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力乍村黃木坤:農家樂+有機茶葉 帶領更多村民致富

2020-12-20 瀟湘晨報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28日在儋州北部灣大道路邊,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大門引人駐足。沿著大門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條乾淨整潔的水泥路,水泥路右手邊不遠處有一片小竹林,林立的竹林間,坐落著一座座木橋。木橋相互連接著一座座木屋,顯得格外雅致,每天引來眾多食客前來品嘗美食。提及這些木屋,村民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洛南村委會力乍村的致富帶頭人黃木坤,他從不懂餐飲業,到後來把餐飲業做得有聲有色,再從餐飲業跨界到種植茶葉,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讓村民增加了收入。

黃木坤的特色竹林農家樂 記者 蒙健 攝

因地制宜開辦農家樂 帶動村民就近就業

2007年,黃木坤與他人合夥進入餐飲業,通過7年的摸爬滾打,積累了經營餐飲業的經驗。2014年,國家對力乍村發展美麗鄉村給予了大力支持,國家投資打造美麗鄉村,私人可以對土地進行承包,發展相應產業。黃木坤得知消息之後,立刻聯繫相關工作人員對承包工作事項進行洽談。「我做了餐飲行業之後,知道這是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加上旅遊行業的興起,在國家構建文明生態村支持下,我立刻就想到要在村裡承包土地辦起農家樂。」黃木坤興奮地說。

積極響應國家自然生態村建設的號召,力乍村成了儋州最早建成的美麗鄉村之一。在此背景之下,黃木坤的農家樂於2014年8月16日正式開業。第二年,他的農家樂年接客量達150萬人次……這樣的成果,更堅定了黃木坤發展餐飲業的信心。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人們對餐飲質量與環境的要求,加上農家樂與省旅遊團體的合作,黃木坤的農家樂也抓住了這一機遇,努力發展了起來。他盡心盡力,要求做到「三必須」:對原材料採購要求必須新鮮;必須乾淨衛生;對每一道菜都必須色香味俱。付出總有回報,因為黃木坤的認真、負責,他的農家樂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作為力乍村村民,黃木坤致富不忘大家,每年農家樂招工時,他都會優先考慮本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讓村民就地就業增加收入。

從餐飲跨界到茶葉,用心培育出有機綠茶

眾所周知,飯前飯後,客人都會要求上一壺茶。眾多客人的需求,啟發黃木坤進入茶葉行業,越做越覺得前景很好。黃木坤微笑著說,目前,儋州沒有一個比較成規模的茶葉園,隨著社會發展,旅遊觀光、現代農業的興盛和現在優質茶葉需求的增加,增強了他發展茶葉行業的信心。

黃木坤正在茶園裡查看茶樹長勢 記者 蒙健 攝

黃木坤種植茶葉已有三年,茶園佔地面積15畝,茶苗種植面積9畝,已培育200萬株茶苗,通過三年的種植與管理,已經初具規模。他培育的茶葉幼苗生長10個月的周期即可採摘,與其他茶園相比,這一周期縮短了很多,而且種植的茶樹均是親自栽培,使用純有機肥,再加上純手工制茶,炮製的茶水清香可口,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洛南村村委會婦女專幹麗姐說,黃木坤是一個有想法、有規劃且腳踏實地的人,他會落到實處去幹,這些年來他的努力村民都看得見。

