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膠河源農產公司董事長劉加明通過努力把公司農產品已打造成省知名品牌 還「傳幫帶」把新技術教授給農戶實現致富增收
「這些生吃西紅柿蟲害已經冒頭了,一定不能使用農藥,除蟲設備的抓緊上啊。這段時間,大田土豆得抓緊實施滴灌,別在耽誤了苗期生長,這可別拖啊……」4月25日,在位於膠州鋪集鎮彭家莊村的青島膠河源農產有限公司基地裡,今年50歲的董事長劉加明針對一些農產品種植和管理問題正在仔細逐一落實。這些年,在劉加明帶領下,公司通過生態循環的農業經營模式,先後獲得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點等稱號。同時,他還通過「傳幫帶」把新技術教授給農戶讓鄉親們實現了致富增收。
每半月巡查一次農品
4月25日,在膠州鋪集鎮彭家莊村的青島膠河源農產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內,放眼望去,蔓延在田間地頭的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近處大棚內春季「膠州大白菜」已進入成熟後期,在基地工人精心管理下,棚內一棵棵大白菜長勢喜人。遠處的「裡岔黑豬」養殖區內,一群群黑豬茁壯成長,乾淨的養殖區內沒有一絲異味,黑豬正在裡面追逐嬉戲。基地上隨處可見正在勞作的工人,他們有的蹲在地上間苗、拔草,有的彎腰鋤草,有的站立著捆綁爬滿藤架的黃瓜蔓。
「大白菜地裡有些幹,現在菜到了成熟後期,除了防治病蟲害,還得抓緊澆水,得給白菜提供足夠水分……」「裡岔黑豬,除了正常飼餵人員,其他人進去,一定要注意消毒,別在出現問題。」在基地裡,劉加明正在逐個對不同農產品種養區域進行巡查,這也是他每半個月一次的「慣例」。「農產品是直接入口的食物,這事可不是小事,所以得特別謹慎和仔細,這樣才能萬無一失。」提起基地種菜管理,劉加明神情很嚴肅。
生態循環種植贏口碑
「我們『膠河源』自2006年創立以來,就以『倡導有機食品、樂享健康生活』的生態循環經營理念,堅持人工管理,不用除草劑、殺蟲劑等化學藥品,回歸農業最初的無汙染耕種模式,盡力保持產品原生態的自然口味。」劉加明說,這他們基地裡,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種養殖生態鏈,做到了糞汙對外零排放,從而促進種養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大白菜管理為例,在其生長前期間出的菜苗,這其中一部分進入了人們的餐桌,一部分進入「裡岔黑豬」養殖區,成為了黑豬可口的「飼料」。同樣的,裡岔黑豬所產生的有機肥料,也全部用于田園施肥增效。總之,生產基地遍地是「寶」,蔬果可以食用,秸稈用來做飼料,畜禽糞便又可製成有機肥料。
「在裡岔黑豬養殖區,我們自主研發的糞汙資源化利用工藝,獲得省裡的認可,園區成為了全省的生態循環農業示範點。這種農業經營模式也為我們公司贏得了有機綠色農產品的品牌和口碑,而且,有機飼料和有機肥料的使用,也減少了生產成本的投入,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兒,所以以後我們也會繼續做下去。」劉加明說。
農品曾端上峰會餐桌
4月25日,小編了解到,從2007年,劉加明擔任青島膠河源農產公司董事長開始,在他帶領下公司大力發展養殖裡岔黑豬,經過10多年的經營管理,養豬基地已發展成為一家布局合理、制度健全、管理規範的現代化標準化生豬養殖企業,目前年出欄裡岔黑豬兩千多頭。其次,基地還有無抗養殖蛋雞、小公雞等兩萬多隻,無抗就是不使用任何抗生素,通過中藥來解決目前蛋雞類飼養抗生素超標問題,進而提升雞蛋的內在品質,最終推動公司蛋雞循環生態養殖的發展。2010年至今,基地還已有40多種蔬菜產品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產品主要供應濟南、青島、膠州數十家商超。
「這些年,我們公司堅持做高端、有機農業,今年基地要種植膠州大白菜100餘畝,全部採用人工栽種、除草、殺蟲,而且施用有機化肥。基地現在共有生菜、芸豆、韭菜等30餘個品種的有機蔬菜。這些有機蔬菜可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嚴格按照有機食品標準進行規範生產的。2018年,經過青島上合峰會食品安全保障組的層層篩選,我們這裡被確定為『上合青島峰會農產品專供基地』,這些農產品最終被端上了上合青島峰會領導人的餐桌。」劉加明自豪地說道。
傳授技術助鄉親致富
今年57歲的張九良是膠州鋪集鎮彭家莊村村民,也是膠河源基地的工人,因為家中老人常年有病,這導致他家庭困難。去年,蓋達組織「新農人」培訓,老張也成為首批培訓者。「去年,經過培訓,俺在家裡養了1000多隻公雞,一年就掙了一萬多元,這可真給俺解決了大難題。這都多虧了劉總的幫助啊,人家不但讓俺留在基地裡幹活,還讓俺學習新技術養雞,真是很感謝他……」在基地裡,提起劉加明為人,這讓張九良就很感動。
「去年,我們當地組織開展了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這不我們劉總讓我去參加了培訓,然後結合學到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以『傳幫帶』方式為一些農戶或者基地工人傳授。這樣一來,不但讓農戶能夠致富,這對我們來說也是提高了基地工人的技術水平,同時在農忙季節還給我們儲備了『技術力量』,這是一舉三得的好事。」青島膠河源農產公司生產基地負責人高成敏說。
從去年年初開始,在劉加明的「資助」下,經過基地技術人員培訓走出來的「新農人」,他們不但掌握了現代農業生產技能,還具備了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如今,這些農戶依託自己所學,將新型技術推廣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實現了致富增收。記者了解到,這些年,在生產、包裝、配送、銷售鏈條上,基地還吸納一些一些村民前來務工,這有效地解決了周邊村民就業問題。
下步發展農業+旅遊
這些年,隨著國內食品消費數量日益豐富,但日益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暴露出來,這給一些源頭產業農業形成強大的「倒逼」壓力,驅動著農業生產走向生態化發展方向。從2006年,膠河源農產公司在創始之初,劉加明所在的團隊就始終堅持生態循環種養殖的經營理念,把所有農產品完全按照有機食品標準進行生產,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激素、化肥、農藥、除草劑、催熟劑等人工合成化合物,這讓他們公司先後獲得了「青島市著名商標」、「山東省消費者滿意單位」、「青島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稱號,
「我們公司現在在不斷完善自身發展模式,並已形成了成熟的可複製商業模式,還在內蒙古建立了第二農業基地,可耕種的耕地面積達八千多畝。下步,我們還將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遊業,在鄉村振興大前提下,通過創新來提供新動能,以『產業興園,品牌興農』為出發點,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設施更新、機制創新和品牌創新,把膠河源建設成為山東半島知名農產品品牌,實現了企業的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一體化服務、現代化管理。」提起今後發展,劉加明信心滿滿。(姬博 楊金潭 管紫佚 姜雨 攝影報導)
編輯:姬博 楊金潭 管紫佚 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