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懷揣致富夢 矢志不渝為興農

2020-12-27 駐馬店網

記者 代建新

冬閒時節人不閒。正陽縣代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大院裡機器轟鳴,一派忙碌景象。12月11日,記者來到位於正陽縣東南部的雷寨鄉,在這家合作社看到幾名社員在選種機前緊張有序地篩選花生,10多名技術熟練的工人圍在工作檯前挑出破損的花生,確保優選的花生種子質量達標。市人大代表,合作社理事長、全國勞動模範戴子星在機器前和車間穿梭指導,叮囑大家一定要把好選種質量標準,以良好的信譽取信客戶。 

曾被譽為「西瓜大王」的正陽縣雷寨鄉農民戴子星,30多年潛心研究西瓜、辣椒、花生、芝麻等科學栽培育種技術,有效解決西瓜、花生重茬種植等技術難題,在海南、新疆、安徽和縣內外建立育種基地5000多畝,繁育西瓜、甜瓜、辣椒、花生、芝麻等30多個品種的優質種子,帶動種植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他先後獲得「駐馬店市優秀共產黨員」「駐馬店市勞動模範」「全國農業農村先鋒人物」「駐馬店市拔尖人才」「河南科技致富狀元」等榮譽稱號。2018年,他光榮當選市四屆人大代表;2019,他被評為「河南省勞動模範」;2020年11月24日,他光榮赴京參加了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表彰大會。2019年5月,全國32所農業大學嫁接技術評審會在蘇州召開,戴子星是被邀請的全國唯一農民評委。 

返鄉務農不喪志 潛心鑽研致富經

20世紀80年代初,戴子星從農業高中畢業後,回到雷寨鄉高胡村喻橋村民組務農。為種植優質高效蔬菜,戴子星帶著50多元錢跟隨同村夥伴來到南京農科院開闊眼界。看到南京農科院培育的優質辣椒苗、西瓜苗種植效益好,戴子星就萌生了種植辣椒和西瓜的想法。當時帶的錢不多,他就到南京火車站當裝卸工,幹了一個月省吃儉用掙了200多元錢。再回到南京農科院時,戴子星被「世界辣椒雜交之父」丁利平教授看中,邀請他從事蔬菜育種輔助性工作,每月工資150元,戴子星為學到先進種植技術就爽快地答應了。在那裡一幹就是兩年多,戴子星熟練掌握了主要蔬菜品種大棚種植技術。 

戴子星學成歸來後,就在自家的責任田裡建起了塑料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和地膜西瓜,當年就收入8000多元,很快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大戶和致富能手,前來學習取經者絡繹不絕。不久,戴子星便遇到了瓜果種植重茬的問題。為解決西瓜重茬易發枯萎病、產量效益低的難題,他選育葫蘆、絲瓜、南瓜、冬瓜作砧木嫁接西瓜苗,經過反覆試種,最終選育出了以葫蘆、冬瓜作砧木嫁接西瓜苗,使西瓜苗嫁接早且成活率高、西瓜藤旺且產量高,很受瓜農的歡迎。他每年嫁接繁育的西瓜苗都在20萬株以上,遠銷安徽、湖北及周邊地方,產品供不應求,僅出售嫁接苗一項就收入30萬元。近年來,戴子星選育優質花生良種正花6088表現出抗重茬、抗病害、產量高等顯著優勢,受到花生種植戶的廣泛歡迎。 

科技興農擔大任 幫困扶貧我先行

2003年,戴子星籌資30萬元與南京農科院聯姻,創辦了雷寨鄉正星蔬菜研究所,以繁育高效蔬菜瓜果種子為主。經過積極努力,他自繁自育西瓜、辣椒、甜瓜、豆角、花生、芝麻等30多個品種,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2018年以來,通過農業農村部審定的品種就有20多個。2004年5月,在全國蔬菜博覽會上,戴子星繁育的「戴興」牌辣椒系列品種被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專題報導,其中「巨星7號」和「超級創新98」新品種分別獲得安徽省蔬菜博覽會科技成果進步一等獎、二等獎。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戴子星說。近年來,他通過「精神上扶志」「能力上扶技」「經濟上扶業」等措施,積極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2006年以來,他贈送貧困戶瓜菜種苗價值30餘萬元,周邊2萬多戶群眾依靠種植西瓜和特色蔬菜走上致富道路。他在雷寨鄉建立27個西瓜嫁接點,每個嫁接點幫扶100戶家庭成為西瓜、辣椒專業戶,帶動正陽縣嫁接西瓜套種面積 12萬畝。雷寨鄉後寨村村民雷建偉由於身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症,家庭極其貧困,30多歲還沒有娶到媳婦。戴子星主動教他西瓜育苗技術,免費提供種苗、化肥等農資,幫扶種植管理 10多畝西瓜,如今已實現脫貧,娶了媳婦過上了幸福生活。關路口村村民華紅雲因家中老人生病、4個孩子上學致貧,戴子星通過訂單種植花生種子高價回收,幫助他們家實現年收入2萬多元,還安排華紅雲夫妻倆在合作社務工。目前,戴子星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68戶已全部脫貧。 

