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江華融媒記者 李江輝 蔣林鋒)江華瑤族自治縣80後「鴿王」唐喜忠在廣東養鴿17年後,回到家鄉創業,打造鴿子產業鏈,帶著鄉親們一同抱團養鴿致富。
在江華沱江鎮大幹村的種鴿養殖示範基地,五個鴿棚裡養滿了雪白的鴿子。每一個鴿籠隔間都成對飼養,不少鴿籠裡還有2到4隻新孵化的乳鴿嗷嗷待哺。這些剛孵出來的乳鴿滿月後,就要離開父母,和其他的小鴿子一起到大鴿棚裡健康成長,直到成年後找到伴侶,成長為新的種鴿。
2018年,唐喜忠在縣委縣政府「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號召下,回家鄉創業,投入300多萬元,在沱江鎮大幹村流轉土地60畝,建起了5個大棚養殖種鴿,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在每月可出欄6萬隻乳鴿,月產值90萬元。
鴿場進入了正軌後,不少鄉親們到鴿場來學習養鴿,唐喜忠毫不藏私,不僅將鴿子飲食所需的玉米、小麥、高粱等五穀雜糧配方傾囊相授,還細心地將防疫等各類技術傳授給大家。
「這蛋窩的下面配一塊隔糞板,擋住上面的鴿子拉的糞便,不然糞便搞到下面的蛋,會影響孵化,會產生一些病菌啊,這些都是防範的重要措施。」唐喜忠耐心地為鄉親們傳授經驗。
沱江鎮下蔣村村民蔣勇今年也跟著唐喜忠養殖鴿子,從建鴿棚、提供種鴿、到養殖、哺育,唐喜忠都手把手的給他技術指導,現在他的鴿場規模也達到了2萬對。
現在全縣已經有四個鄉鎮發展了十多個養鴿場,總規模達到了十多萬對鴿子。除了技術指導,唐喜忠還利用在廣東多年積累下來的銷售渠道,幫助這些鴿場銷售所有的乳鴿,免除大家的後顧之憂。今年,唐喜忠開始籌建加工廠,對肉鴿進行深加工,提升產品多樣性,進一步拓寬市場,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