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貧困戶付勝波:身殘志猶堅 「解悶鴿」引出致富路

2020-12-13 人民網河南頻道

「這隻鴿子叫繡女,那隻叫元寶,那隻叫鳳尾,還有圍脖、馬頭、瓦色、黃槓、點子、筋鬥……」12月13日,在南樂縣韓張鎮付莊村,五保貧困戶付勝波頗為自得、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自己的「心頭好」,也是他脫貧致富的「希望鴿」。

看上去性情開朗的付勝波,其實有一段催人淚下的經歷。2004年,付勝波的母親患上腦血管病,偏癱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隨後,付勝波和父親又先後患上腦栓塞。剛生下孩子的妻子不滿家裡現狀,直接從醫院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那時候天都塌了。」提起心酸的過往,付勝波眼框裡逐漸變紅,淚水充滿了雙眼。一家三個癱子,這日子怎麼過?「那時候我死的心都有。在別人眼裡三個廢品,一群窩囊。」

隨後付勝波的母親去世,父子倆相依為命,在合作醫療的支撐下度日。2017年5月,付勝波家裡被識別為五保貧困戶。

「我們很同情他的遭遇,就經常去他家裡入戶走訪,給他們送點大米、食用油什麼的生活用品,也給他掃掃院子,經常跟他談談心。」該村駐村書記趙志強說,「他當時精神狀態不怎麼好。」

趙志強一邊開導、鼓勵付勝波,一邊幫他尋找致富門路。

「勝波那時候就養有鴿子了,不過只把鴿子當成精神寄託。當時我就想,為啥不把這個當成一個賺錢的門路呢?」趙志強介紹說。

在趙志強的不斷鼓勵幫助下,付勝波開始走上養鴿脫貧的道路。

「最開始定的目標是100隻。」付勝波介紹說。他把自己全部積蓄都投入到了買鴿買料上。隨著肉鴿數量的一天天增加,付勝波對生活的信心也一點點增強。「他閒了就去看他的鴿子,天天看不夠,還給鴿子取名字。」趙志強說。

沉浸在養鴿脫貧的幸福之中,又經過趙志強和駐村工作隊的開導,付勝波的精氣神一天比一天更足,人也變得開朗大方起來。

然而,幸福的喜悅才剛剛開始,挫折早已潛伏而來。一天,付勝波去給鴿子餵食,發現有幾隻鴿子不吃食、不活動,還一直在發抖。

「當時我就嚇壞了,這可咋整啊!」付勝波趕忙給趙志強打電話,可趙志強也不是內行。趙志強建議他馬上防疫。付勝波這才向本村養鴿戶求教,併到鎮上買了藥。然而並沒有多大用處,病鴿數量仍在增加,並出現死亡情況。

趙志強也急得不得了,三天兩頭到付勝波家裡察看情況,還積極聯繫鎮政府,帶著病鴿屍體跑到縣農牧局向專家求助。

在農牧局專家的指導下,通過緊急防疫,鴿瘟得到了控制,肉鴿數量卻由60隻銳減到20隻。付勝波脫貧致富的信心動搖了。

「這是都會遇到的事,那麼難的日子都過來了,這算得了啥?西遊記裡八十一難才取了真經。咱這叫好事多磨。以後咱也長經驗了。」趙志強耐心開導付勝波,同時還帶著付勝波和同村有養鴿基礎的貧困戶,前往南高莊「河南中鑫鴿業」參觀學習,鼓舞他們的鬥志。

「要不是黨的政策好、黨的幹部好,俺現在還不知道啥樣類!趙書記和村委又給俺申請了2萬元貼息貸款,還有到戶增收資金。」付勝波感激地說,「下一步,俺打算把鴿舍改造改造,再引進點優良鴿種,爭取早點脫貧!」(南樂縣委宣傳部馮雲麗供稿)

(責編:侯琳琳、楊曉娜)

推薦閱讀

河南:如何從中原糧倉到國人廚房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常年種小麥8000萬畝以上,產量佔全國的1/4,與小麥相關的規模以上企業1700多家。然而,一個問題始終困擾河南,怎麼既保糧食穩產,又促農民增收?……【詳細】

鄭州:改革開放中找到新定位  歐洲快消品牌Zara最新款服裝頭天凌晨落地鄭州機場,第二天清晨便可以擺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貨架上。一件服裝,見證了「鄭州速度」,也描繪出鄭州「站位大樞紐、放開大胸襟」的全球格局……【詳細】

