感,因為不少文章題目就是「我在加州的N次路考經歷」。
想起十多年前在國內路考時,因為學會的只是諸如倒庫、考樁的駕駛技術,因此考試通過後,依然不大敢上路。相比而言,美國路考似乎更難,也注重於實際應用。
「你通過了」
路考失敗對「老」司機是個巨大打擊,我開始仔細研究加州交通法規和《加州駕駛手冊》,還找到專業教練進行培訓。
教練告訴我,在美國開車,首先應該學會的就是禮貌讓行。
在紅燈路口,我依照指令準備右拐,一個行人正準備過馬路,由於距離還很遠,我並沒有理會。教練立即叫停,「怎麼能不看行人呢?他可正要過馬路啊?」
「可是還遠啊!」我說。
「遠也不行,你從他前面開過,會嚇到他。」教練的答覆不容置疑。
經過專業訓練,我預約了第二次路考。
考官上車後我很坦白地說:「我覺得很緊張。」
「我也是。」男考官很幽默。
根據道路考試規定,出現闖紅燈等致命錯誤,或考點錯誤超過15個(低於15分),就為「沒通過」。我一路開得小心翼翼心驚膽戰,全然不復第一次路考時的自信。
二十多分鐘後,我將車子停在DMV路考結束專用車位上。考官盯著我的眼睛看了幾秒後,說:「完美,你開的好極了,你通過了,幾乎沒有不足,不過我還是要給你扣兩個也可以不算是錯誤的兩分,算是小小的提醒吧。」說著,考官在「與停車線過近」以及「十字路口檢查兩邊」頭部擺動不大兩個地方畫了兩個小叉。
臨下車的時候,考官特意和我又說了一遍:「你通過了。」
我如釋重負。
「你可以申訴」
拿到駕照並不是終結。相反,這僅僅是個開始。
有這樣一個名詞,會讓所有的司機都聞之色變,或咒罵或埋怨,總之不會是積極的反應。那就是:罰單。
人畢竟不是機器,總會犯錯誤,那麼自你開始開車,罰單就從未遠離,特別是那些剛剛拿到駕照的人。
考到駕照以後沒多久,我去夏威夷出差。比格島的高速公路一望無際,一路開下去,風光無限讓人心曠神怡。車內的音樂和朋友的笑聲讓我沒有聽到車後的警笛。
看到後視鏡的警燈狂閃時,警車已經跟在我們後面很遠一段路程。我停下車,警察走到車窗前,說:「這裡限速35,你的車速已經到了78。」
我們和警察套了半天近乎,警察終於面露微笑,但還是遞給我一張超速罰單,罰款金額是176美元,限期28天支付。警察善意地提醒我,「你可以向法院申訴,申請減免罰金。」
回去後,我立即開始查閱夏威夷州交通法規,並仔細研究了罰單說明。
根據夏威夷州法律,拿到罰單後,通常有三個選擇1、認罪交罰款;2、不認罪要求出庭或書面與警察理論;3、認罪但申訴當時情況。
我選擇了第二種方式,查詢了大量罰單申辯資料,並向當地法院郵寄了無罪申請。
兩周後,本來不抱希望的我收到法院回信。信中表示,我超速的行為依然是非法的,但由於我的申辯部分成立,因此得以減免76美金的罰金。
罰單竟然也能打折,這也許是美國交通法規中人性化的一面。
通過了解,我發現,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一個名叫託尼的美國朋友告訴我,他曾經兩次分別就闖紅燈和違章停車進行過申辯,均獲得了成功。
一名美國警察說,罰款不是目的,而是要司機強制性地再次熟悉規則,無論通過什麼方式,通過查閱交通法規去申辯也是其中一種方式。
方向盤上顯示美式思維
《環球》雜誌駐紐約記者/張川石
美國道路交通規則中有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停止」標誌。雖然國內也有這個標誌,但實際駕駛中,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地理解這個標誌的意義。
在美國交通法規中,闖「停止」標誌就如同闖紅燈一樣,一旦被警察發現,就會受到重罰。即使是在進行道路考試,或者接受教練培訓的時候闖「停止」線,也會接到罰單。
在美國生活多年的劉先生說,美國的「停止」標誌是一個有極高效率、並需要駕駛者發揮主觀判斷的一個交通信號。
在美國許多街道,由於車流量不是很高,在小十字路口的兩個或四個方向都會設置「停止」標誌。如果四個方向都有這一標誌,則誰先到,誰先停,然後誰先走。如果只有相對的兩個方向有這一標誌,見到標誌的車輛則需避讓主幹道車流。
在車流量較小街區或路口,這個規則有效地節約了紅綠燈導致的死板固定的等待時間,大大增加了道路的通過率。
與「停止」標誌相對的,還有一個標誌是「箭頭燈」。這個燈在國內隨處可見,但在美國卻非常少見。
劉先生說,「箭頭燈」是美國最沒效率的燈,因為「箭頭燈」變綠的時候,意味著其他路口的燈幾乎都會變紅,這極大地降低了道路通過率。劉先生認為,這也是中國國內,很容易引發堵車現象的一個原因。
美國交通規則將效率作為重要考量,還體現在道路併線上。與國內不同,併線不僅需要提前打指示燈,還要提前加速到與要併入車道同樣速度,即使是從高速公路入口併入主車道,也絕對不能像國內不少司機一樣,一邊踩剎車一邊打燈一邊併線,因為,這會影響後車行進,不僅不禮貌,還會影響道路效率。
來源:2012年2月1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4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