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放棄百萬年薪,北大博士選擇回村種地,近況是這樣

2020-12-25 高考必勝站

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現實的骨幹的,每個人在不經世事的時候,都會一個懵懂的理想。但是最後,誰可以有勇氣去追隨的?人,有了理想之後,就有了前進的方向,有了想要到達的地方。雖然前方的路有的時候很艱難,但是只要闖過去,等待你的就是一片美好的藍天。

賈存勤,一個北大畢業的博士生,在畢業之後放棄百萬的高薪工作,為了自己的夢想,回到農村老家種植肉蓯蓉,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賈存勤的努力再也不是一時衝動,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是使大片的荒漠變成綠洲。

1976年,賈存勤出生在甘肅省的一個小山村,父母都是農民,小時候的家庭不是很富裕,所以他小的時候就非常渴望走出這個山村,所以小的時候他非常努力讀書,在班級裡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

在2006年的時候,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並順利從北大畢業,成為了一名醫藥學的博士。在畢業之後,賈存勤順利進入北京當地的醫藥有限公司,並在公司裡工作了8年,到最後一年的時候,他順利升職為北京市人社局的高級工程師,當時的年薪已經達到了百萬。

但是就在賈存勤事業正盛的時候,他卻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毅然決然的放棄北京的大好事業,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種植植物—肉蓯蓉。對於他的選擇,賈存勤的家人非常的不理解,在北京工作的好好地,為什麼突然回到農村老家種植物呢?

賈存勤的學歷在中國已經算是頂級的了,不止是一位藥學博士,還是一名高級的藥學工程師,是中關村的領軍人物。在北京工作近10年,參加國家舉行的藥物培植工作數十年,主持國家重大科技項目13項。這樣輝煌的事跡,卻在事業正盛的時候深藏功與名。

但是,賈存勤不顧家人的反對,不顧外人的不理解,他依舊選擇自己的夢想。在他回到農村後,他與自己的合伙人火速地成立了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初,他就面臨合伙人退出的問題,鄉親們對他指指點點。

為了更好的種植肉蓯蓉,他去新疆、內蒙人多地進行實地考察。為了土壤、凍土層的問題,他多次去往中國各地進行研究對比。自己一個人在大山裡一待就是40天,終於研究出種植肉蓯蓉最準確的資料。

通過他的努力,肉蓯蓉得到了良好的培育,他將肉蓯蓉製作成了一系列的藥品,通過自己的人際關係,將肉蓯蓉製品銷售至全國各地。

在種植的時候,賈存勤充分利用荒地,不斷擴大產業的生產鏈,種植肉蓯蓉的耕地面積不斷變大。今年,賈存勤已經44歲了,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相關焦點

