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這條村種植的西洋菜,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2020-12-20 瀟湘晨報

初夏,韶關乳源縣大布鎮坪山村的貧困戶們在田裡熱火朝天地忙碌著,綠油油的西洋菜也在田裡蓬勃生長,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據悉,西洋菜種植是大布鎮坪山村委採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新上的一個產業扶貧項目,通過流轉土地218.5畝,發展西洋菜種植項目,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大布鎮坪山村地處粵北高寒地帶,山清水秀,民風純樸,地肥水甜,溪水冬暖夏涼,村民在山水田間耕種勞作,世代傳承。上世紀90年代起,隨著經濟的發展,受耕地的限制和人口的發展,坪山村已不能滿足村民的耕作需求,村民開始大部份外出務工和外出做生意,坪山村原本106戶的村莊,留下的村民不足30戶,坪山村已然成了名符其實的空心村,村裡留下了大片的土地無人耕作,地裡雜草從生,四處一遍荒涼。

去年歲末,為改變這一現狀,盤活村集體資源,坪山村委從產業扶貧方向入手,經過村委幹部的積極努力和多番協商,最終引進了陽山種植西洋菜的老闆,以550元每畝的高價錢租下218.5畝田地,因地制宜發展西洋菜種植項目。這一舉措,一方面解決了因村民大量外出務工而留下大量土地閒置的問題,另一方面又為全村村民每年增加了12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可謂是一舉兩得。

西洋菜種植採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以陽山西洋菜公司為主體,村合作社為主導,聘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與耕作管理。這一模式在保障公司的效益的同時,增加了村民的地租收入,也增加了坪山村集體的收益,解決了村裡2個有勞力貧困戶的就業問題,並帶動其他村民積極發展種植產業,勤勞致富拔掉「窮根」。貧困戶參與耕作管理,不但每個月能有3000元的工資收入,還學到了西洋菜的種植技術,有效鞏固了貧困戶的脫貧成效,避免了貧困戶脫貧後因無固定工作返貧的風險。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韶關乳源大布:栽下小小西洋菜,收穫脫貧大希望
    大洋網訊 初夏,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布鎮坪山村的貧困戶們戴著口罩在田裡熱火朝天地忙碌著,綠油油的西洋菜也在田裡蓬勃生長,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據悉,西洋菜種植是大布鎮坪山村委採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新上的一個產業扶貧項目,通過流轉土地218.5畝,發展西洋菜種植項目,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布鎮坪山村地處粵北高寒地帶,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地肥水甜,溪水冬暖夏涼,村民在山水田間耕種勞作,世代傳承。
  • 阿壩松潘:中藥材原漿蜂蜜引領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阿壩松潘:中藥材原漿蜂蜜引領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時間:2017-05-05 22:45:56 來源:中國網 編輯:張林    距離松潘縣城253公裡的白羊鄉,從2016年至今已有20餘戶貧困戶養殖採集中藥材花粉的蜜蜂1000多桶,蜂蜜產量達4噸。
  • 告別泥巴路 走上致富路
    「我們村的路修好了,水果收購商進村方便了。」河村村主任黃若景說,2011年他從廣東回到家鄉後種植砂糖橘。那幾年,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泥巴路,種植的砂糖橘口感雖好,但只能用摩託車一筐一筐地拉到鎮上去賣,費時費力。近幾年,在中石化廣西石油梧州分公司駐村扶貧隊員的接力幫扶下,黃若景家門口通向果園的泥巴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砂糖橘種植面積也從10多畝擴大到30多畝。
