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貧困戶成為致富帶頭人

2020-12-20 孝南區融媒體中心

「感謝孝南區農業農村局駐村幹部幫我發展家禽養殖,才使我家獲得了豐收的喜悅。」12月10日,孝感市孝南區祝站鎮星光村貧困戶樂和平正在清理雞舍,對前來走訪入戶的農業農村局駐村幹部感激地說。

貧困戶樂和平在家庭農場餵養良種土雞

49歲的樂和平,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4口人,妻子覃秀萍沒有什麼特長,一個普通農婦,只能做點臨工;兒子2017因患血友病需要長年住院治療,還做了左腿高位截肢手術,肢體殘疾,失去勞動能力,光當年住院費用就高達二十幾萬元,還有每年的醫療費用;女兒樂文英也沒有什麼技術,在自家一點責任田裡務農,來維持全家的基本生活。

2018年初,駐村工作隊在入戶走訪中發現樂和平家的經濟狀況後,主動上門宣傳扶貧政策,與他一起共同商量對策,尋找脫貧致富的門路,還多次帶領樂和平到外地參觀學習,鼓勵他自主發展特色產業。根據樂和平的身體狀況和家庭情況,決定從事家禽養殖,於是我們積極協調村中閒置土地46畝,從發展雞、鵝養殖開始起步,沒有資金,駐村幹部與當地農村信用社牽線搭橋;沒有技術,駐村幹部到農業農村局聘請畜牧專家現場指導;沒有種苗,駐村幹部到外地養殖大戶引進。經過近一年的辛勤勞動和付出,經濟效益可觀,2018年當年順利脫貧。

孝南區農業農村局贈送給貧困戶樂和平有機肥

但樂和平並不滿足於只是脫貧,還要致富,還要達到小康生活。很快一個初具規模的家庭農場建立起來了,發展到現在已有玉米16畝、果樹19畝、水稻11畝、雞舍150平方米,土雞1000隻,鵝舍100平方米、鵝100隻、騰鴨200隻。當年銷售土雞800隻,雞蛋22000枚,水稻8000斤,實現總產值12萬元,獲得區農業農村局產業獎補2萬元,年純收入6萬元。2020年被星光村評為村級致富帶頭人。

貧困戶樂和平被授予星光村致富帶頭人

樂和平致富不忘鄉親,在他的示範和帶領下,星光村共有16戶貧困戶發展種植業,總面積達到126畝,為貧困戶增加經濟收入近10萬元。現在樂和平逢人就說,我家收入逐年穩步攀升,很快就要達到小康生活,多虧有駐村工作隊的引導和幫扶。

