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日報:灘橋鎮代港村代菊兒: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2020-12-19 湘湘帶你看社會

代菊兒是灘橋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不甘心一輩子在貧困線掙扎的她,拒絕等靠要,在脫貧路上依靠勤勞的雙手和敢想敢幹的鬥志,成為了村中有名的蔬菜種植大戶,實現了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華麗轉身」。

「改變生活自己要動起來」

清晨6點半,天空泛起魚肚白,代港村二組的代菊兒和丈夫陳哲峰踏著熹微的晨光,帶著農用工具來到了自家油菜地裡。夫妻倆分工合作,代菊兒負責鋤草,陳哲峰負責噴藥。

看著長勢良好的油菜苗,夫妻倆期待著來年開春時節能迎來大豐收。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生活,自己還是要動起來,人還是要能吃苦。」這是代菊兒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她脫貧致富的方法。

說起以前的窮日子,現年49歲的代菊兒頗有感觸。

當時,家中老人長期生病,一雙兒女要上學,而自家僅有6畝農田種植當季農作物,收入微薄,日子過得很辛苦。2014年,鎮村兩級針對代菊兒家實際情況,將其納入灘橋鎮建檔立卡貧困戶。

上有老弱要照顧,下有兒女要上學,壓得這個家庭喘不過氣來,但代菊兒不怨天尤人,而是直面困難,與丈夫陳哲峰相互扶持。他們相信,只要自己肯吃苦肯幹,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

有了目標,說幹就幹。2015年,借著灘橋鎮農民大面積種植稻穀的機會,夫妻倆東拼西湊了7萬元錢,買來一輛收割機,準備在農忙時節以幫人收割提升家庭收入。不曾想,外地收割機湧入灘橋鎮,因市場競爭太大,指望收割機掙錢的願望成了泡影,他們忍痛將收割機低價賣掉,也為此消沉了很久。

慶幸的是,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後,駐村工作隊、村幹部多次與他們交流談心,讓代菊兒一家人又燃起了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再次樹

立起脫貧致富的信心,暗下決心要摘掉貧困戶帽子。

工作隊和村幹部告訴夫妻倆,村裡成立了代豐蔬菜合作社,大量收購村民家種植的蔬菜,從採摘、包裝、上貨、拉貨到卸貨,用工需求極大。

「我可以打包,你可以拉貨卸貨。」夫妻倆一合計,找到合作社,與負責人談用工事宜。到合作社務工後,家庭經濟出現轉折,有時夫妻倆日收入能達到500元,這讓代菊兒和丈夫欣喜不已。

「雖然幹的是體力活,但幹得歡實。」代菊兒說,這「第一桶金」,不僅讓家裡實現了脫貧,也讓他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敢想敢幹,我們做了股東」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村「兩委」通過與代豐蔬菜合作社籤訂「帶貧減貧」協議,加強技術指導、幫扶,鼓勵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發展蔬菜種植。

「我們熟悉合作社運作流程,要不我們入股?「夫妻倆決定加入合作社,做股東。

成為股東後,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們也更累了。從前期栽苗到中間施肥噴藥,再到後期豐收時找人採摘、打包、拖運,事事要操心,事事要親力親為。

因為承包的土地分散在本村、鄰村,有的比較遠,夫妻倆往往天還沒亮就出門,天黑了才到家。

辛勤的汗水沒有白流,早出晚歸的勞動沒有白幹。2019年,夫妻倆通過種植球白菜、辣椒、冬瓜等,實現年純收入近10萬元。

用勤勞雙手摘去「窮帽」,代菊兒對生活充滿希望

期間,他們既是老闆也是員工。通過在合作社幹包裝、拖運,家庭收入再增收約4.5萬元。

嘗到承包種植甜頭後,代菊兒和丈夫一鼓作氣,又承包了近30畝農田,用來種植油菜等應季農作物。

「我想沒有人願意當貧困戶,就算是貧困戶也不能坐享其成等著別人施捨,因為別人給的始終沒有自己用勞動獲取的來得踏實。」代菊兒說,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經濟狀況後,感覺日子越過越有奔頭,越幹越起勁。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奮鬥新生活的新起點。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農村致富帶頭人,代菊兒和丈夫無疑走得艱辛坎坷,然而,他們憑著自力更生的信心和決心,一步步走上奔小康的陽光大道。

