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傑:帶領村民致富是沉甸甸的責任

2020-12-27 人民網

原標題:劉傑:帶領村民致富是沉甸甸的責任

有這樣一位村支書,他自己出錢辦項目,帶領全村百姓共同致富;極力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提升百姓致富本領,短短兩年多,硬是把一個後進村帶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讓我們走進梅河口市水道鎮龍頭村,真切感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劉傑。

劉傑的車內總是裝著幾張煎餅,因為事情太多太雜,按時吃飯幾乎成了一種奢求。

初進村 山低雪厚略顯蕭條

帶著採訪任務,一行四位記者驅車300多公裡從省城直進龍頭村,村路越發變窄,小山丘一個個從雪堆裡露出頭來,有些松苗,貌似還有些不得認的中藥材,些許是隆冬的原因,沒有了綠色,也自然少了幾分生氣。原本高昂的新聞敏感此刻大大打了折扣,這村的自然環境可是一般,他們的致富路子是什麼?帶頭人是怎麼「把脈下藥」的?村民為什麼會服他,跟著他共同努力......

進村部 文化生活豐富 村民精神頭十足

一座嶄新的二層小樓立在山坳間,沒進門,亦然感受到了村民的「繁忙」和「熱情」,文化室、演藝廳,笑意冉冉,精神頭十足,這裡正在龍頭村的「冬閒變冬忙文藝演出季」。

有村民介紹說,這演出季的由來,正是因為劉傑為村民置辦了鑼鼓嗩吶,購買了秧歌服。從此,富起來的村民們開始跳廣場舞,自編自演小品、二人轉、歌曲等節目,找到文化生活滿足。物質富裕,精神也要富裕。

「愛心樹」 感激留言盡訴支書恩情

在村委會樓梯口的展板上,一棵「愛心樹」尤為搶眼,所訴故事證明著一個道理:劉傑,以德服人。

故事一,姜寶財常年患病,家裡十分困難,劉傑拿出1萬元錢,還組織村民捐獻1.5萬元為他治病。為了讓他家也能坐上林權改革這班車,又拿出1萬元,支持他家植樹造林。2011年,姜寶財去世,劉傑又拿出5000元錢幫助料理後事。姜寶財老伴感動得泣不成聲......

故事二,老黨員王貴金在長春做心臟搭橋手術,效果不好,醫院已下了病危通知。劉傑帶著10萬元錢,找院長 、找教授,懇求一定要挽救他的生命。村支書對村民這麼負責任,院長的教授被感動,組織最好的醫生給王貴金做了第二次手術,獲得了成功。

嘮創業 受命於「信任和期盼」

和劉傑有空嘮嘮是在他家。劉傑40多歲,是有10年黨齡的黨員。他靠養殖梅花鹿、承包金礦當法人,有了不菲的積蓄,更重要的是他見多識廣,有經濟頭腦,為人正直善良。2010年6月,村兩委換屆,劉傑在沒有參加競選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原因很簡單,老黨員的極力推薦和村民的信任與期盼。

他一直嘮的一句話就是,這個支書我既然做了,就是一個承諾,一份責任,只能做好。劉傑上任兩年多,非但沒拿一分錢工資,而且把自己多年積攢的近百萬元投到村公益事業上,辦合作社、搞養殖場、發展林業經濟作物、修水泥路、安自來水、栽樹種花、安太陽能路燈......

這一些都只是為了當初的一個承諾:必須讓村民富起來,更要讓村民學會致富的本領。

展未來 兩份宏圖已繪就

他說,先要為鄉親們編織一道安全網、保障網。他想方設法地動員鄉親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在參合率達到了100%。農村現在推行農民養老保險,他就積極動員鄉親們參加養老保險,鄉親們對劉書記的話非常信任,頭一年,參加養老保險的就達到85%。

二要給鄉親們栽一棵搖錢樹,安一個聚寶盆。2011年,劉傑創辦了豐裕中藥材種植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吸收鄉親們入社,當年發展林下參300畝、玉竹200畝、桔梗150畝。到目前,入社農戶達到68家,種植面積2000多畝。今年,合作社為村集體提供了5萬元資金,村裡第一次有了收入。在他的帶動下,村村紛紛發展中藥材種植,百畝已上的戶有10多戶。為了提高中藥材的附加值,辦起來飲片加工廠,實現供銷一條龍,與此同時,結合落實退耕還林政策,組織村民在自己承包的林地上植樹造林,現已植樹 1000 畝,主要是紅松、樟子松,使林地植被明顯改善,推動了生態建設,給子孫後代栽下了搖錢樹。