  • 他是北大藥學博士,放棄百萬年薪回農村種地,6年過去了現如何
    他是北大藥學博士,放棄百萬年薪回農村種地,6年過去了現如何讀書改變命運,高考改變人生。對於出生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尤為如此。他們寒窗苦讀十幾年,就是為了考上大學,未來能夠留在大城市裡生活,這種執著的精神讓人佩服。
  • 北大藥學博士賈存勤:甘願放棄百萬年薪,也要回甘肅農村墾荒種地
    賈存勤是2006年畢業的北京大學藥學博士。6年前,他在北京一家知名上市藥業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兼工程師,年薪百萬,擁有3項發明專利,是國家高端藥材行業的領軍人物。 不過,為了少年時代心中的夢想,他毅然放棄百萬年薪,回到家鄉墾荒種地。
  • 6年前放棄百萬年薪,回農村種地的北大博士賈存勤,如今發展如何
    沒有人在意過這樣一個孩子的話,他同大多數孩子一樣,背著書包上學。 改革開放剛好趕在了他的眼前,這個在老師眼中學習刻苦,生活樸素的孩子,終是沒有讓認識他的人失望,憑藉著優秀的學業能力,聰明樂觀的思想頭腦,他成功的被北大錄取了。
  • 6年過去了,放棄100萬年薪,回甘肅農村種地的北大博士,如今怎樣
    6年前,北大博士賈存勤,為了心中理想,放棄100萬年薪的工作,回農村種肉蓯蓉。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在老家靖遠把幾萬畝的荒漠種成了一片綠地。一、北大博士畢業,不顧家人反對,放棄百萬年薪,回農村種地1976年,賈存勤出生於甘肅省靖遠縣糜灘鎮的一個小山村,父母都是種地的農民。
  • 他是北大博士畢業的甘肅小夥,放棄百萬年薪,回家種地如今怎樣?
    前言:相信很多人都想要讀大學,找到好的工作,但是無奈城市的壓力始終是這麼大,而且很多人都不再想要安逸的生活了,都喜歡跳出來創業,尋找自己喜歡的行業去創業,趁著還年輕拼搏一下,就有這麼一個人,他是北大的博士畢業,他工作幾年爬上了百萬年薪職業,但是因為他想要回家種田,圓自己一個夢,他便放棄了自己的高薪工作
  • 7年前,北大博士不顧家人反對,畢業回農村種地,現狀如何
    老一輩農民吃夠了種地的苦,一輩子省吃儉用,把孩子拉扯大,讓他們讀書就是為了走出農村,在大城市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再也不希望他們回到農村受苦受累。但是近年來,有不少高校畢業生,不去找工作,而是直接回農村種地,經過幾年發展,已經成為了行業標杆。
  • 清華女博士不顧家人勸阻,放棄百萬年薪當農民,收入高達7位數!
    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現在種地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不種地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種地賺不到錢。 有很多人努力學習,想考入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大都是將來等到畢業後,能夠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
  • 清華女博士回村當農民,種地11年開創農場新模式,後浪不容小覷
    相反,與之對應的則是下田種地。農民和將相,一直屬於兩個完全對立的階級,前者遭人鄙夷,後者惹人羨慕。畢竟在這個社會,有誰不想升官發財呢? 石嫣是一個特例。 然而,石嫣依舊我行我素,堅持本行,選擇留在人大進行碩博連讀,深入有關農村發展的項目研究。
  • 8年前,北大畢業,賣掉國外公司回國種地的江蘇男孩,如今怎樣
    然而,江蘇有一農村出身的男孩楊舒春,通過努力考上了北大,畢業後卻婉拒外交部工作,在西班牙打拼多年開有公司,又在8年前,不顧父母反對,賣掉國外公司回國種地。兜兜轉轉,又回到了農村,不僅父母反對,連周圍鄰居也不理解他為何接連兩次放棄優越的工作,回農村種地有啥前途?
  • 北大才女放棄百萬年薪,回老家當油漆工,繁華都市為何留不住人才
    在大城市,即便是她這樣的天之嬌女,討口飯吃也不是那麼容易,後來她當過老師,也任職過公司的職位。蘇黎傑在幾番琢磨之後,毅然放棄了一個房地產公司的邀請,放棄了百萬年薪的誘惑,選擇離開都市回到她走出來的農村。她的理由是:這種繁華不屬於我。
  • 北大博士畢業年薪70萬、創業碩士年薪百萬,學霸的成功可複製嗎
    也許她早已是年薪大幾百萬的女性代表。有顏值,有才華,學習成績從初中到博士一路奮鬥,最終從四川大涼山走進了北京大學光華學院。從網紅到北大博士,她算是個極致的學霸,上過綜藝節目《奇蹟時刻》和《一站到底》。她成功的秘訣是「永爭第一」。在今日頭條「同學請坐」已經擁有120多萬的粉絲,經常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
  • 9年前,曾是高考狀元,北大畢業回農村種地的廣東男孩,如今怎樣