他們,用實踐證明了勤勞是致富的法寶。

在夫婦倆的示範和帶動下,村裡十餘戶貧困戶通過在合作社內務工、發展蔬菜種植實現了穩定脫貧。

如今,代菊兒心裡還有個夢想,「希望不斷擴大種植業,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增收夢,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0【來源:荊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蛻變,貧困戶成為致富帶頭人
    2018年初,駐村工作隊在入戶走訪中發現樂和平家的經濟狀況後,主動上門宣傳扶貧政策,與他一起共同商量對策,尋找脫貧致富的門路,還多次帶領樂和平到外地參觀學習,鼓勵他自主發展特色產業。根據樂和平的身體狀況和家庭情況,決定從事家禽養殖,於是我們積極協調村中閒置土地46畝,從發展雞、鵝養殖開始起步,沒有資金,駐村幹部與當地農村信用社牽線搭橋;沒有技術,駐村幹部到農業農村局聘請畜牧專家現場指導;沒有種苗,駐村幹部到外地養殖大戶引進。經過近一年的辛勤勞動和付出,經濟效益可觀,2018年當年順利脫貧。
  • 璧山鹽店村:貧困戶楊明建當上致富帶頭人
    2015年至2020年,他憑藉勤勞的雙手和過硬的養殖技術,從一無所長依靠國家政策扶持的貧困戶,慢慢成長為自力更生的致富帶頭人,5年時間,他用行動證明窮根是可以拔除的。40隻鵝給家庭帶來轉機楊明建和妻子尚正平都是身材矮小、勞動能力欠缺的人,特別是妻子,只能在家做做家務,一家人的生計幾乎都落在楊明建一個人身上。
  • 阮明元:昔日「貧困戶」 今朝「致富帶頭人」
    尤其是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每月全家人有兩三百元低保金之後,他更是我行兒素,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反正有人管,混一天算一天。」其實,阮明元成了村民眼中的『懶漢』和馬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他自己心裡也飽受困擾。「成為懶漢、成為貧困戶不光榮,我要找事情做,憑藉自己的雙手脫貧。我始終相信,幸福生活是幹出來的,越窮越有理由伸手,這跟上呼吸機的危重病人有啥兩樣?
  • 湖口縣均橋鎮趕著鴨子走上幸福路,貧困戶成「致富帶頭人」
    村兩委針對吳吉員因病致貧的家庭情況,通過村民評議,2014年將其納入貧困戶,並為夫妻倆申請低保補助,保障他們的日常生活,再加上慢性病卡門診報銷和貧困戶一站式住院報銷政策,終於解下了吳吉員肩頭看病的重擔,沒有了一直扯後腿的頑疾,家裡的生活也逐漸寬鬆了起來,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 王海峰 從貧困戶「變身」致富帶頭人
    讓人想不到的是「老王農莊」的主人王海峰,過去是典型的貧困戶,在縣、鄉、村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建起了現在這個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的農莊。  王海峰一家是林盛村因病致貧的典型代表,幾年前弟弟病逝後,留下了20餘萬元債務和一個年幼的孩子。父親又患上了糖尿病。這王切使王海峰很犯愁,看著不遠處遊人如織的十八彎,他突然就來了「靈感」,何不在自家附近,前往十八彎必經的山林間墾荒種植搞農家特色。
  • 貧困戶鄔國強的脫貧路:做致富路上的領頭「蝦」 - 瀟湘晨報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8-25 09:30傍晚時分,荊州高新區太湖港管理區梅槐社區貧困戶鄔國強家裡格外熱鬧,桌上盛放著一盆盆熱氣騰騰的小龍蝦,讓勞作一天的人們見後垂涎欲滴。
  •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扶貧扶志巧「授漁」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
    前些日子,村裡出了樁新鮮事:貧困戶被評為致富帶頭人。這戶男主人,名叫鞏書同。早年間,他的父母身體不好,家裡入不敷出。2003年鞏書同娶了鄰村姑娘李亞玲,3個孩子相繼出生。灘子村人多地少,鞏家本就底子薄,如今又多出3張嘴,種的莊稼剛夠餬口。外出打工吧,「人生地不熟,不想去」。搞點副業吧,「起早貪黑累,效益低」。鞏書同總說:知足常樂,有口吃喝就挺好。
  • 北京市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提升致富帶頭人領富能力
    原標題:北京農學院舉辦2020年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信心滿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來自北京市豐臺區受援地區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林西縣、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和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的125位創業致富帶頭人,分別參加了2020年8月11日-8月21日和8月20日-8月30日北京農學院承辦的「2020年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
  • 大新著力培育致富帶頭人
    在大新縣,不少像凌民仙這樣的創業致富帶頭人,致力把產業項目、「扶貧車間」延伸到農村,帶動群眾找準發展產業,讓農村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目前,該縣54個貧困村共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164人,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2-3名創業致富帶頭人,涵蓋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電商、鄉村旅遊等多個產業。
