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社交流行一個詞語叫「網紅」,紹興上虞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生程靖,依託自己建立的微信醫患溝通平臺,已然成了微信朋友圈實打實的「網絡紅人」。
程靖從湖北中醫藥大學研究生畢業,2009年進入上虞人民醫院皮膚科工作,2012年嘗試建立醫患朋友圈:病人結束首診後加入程靖的微信好友,程靖利用業餘時間遠程進行用藥指導和疾病健康管理。如今,她的醫患朋友圈上已經有1000多好友,佔了她微信好友的一半,不僅有內蒙古、臺灣等地的病人,甚至連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有她的遠程病人。
利用休息時間 為病人答疑解惑
筆者見到程靖時,她正在為病人王某檢查毛囊炎。「我跟程醫生熟識已經兩年,平時皮膚有什麼不適,會提前在微信上預約,第二天到她科室檢查。」王某之前由同事介紹到程靖這裡治療青春痘,這次是來看毛囊炎,順便也治療了他的粟丘疹。
王某:「程醫生,我記不太清你囑咐的注意事項了,麻煩能再告知一下嗎?」
程靖:「你臉部皮膚過敏,這段時間暫停使用化妝品,實在癢的話,可以用生理鹽水冰敷緩解下。」
這段醫患之間的對話,不是發生在程靖的診室,而是出現在程靖的醫患朋友圈。此時,程靖一定是犧牲了她的業餘休息時間,在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問題。
「一些老年人對交代的用藥說明經常記不住,醫生寫的注意事項往往又看不懂,一些偏遠地區的病人首診後不方便反饋持續性觀察結果,一些兒童的病情需要家長反饋用藥後的觀察情況,我花幾分鐘解答病人疑惑,也許就能避免病人來回跑醫院的麻煩。」程靖笑著說,「當初建立醫患朋友圈,讓一些老年病人的孩子、朋友或一些小病患的父母加自己的微信,就是為了減少病人不必要的跑醫院次數。哪知道微信好友越來越多,找我諮詢的也越來越多了。」
身處虛擬世界 帶給病人春風化雨的溫暖
和大多數醫生一樣,找程靖看病的人很多,為了讓掛號的病人都能得到及時診斷,給每位病人的時間十分有限。程靖解釋,既然門診時間不充裕,就用休息時間為病人進行疾病健康管理和心理疏導。「作為醫生,我願意拿出部分休息時間,為病人答疑解惑。」
網友「我愛鋒」曾在上虞論壇上發帖感謝程靖對其孩子病情的後期關注。就診時,這位網友忘記詢問治療過程中應該注意的飲食和生活上的禁忌,通過微信諮詢後,程靖不僅詳細告之注意事項,並在第二天主動私信詢問治療情況。
「我在程醫生這裡治療過一段時間的疤痕疙瘩,直到程醫生產休時我才到其他醫院進行治療。」病人高某與程靖已經是兩年的微信好友,平時經常在微信裡向程醫生諮詢,程靖也經常安慰開導她,這次她又向程醫生諮詢,是否有更好的治療方法,程靖建議她進行激素局部封閉治療,並幫助她預約上了邵逸夫醫院的專家號。
「我特別信任程醫生,以前患皮炎在她這兒治療過。這段時間突然感覺全身瘙癢,我在微信上給程醫生發過其他醫院的就診單,她建議:在維持原藥方的基礎上,調整個別藥物。」病人鄭某感嘆,遇上一位這麼負責的醫生實在難得。
每天更新醫學知識 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
進入程靖的微信醫患朋友圈,筆者發現她每天會更新跟皮膚病有關的醫學知識,少則一兩條信息,多則五六條,內容包括《春季過敏早預防》《痤瘡治療新方向》《白癜風的中醫治療》等。每當她更新動態,總會有人來跟帖、諮詢。對諮詢的好友,她會選擇私信,一對一地進行交流溝通,釋疑解惑,根據病情緩急,建議是去醫院就診還是自行處理。
「我每天會定時發布一些醫學知識,一方面是為了提高病人自我保健的能力,另一方面自己也因此在學習中提升了業務知識。」開通醫患朋友圈的四年裡,除了懷孕生產、坐月子,因為家裡建議少接觸手機,間斷了動態更新和回覆信息,其餘時間,程靖每天要在微信朋友圈少則給三五個多則給十幾二十個病人回覆信息,每天加起來的時間至少2個小時。「一般都在早上上班前、午休時間和晚飯後的一個多小時回覆信息。有時候,病人半夜也會發來信息諮詢,早上一起床,回復病人的信息,已經成了習慣。幸虧同為醫生的丈夫理解和支持,不然我也很難堅持下去。」 程靖說。
「有朋友開玩笑,你有這麼多微信好友,怎麼不順便發展微商賺錢?」面對朋友的善意建議,程靖婉言回絕,「我從一開始就只想建一個醫患交流與溝通的平臺,不想染上任何商業的色彩。」平時,程靖極少在微信朋友圈透露個人生活等隱私。為數不多的一次,是發布女兒的雙滿月動態,居然收到600多條的點讚和評論,讓她欣喜萬分。她說:「這真是意外之喜,從沒想過能收穫這麼多的祝福,我的初心就是希望全社會能擁有和諧的醫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