發展養殖業,龍頭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劉傑的精心策劃和引導下,建起了牧業小區,年出欄500頭肥豬的養殖戶已發展到8戶。今年,通過招商引資,柳河縣華龍養雞場落戶龍頭村,現已建起7棟養雞大棚,不僅給鄉親們創造了就業崗位,還能給村集體積累資金。養殖業的穩步發展,給鄉親們安了個聚寶盆。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王屯良:帶領村民致富的領頭雁
    在內蒙古包頭市土右旗王保公村,有這樣一個人,他被村民親切的視為他們致富的領頭雁,是黨員群眾共同致富的一面旗幟。他,就是王屯良。 王屯良,勻稱的中等身材,紅撲撲的臉上有著農村人特有的憨厚和樸實,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閃著智慧和深沉的光芒。一說話先笑,給人一種親和力和信任感。
  • 南花樓村黨員張建髮帶領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
    南花樓村黨員張建髮帶領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 室外乍暖還寒,開原市慶雲堡鎮南花樓村村民張建發家的鮮花大棚裡卻暖意融融,美麗的太陽花絢爛綻放。張建發擁有6個鮮花大棚,年收入30餘萬元。他也是一名有著7年黨齡的黨員,致富不忘鄉親,帶領20多戶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
  • 圖文:娘子軍開農莊帶領村民致富
    說起舒謝灣,有一個名字總是繞不開,那就是梁湖農莊——這個管理層7成以上是女性的農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讓曾經落後、灰頭土臉的舒謝灣,變成了乾淨整潔、四季飄香的最美村灣。         過去 道路泥濘 隨處可見牛糞         2月3日,記者驅車前往舒謝灣。
  • 發展果樹種植 帶領村民致富——記開州區「十佳果園」厚壩鎮大安村...
    自2016年以來,大安村正英種植家庭農場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培育出優質果品,帶動280戶1288人增收致富。今年10月,大安村正英種植家庭農場被開州區評為「十佳果園」。綠色發展,培育優質果品記者在正英種植家庭農場看到,一條單軌運輸車從山腰蜿蜒而上,一直到達山頂。只要開動機器,便可將有機肥、果子運輸到林間,既省時又省力。
  • 鄧金友:大瑤山裡的「養豬倌」,帶領村民共致富
    12日,小編來到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源村探訪了「江永縣清溪源村富民特種養殖合作社」的「養豬倌」鄧金友,一起聽聽他是如何帶領村民養豬致富的?鞏固脫貧成果,並帶領村民全面奔向小康生活,是擺在村幹部及駐村幹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在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指導和謀劃下,村幹部組織村民到職業技術學校參加各種種養殖技術,並充分發揮清溪源村的自然資源優勢,政府通過發放貼息貸款,鼓勵村民成立種植專業戶,養殖「農業合作社」等,通過發展種植養殖產業鞏固脫貧成果,並帶領村民奔向全面小康生活,鄧金友就是其中的代表。
  • 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中國文明網 51歲的伍錫品任支書6年,為改變村裡的落後面貌,他跑項目、搶機遇,組織修建村屯道路,先後賣掉自己的卡車、挖掘機,自辦的加工廠也無暇顧及,墊付各項資金200多萬元用於村屯道路硬化建設。
  • 光澤縣寨裡鎮:種植小香薯 帶領村民致富
    4月24日,在騰順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寨裡鎮儒州村的小香薯種植基地,危順榮正在查看小香薯的長勢,通過種植小香薯,不僅可以帶領村民致富,還可以發展儒州村的美麗鄉村旅遊業。危順榮是滕順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儒州村的村主任。
  • ...家鄉種魔芋,帶領村民一起增收致富|赫章縣松林坡鄉黃家寨社區甘富
    在一次回鄉幫父親採收魔芋時,我抱起挖來的三十多斤大魔芋,我似乎「著魔」了,那種沉甸甸的收穫感讓我痴迷,覺得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產生了回鄉種地的念頭。知子莫若父,父親沒有阻攔我。2017年,父親開始參加村裡的工作,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家裡的事情心有餘而力不足,種植魔芋落到了我的身上。
  • 菏澤:曹縣侯集回族鎮大力發展燈飾加工產業,帶領村民致富
    原標題:菏澤:曹縣侯集回族鎮大力發展燈飾加工產業,帶領村民致富齊魯晚報訊(記者 邢孟 通訊員 呂明磊)小小的燈泡,在漆黑的夜晚照亮了我們的生活,如今,這小小的燈泡成了曹縣侯集回族鎮村民們照亮致富路的指明燈,村民們正是靠著這小小的燈泡,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光明大道。
  • 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範軍華:紮根黃土地 帶領村民共走致富路
