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尋陽村雅秀組:肉桂樹成村民致富的「錢袋子」

2020-12-22 玉林日報

尋陽村地處容縣西北部的大容山腹地,森林覆蓋率達85%,氣候溫和,環境優美,非常適合種植肉桂樹。

75歲的村民楊海光是剝桂皮的一把好手。

古人云:「桂,南方奇木,上藥也。」這裡所說的桂,是指玉桂,又名肉桂,桂皮可以入藥,還可以用來製作香料。廣西肉桂的培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採收時間為每年農曆三月和八月為佳。

4月15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記者來到傳統種植肉桂樹較多的容縣松山鎮尋陽村雅秀組採訪,看到剝肉桂皮的時節裡,村民每天上山剝桂皮,一派忙碌的景象。

村民上山剝肉桂皮成風景線

走入尋陽村雅秀組,一股濃鬱的肉桂香氣撲鼻而來,曬場上擺滿了正在晾曬的新鮮肉桂皮。

「今天天氣好,大家都把新剝的桂皮拿出來曬,現在大部分村民都抓緊時間,在山裡剝肉桂皮呢。」容縣尋陽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海波介紹,肉桂樹是一種很特別的樹木,只有在每年農曆三月和八月,樹皮才容易剝下來,其他月份是很難剝開桂皮的。說著,楊海波就帶我們上山了。

70多歲的村民楊厚祥正在給一棵碗口粗的肉桂樹剝皮,他說這是他在45歲時種下的肉桂樹。同在一起剝桂皮的還有他的堂弟——60歲的楊偉祥,他介紹,雅秀組村民種植的肉桂樹,一般是5至6年就可以剝皮了,但是要保證好的質量,最好是肉桂樹長到15年以上才剝皮。

「一天時間,大概可以剝得50多公斤。」75歲的村民楊海光是剝桂皮的一把好手,像大碗口粗的肉桂樹,在他的手下很快就可以見到一塊塊桂皮被剝落下來。他拿起厚厚的肉桂皮說,由於今年的桂皮得價,所以他和家人便多剝了幾棵肉桂樹。

合作社助力村民增收

尋陽村家家戶戶在山林裡種的肉桂樹都是他們的「錢袋子」。在他們的記憶裡,無論什麼年代,肉桂皮都不怕銷不出去。村裡的肉桂樹全身是寶,葉子可以蒸桂油、桂枝是中藥材,還可以製作桂米、桂丁等。肉桂樹剝皮之後,砍掉樹幹留下樹根後還可以發芽長新苗,每年的春天、冬天要給肉桂樹施肥,三五年後又有成材可用的肉桂樹了。所以,肉桂樹是很受村民重視和喜愛的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樹木。

楊海波告訴記者,村裡在成立合作社之前,村民雖然種植有好品質的肉桂,但是賣不到好價錢。自2016年成立合作社之後,由合作社統一銷售村民剝的桂皮和其他肉桂產品,保證了村民的收益。像今年,肉桂生皮每公斤賣到7元,幹皮每公斤賣到17元。尋陽村雅秀組有180多戶近千人,家家戶戶都種植有肉桂樹,每年大約銷售20萬公斤肉桂皮,收入約300萬元。

據了解,容縣尋陽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是容縣第一家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把農民土地集中到合作社,合作社再以土地入股、土地託管等方式與農業企業合作或自主經營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該合作社堅持以黨組織為引領、以產業為依託、以農戶為基礎、以富民為目的,積極探索農民增收新途徑。合作社積極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眼於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積極推進農產品深加工,不斷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閒、旅遊觀光潛力,帶動農民就業致富,壯大集體經濟。

楊海波表示,他們不僅要帶動村民把現有的肉桂樹管理好,還要鼓勵村民種植更多像肉桂樹這樣價值高的中藥材樹,讓村民得到更好的收益,同時打造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原標題:容縣尋陽村雅秀組:肉桂樹成村民致富的「錢袋子」

