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烏爾禾鎮查乾草村,農牧民夜校是不少村民晚上的好去處。烏爾禾區發展改革委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積極拓展夜校辦學模式,提高群眾文化素質、技能水平、就業能力,讓夜校成為做好群眾工作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查乾草村2016年開辦了農牧民夜校,今年年初,工作隊和村「兩委」在烏爾禾區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又建成了一座375平方米的標準化教室,這裡不僅是村裡的農牧民夜校,也成為烏爾禾鎮新時代農牧民講習所。
村民認真聽課
夜校推行校長負責制,由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擔任校長,工作隊員擔任夜校班主任,建立分班管理制度。
工作隊和村「兩委」想辦法選聘能人,從熟悉政策法規、掌握專業技能的駐村幹部、村幹部、種植養殖能手等中確定人選,建起區、鎮、村三級「農牧民夜校師資庫」,並將烏魯木齊八一中學烏爾禾分校的教師充實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師資庫中,打造專業教師隊伍。
如今,夜校瞄準鄉村振興目標,精細建校,已組建一支由62人組成的相對固定的師資隊伍。
由於村民文化程度有差異,思想觀念有不同,夜校實行「分班授課」。
工作隊對村民文化程度、自身需求等進行調查摸底,建立一戶一檔,並在3月底實行分班分層測試,分高級班(提升寫字能力)、中級班(提升識字能力)、初級班(提升聽說能力)開展分類培訓。6個月後,初級班和中級班的學員將進行相應測試,根據成績逐級升入相應的班級。
特色民宿和農家樂運營培訓
結合實際,工作隊科學設置了十餘類實用技術課程。根據鄉村旅遊快速發展態勢,開設特色農業、鄉村旅遊、特色民宿專題培訓;根據產業結構調整,開設板慄南瓜、褐牛等培訓,確保村民有所需,夜校有課程。
夜校還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式,開展惠農政策和法律法規宣講,並拓展「農民模擬法庭」等案例式、研討式特色教學。
庭院種植培訓
截至目前,夜校共開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82期,開展電商、庭院種植、特色民宿等實用技術培訓33場次,切實讓農牧民夜校成為了村民的「充電樁」。
根據村民農忙時節生產生活實際,夜校不斷更新培訓模式,精配套餐,將「固定課堂」延伸為「一線夜校」。
把夜校搬到田間地頭
結合農業生產周期,夜校將冬閒課程設置為每周4節課,夏忙時每周2節課。在固定課堂的基礎上,緊跟農牧業生產情況,適時推送種植養殖技術、涉農政策、動植物病蟲害防治等內容。
夏忙時節,農牧民在田間地頭忙碌,工作隊和村「兩委」改變定點、定時、定員的培訓方式,將「一線夜校」送上門,發揮種植養殖大戶、致富能手等師資獨特優勢,將課堂搬到了生產一線,設在農戶庭院、田間地頭,帶著村民邊生產邊學習,把夜校培訓延伸入戶、覆蓋到人。
在家門口進行種植技術培訓
為使學生們坐得下、留得住、聽得懂、有收穫,夜校在教室設置了「學霸榜」,班級成績優異的前5名學生榜上有名,並定期在國旗下開展表彰獎勵。夜校動態更新每位學員的學習進度,並設置「優秀學生」「學習進步生」等獎項,達到獎先進促後進目的。
村民吐爾松古麗·艾山刻苦用功,幾次站上領獎臺,大大激發了學習熱情,她不僅表現更加優異,還和丈夫一起來上夜校,成了生活中的好伴侶、 學習上的好搭檔。
表彰優秀學員
目前,查乾草村形成群眾「點菜」,夜校「下廚」良性循環,「固定課堂」「一線夜校」「學霸榜」等形式,讓農牧民學得有滋有味。(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發展改革委駐烏爾禾鎮查乾草村工作隊 劉春芳、艾克 供稿)
編輯: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