  • 種植油樟樹,走上致富路 荒山變身「綠色銀行」
    賀歡笑著回答道:「這不是胡豆,這就是我要帶大家來看的油樟苗木基地。」 停車駐足在油樟苗木基地頂峰俯瞰,一排排油樟幼苗鬱鬱蔥蔥,把山坡織成了一張精美的「綠色地毯」。來自周邊村落的20餘名村民,正在油樟基地裡忙碌著。 「幾年前,這一片山全是荒地,滿山都是茅草。」賀歡說。 「為什麼撂荒了呢?」記者拋出這個疑問。
  • 帶你走進陽山縣最大型的特色西洋菜種植基地,勢必會讓你流連忘返
    今天筆者就帶大家去到陽山縣陽城鎮魚水村,探訪態保西洋菜種植基地。在筆者的航拍鏡頭下,態保西洋菜專業合作社所種植的手摘西洋菜基地呈現廣闊的塊狀,且每塊地都設有多個自動灑水水龍頭,看上去十分的壯觀。態保西洋菜專業合作社西洋菜基地經過擴種、改種旱地西洋菜後,態保西洋菜專業合作社現今已實現了日產60噸的生產目標,從而帶動了更多的農戶增加收入,實現共同致富。
  • 小小西洋菜,一年「摘」得三次增收
    陳明峰來到朋塘村後發現,這是不少貧困戶面臨的共性問題。在家照顧孩子的婦女是村裡的富餘勞動力,但缺少家門口的工作機會。當時,陽山縣西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西陽農業」)正在為供港旱地西洋菜種植基地項目尋找良田。朋塘村處於海拔400—700米的半山地,氣溫在零下2℃至零上35℃,水源充足,正適合喜低溫的西洋菜生長。
  • 揭陽榕城區有農戶栽種西洋菜,辛勤種植樂分享
    在榕城區仙橋街道頂六社區口吳經聯社,這裡有許多農戶是種菜能手,尤其是栽種西洋菜最為有名,而且大家將收成的西洋菜大部分是用於分享給社區居民食用,只有少部分供給市場。在口吳經聯社的一片片農田裡,這裡密密麻麻栽種著西洋菜。
  • 貧困戶鄔國強的脫貧路:做致富路上的領頭「蝦」 - 瀟湘晨報
    鄔國強經營著60畝蝦稻田,是遠近有名的稻蝦共作種養大戶,也是大家敬佩的自力更生脫貧戶、致富帶頭人。稻蝦種養成功脫貧2009年,鄔國強的妻子被診斷患有糖尿病腎病綜合症,視網膜脫落,導致雙目失明。為給妻子治病,他四處借錢,一時間債臺高築。
  • 淅川縣:老黨員獻愛心,為貧困戶栽植「致富樹」
    春天正是植樹的大好時節,近日,上集鎮老黨員魏學林帶著學林農場新購的3000株日本甜柿樹苗,免費發放給上集鎮草廟溝村、關帝村、槐樹凹村、肖山村的貧困戶,幫助困難群眾打開增收致富門路。上集鎮草廟溝村的貧困戶李改青,因病致貧,家裡十分困難。
  • 湖口縣均橋鎮趕著鴨子走上幸福路,貧困戶成「致富帶頭人」
    鄉間小道上,農人輕聲的呵斥揮動著小竹棍,驅趕著一群吃飽喝足的肥鴨子搖搖擺擺的走回鴨棚,夕陽的餘暉仿佛給人身上鍍上了一層金邊,又像是一張極富詩意的田園畫卷,畫出來的是羅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吉員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
  • 王海峰 從貧困戶「變身」致富帶頭人
    讓人想不到的是「老王農莊」的主人王海峰,過去是典型的貧困戶,在縣、鄉、村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建起了現在這個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的農莊。  王海峰一家是林盛村因病致貧的典型代表,幾年前弟弟病逝後,留下了20餘萬元債務和一個年幼的孩子。父親又患上了糖尿病。這王切使王海峰很犯愁,看著不遠處遊人如織的十八彎,他突然就來了「靈感」,何不在自家附近,前往十八彎必經的山林間墾荒種植搞農家特色。
  • 西峽縣田關鎮:產業扶貧拔窮根 村民走上致富路
    改善村容村貌,建設產業基地,發展光伏產業……一項項扶貧舉措使西峽縣田關鎮牛角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村民生活幸福指數提高了,在奔小康的路上更有信心了。2016年4月,西峽縣殘聯駐村工作隊進駐以來,通過深入貧困戶走訪調研,與村民代表交流座談,從結對幫扶、培育產業、改善環境、文化惠民四方面入手,帶領牛角村村民走上致富路。原來,牛角村村莊面貌髒、亂、差,土坯房多,通村公路尚未硬化,組組通道路多為土路,基礎設施相對落後。
  • 韶關乳源大布鎮小辣椒豐收 「三個全程」賦能脫貧攻堅
    今年辣椒收購價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定影響,但平均收購價保持在1.6元/斤,按畝產5000斤計算,辣椒種植戶每畝收入將達到8000元,再加上種植2畝以上2000元/畝的產業獎補資金,貧困戶每畝辣椒種植收入將達到10000元。大布鎮在原有「乳源三寶」的基礎上,結合產業優勢,採取「基層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帶動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大力發展辣椒種植產業,探索出一條產業扶貧新路子。