「農家樂要繼續經營,茶葉產業也會不斷擴大規模,爭取發展成為儋州標誌性旅遊觀光茶園,產出更多優質有機茶葉。」黃木坤說,將來,他會帶領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茶園,為大家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和致富的機會。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
    儘管陳先志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獲得的榮譽無數,但村民們更願意把他當作鄰家大叔、父老兄弟。「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由輸血變造血,讓大家一同邁入幸福生活。」站在記者面前的陳先志,短寸頭髮,話語謙遜,笑容敦厚溫暖,讓人心生信賴。
  • 五道溝村:讓資源活起來 讓村民富起來
    今年,五道溝村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10500元,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實現了從「自治區級重點貧困村」到「鄉村致富示範村」的轉變。規範化組織建設讓支部「強起來」「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帶頭致富作用,大力培育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組織有幫帶能力的黨員與重點脫貧對象結成對子,帶動脫貧致富,讓村黨支部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中「強起來」。立足區位優勢讓農家樂產業「興起來」五道溝村緊鄰哈達門國家森林公園景區,距離呼和浩特市區僅27公裡,具有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優勢。
  • 劉傑:帶領村民致富是沉甸甸的責任
    原標題:劉傑:帶領村民致富是沉甸甸的責任 有這樣一位村支書,他自己出錢辦項目,帶領全村百姓共同致富;極力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提升百姓致富本領,短短兩年多,硬是把一個後進村帶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 圖文:娘子軍開農莊帶領村民致富
    說起舒謝灣,有一個名字總是繞不開,那就是梁湖農莊——這個管理層7成以上是女性的農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讓曾經落後、灰頭土臉的舒謝灣,變成了乾淨整潔、四季飄香的最美村灣。         過去 道路泥濘 隨處可見牛糞         2月3日,記者驅車前往舒謝灣。
  • 以村中事務為己任 帶領村民奔康致富
    山蕉坪村的蝶變主要得益於農綜改,而該村黨員、理事會會長伍玉樓正是推動村子實現變革的關鍵人物。伍玉樓以村中事務為己任、以村民利益為優先,吃苦耐勞,不計較個人得失。雖然被妻子多次責怪「吃力不討好」,但他總是一笑置之。「只要我還當理事長,還是共產黨員,就會繼續帶領村民們建設好美麗家鄉,帶領村民們發家致富、奔向小康。」
  • 發展「一村一品」 特色種植與「農家樂」助村民增收(圖)
    說這話的是共青城甘露鎮雙橋村嶺背熊家自然村村民張淑萍,她對記者說,省環保廳幫建他們村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業以來,收入增加了許多,很多農戶都走上了致富路。  建設鄱陽湖生態文明示範村,發展生態經濟是前提,農民增收是關鍵。要因地制宜,重點增強當地農民的活血造血功能。
  • 鄧金友:大瑤山裡的「養豬倌」,帶領村民共致富
    12日,小編來到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源村探訪了「江永縣清溪源村富民特種養殖合作社」的「養豬倌」鄧金友,一起聽聽他是如何帶領村民養豬致富的?在中央扶貧政策的傾斜下,在省市縣扶貧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清溪源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道路硬化工程戶戶通,亮化工程戶戶明,貧困戶、五保戶都入住國家標準安置房。清溪源生態環境良好全村整體脫貧了,但如何提高瑤民的收入?改善瑤民的生活?
  • 儋州洛南村:欲把「客家」作「老家」
    洛南力乍村入村大門。新華網發航拍儋州市洛南力乍村。新華網發  海南省儋州市洛南行政村於2016年獲評海南省五星級美麗鄉村,以其下轄的力乍自然村最為知名。力乍村民自製的洛基粽子,享譽海南,更銷售到國內其他城市,回頭客不斷。  不料來到此處,著實令人驚喜,用「眼前一亮」來形容絕不為過。一個人口不多的小村莊,擁有氣派的入村大門,整齊而又各有特色的村民院落,完善設施和花木美化和諧共融,更讓人心曠神怡的是大片竹林繞湖而生,悄悄地把留戀放進了你心裡。  洛南力乍村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客家人聚居的村落。
  • 抓住年末的尾巴,來儋州浪一把……
    還有充滿美食文化的小鎮 儋州是美食於美景的聖地 感受儋州民俗和鄉村生活 絕對是一次美好的體驗 趕緊收拾行囊 出發吧
  • 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中國文明網 51歲的伍錫品任支書6年,為改變村裡的落後面貌,他跑項目、搶機遇,組織修建村屯道路,先後賣掉自己的卡車、挖掘機,自辦的加工廠也無暇顧及,墊付各項資金200多萬元用於村屯道路硬化建設。