相關焦點

  • 浠水河東街村:當起城區「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浠水河東街村:當起城區「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2020-05-07 0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灌南縣菊花村花卉苗木鼓起村民「錢袋子」
    菊花村由於人多地少,過去,村民們靠種地過上好日子很難,因此不少農戶結伴出去打工,導致土地拋荒現象嚴重。菊花村的村民本身就有種植林木的傳統,但一直是小打小鬧,不成規模。村兩委順勢而為,果斷確立了「特色興村、助農增收」的經濟發展戰略,因地制宜,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核心,決定把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產業作為發展經濟的重點來抓,通過利用公路西側的部分鹽鹼地和農戶的拋荒地,共流轉土地500多畝,並吸引沭陽客商投資200萬元成立連雲港天資園藝有限公司進行整體開發,以此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多途徑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 穩就業促脫貧,扶貧車間串起群眾致富「錢袋子」
    因為技術含量不高,簡單易學,車間一落地,就吸引了大量的村民前來務工,其中還有不少的貧困戶。「這兩個車間能容納一百二三十個人,貧困戶得有十來個。」劉海青說。扶貧車間立村頭,機器轉起來,貧困戶才能有收益。興通果蔬有限公司入駐到牛老家村扶貧車間後,讓普通村民和困難群眾足不出村就能上班掙錢,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促進了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做到了務農、務工、照顧家庭三不誤。
  • 【幸福東北】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幸福東北】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中國網  作者:丁素雲  2020-09-21 18日,「幸福東北」主題活動記者一行來到雙陽區鹿鄉鎮劉家村盤古
  • 開陽縣十字村:產業撬動 鼓起村民「錢袋子」
    近日,記者走進開陽縣花梨鎮十字村綠色蔬菜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基地上採摘辣椒,統一包裝後即將出貨。    「現在每年能掙4萬元,我安排好家裡後就到基地固定上班,認真踏實幹,再也不用到處漂泊了!」    「現在每天都有20-30名村民在基地上務工,村民在家門口就有固定的務工平臺,每月都能拿到2000-3000元左右的收入,鄉親們從剛剛開始的觀望著『不願幹』轉變成現在的『搶著幹』,積極性、主動性有了明顯提高。」貴州硒益康農旅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遠吉說,截至目前,已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1700餘人次,發放工人工資近20餘萬元。
  • 從雲南元謀這個鄉飛向全國餐桌的扁豆子富了「錢袋子」
    在物茂鄉蔬菜收購市場內,村民們穿著薄衫甚至是短袖上衣正在熱火朝天地幹活,一堆堆菜豆正在分揀、過秤、裝筐、上車。每天都有100多噸菜豆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蔬菜市場,成為全國人民餐桌上的一道佳餚。扁豆子富了「錢袋子」。
  • 寧縣 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
    寧 縣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每日甘肅網4月2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建強 通訊員蘇朝暉)暮春時節,走進寧縣春榮鎮昔溝村玉瑤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麒麟西瓜栽植基地今年55歲的昔溝村村民高玉瑤,早年曾在外地打工,後來回到家鄉後,了解到麒麟西瓜的市場很不錯,於是他開始學習麒麟西瓜種植技術。2015年,高玉瑤決定自己創業,他先是成立了合作社,隨後在自家地裡建了5個大棚進行試種,當年就收入了5萬元。
  • 宿遷泗洪歸仁鎮:"領頭羊"跑起來 錢袋子鼓起來
    原標題:泗洪歸仁鎮:「領頭羊」跑起來 「錢袋子」鼓起來   隨著氣溫逐漸攀升,4月底的宿遷夏意漸濃。4月26日下午,記者走進泗洪縣歸仁鎮富仁居委會,不時聽到道路旁整齊排列的西瓜大棚裡傳出爽朗的笑聲。「今年的西瓜長勢很好,估計又能賣個好價錢。」正在自家大棚裡忙活的李豔輝一語道出村民們的喜悅。
  • 禪城區張槎街道下朗村:鼓了錢袋子 火了好日子
    髒亂差的魚塘變身為悠閒公園,村民從平房搬到現代化公寓,各種娛樂運動設施一應俱全……近年來,下朗村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民生項目,每年投入不少於500萬元提升硬軟體設施配套,村民的「錢袋子」鼓了,環境美了,生活更幸福了。