  • 璧山鹽店村:貧困戶楊明建當上致富帶頭人
    李勤 攝分享脫貧經成為「致富帶頭人」「我曾經真的很窮,打點零工也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在政府的扶持下,我通過養母豬,才一步步擺脫了貧困。」楊明建依靠養母豬脫貧的事,左鄰右舍無人不知。他也因此走上了自己曾經羨慕的舞臺,給更多貧困戶分享自己的脫貧經。
  • 魏志平:中藥材種植築就群眾「致富路」
    如何「沙裡淘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脫貧致富奔小康,一直以來都讓他心裡沉甸甸的。魏志平雖然出身農民,卻天資聰穎,上學時便一直是班裡的尖子生。也許是鄉音眷戀,也許是鄉愁縈繞,在外打拼多年後,有了穩定生活的他還是惦記著村裡的父老鄉親。2010年,通過競選,魏志平當選為東大村的黨支部書記。農民出身的他,上任後一直致力於發展農村經濟,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 梁緒勝:計生貧困戶致富的「領頭雁」
    梁緒勝:計生貧困戶致富的「領頭雁」2020-11-24 11:04:01    拂曉新聞網--皖北晨刊 為了儘快掌握蔬菜的種植技術,他自費訂閱了有關的報紙、書籍,邊閱讀邊實踐,學到了不少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靠科學種菜年收入達30餘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大棚蔬菜種植能手」。梁緒勝致富後一直在思索著該如何讓廣大計生戶都富起來。他首先想到了與鄉計生服務站「聯姻」,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以鄉計生服務站發動、蔬菜科技園帶動,廣大計生戶三者聯動種菜致富的點子。
  •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2020-04-13 11: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現在,廖春已發展40餘畝稻田小龍蝦養殖,年產龍蝦約7000斤,成為全村家喻戶曉的致富能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廖春家有兄弟二人,母親常年患病,是村裡出了名的「藥罐子」。曾經,一家四口全靠父親務農艱難維持生活。1998年,初中畢業的廖春南下打工,希望能改善窘困的家庭狀況。
  • 靠著梅花鹿 走上致富路——張家川縣大陽鎮梅花鹿養殖基地見聞
    靠著梅花鹿 走上致富路——張家川縣大陽鎮梅花鹿養殖基地見聞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陳義宏夏日時節,遠遠看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大陽鎮梅花鹿養殖基地廠房時,卻發現前方公路正在維修道路受阻養殖基地技術員張建告訴大家,這是一隻剛學會走路的小鹿,飼養員帶它出來「散散步」。有記者問能不能抱著小鹿合影,張建開玩笑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初生的小鹿也不怕人,大家可以試試。」當一名記者抱起小鹿時,果然它並不驚慌,萌萌的眼睛竟對視大家。小鹿不怕人,大鹿卻不一樣。記者走進養殖基地時,成年梅花鹿看到來了這麼多陌生人,瞪著警惕的眼睛紛紛後退。
  • 南花樓村黨員張建髮帶領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
    南花樓村黨員張建髮帶領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 室外乍暖還寒,開原市慶雲堡鎮南花樓村村民張建發家的鮮花大棚裡卻暖意融融,美麗的太陽花絢爛綻放。張建發擁有6個鮮花大棚,年收入30餘萬元。他也是一名有著7年黨齡的黨員,致富不忘鄉親,帶領20多戶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
  • 貧困戶「抱團兒」養豬 「金豬」照亮致富路
    貧困戶「抱團兒」養豬 「金豬」照亮致富路 2020-12-12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