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聞·新故事:博學為農精業興藏的農院人

2020-12-15 人民網

原標題:老新聞·新故事:博學為農精業興藏的農院人

  1979年4月11日,《西藏日報》報導了任憲威、俆鳳翔和群培多吉3位老師滿腔熱情獻身高原教育事業的感人事跡。如今,在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激勵下,湧現出一個又一個—— 博學為農精業興藏的農院人

圖為西藏大學農牧學院科研處處長方江平(右)在接受記者採訪。記者 麥正偉 攝

圖為1979年4月11日,《西藏日報》對任憲威、俆鳳翔和群培多吉3位老師滿腔熱血奉獻雪域高原教育事業的報導。記者 麥正偉 攝

  一種奉獻,幾十年的傳承。

  1978年,徐鳳翔教授從南京林學院來到西藏農牧學院(現西藏大學農牧學院),在波密縣崗鄉建起了一間小木屋,並經過7年的研究寫出了著名的報告文學《高原生態小木屋》。

  1987年,熱血青年方江平循著徐鳳翔的足跡,滿腔熱血來到西藏農牧學院教學,選擇為西藏生態保護工作傾儘自己的智慧與才能。

  來到農牧學院後,方江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學院教學體系,將學院20人一組的集體實驗變成2人一組的分組實驗……

  「經過3年的基礎教學工作,我感覺相較於教書,自己更適合在實驗室做研究。」1991年,方江平如願調到了徐鳳翔教授於1985年成立的西藏高原生態研究所工作。從最開始的跟學,到自己獨立做研究,再到現在帶學生做研究,方江平一直堅持教學和科研相結合。

  在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研究中,方江平參與研製了全區第一個礦泉水產品「雪泉」;積極同廣東省科技廳農科院果樹所合作,提交「林芝野桃、桃樹開發加工」課題, 研製出了「西藏野桃汁」,並榮獲了廣東省科技進步獎。此外,他還研製了「聖地紅景天」「蟲草飲料」等眾多倍受青睞的產品……

  2003年,方江平成為西藏高原生態研究所副所長。他著手將10多年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實踐中。面對我區較為嚴重的土地沙化情況,他創新性地提出了「外修內擋,逐漸包圍」的防沙治沙新措施,並成功在雅江北岸山南段完成治沙造林,使昔日風沙成災的扎囊縣章達村變成了綠洲。

  一種成長,幾十年的奮鬥。

  從17歲開始在農牧學院讀書,到如今擔任農牧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強巴央宗也可謂是在先輩農院人激勵指導下成長起來的。

  「央宗老師在學術上很嚴謹,但她很開朗,充滿活力,挺親切……」在農牧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學生們都這樣評價他們的院長。

  1987年,強巴央宗從學校畢業後,走上了從小就夢寐以求的教師崗位。雖然只是助教,但也讓她興奮不已。沒多久,她便跟隨自己的老師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科研項目——「動物群體基因頻率測試」。

  「我們的研究成果刊登在《遺傳學報》上,這對我產生很大啟發。」強巴央宗說。從此,她就再未停止過科研的步伐,小到學校項目,大到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1993年開始,她帶著科研團隊走進嘉黎縣進行藏豬資源普查,到2010年開展「藏豬遺傳資源保護與藏豬地方標準制定」,再到2014年5月成功實施「我 區首例藏豬人工授精」課題……強巴央宗將近30年的實踐經驗總結成書,帶進課堂,又帶到鄉村,為我區養殖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30年辛勤耕耘,30年茁壯成長,30年風雨兼程,強巴央宗從一個「黃毛丫頭」成長為我區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研究的第一位藏族女博士。

  一種發展,幾十年的積累。

  出了農牧學院大門,向左走幾百米,一塊偌大的教學實驗基地讓人耳目一新。

  藏藥資源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負責人、農牧學院植物學教授蘭小中領著記者走進實驗基地。3名手持鐵鍬、面戴口罩的女學生正小心翼翼地採挖著、研究著……蘭小中告訴記者,她們正在開展「印度梨形孢培育西芹百合」的試驗項目。

  蘭小中自1998年來到農牧學院後,已經輾轉林學、動科、食品藥材等門類學科。他的朋友經常對他開玩笑說:「你種好了草開始養牛,養好了牛又開始搞吃的、治病的。」

  然而,在蘭小中看來,涉足多門學科領域,不僅對自己是一個積累經驗充電補腦的過程,更是農牧學院40多年奮發圖強、開拓創新的體現。多年來,蘭小中一直從事藏藥材資源收集、藏藥材種質資源保存、藏藥材質量標準、引種馴化、藏藥材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研究。

