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菊兒是灘橋鎮建檔立卡貧困戶,不甘心一輩子在貧困線掙扎的她,拒絕等靠要,在脫貧路上依靠勤勞的雙手和敢想敢幹的鬥志,成為了村中有名的蔬菜種植大戶,實現了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華麗轉身」。
「改變生活自己要動起來」
清晨6點半,天空泛起魚肚白,代港村二組的代菊兒和丈夫陳哲峰踏著熹微的晨光,帶著農用工具來到了自家油菜地裡。夫妻倆分工合作,代菊兒負責鋤草,陳哲峰負責噴藥。
看著長勢良好的油菜苗,夫妻倆期待著來年開春時節能迎來大豐收。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生活,自己還是要動起來,人還是要能吃苦。」這是代菊兒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她脫貧致富的方法。
說起以前的窮日子,現年49歲的代菊兒頗有感觸。
當時,家中老人長期生病,一雙兒女要上學,而自家僅有6畝農田種植當季農作物,收入微薄,日子過得很辛苦。2014年,鎮村兩級針對代菊兒家實際情況,將其納入灘橋鎮建檔立卡貧困戶。
上有老弱要照顧,下有兒女要上學,壓得這個家庭喘不過氣來,但代菊兒不怨天尤人,而是直面困難,與丈夫陳哲峰相互扶持。他們相信,只要自己肯吃苦肯幹,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
有了目標,說幹就幹。2015年,借著灘橋鎮農民大面積種植稻穀的機會,夫妻倆東拼西湊了7萬元錢,買來一輛收割機,準備在農忙時節以幫人收割提升家庭收入。不曾想,外地收割機湧入灘橋鎮,因市場競爭太大,指望收割機掙錢的願望成了泡影,他們忍痛將收割機低價賣掉,也為此消沉了很久。
慶幸的是,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後,駐村工作隊、村幹部多次與他們交流談心,讓代菊兒一家人又燃起了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再次樹
立起脫貧致富的信心,暗下決心要摘掉貧困戶帽子。
工作隊和村幹部告訴夫妻倆,村裡成立了代豐蔬菜合作社,大量收購村民家種植的蔬菜,從採摘、包裝、上貨、拉貨到卸貨,用工需求極大。
「我可以打包,你可以拉貨卸貨。」夫妻倆一合計,找到合作社,與負責人談用工事宜。到合作社務工後,家庭經濟出現轉折,有時夫妻倆日收入能達到500元,這讓代菊兒和丈夫欣喜不已。
「雖然幹的是體力活,但幹得歡實。」代菊兒說,這「第一桶金」,不僅讓家裡實現了脫貧,也讓他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敢想敢幹,我們做了股東」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村「兩委」通過與代豐蔬菜合作社籤訂「帶貧減貧」協議,加強技術指導、幫扶,鼓勵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發展蔬菜種植。
「我們熟悉合作社運作流程,要不我們入股?「夫妻倆決定加入合作社,做股東。
成為股東後,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們也更累了。從前期栽苗到中間施肥噴藥,再到後期豐收時找人採摘、打包、拖運,事事要操心,事事要親力親為。
因為承包的土地分散在本村、鄰村,有的比較遠,夫妻倆往往天還沒亮就出門,天黑了才到家。
辛勤的汗水沒有白流,早出晚歸的勞動沒有白幹。2019年,夫妻倆通過種植球白菜、辣椒、冬瓜等,實現年純收入近10萬元。
用勤勞雙手摘去「窮帽」,代菊兒對生活充滿希望
期間,他們既是老闆也是員工。通過在合作社幹包裝、拖運,家庭收入再增收約4.5萬元。
嘗到承包種植甜頭後,代菊兒和丈夫一鼓作氣,又承包了近30畝農田,用來種植油菜等應季農作物。
「我想沒有人願意當貧困戶,就算是貧困戶也不能坐享其成等著別人施捨,因為別人給的始終沒有自己用勞動獲取的來得踏實。」代菊兒說,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經濟狀況後,感覺日子越過越有奔頭,越幹越起勁。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奮鬥新生活的新起點。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農村致富帶頭人,代菊兒和丈夫無疑走得艱辛坎坷,然而,他們憑著自力更生的信心和決心,一步步走上奔小康的陽光大道。
他們,用實踐證明了勤勞是致富的法寶。
在夫婦倆的示範和帶動下,村裡十餘戶貧困戶通過在合作社內務工、發展蔬菜種植實現了穩定脫貧。
如今,代菊兒心裡還有個夢想,「希望不斷擴大種植業,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增收夢,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0【來源:荊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