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6 14:1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趙靜 通訊員 程亞軍 徐慧興
湛藍的海面上,海鷗翱翔,嬉戲翻飛,三門縣的島上漁村蛇蟠鄉猶如海上仙境。
圍墾而成的數萬畝養殖塘被劃分成了無數小塊,大至上百畝,小至二三十畝。養殖戶葉叢偉說:「昔日窮鄉荒島,如今成了養殖戶的『金飯碗』。新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照亮了漁民致富路,現在又打造蛇蟠島電力精品臺區帶,漁民的生活會更紅火!」
養殖戶的致富路
見到葉叢偉,這位70歲的漁家老大哥正在塘邊小屋休息。屋內,空調、電視、電腦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屋前,30畝養殖塘用圍欄網圈成三塊,增氧泵歡快地打著白色水花。
葉叢偉一開口,便連說了幾個謝謝:「謝謝三門縣供電公司為漁村新增了電纜,謝謝『紅船』共產黨員服務隊為養殖塘深夜搶修。一有事兒,隊長林海偉總是隨叫隨到,這麼多年交道打下來,拒絕我的事情是一次也沒有發生過。」
養殖戶一天也離不開電。葉叢偉養殖蝦蟹已有二十多年了,「2009年以前,養殖塘因為電壓過低增氧泵難以啟動,養殖成功率低,小白蝦成批成批地死亡。我就瞎搞搞,一年掙不了幾個錢。」
2009年,蛇蟠鄉的6個村全部通過新農村電氣化驗收,改造率達到100%。三門縣供電公司踐行「養殖塘挖到哪裡、高壓線就架設到哪裡」,幫助養殖戶架線、增設變壓器、改造線路,確保所有養殖塘的增氧泵、抽水泵、飼料投放機等動力機械轉得起來,葉叢偉的勁頭一下子就足了。
隨著養殖戶的不斷擴展,用電需求增加,原有的一根電纜不夠用了。2012年,總投資近900萬的第二條新電纜的架設建成,結束了蛇蟠島只有單條10千伏海底電纜的歷史;2016年,又架設了第三條海底電纜,讓養殖戶們徹底沒了後顧之憂。
「原來養殖塘畝產不足100斤,現在普遍進行混養,飼養密度大,畝產能達到近200斤,相當於收入翻了一倍。」葉叢偉美滋滋地說,30畝養殖塘一年的收入能有十幾萬元,生活過得滋潤,前年還幫兒子在城區買了房。
蒸蒸日上的生活
蛇蟠島阡陌交通,島民淳樸。一見到「紅船」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林海偉帶著記者到來,60歲的奚希田熱情地在自家後院摘了一大盆李子招待我們。
要問海島漁村電網升級改造給漁民生產生活帶來的變化,祖祖輩輩生活在蛇蟠島上的奚希田是有發言權的一個。
「2009年實施電氣化改造之前,電飯煲燒不起,電風扇也不能用,一用就斷電,更別說空調洗衣機了,別提多糟心了。」當年的窘境,奚希田還歷歷在目。後來,家家戶戶都實現了電器化。可家用電器一多,海水養殖一發展,變壓器又不夠用了。三門縣供電公司又搞起了新一輪電網升級改造,海底電纜由一條變成了三條,去年,村裡一臺200千伏的變壓器換成了400千伏,這下,村民用電徹底放心了。「現在我家裡五六個房間,空調、熱水器、電磁爐、電腦全部打開都沒事。」
奚希田說,隨著電網不斷改造升級,村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了。奚希田有40畝的「自留塘」,原先一直租出去。2009年,村裡實行了電氣化,奚希田的心一下子活了,將「自留塘」收回來自己養殖,從此,日子蒸蒸日上。前幾年,奚希田又擴大了承包塘,兒子見效益好,也加入了養殖戶的行列。
2017年,三門縣供電公司又提出打造蛇蟠島精品臺區,圍繞全島旅遊化,電纜全部入地的浩大工程全面鋪開,蛇蟠島景觀大幅提升。如今,景區美了,遊客多了,漁光曲路上20餘家農家樂的生意也紅火了。
「新農村電氣化改造,讓漁民生活有了保障;現在,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精品臺區建設,讓我們的生活錦上添花。」奚希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