來源:孝南區融媒體中心 區扶貧辦 羅紅偉

相關焦點

  • 湖口縣均橋鎮趕著鴨子走上幸福路,貧困戶成「致富帶頭人」
    鄉間小道上,農人輕聲的呵斥揮動著小竹棍,驅趕著一群吃飽喝足的肥鴨子搖搖擺擺的走回鴨棚,夕陽的餘暉仿佛給人身上鍍上了一層金邊,又像是一張極富詩意的田園畫卷,畫出來的是羅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吉員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
  • 阮明元:昔日「貧困戶」 今朝「致富帶頭人」
    尤其是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每月全家人有兩三百元低保金之後,他更是我行兒素,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反正有人管,混一天算一天。」其實,阮明元成了村民眼中的『懶漢』和馬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他自己心裡也飽受困擾。「成為懶漢、成為貧困戶不光榮,我要找事情做,憑藉自己的雙手脫貧。我始終相信,幸福生活是幹出來的,越窮越有理由伸手,這跟上呼吸機的危重病人有啥兩樣?
  • 璧山鹽店村:貧困戶楊明建當上致富帶頭人
    2015年至2020年,他憑藉勤勞的雙手和過硬的養殖技術,從一無所長依靠國家政策扶持的貧困戶,慢慢成長為自力更生的致富帶頭人,5年時間,他用行動證明窮根是可以拔除的。40隻鵝給家庭帶來轉機楊明建和妻子尚正平都是身材矮小、勞動能力欠缺的人,特別是妻子,只能在家做做家務,一家人的生計幾乎都落在楊明建一個人身上。
  • 王海峰 從貧困戶「變身」致富帶頭人
    放眼望去,原本普通的山坳,如今已經成為蘭西著名的休閒餐飲景點。讓人想不到的是「老王農莊」的主人王海峰,過去是典型的貧困戶,在縣、鄉、村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建起了現在這個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的農莊。  王海峰一家是林盛村因病致貧的典型代表,幾年前弟弟病逝後,留下了20餘萬元債務和一個年幼的孩子。父親又患上了糖尿病。
  • 荊州日報:灘橋鎮代港村代菊兒: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代菊兒是灘橋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不甘心一輩子在貧困線掙扎的她,拒絕等靠要,在脫貧路上依靠勤勞的雙手和敢想敢幹的鬥志,成為了村中有名的蔬菜種植大戶,實現了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華麗轉身」。代菊兒說,這「第一桶金」,不僅讓家裡實現了脫貧,也讓他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敢想敢幹,我們做了股東」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村「兩委」通過與代豐蔬菜合作社籤訂「帶貧減貧」協議,加強技術指導、幫扶,鼓勵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發展蔬菜種植。「我們熟悉合作社運作流程,要不我們入股?
  •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扶貧扶志巧「授漁」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
    前些日子,村裡出了樁新鮮事:貧困戶被評為致富帶頭人。這戶男主人,名叫鞏書同。早年間,他的父母身體不好,家裡入不敷出。2003年鞏書同娶了鄰村姑娘李亞玲,3個孩子相繼出生。灘子村人多地少,鞏家本就底子薄,如今又多出3張嘴,種的莊稼剛夠餬口。外出打工吧,「人生地不熟,不想去」。搞點副業吧,「起早貪黑累,效益低」。鞏書同總說:知足常樂,有口吃喝就挺好。
  • 北京市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提升致富帶頭人領富能力
    原標題:北京農學院舉辦2020年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信心滿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來自北京市豐臺區受援地區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林西縣、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和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的125位創業致富帶頭人,分別參加了2020年8月11日-8月21日和8月20日-8月30日北京農學院承辦的「2020年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
  • 大新著力培育致富帶頭人
    在大新縣,不少像凌民仙這樣的創業致富帶頭人,致力把產業項目、「扶貧車間」延伸到農村,帶動群眾找準發展產業,讓農村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目前,該縣54個貧困村共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164人,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2-3名創業致富帶頭人,涵蓋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電商、鄉村旅遊等多個產業。
  • 四川雷波:六旬阿媽由貧困戶變身致富帶頭人
    (劉傳星 攝)吉根阿惹家,歷經全家搬遷、老公負傷致殘、建房欠債、兒子讀大學等家庭重大事情,但她們沒有被壓垮,而是迎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好政策,加上全家的努力勤奮,率先在全村摘掉了窮帽,還帶領著一批婦女成為致富創業的領頭雁、家中的好幫手。吉根阿惹動情地說:「黨的政策瓦吉瓦(好得很)!我們家的日子有盼頭了!」
