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背村的「村民夜校」成了農民「致富加油站」

2020-12-22 人民網

  浙江在線08月13日訊「今天夜校要講怎麼用微博吸引遊客,一定會有管用的好辦法。」昨日,剛忙完農家生意的青田洞背村村民周伯玉,匆匆趕去村裡的三立堂參加夜學。「有專業老師來給我們上課,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怎麼能錯過。」周伯玉一邊趕路一邊向記者介紹。

  洞背村是青田近年來興起的旅遊名村,為提高村裡的農家樂管理方式和提高旅遊服務技能,去年7月,青田高市鄉和青田旅遊部門在洞背村開辦了「村民夜校」,組織村民在家門口接受旅遊接待、農家樂管理等技能培訓。

  村民周伯玉就是在家門口上學的一員。看著村裡的旅遊越來越紅火,去年初,周伯玉在村裡開辦了集住宿、餐飲為一體的農家樂。由於農家樂所在位置較偏,菜式大眾化,農家樂的生意遠沒有想像中的「紅火」。了解情況後,村幹部動員周伯玉到村民夜校「加油」培訓。

  隨著夜校課程的推進,周伯玉的農家樂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土家雞、秘制鴨爪……農家樂裡的菜式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客人也越來越多。「嘗到"村民夜校"學習的甜頭後,我一有空就會往夜校的遠教站點跑。」周伯玉高興地說。

  為了吸引更多的村民參加學習,洞背「村民夜校」組建了由農村「土專家」、「土廚師」、致富能人等組成的服務隊伍不定期到村進行理論講解、現場操作輔導,教授村民特色農家餐飲管理、服務技能。此外,夜校還邀請青田石門洞管委會和劉基文化研究專家前來開展劉伯溫知識講座,讓每個村民都能成為劉基故事的講解員。

(來源:浙江在線)