  • ...今朝已是致富帶頭人 賀州這個農民用「有機」兩個字敲開致富大門
    保和村是步頭鎮最偏遠的一個村,從鎮政府驅車要花2個小時才能到達。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勞動力缺乏以及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等原因,2015年通過精準識別後,黃業裕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早些年,黃業裕一直在廣東打工。2004年,厭倦了漂泊的他,返回了家鄉。由於技術有限,黃業裕「靠山吃山」,幹起了「老本行」——種植近百畝杉木。
  • 內蒙古王屯良:帶領村民致富的領頭雁
    在內蒙古包頭市土右旗王保公村,有這樣一個人,他被村民親切的視為他們致富的領頭雁,是黨員群眾共同致富的一面旗幟。他,就是王屯良。 王屯良,勻稱的中等身材,紅撲撲的臉上有著農村人特有的憨厚和樸實,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閃著智慧和深沉的光芒。一說話先笑,給人一種親和力和信任感。
  • 洞背村的「村民夜校」成了農民「致富加油站」
    昨日,剛忙完農家生意的青田洞背村村民周伯玉,匆匆趕去村裡的三立堂參加夜學。「有專業老師來給我們上課,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怎麼能錯過。」周伯玉一邊趕路一邊向記者介紹。  洞背村是青田近年來興起的旅遊名村,為提高村裡的農家樂管理方式和提高旅遊服務技能,去年7月,青田高市鄉和青田旅遊部門在洞背村開辦了「村民夜校」,組織村民在家門口接受旅遊接待、農家樂管理等技能培訓。
  • 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範軍華:紮根黃土地 帶領村民共走致富路
    圖片由本人提供  辦公司成立合作社 帶領村民共走致富路  成為大學生村官的他,被安排在永興鎮東範莊村工作。這是一個人口數量達千人的大村子,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裡的村民雖然擁有大片的良田,生活卻十分窘迫。村裡很多村民結伴外出打工,而這也導致了村內大量青壯年勞力流失,農田也因此閒置。
  • 菏澤:曹縣侯集回族鎮大力發展燈飾加工產業,帶領村民致富
    原標題:菏澤:曹縣侯集回族鎮大力發展燈飾加工產業,帶領村民致富齊魯晚報訊(記者 邢孟 通訊員 呂明磊)小小的燈泡,在漆黑的夜晚照亮了我們的生活,如今,這小小的燈泡成了曹縣侯集回族鎮村民們照亮致富路的指明燈,村民們正是靠著這小小的燈泡,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光明大道。
  • 光澤縣寨裡鎮:種植小香薯 帶領村民致富
    4月24日,在騰順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寨裡鎮儒州村的小香薯種植基地,危順榮正在查看小香薯的長勢,通過種植小香薯,不僅可以帶領村民致富,還可以發展儒州村的美麗鄉村旅遊業。危順榮是滕順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儒州村的村主任。
  • 核桃樹下鋪就脫貧路 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致富蠻拼的
    原標題:核桃樹下鋪就脫貧路 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致富蠻拼的昨天一大早,記者走進上街區馮溝村委會副主任張明勤家的核桃園裡,樹上掛的是綠油油的核桃,樹下雞鵝正悠閒地覓食。「去年搞林下養殖,一下子多賺了6000多元,這都得感謝王書記!」
  • 馬場鎮新寨村第一書記梅傑:發展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馬場鎮新寨村是貴安新區稅務局的對口幫扶村,2017年12月,我被任命為新寨村第一書記。新寨村有新寨組、竹林山組、舊寨組三個自然村寨,全村共計361戶,常住人口1628人。作為貴安新區17個貧困村之一,新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433人。找準「病根」才能「對症下藥」。
  • 安徽池州:特色民宿託起村民致富夢
    近年來,依託當地優良的生態環境,洪墩村精心打造了「慢村農莊」民宿品牌,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整合建成14家各具特色的主題民宿,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回鄉創業,探索出一條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慢村文旅服務中心。
  • 駐村隊員在大山衝裡建農家樂,要火了!
    吳惠集是賀州市委政法委派駐平桂區沙田鎮獅東村的駐村工作隊員之一。作為獅東村的精準扶貧後盾單位,市委政法委不僅補齊基礎設施、住房安全等短板,牢牢牽住脫貧攻堅「牛鼻子」,還落實「一對一」結對幫扶工作,派駐黨員幹部任脫貧攻堅突擊隊員,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和問題。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活富裕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