  • 喜報:我市青年李承亮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
    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李承亮,安順市西秀區劉官鄉大黑村支書,兼任安順市大豐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經理。一名返鄉畢業大學生,從國際化大都市到貧窮落後山村,從都市白領到農村帶頭人,從青春熱血的自由青年到責任重大的基層幹部,他毅然帶領全村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圍繞「村社合一」和「候鳥經濟」發展模式,成立了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1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體驗式鄉村旅遊和農業產業。將曾經的省級二類貧困村打造成省級「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示範村,省級文明村寨、省級同步小康創建示範村、國家旅遊扶貧試點村。
  • 四川雷波:六旬阿媽由貧困戶變身致富帶頭人
    2014年,吉根阿惹家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雷波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大杉坪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吉根阿惹和丈夫馬根且經常到農民夜校學習脫貧攻堅政策,主動報名參加廚師培訓班等技能培訓,意識到了「脫貧靠自己、致富靠勤勞」的道理。
  • 灘橋鎮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進展怎麼樣?看看鎮人大代表怎麼說
    10月29日上午,荊州開發區灘橋鎮人大代表視察長江禁捕退捕工作。代表們一行先後到灘橋社區、觀音寺社區部分餐飲店現場查看江鮮禁售執行情況,檢查過程中未發現非法採購食用長江魚等現象。代表們聽取了灘橋鎮近期長江禁捕工作開展的情況匯報,對灘橋鎮全面推進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了充分肯定,並提出一些建議——要繼續加強宣傳力度。鎮、村兩級要加大推動長江大保護的宣傳力度,讓禁捕退捕政策家喻戶曉,提升廣大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要強化責任落實。
  • 臨澤倪家營鎮:小額信貸 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通訊員 漆宏強  今年以來,臨澤縣倪家營鎮切實加大金融扶貧力度,以小額貼息扶貧貸款作為切入點,加強對接,完善制度,強化落實,多策並舉,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 平順有個梁餘妮,農村致富帶頭人!
    她是一位年輕漂亮的80後,卻放棄了城裡安穩的工作,投身農村、紮根土地,不僅先後創辦了仁康科貿有限公司、農業電子商務公司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還熱心幫助周邊村民增收致富,成了一位人人稱讚的農村致富帶頭人
  • 「九江」德安縣聶橋鎮: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完美逆襲
    「如今,我用勤勞和智慧擺脫了貧困,甩掉了窮帽子,拔掉了窮根子,走上了致富路。我特別要感謝柳田村易書記和第一書記黃書記,是他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我解決了危房改造、醫療報銷、產業發展等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是2020年11月份,柳田黨員幹部在參加吳堅食用菌種植基地時,他道出的肺腑之言。
  • 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劉金源
    ,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評選活動共評選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318名、標兵10名。河北省榮獲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9名、標兵1名」。」為傳播致富帶頭人事跡,弘揚青春正能量「,「創業河北」特開設「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河北專欄,帶你走進帶頭人的創業致富故事。劉金源,男,漢族,1989年4月3日出生,中共黨員,專科學歷,主營業務肉豬養殖,現為鹽山六邦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長。
  •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做好「牛」文章 走上致富路——記全市產業致富帶頭人孫振林 2020-12-23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遼寧新聞]黃文成:從貧困戶到致富榜樣
    [遼寧新聞]黃文成:從貧困戶到致富榜樣 黃文成:從貧困戶到致富榜樣。
  • 定安李南華:小村莊裡的致富帶頭人
    然而在鄉親們的眼中,李南華最貼切的身份則是:村民致富的帶頭人,幫助鄉親的熱心人。  李南華的創業史,可以說是一部充滿艱辛的勵志「故事」,「故事」要從25年前說起……  失學打工不失志  常言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小生活在定安縣新竹鎮白堆村的村裡娃李南華,養成了吃苦耐勞、堅強不屈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