    圖片由本人提供  辦公司成立合作社 帶領村民共走致富路  成為大學生村官的他,被安排在永興鎮東範莊村工作。這是一個人口數量達千人的大村子,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裡的村民雖然擁有大片的良田,生活卻十分窘迫。村裡很多村民結伴外出打工,而這也導致了村內大量青壯年勞力流失,農田也因此閒置。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李哲:盡全力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趙悅報導)有一種責任,一經扛起,再難放下。從緝私警察到村第一書記,這個角色轉換讓李哲面臨巨大的挑戰。  今年1月,烏魯木齊海關緝私警察李哲來到位於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瓦恰鄉庫尕丹村擔任第一書記。
  • 山東乳山市推進土地流轉 建草莓大棚帶領村民致富
    乳山市推進土地流轉 建草莓大棚帶領村民致富  採摘、擺箱、上秤、裝車,日前,記者在育黎鎮龍角山村看到,該村的草莓大棚一片忙碌的景象,種植戶們臉上掛著滿足和喜悅。在育黎鎮政府的扶持和村委的引導下,草莓大棚很快為村民帶來了豐厚回報,該村創出了一條新的致富路。如今,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紛紛回村包大棚了。  鎮政府貼息貸款  給村裡建草莓大棚  龍角山村位於育黎鎮西北部,龍角山水庫下遊。村裡210戶村民,土地卻不足500畝,人均只能攤上七八分口糧地。近年來,不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40歲的人在村裡都已經算是「年輕人」了。
  • 馬場鎮新寨村第一書記梅傑:發展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至2019年,經我積極爭取和對接協調,貴安新區稅務局投入資金20餘萬元,逐年推進新寨村「連戶路」工程建設,村民出行條件大為改善,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受地理位置所限,新寨村長期存在用水難的問題。
  • 貴州:威寧一農民帶領村民致富 盆栽「栽」出了致富路
    中國園林網7月3日消息:在觀風海鎮海豐村,從事盆景種植的村民耿澤清,用20多年的時間,通過盆景種植走上致富路,並帶動周邊上百戶村民加入這一行列。言傳身教 帶領村民致富當耿澤清成功走上致富路以後,周圍還處在貧困中的村民紛紛前來學習效仿。為此,通過溝通交流,耿澤清前前後後幫助周邊近百家村民進行盆景種植,大多都小有所成,向小康生活邁進。跟著耿澤清學習的村民介紹,在耿澤清看來,「根露、幹粗、枝密、葉細」是盆景必備的四個條件。
  • 以村中事務為己任 帶領村民奔康致富
    伍玉樓以村中事務為己任、以村民利益為優先,吃苦耐勞,不計較個人得失。雖然被妻子多次責怪「吃力不討好」,但他總是一笑置之。「只要我還當理事長,還是共產黨員,就會繼續帶領村民們建設好美麗家鄉,帶領村民們發家致富、奔向小康。」伍玉樓堅定地說。
  • 儋州力乍村黃木坤:農家樂+有機茶葉 帶領更多村民致富
    提及這些木屋,村民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洛南村委會力乍村的致富帶頭人黃木坤,他從不懂餐飲業,到後來把餐飲業做得有聲有色,再從餐飲業跨界到種植茶葉,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讓村民增加了收入。黃木坤的特色竹林農家樂 記者 蒙健 攝因地制宜開辦農家樂 帶動村民就近就業2007年,黃木坤與他人合夥進入餐飲業,通過7年的摸爬滾打,積累了經營餐飲業的經驗。2014年,國家對力乍村發展美麗鄉村給予了大力支持,國家投資打造美麗鄉村,私人可以對土地進行承包,發展相應產業。
  • 大學生辭職回家養土雞,年賺60萬,帶領100戶村民致富
    之後他回到老家,轉遍了附近的幾個山坡,充分了解了這裡的氣候、土壤、植被和當地養雞品種等,當時趙新朝覺得自家有山坡,市裡有扶持政策,加上自己掌握的養殖管理經驗,養殖綠色無公害土雞是一條快速致富路。當他向父母訴說了自己的想法後,卻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村民們也對這個舉動感到費解。
  • 核桃樹下鋪就脫貧路 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致富蠻拼的
    原標題:核桃樹下鋪就脫貧路 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致富蠻拼的昨天一大早,記者走進上街區馮溝村委會副主任張明勤家的核桃園裡,樹上掛的是綠油油的核桃,樹下雞鵝正悠閒地覓食。「去年搞林下養殖,一下子多賺了6000多元,這都得感謝王書記!」
  • 雞鳴之後便是天明,他養殖的五黑雞帶領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幾年前,返鄉創業的龍駒看準了「五黑雞」養殖前景,帶著村民一起建起了「五黑雞」專業合作社,並採用生態養殖模式飼養「五黑雞」,龍駒還通過多種渠道及平臺成功打開了「五黑雞」銷路,如今龍駒的「五黑雞」養殖場效益十分可觀,轉瞬間「五黑雞」成了龍駒和村民們發家致富的「金鳳凰」。龍駒,祖籍雙峰縣青樹坪鎮,幼年隨父母遷居貴州。
  •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2020-12-08 16:59: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苑菁菁 責任編輯: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