  作為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的自治區中(藏)藥資源普查技術負責人兼西藏大學農牧學院普查隊隊長,近年來,蘭小中帶領全體普查隊員實施野外調查, 完成了西藏境內30個縣的中(藏)藥資源普查工作,並利用資源普查成果,為林芝市朗縣建立了我區第一個縣級藥用植物標本館。

  2003年,蘭小中在農牧學院組建成立了西藏本土生物技術專業,並於2007年實現了西藏第一批生物技術本科專業畢業生順利就業。隨後,他又首開先河,結合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開設了我區第一個以藏藥材開發為主的生物技術本科專業……

  十幾年來,蘭小中先後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錄20餘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8項,主持國家、自治區等各級各類項目20餘項。

  (索朗群培 麥正偉 索朗瓊珠)

相關焦點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還有7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這些都是建設新農科的底氣所在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偉「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第六屆包頭牛羊肉產業大會凸顯「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
    本屆大會以「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為主題,組織來自國內相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有關盟市及包頭市優質綠色農畜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牛羊肉精深加工設備企業開展農牧業品牌展示、營銷推介活動,搭建牛羊肉及綠色農畜產品經銷商與採購商交流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來到位於長泰縣巖溪鎮的玫瑰農莊,記者看到,遊客們正在興致勃勃地體驗鮮花壓花技術,一幅美麗的壓花作品在遊客手中慢慢呈現出來。
  • 興農中學為高考學子壯行 - 多彩貴州網 - 新聞頻道
    6月2日,興農中學2018屆高三畢業典禮在學校操場舉行,該校高三師生和家長上千餘人參加了活動。6月7日,這群花季少年們,將奔赴考場,寫下屬於他們的夢想。  這是一場青春歲月裡的特殊儀式,是對三年高中生涯辛苦求學的告白,更是對未來人生舞臺的致敬。當天的小雨澆滅不了內心的火熱,高三家長們早早來到學校,全神貫注整個典禮,抓拍屬於孩子們的每一個感動的瞬間。
  • 手機淘寶上線「土貨鮮食」入口,助力興農脫貧
    阿里巴巴今日宣布,在手機淘寶一級入口將開設興農脫貧專欄,傾注流量扶持貧困縣農產品上行。阿里巴巴稱,2020年是全國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這一年阿里助農火力全開。據悉,天貓年貨節將在1月2日正式啟動,打響新年助農第一戰,目標是:幫全國農民賣出3億斤農產品,讓消費者買到優質年貨,也讓貧困地區農民增收過個好年。
  • 深耕「新文創」搭建多元矩陣丨打造「興農和牧+」創新生態
    故宮文創產品為推進興和縣農牧產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豐富公用品牌內涵,興和縣農特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興農和牧」 聚焦新文創產品開發設計,以期帶動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深度融合。歷時一個月,重點打造了縣域公用品牌文化對外展示的重點IP—— 「興農和牧」 區域公用品牌文創區角。
  • 農村淘寶試運營興農扶貧頻道 王建勳稱農村戰略無關KPI
    【TechWeb報導】8月22日消息,農村淘寶今日宣布,在原有「特色中國」頻道上全面升級的「興農扶貧」頻道正式試運營。據悉,該頻道主要是貧困地區農產品網絡銷售,幫扶貧困縣增收。
  • 「小學生」寫出產業興農「大文章」
    假如說這只是皮口街道石固社區黨總支第一書記牟鑫牛刀小試的「作文」,那麼,產業興農的「大文章」也在等著他完成。2018年5月,80後牟鑫從普蘭店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位置上被選派到石固社區。他以年輕人少有的沉穩和紮實,像「石固」這個名字一樣,不負韶華,信念如磐,務實篤行,譜寫產業興農的精彩篇章。
  • 心系興農 愛校如家 強校為志 榮校為願
    一代又一代的興農人,一年又一年不變的興農景,一個接一個不斷的興農夢。「你們養好豬,我們教好書」,蒲校長緊緊握住農民的手。望著坐在陋室中讀書的三十六名同學,老師們在心中悄悄埋下了「教書育人,無怨無悔」的樹種,用無私的愛呵護它、培育它。樹皮一層層剝落,年輪一圈圈加深。
  • 南寧農院路,是你的青春嗎