當好代表匯民意 履職盡責為興農

2017年,戴子星當選市四屆人大代表。幾年來,他牢記人民代表肩負的使命,不負人民重託,認真履行代表職責,經常開展走訪調研活動,聽民聲、匯民意、聚民力、辦實事,積極反映社情民意和參政議政。在參加全市人代會期間,他認真聽取審議「一府兩院」報告,積極撰寫代表建議,先後撰寫了積極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培養現代化新型農業專業人才等方面提案建議,受到了高度重視,有力推動了科技興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

版權聲明:

1、凡本網註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駐馬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興農貸+致富通 凱裡農商銀行貸出美麗鄉村的美好生活
    爐山支行副行長(右)採集客戶信息在洛棉的發展歷程中,凱裡農商銀行爐山支行一直陪伴左右,積極提供各項金融服務:通過信用工程為全村565戶村民建檔立卡,覆蓋面100%,授信總額4391萬元;向村民推介安裝手機「黔農雲」210戶,安裝支付碼牌21戶,設置2個「信合村村通」便民取款點,月均開展2次「助農脫貧流動服務」工作,每年為農戶節約交通成本
  • 第六屆包頭牛羊肉產業大會凸顯「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
    琳琅滿目的牛羊肉產品、豐富多樣的特色農產品等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和廣大市民,同時也展現出了內蒙古地區在脫貧致富當中鄉村振興和群眾致富的攻堅成果。 本屆大會以「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為主題,組織來自國內相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有關盟市及包頭市優質綠色農畜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牛羊肉精深加工設備企業開展農牧業品牌展示、營銷推介活動,搭建牛羊肉及綠色農畜產品經銷商與採購商交流
  • 安徽「新農人」的田園夢:無荒田、年增收
    (中國減貧故事)安徽「新農人」的田園夢:無荒田、年增收中新社合肥12月22日電 題:安徽「新農人」的田園夢:無荒田、年增收中新社記者 吳蘭>隆冬時節,顆粒歸倉,原本農閒時節,但在安徽農村,有很多回鄉逐夢田園的「新農人」,仍是一如既往地忙碌。
  • 心系興農 愛校如家 強校為志 榮校為願
    在愛的灌溉下,小樹苗開始生長,枝幹變粗、樹冠長高、枝杈向外延伸——興農,憑藉著這鑽天的氣勢,給繼往開來的興農人搭建了一架直達雲霄的天梯,一架通往理想的「夢之梯」。在興農,老師們孜孜不倦的教誨是學生源源不斷的動力,也正因如此,興農學子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母校也增添了許多榮光。
  • 「小學生」寫出產業興農「大文章」
    假如說這只是皮口街道石固社區黨總支第一書記牟鑫牛刀小試的「作文」,那麼,產業興農的「大文章」也在等著他完成。2018年5月,80後牟鑫從普蘭店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位置上被選派到石固社區。他以年輕人少有的沉穩和紮實,像「石固」這個名字一樣,不負韶華,信念如磐,務實篤行,譜寫產業興農的精彩篇章。
  • 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興教育材幾朝承,助農幫扶百果豐
    扶貧扶智扶教育,翩然童心夢  助學興教數十載,初心不變傳承秉。為了打造內容豐富、深受兒童喜愛的「第二課堂」,實踐團對課程進行嚴格篩選和打磨,最終確定了多個為孩子們量身打造的拓展課程:有精心寧神,著眼內心的禪繞畫課;運籌奇偶,算得萬千的奧數課;巧工薄紙,變化多姿的手工課;觀得山水,夢巡千裡的地理課;守護孩子們安全的防騙教育、健康衛生、消防安全、自護教育等課程,培養孩子們興趣的趣味音樂、象棋入門、律動舞蹈、無人機教學等獨具特色的課程,讓雲支教貼近留守兒童心靈,讓雲支教真正落到實處
  • 生態種菜 這名「新農人」帶領鄉親致富
    青島膠河源農產公司董事長劉加明通過努力把公司農產品已打造成省知名品牌 還「傳幫帶」把新技術教授給農戶實現致富增收 同時,他還通過「傳幫帶」把新技術教授給農戶讓鄉親們實現了致富增收。
  • 農+商=富:古代以農為本,食不果腹,宋朝農民如何實現階層的跨越?
    (一)致富與土地 (1)何以致富 除了生來就是大富大貴者,一般的百姓通過什麼手段致富呢?一般來說能夠讓百姓取得財富的途徑基本上都是手工業商業的經營或者勤勤懇懇的務農。
  • 福建:和溪花卉合作社助推花農「抱團」致富
    中國園林網5月9日消息:為進一步推動花卉產業的規模化生產,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南靖縣和溪鎮依託花卉產業優勢,成立了漳和花卉苗木合作社,帶領花農「抱團」致富奔小康。
  • 《貞觀政要務農》︱貞觀之治年間唐太宗治農思想
