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鴿子叫繡女,那隻叫元寶,那隻叫鳳尾,還有圍脖、馬頭、瓦色、黃槓、點子、筋鬥……」12月13日,在南樂縣韓張鎮付莊村,五保貧困戶付勝波頗為自得、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自己的「心頭好」,也是他脫貧致富的「希望鴿」。
看上去性情開朗的付勝波,其實有一段催人淚下的經歷。2004年,付勝波的母親患上腦血管病,偏癱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隨後,付勝波和父親又先後患上腦栓塞。剛生下孩子的妻子不滿家裡現狀,直接從醫院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那時候天都塌了。」提起心酸的過往,付勝波眼框裡逐漸變紅,淚水充滿了雙眼。一家三個癱子,這日子怎麼過?「那時候我死的心都有。在別人眼裡三個廢品,一群窩囊。」
隨後付勝波的母親去世,父子倆相依為命,在合作醫療的支撐下度日。2017年5月,付勝波家裡被識別為五保貧困戶。
「我們很同情他的遭遇,就經常去他家裡入戶走訪,給他們送點大米、食用油什麼的生活用品,也給他掃掃院子,經常跟他談談心。」該村駐村書記趙志強說,「他當時精神狀態不怎麼好。」
趙志強一邊開導、鼓勵付勝波,一邊幫他尋找致富門路。
「勝波那時候就養有鴿子了,不過只把鴿子當成精神寄託。當時我就想,為啥不把這個當成一個賺錢的門路呢?」趙志強介紹說。
在趙志強的不斷鼓勵幫助下,付勝波開始走上養鴿脫貧的道路。
「最開始定的目標是100隻。」付勝波介紹說。他把自己全部積蓄都投入到了買鴿買料上。隨著肉鴿數量的一天天增加,付勝波對生活的信心也一點點增強。「他閒了就去看他的鴿子,天天看不夠,還給鴿子取名字。」趙志強說。
沉浸在養鴿脫貧的幸福之中,又經過趙志強和駐村工作隊的開導,付勝波的精氣神一天比一天更足,人也變得開朗大方起來。
然而,幸福的喜悅才剛剛開始,挫折早已潛伏而來。一天,付勝波去給鴿子餵食,發現有幾隻鴿子不吃食、不活動,還一直在發抖。
「當時我就嚇壞了,這可咋整啊!」付勝波趕忙給趙志強打電話,可趙志強也不是內行。趙志強建議他馬上防疫。付勝波這才向本村養鴿戶求教,併到鎮上買了藥。然而並沒有多大用處,病鴿數量仍在增加,並出現死亡情況。
趙志強也急得不得了,三天兩頭到付勝波家裡察看情況,還積極聯繫鎮政府,帶著病鴿屍體跑到縣農牧局向專家求助。
在農牧局專家的指導下,通過緊急防疫,鴿瘟得到了控制,肉鴿數量卻由60隻銳減到20隻。付勝波脫貧致富的信心動搖了。
「這是都會遇到的事,那麼難的日子都過來了,這算得了啥?西遊記裡八十一難才取了真經。咱這叫好事多磨。以後咱也長經驗了。」趙志強耐心開導付勝波,同時還帶著付勝波和同村有養鴿基礎的貧困戶,前往南高莊「河南中鑫鴿業」參觀學習,鼓舞他們的鬥志。
「要不是黨的政策好、黨的幹部好,俺現在還不知道啥樣類!趙書記和村委又給俺申請了2萬元貼息貸款,還有到戶增收資金。」付勝波感激地說,「下一步,俺打算把鴿舍改造改造,再引進點優良鴿種,爭取早點脫貧!」(南樂縣委宣傳部馮雲麗供稿)
(責編:侯琳琳、楊曉娜)
河南:如何從中原糧倉到國人廚房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常年種小麥8000萬畝以上,產量佔全國的1/4,與小麥相關的規模以上企業1700多家。然而,一個問題始終困擾河南,怎麼既保糧食穩產,又促農民增收?……【詳細】
鄭州:改革開放中找到新定位 歐洲快消品牌Zara最新款服裝頭天凌晨落地鄭州機場,第二天清晨便可以擺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貨架上。一件服裝,見證了「鄭州速度」,也描繪出鄭州「站位大樞紐、放開大胸襟」的全球格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