    晚上7點,城市霓虹初上,農院路開始熱鬧起來。相信在不少南寧人和南寧高校生眼裡,農院路一直都是大家的深夜食堂,也是瘋狂長肉的地方。不過幾百米的的街道,從入口一直延伸到火炬路,小吃店就佔據了大壁江山。南寧夜景起初農院路還只是一條默默無聞的小巷,如今它已是南寧最著名的美食街之一,也是裝滿了不少人青春回憶的地方。
  • 三和集團熱烈歡迎北京精農公益基金會領導蒞臨指導工作,共創未來!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鄉村振興」的戰略規劃,三和集團作為「科技興農公益助農」的踐行者,於北京時間2020年8月6日在三和集團總部,熱情接待了北京精農公益基金會和湖北省楚商聯合會重要領導一行,並匯報了三和集團快速推進北京精農公益基金會新型生態農業環保專項基金全國公益活動中的成果與收穫,對接下來」扶農助農、振興鄉村「戰略的全面落實進行了深入交流。
  • 梅州市梅江區「興農 美農 富農」新路子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魯利韋、記者羅勉報導 從梅州市梅江區了解到,該區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堅持黨建引領,統籌做好農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鄉村振興工作,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補齊農村發展短板,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推動農村加快振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取得積極成效
  • 首期「新農菁英」產品直播:「菁」津有味 育出家鄉新味道
    他,是王光。這些高素質新農人,正打造更加優質的稻米產業鏈,解決「糧食種好了,效益卻未必高」的現實困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他們用標準指導生產,通過技術創新、採用理性農業的措施,打造優質安全系列農產品的技術體系,讓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精準管控,安全可追溯。   她,是吳丹鳳。
  • 80後「新農人」胡順天:創建廣東省首個新農人人才驛站
    廣東首個「新農人」人才驛站幫助更多回鄉青年創業     「投身鄉村事業近十年,實踐和思考得越多,越融入越發現,農村的事業真的是要久久為功。」順勢為農結碩果,天地人和創未來。」胡順天說,長期以來鄉村的人才、資本等資源處在被掏空和閒置的狀態,如何將中央政策解讀好,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適用於不同的企業,接好地氣、事半功倍,就是他想為「新農人」做的事。他創立的梅州市新農人人才驛站、客天下順天鄉創孵化基地、梅州市回鄉青年創業基地,面積達2000-3000平米,是廣東省首個「新農人」人才驛站。
  • 獨山興農中學699名學生誓師高考
    原標題:獨山興農中學699名學生誓師高考   「苦戰一百天,讓血淚埋葬。奮鬥一百天,讓夢想飛翔。」   「行健不息,自信自強。全力以赴,不棄不放。」   2月27日,在獨山縣興農中學(縣民族中學)操場上,震耳的誓詞響徹雲霄,即將踏上高考考場的699名高三學子齊聚在此,舉行2018屆決戰高考百日衝刺誓師大會。   興農中學是獨山結合教育實際,勇於創新思變,和貴陽市白雲興農中學聯合舉辦的一所國有民辦混合制高中。
  • 農商銀行推出「興農貸」助力鄉村振興
    農商銀行推出「興農貸」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作者:記者劉志良 通訊員陳家倫責任編輯:yhao發布日期:2018-10-31 10:10
  • 學院選課指南 | 第五期:農院=養奶牛?還原真實的農院 奉上一份選課規劃
    新生們在SOAR選課的時候都會收到一份資料,上面是農院的畢業要求和專業的畢業要求。不同專業都會要求學生上不同的專業課,但是上完所有的專業課並不代表你就可以順利畢業了,因為你還沒有完全地滿足農院的畢業要求。下面我們要講的就是農院畢業要求,即所有農院的同學們都需要上的課程。關於具體的專業課,新生們可以諮詢自己的advisor。
  • 務農懷揣致富夢 矢志不渝為興農
    記者 代建新冬閒時節人不閒。正陽縣代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大院裡機器轟鳴,一派忙碌景象。
  • MadSchool 學院指南|第五期:農院=養奶牛?還原真實的農院 奉上一份選課規劃
    新生們在SOAR選課的時候都會收到一份資料,上面是農院的畢業要求和專業的畢業要求。不同專業都會要求學生上不同的專業課,但是上完所有的專業課並不代表你就可以順利畢業了,因為你還沒有完全地滿足農院的畢業要求。下面我們要講的就是農院畢業要求,即所有農院的同學們都需要上的課程。關於具體的專業課,新生們可以諮詢自己的advisor。
  • 宏鑫興農布局好山好水 打造萬畝綠色生態基地
    平日裡這自然、恬淡的一瞬間,正是宏鑫興農引以為豪的畫面。這家自稱為「雙腳踩在泥裡」的農業科技公司,固執地偏愛著這樣的原生態自然環境。為萬千家庭餐桌甄選好山好水讓人們知道吃進肚子裡的果蔬,都產自於哪片山,哪片水,重新找回小時候的味道——這是宏鑫興農的一個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