    《貞觀政要》凡十卷四十篇,卷八第三十即務農篇,本篇記錄了太宗與左右侍從的四段談話,大約體現了貞觀之治的治農思想。務本重農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若要豐衣足食,就需不誤農時,讓百姓安心耕種。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開心農場」裡的新農人之夢
    「開心農場」裡的新農人之夢「有果無花遊人嘗,清熱生津自甜美,待字深閨牆外香,鄉村振興奔小康!」今年的中秋國慶假期,湯本雙的「開心農場」可是格外忙碌,上門採摘的遊人絡繹不絕,一箱箱「無花果」被運往農批市場……在謝家集區楊公鎮陳廟村,這一綠色農產品已成為當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特色品牌。
  • 農商銀行推出「興農貸」助力鄉村振興
    農商銀行推出「興農貸」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作者:記者劉志良 通訊員陳家倫責任編輯:yhao發布日期:2018-10-31 10:10
  • 老新聞·新故事:博學為農精業興藏的農院人
    原標題:老新聞·新故事:博學為農精業興藏的農院人   1979年4月11日,《西藏日報》報導了任憲威、俆鳳翔和群培多吉3位老師滿腔熱情獻身高原教育事業的感人事跡。如今,在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激勵下,湧現出一個又一個—— 博學為農精業興藏的農院人
  • 興農中學為高考學子壯行 - 多彩貴州網 - 新聞頻道
    6月2日,興農中學2018屆高三畢業典禮在學校操場舉行,該校高三師生和家長上千餘人參加了活動。6月7日,這群花季少年們,將奔赴考場,寫下屬於他們的夢想。  這是一場青春歲月裡的特殊儀式,是對三年高中生涯辛苦求學的告白,更是對未來人生舞臺的致敬。當天的小雨澆滅不了內心的火熱,高三家長們早早來到學校,全神貫注整個典禮,抓拍屬於孩子們的每一個感動的瞬間。
  • 獨山興農中學699名學生誓師高考
    原標題:獨山興農中學699名學生誓師高考   「苦戰一百天,讓血淚埋葬。奮鬥一百天,讓夢想飛翔。」   「行健不息,自信自強。全力以赴,不棄不放。」   2月27日,在獨山縣興農中學(縣民族中學)操場上,震耳的誓詞響徹雲霄,即將踏上高考考場的699名高三學子齊聚在此,舉行2018屆決戰高考百日衝刺誓師大會。   興農中學是獨山結合教育實際,勇於創新思變,和貴陽市白雲興農中學聯合舉辦的一所國有民辦混合制高中。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來到位於長泰縣巖溪鎮的玫瑰農莊,記者看到,遊客們正在興致勃勃地體驗鮮花壓花技術,一幅美麗的壓花作品在遊客手中慢慢呈現出來。
  • 姜堰小楊村:田園為底色繪就致富「夢工廠」
    小楊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引發高層關注,以小楊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為代表的「兩個主體」培育模式,被認為是代表著中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之一。農旅融合,田園牧歌催生「美麗經濟」 由 傳統農業向休閒產業轉變,小楊村大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致力讓土地成為充滿田園風光的農家樂、農民發家致富的「夢工廠」。以方方大田為背景,該村著力建設 姜堰首家民宿風景園,規劃面積1020畝,集農家樂、種植、農事體驗、觀光休閒於一體。「溱湖小楊人家」已初具規模,灰牆黛瓦、枕河人家,原汁原味的農舍 裝扮一新,呈現出濃鬱的水鄉風韻。
  • 宏鑫興農布局好山好水 打造萬畝綠色生態基地
    平日裡這自然、恬淡的一瞬間,正是宏鑫興農引以為豪的畫面。這家自稱為「雙腳踩在泥裡」的農業科技公司,固執地偏愛著這樣的原生態自然環境。為萬千家庭餐桌甄選好山好水讓人們知道吃進肚子裡的果蔬,都產自於哪片山,哪片水,重新找回小時候的味道——這是宏鑫興農的一個初心。
  • 臺灣鼓勵年輕人返鄉務農
    圖為臺灣學生在農場進行實地操作。   (資料圖片)   據臺媒報導,為鼓勵年輕人、尤其是農家第二代返鄉務農,臺灣嘉義大學、明道大學、宜蘭大學及屏東科技大學4所學校,今年農業公費專班共招生180人,初試只考語文、英文兩科並進行書面審查,複試則採用實地訪查及面試的方式。
  • 大方縣瓢井鎮坪興社區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發展致富產業 辣椒紅...
    過去,坪興社區以傳統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低效農作物,農業結構單一,形不成規模也談不上產業,傳統的小農經濟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瓶頸,農業長期維持在自給自足階段,不但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增收致富的形勢也十分嚴峻。聚焦農村產業革命,坪興社區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探索興村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