相關焦點

  • 貧困戶「抱團兒」養豬 「金豬」照亮致富路
    貧困戶「抱團兒」養豬 「金豬」照亮致富路 2020-12-12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壩松潘:中藥材原漿蜂蜜引領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阿壩松潘:中藥材原漿蜂蜜引領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時間:2017-05-05 22:45:56 來源:中國網 編輯:張林    距離松潘縣城253公裡的白羊鄉,從2016年至今已有20餘戶貧困戶養殖採集中藥材花粉的蜜蜂1000多桶,蜂蜜產量達4噸。
  • 湖口縣均橋鎮趕著鴨子走上幸福路,貧困戶成「致富帶頭人」
    鄉間小道上,農人輕聲的呵斥揮動著小竹棍,驅趕著一群吃飽喝足的肥鴨子搖搖擺擺的走回鴨棚,夕陽的餘暉仿佛給人身上鍍上了一層金邊,又像是一張極富詩意的田園畫卷,畫出來的是羅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吉員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
  •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2020-04-13 11: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現在,廖春已發展40餘畝稻田小龍蝦養殖,年產龍蝦約7000斤,成為全村家喻戶曉的致富能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廖春家有兄弟二人,母親常年患病,是村裡出了名的「藥罐子」。曾經,一家四口全靠父親務農艱難維持生活。1998年,初中畢業的廖春南下打工,希望能改善窘困的家庭狀況。
  • 阮明元:昔日「貧困戶」 今朝「致富帶頭人」
    尤其是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每月全家人有兩三百元低保金之後,他更是我行兒素,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反正有人管,混一天算一天。」其實,阮明元成了村民眼中的『懶漢』和馬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他自己心裡也飽受困擾。「成為懶漢、成為貧困戶不光榮,我要找事情做,憑藉自己的雙手脫貧。我始終相信,幸福生活是幹出來的,越窮越有理由伸手,這跟上呼吸機的危重病人有啥兩樣?
  • 獲嘉縣照鏡鎮貧困戶郭長法:身殘志更堅 在輪椅上走出致富路
    映象網新鄉訊(記者 崔學慶)「這些視頻可是我脫貧的希望,我得把它們做好了」3月26日,獲嘉縣照鏡鎮馮村貧困戶郭長法一邊熟練地剪輯視頻一邊開心地說著。小小的輪椅上,這個平凡的漢子,靠著自己的努力和不屈的精神,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 絢麗濮陽,圓夢小康!鵝鵝鵝,唱響致富歌
    「要想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必須走出一條新路。」他心裡尋思。2013年,國家精準扶貧大幕拉開。「現在政策這麼好,不出去了,就在村裡幹。」趙全印吃了秤砣鐵了心。經過多方考察,趙全印發現肉鵝和鵝蛋市場大、銷路廣,尤其在朋友的引薦下,他獲得了揚州大學教授、「揚州鵝之父」趙萬裡在鵝苗、飼料、技術等方面的「背書」,遂下定決心在肉鵝飼養上做文章。
  • 臨澤倪家營鎮:小額信貸 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通訊員 漆宏強  今年以來,臨澤縣倪家營鎮切實加大金融扶貧力度,以小額貼息扶貧貸款作為切入點,加強對接,完善制度,強化落實,多策並舉,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 貧困戶鄔國強的脫貧路:做致富路上的領頭「蝦」 - 瀟湘晨報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8-25 09:30傍晚時分,荊州高新區太湖港管理區梅槐社區貧困戶鄔國強家裡格外熱鬧,桌上盛放著一盆盆熱氣騰騰的小龍蝦,讓勞作一天的人們見後垂涎欲滴。
  • 乳源這條村種植的西洋菜,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初夏,韶關乳源縣大布鎮坪山村的貧困戶們在田裡熱火朝天地忙碌著,綠油油的西洋菜也在田裡蓬勃生長,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據悉,西洋菜種植是大布鎮坪山村委採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新上的一個產業扶貧項目,通過流轉土地218.5畝,發展西洋菜種植項目,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布鎮坪山村地處粵北高寒地帶,山清水秀,民風純樸,地肥水甜,溪水冬暖夏涼,村民在山水田間耕種勞作,世代傳承。
  • 蛻變,貧困戶成為致富帶頭人