    9年前,廣東男孩鄒子龍,曾經的高考狀元,北大畢業之後,不顧父母反對,放棄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珠海農村當農民種地,搞起一片有機農場。當時家人並不理解他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但也不了解這個專業是幹嘛的畢業那年,鄒子龍還去北大讀了經濟學雙學位,並通過考試,又被保送回人大讀研究生。2011年,在畢業前夕,他早已被多家企業看中,但是都被他婉拒了。這一年,他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帶著女朋友,拉著3個小夥伴,跑到珠海農村的一個破山頭,開荒種菜。
  • 北大博士棄百萬年薪去種田,卻被嘲笑:認為你就該幹啥的人才狹隘
    在大學中,賈存勤學的是藥學專業,歷經幾年的大學時光之後,賈存勤依舊名列前茅,並且以藥學專業北大博士學位畢業。而且一畢業就進到了北京的上市公司。這是多少年輕人奮鬥的目標啊!到這裡,賈存勤的生活都是大部分的人所豔羨的,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成功人士,原本出生在小鄉村的他,如今已經成了上市企業年薪百萬的副總經理,可以說是很多人的終極目標了。
  • 他放棄年薪百萬,回鄉拿月薪3000?
    華為去年發布了一個「天才少年計劃」,任正非要在全世界範圍內招聘,開出百萬級別年薪。有一個叫張霽的通過了七輪層層考核成功拿下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待遇,年薪201萬,有人問他「啥感覺呀?」張霽說「沒感覺啊,還有公司給我開300萬年薪,我沒去!」
  • 陳立群:我為什麼放棄百萬年薪到貧困縣支教
    2015年來,這兩個村的村民每年自發籌集資金,聯合獎勵成績出眾的學生,今年共發放獎學金120976元。當天,中國時代楷模、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陳立群也趕來並在助學活動上發表了演講。之後,有民辦高中開出百萬年薪想聘請他,但陳校長拒絕了,他決定到臺江縣支教,擔任該縣民族中學校長,開出的惟一條件是:解決吃住,分文不取。  在當天的獎學金發放儀式上,有村民向陳立群提問「為什麼放棄百萬年薪選擇到貧困縣當校長」。陳立群說,想幫助更多的孩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只有教育,才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 張昆瑋:放棄谷歌百萬年薪,辭職回家任教,月薪三千是浪費才華嗎
    然而近年來這些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畢業生紛紛走下了「神壇」,開始體驗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前有北大博士賣豬肉,後有清華學姐講脫口秀。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如此,他作為清華姚班畢業的天才卻毅然決然地放了谷歌年薪百萬的工作,選擇回到家鄉的一所二本院校任教,每個月只拿三千塊的工資,他就是張昆瑋。
  • 程式設計師感慨:MIT博士放棄百萬年薪去清華做助理教授,傷仲永了
    相信大家在選擇第一份職業的時候都會有諸多考量,比如地點、平臺、未來發展。這些考量往往因人而異,但薪資無疑是每個人都會在意的。最近,一位網友就在職場社區感慨:MIT的博士,居然放棄了某網際網路大廠的百萬年薪,跑去大學做一個助理教授,傷仲永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華為年薪百萬的應屆博士到底有多厲害
    但是像(華為)這樣,有點太高了,我們都感到很驚奇,過去來說超過百萬的很少,鳳毛麟角。 去年超過60萬就比較高了,從我們的角度來說,自動化方向培養的學生總體來講都是比較優秀的,因為自動化大部分是搞人工智慧的,在人工智慧的各個方向,人工智慧領域的工資偏高。」
  • 北大博士的糾結:留北京為房奮鬥,回老家,還是外地高校當副教授
    一名北大博士即將畢業,在畢業之際,其遇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做出選擇:是留在北京為房奮鬥,還是回老家,又或者是去東南沿海某省份高校做副教授?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人生的抉擇讓其很為難。
  • 年薪百萬,清華北大的小鎮做題家膨脹了?
    某教培平臺許諾給應屆生百萬的薪水和百萬流量;另一家公司,60萬保底、北京戶口等字眼在招聘海報上也十分搶眼。更有甚者,給應屆清北畢業生開出了200萬的年薪。因為看上去較高的薪水和待遇,越來越多的清北畢業生流入了教培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