  • 喜報:我市青年李承亮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
    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李承亮,安順市西秀區劉官鄉大黑村支書,兼任安順市大豐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陸永江(陸婷),女,侗族,貴州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副會長,團黎平縣委兼職副書記。雖右手殘疾,但也阻擋不了她傳承侗族刺繡、與民共富的初心。
  •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2020-12-23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順有個梁餘妮,農村致富帶頭人!
    她是一位年輕漂亮的80後,卻放棄了城裡安穩的工作,投身農村、紮根土地,不僅先後創辦了仁康科貿有限公司、農業電子商務公司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還熱心幫助周邊村民增收致富,成了一位人人稱讚的農村致富帶頭人
  • 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劉金源
    ,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評選活動共評選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318名、標兵10名。河北省榮獲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9名、標兵1名」。」為傳播致富帶頭人事跡,弘揚青春正能量「,「創業河北」特開設「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河北專欄,帶你走進帶頭人的創業致富故事。劉金源,男,漢族,1989年4月3日出生,中共黨員,專科學歷,主營業務肉豬養殖,現為鹽山六邦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長。
  • 臨澤倪家營鎮:小額信貸 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通訊員 漆宏強  今年以來,臨澤縣倪家營鎮切實加大金融扶貧力度,以小額貼息扶貧貸款作為切入點,加強對接,完善制度,強化落實,多策並舉,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 定安李南華:小村莊裡的致富帶頭人
    然而在鄉親們的眼中,李南華最貼切的身份則是:村民致富的帶頭人,幫助鄉親的熱心人。  李南華的創業史,可以說是一部充滿艱辛的勵志「故事」,「故事」要從25年前說起……  失學打工不失志  常言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小生活在定安縣新竹鎮白堆村的村裡娃李南華,養成了吃苦耐勞、堅強不屈的性格。
  • 脫貧農戶成為養蜂產業發展帶頭人(1)
    新華社照片,順昌(福建),2021年1月4日脫貧農戶成為養蜂產業發展帶頭人2021年1月4日,順昌縣洋墩鄉洋坑村脫貧農戶鄭全富(前右)和該村養蜂脫貧農戶將蜂群轉場越冬。今年46歲的鄭全富曾是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洋墩鄉洋坑村「有名」的貧困戶,通過從事多年養蜂產業,如今他不僅脫貧,還成為養蜂技術能手和本村的養蜂產業發展帶頭人。2017年以來,鄭全富連續舉辦了5屆養蜂技術培訓班,將自己的養蜂「絕活」傳授給當地農戶,學員數量超百人,使不少脫貧農戶養蜂致富。
  • ...今朝已是致富帶頭人 賀州這個農民用「有機」兩個字敲開致富大門
    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勞動力缺乏以及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等原因,2015年通過精準識別後,黃業裕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早些年,黃業裕一直在廣東打工。2004年,厭倦了漂泊的他,返回了家鄉。由於技術有限,黃業裕「靠山吃山」,幹起了「老本行」——種植近百畝杉木。然而,杉木的的生長周期長達10年之久,短期都沒有收益,日常生活難以為繼。
  • 「九江」德安縣聶橋鎮: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完美逆襲
    吳堅50剛出頭,是德安縣聶橋鎮柳田村一名貧困戶,一家四口人,小兒子患有先天性耳聾,大兒子在讀大專,家庭生活費用完全靠在寶塔種植幾千袋食用菌,在縣城銷售的微薄收入維持,入不敷出,日子非常艱難。脫貧攻堅全面展開,春雷一聲響神州,枯木逢春又發芽。
  • 貧困戶鄔國強的脫貧路:做致富路上的領頭「蝦」 - 瀟湘晨報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8-25 09:30傍晚時分,荊州高新區太湖港管理區梅槐社區貧困戶鄔國強家裡格外熱鬧,桌上盛放著一盆盆熱氣騰騰的小龍蝦,讓勞作一天的人們見後垂涎欲滴。
  • 興國縣創業致富帶頭人黃春明的共富夢
    從無人問津到擁有十幾輛物流車,27歲的黃春明成為了興江鄉的有錢人。但是,做事業的人註定是「不安分」的。2012年春,黃春明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下,放棄了經營多年且收益可觀的物流運輸,傾其所有回到陳也村,在鄉鎮黨委、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下,流轉了800多畝的林地種植油茶。然而,沒有任何種植經驗的他,在那一年,種的油茶「全山覆沒」。「哎,沒文化真可怕啊。」回想起那些油茶樹,黃春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