相關焦點

  • 大安區回龍鎮:「農民夜校」搬進花椒地裡 接地氣聚民心
    四川新聞網自貢11月23日訊(明豔)22日,大安區回龍鎮當地黨委政府把農民夜校的課堂搬到了省級貧困村關帝村花椒地裡。當地的雲龍果蔬專業合作社邀請了農技專家,給前來聽課的貧困戶們發放花椒管理年曆和防治病蟲害的技術資料。
  • 夜校「鄉土味」,學得有滋味~
    在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烏爾禾鎮查乾草村,農牧民夜校是不少村民晚上的好去處。烏爾禾區發展改革委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積極拓展夜校辦學模式,提高群眾文化素質、技能水平、就業能力,讓夜校成為做好群眾工作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 「千年古縣」的社會治理「新創意」:農民夜校 功德銀行 村落餐廳
    12月14日晚,在河南省湯陰縣北陳王村的「農民夜校」課堂內,坐滿了前來聽課的當地農民,當晚授課內容是冬季植保等相關農業知識。「千年古縣」河南湯陰縣,在社會治理方面「創意」迭出,成效顯著。中新社記者 王嶄 攝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千年古縣」的社會治理「新創意」:農民夜校 功德銀行 村落餐廳  中新社河南安陽12月27日電 題:「千年古縣」的社會治理「新創意」:農民夜校 功德銀行 村落餐廳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嶽飛故裡、「千年古縣」河南湯陰縣
  • 農民夜校傳出的朗朗讀書聲
    為了全面強化該村群眾的國語學習水平,學習就業技能,增加收入,喀什市軍糧站、科技局駐艾格日亞(12)村工作隊長期開辦夜校,教村民學國語、習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日,喀什市多來特巴格鄉積極組織各村在該鄉艾格日亞(12)村召開全鄉農民夜校觀摩會。該鄉黨委書記、鄉長、各村黨工委書記、支部書記以及各村負責農民夜校相關幹部等90餘人參加了此次觀摩會。
  • 辦夜校,他們有一套
    每當夜幕降臨,村裡的農牧民夜校總是燈火通明。各工作隊因村制宜,充分利用晚上、農閒時間,開展惠民政策宣講、國家通用語言和實用技能培訓、才藝比拼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吸引廣大農牧民積極參與、主動「充電」,一來二往,農牧民夜校成了大家學習娛樂的好去處。「咱們的夜校含金量越來越高,人氣也越來越旺啦!」
  • 容縣尋陽村雅秀組:肉桂樹成村民致富的「錢袋子」
    4月15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記者來到傳統種植肉桂樹較多的容縣松山鎮尋陽村雅秀組採訪,看到剝肉桂皮的時節裡,村民每天上山剝桂皮,一派忙碌的景象。村民上山剝肉桂皮成風景線走入尋陽村雅秀組,一股濃鬱的肉桂香氣撲鼻而來,曬場上擺滿了正在晾曬的新鮮肉桂皮。
  • 一所鄉村夜校激起的「蝴蝶效應」
    「原來,地裡不是只能種水稻、種苞谷,靠發展產業也能致富……」上了第一堂課,李群受益匪淺,一下子喜歡上了夜校。往後,李群只要有空就來夜校,政策、技術樣樣都聽,還認真做好筆記,想著總有一天會用得上。夜校的名氣也逐漸大了起來,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主動當起學員……扶貧先扶志。
  • 遼源龍山區這個村的蒜苗,成了農民致富的「香餑餑」
    凌晨3點多,天還沒亮,位於遼源市龍山區工農鄉向陽村的51棟蒜苗大棚內,村民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6組種植戶陳成君夫婦像往常一樣鑽進大棚,妻子熟練地採收蒜苗,用鐮刀沿地割起,捆綁後再裝進箱內,最後送到合作社統一銷售到各地。
  • 聊城臨清12所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夜校助力鄉村振興
    聊城臨清12所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夜校助力鄉村振興 2020-04-27 | 來源:齊魯網 https://www.eol.cn/ceici/
  • 講政策、學國語、教法律、授技能——熱鬧忙碌的昭蘇冬季鄉村夜校
    這裡生活著21個民族,大家相親相愛緊密團結在黨的領導下,在鄉村夜校學政策學科技增才幹,發展生產增加收入,過上了幸福的生活。10月22日晚,達吾提·買買提和村民們聽的是村黨支部書記王光軍的課。王光軍用通俗易懂、接地氣的語言為村民講解了各種惠民政策,將小麥收購直補政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安居富民工程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一一道來。
  • 湖南:桂花苗木成雙峰農民致富的「綠色銀行」
    石洞村沒有資源優勢,村民們靠傳統種養僅能解決溫飽。思想活躍的村民朱祥發通過上網查詢,得知桂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桂花樹更是城鄉園林綠化的重要樹種,隨著大中城市綠化提速,桂花樹身價倍增。於是他產生了種植桂花樹的想法。2005年10月,朱祥發購進二百餘棵桂花苗種植在自家的空田空地裡,通過精心管理,桂花樹長勢良好。
  •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全國人大  作者:  2020-10-21 他是來自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桃嶺鄉高灣村長嶺組的一位農民代表,面對偏僻貧窮的山村現狀,他不退縮、敢創新、真幹事,帶領鄉親成...
  • 「農民夜校」現代農村發展真需要
    3月10日,周六,晚上8點,孔雀寺村「農民夜校」2018年第一堂課開課了。這是資陽1988所「農民夜校」的縮影。截至2018年2月底,資陽市「農民夜校」已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累計培訓群眾達230萬人次。
  • 內蒙古王屯良:帶領村民致富的領頭雁
    在內蒙古包頭市土右旗王保公村,有這樣一個人,他被村民親切的視為他們致富的領頭雁,是黨員群眾共同致富的一面旗幟。他,就是王屯良。 王屯良,勻稱的中等身材,紅撲撲的臉上有著農村人特有的憨厚和樸實,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閃著智慧和深沉的光芒。一說話先笑,給人一種親和力和信任感。
  • 農民的「致富菜」 餐桌上的「香餑餑」
    「通過這些年銷售山菜讓我意識到,人們在講究健康飲食中的確喜歡吃山野菜,每年山菜市場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我們這個村發展山菜的農民也越來越多。在農閒中發展山野菜,又在農閒中上市,不僅可以豐富城鄉群眾的餐桌,還可以賣個好價錢,這一季下來收入一兩萬元不成問題。」
  • 馬鈴薯成圍場農民致富的「黃金產業」
    馬鈴薯成圍場農民致富的「黃金產業」目前,種植面積七十四萬畝,產值達二十三億元新地鄉崗子村五組村民楊小帥說,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提升了馬鈴薯品質,每畝地能收入2000元左右。新地鄉崗子村成立了華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2 萬元,種植50 畝實驗田,引進希森6 號、久恩1 號等20 多個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鄉村「小夜校」 讓學習交流更暢快
    「現在政策越來越好了,村委會創辦這個『小夜校』挺好的,聽完老師講解的內容,我們知道了歲數大了更要注意體檢和鍛鍊了,飯後要出門多走走……」大同夭鄉興勝莊村民薛禹說。為豐富村民業餘生活,進一步提高村民素質和勞動技能,興和縣大同夭興勝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各項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利用村民晚間閒暇時間定期開課,創辦「今晚八點半」小夜校,為村民提供一個學習交流和加油充電的平臺,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統籌城鄉互動,宣傳思想政策,讓新時代文明之花助推鄉村振興。
  • 山溝裡的西紅柿成了農民的「致富果」
    浮山縣響水河鎮敦曹村也遇到的同樣的問題,多數村民不願再種西紅柿,黨支部書記馬德海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心裡非常難受,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創辦西紅柿醬加工廠,高價回收周邊村民種植的西紅柿,為老百姓長久解決銷路問題。
  • 尉氏縣大營鎮:小草莓成了村民群眾的「致富果」
    大營村種植合作社發展草莓不僅讓村民王衛娜家致了富,還為當地的村民、貧困群眾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增加了收入,這是大營鎮助力脫貧攻堅,發展「一村一品」產業的一個縮影。  「俺平時負責給草莓除草、澆水及採摘等工作,活不重、離家近,工作穩定,關鍵是還能學到很多實用的種植技術,為今後發展草莓種植,實現自主創業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礎,」正在草莓種植園裡採摘草莓的貧困戶趙大姐說起她的這份工作十分滿足
  • 「八月瓜」成村民致富果
    而現在,作為一種新開發的水果,它成為鐵門鄉新龍村三組村民鄭洪的致富果。近日,鄭洪一大早便挽著褲管,在他的八月瓜種植基地裡穿行,忙著查看八月瓜的生長情況。「今年是我種植八月瓜的第二個年頭,已經開始掛果了,第一年的產量不會很高,但一定會越來越好的。」鄭洪一邊忙碌,一邊講述起他與八月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