    12月10日,孝感市孝南區祝站鎮星光村貧困戶樂和平正在清理雞舍,對前來走訪入戶的農業農村局駐村幹部感激地說。貧困戶樂和平在家庭農場餵養良種土雞49歲的樂和平,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4口人,妻子覃秀萍沒有什麼特長,一個普通農婦,只能做點臨工;兒子2017因患血友病需要長年住院治療,還做了左腿高位截肢手術
  • 璧山鹽店村:貧困戶楊明建當上致富帶頭人
    李勤 攝分享脫貧經成為「致富帶頭人」「我曾經真的很窮,打點零工也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在政府的扶持下,我通過養母豬,才一步步擺脫了貧困。」楊明建依靠養母豬脫貧的事,左鄰右舍無人不知。他也因此走上了自己曾經羨慕的舞臺,給更多貧困戶分享自己的脫貧經。
  • 楊太平:帶領貧困戶共同致富
    今年40多歲的付田,供應兩個孩子上學,因種種原因不能出去打工,家庭生活困難,是村子裡的貧困戶。去年,付田來到了這家解板廠,因按件計酬,工作時間自由,收入也比種地強了不知道多少倍。於是,付田的家庭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該廠接納了近20名的村民,全是西劉莊村及附近的村民,每天的收入在110至150元。「貧困戶村民優先,因為俺也享受到了國家的多項政策,不然也不會有俺的今天。」正在機器前工作的楊太平說。
  • 淅川縣:老黨員獻愛心,為貧困戶栽植「致富樹」
    春天正是植樹的大好時節,近日,上集鎮老黨員魏學林帶著學林農場新購的3000株日本甜柿樹苗,免費發放給上集鎮草廟溝村、關帝村、槐樹凹村、肖山村的貧困戶,幫助困難群眾打開增收致富門路。上集鎮草廟溝村的貧困戶李改青,因病致貧,家裡十分困難。
  • 六穩六保看河南:引進黃河水 濮陽「白腹美」小龍蝦讓貧困戶喜笑顏開
    當地貧困戶吳端品笑著說道。7月22日上午,映象網記者來到了位於濮陽範縣的龍王莊鎮的千畝小龍蝦養殖基地實地探訪。「2019年10月,我們濮陽市潤輝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投資1200萬元,流轉土地1000畝,建設了龍東水產養殖基地。基地地理位置優越,緊鄰黃河,用水便利,水源優質。
  • 王海峰 從貧困戶「變身」致富帶頭人
    讓人想不到的是「老王農莊」的主人王海峰,過去是典型的貧困戶,在縣、鄉、村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建起了現在這個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的農莊。  王海峰一家是林盛村因病致貧的典型代表,幾年前弟弟病逝後,留下了20餘萬元債務和一個年幼的孩子。父親又患上了糖尿病。這王切使王海峰很犯愁,看著不遠處遊人如織的十八彎,他突然就來了「靈感」,何不在自家附近,前往十八彎必經的山林間墾荒種植搞農家特色。
  • 梁緒勝:計生貧困戶致富的「領頭雁」
    梁緒勝:計生貧困戶致富的「領頭雁」2020-11-24 11:04:01    拂曉新聞網--皖北晨刊 梁緒勝致富後一直在思索著該如何讓廣大計生戶都富起來。他首先想到了與鄉計生服務站「聯姻」,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以鄉計生服務站發動、蔬菜科技園帶動,廣大計生戶三者聯動種菜致富的點子。2014年,梁緒勝找到鄉裡相關負責人,表明自己的心跡。恰巧,此時鄉裡正準備以秋收、秋播為契機,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連片大棚蔬菜種植。在鄉裡的支持下,梁緒勝專門為計生戶開辦了一個種植技術培訓班。
  • 小鴿子帶來大希望——河北阜平硒鴿產業「飛翔」記
    2018年,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北京市政府的推動下,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野谷健康產業集團落戶阜平,和當地共同建起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採用「龍頭企業+園區+貧困戶」的模式,打造起以肉鴿養殖為紐帶的生態循環產業集合體,為當地脫貧攻堅注入新的活力。近日,記者來到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探訪。
  • 商城:茭白種出致富路
    9月,行駛在被譽為商城縣「北大倉」的鄢崗鎮,沿途景致引人入勝,塊塊水田阡陌相連,一眼望不到邊,路兩旁的秧苗生機盎然,田間不時傳來除草農人的談笑聲……行至目的地該鎮長衝村又是另一番景象,成片茭白種植田裡綠浪滾滾,透著豐收的喜悅。
  • 江華:80後「鴿王」返鄉創業 帶領鄉親抱團養鴿共致富
    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江華融媒記者 李江輝 蔣林鋒)江華瑤族自治縣80後「鴿王」唐喜忠在廣東養鴿17年後,回到家鄉創業,打造鴿子產業鏈,帶著鄉親們一同抱團養鴿致富。在江華沱江鎮大幹村的種鴿養殖示範基地,五個鴿棚裡養滿了雪白的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