  • 泰山「北大門」:村民吃上「旅遊飯」 鼓起「錢袋子」
    崇山峻岭中的山東泰山景區大津口鄉沙嶺村有著泰山「北大門」之稱,這裡依山傍水,一年四季皆有妙處可尋。獨特的生態稟賦加上匠心打造,這裡不僅成為網紅打卡地,也成為泰安市鄉村振興的一張亮麗名片。孟冬時節的沙嶺村不缺乏活力與景致。一座座民宿佇立山間,遊客沿著小道徐徐獨步,看陽光傾瀉,品人生韻味。這些精緻的民宿小屋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因地制宜、共生共享。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南樓村民的致富路上「榛」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南樓村民的致富路上「榛」好 2020-07-27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行走蜀鄉大地看小康之一 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老鄉的「錢袋子」鼓不鼓,是硬指標,來不得半點馬虎。  日前,記者走進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四川,探尋蜀鄉大地上的富民增收故事。  出得去農民工服務中心搭起連心橋  彝族小夥倮伍克的子的故事,充滿了勵志色彩。  6月1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玉林社區的大榕樹下,記者見到了皮膚黝黑、頭髮微卷的倮伍克的子。
  • 重慶石柱三樹村的集體夙願:讓貧困戶的「錢袋子」鼓起來
    他說,新家是用「愛」聚集而成的,他感激這個處處充滿愛心的社會。  為貧困戶贈送「感恩氣球」是三星鄉黨委政府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一個縮影。感恩教育活動旨在積極引導和教育群眾愛祖國、感黨恩,自力更生,拓寬增收致富渠道,推進扶貧攻堅奔小康。  感恩教育活動的開展起到了明顯效果。「扶貧幹部務實、有責任心。我能摘掉貧窮的帽子多虧了他們。」
  • 村民樂,遊客笑!懷集尋源谷藏著怎樣的「致富密碼」和「攬客妙招」?
    △ 以上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葉偉華 攝生態發展美了山村富了民40年前,岑元村的村民為了生計,陸續搬出大山,如今許多村民為了致富,在尋源谷出生的70歲村民高模材就是其中一個縮影。廖文奕 攝高模材表示以前是下山脫貧,如今是上山致富。現在我負責打理花海景區,一個月就3000多元收入,比起之前幫人看牛強多了。
  • 容縣縣底鎮平河村發生的真人真事...
    >「星標」,這樣您就可以加入容縣老家群了。 「今年6月,我們召開了致富帶頭人會議,握指成拳發展我們村的產業;7月份,我們要繼續打造平河村大屋屯,把它建設成為美麗鄉村的示範點……」說起工作,劉積儉總是思路清晰、信心滿滿,「組織上把我派到這兒了,我就必須盡我所能把事情做好,給自己成長一個見證。」
  • 濟寧金鄉縣司馬鎮「黃金椒」鼓起農民錢袋子
    原標題:金鄉縣司馬鎮「黃金椒」鼓起農民錢袋子  近日,山東省濟寧金鄉縣司馬鎮6000多畝辣椒陸續進入收穫期,辛勞了近半年的農民再次迎來了豐收的喜悅。  據了解,自2010年以來司馬鎮黨委、政府開始把辣椒種植作為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在號召農民進行常規化種植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思路,拓寬發展渠道,積極採取「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先後成立了袁莊天宇、楊馬景元、古李桂龍等辣椒合作社三家,為全鎮辣椒種植規模化打下了基礎。
  • 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圖片來源:廣西文明網 1.致富不忘桑梓,回村當支書帶領村民致富 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三江鄉大地村處於湘桂兩省交界之地,是恭城最邊遠的行政村,全村1400多人口分散居住在30多平方公裡的大山上。由於交通不便,全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多年來村民的生活主要是靠砍伐木材、外出打工以及民政救助來維持。
  • 陝西延川縣關莊鎮:趟出產業好路子 充實群眾錢袋子
    近年來,延安市延川縣關莊鎮因地制宜,狠抓本土特色產業,形成了「鎮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2016年以來,該鎮累計投資8600多萬元發展設施農業,先後建成打則坪等7個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和馬家溝等9個標準化養殖小區。
  • 江西彭澤縣培育苗木基地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
    中國園林網6月21日消息:近年來,江西彭澤縣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因地制宜打造苗木花卉特色農業基地拓寬村民致富路。彭澤縣黃嶺鄉境內有3萬餘畝丘陵山崗地,4000餘畝湖泊水面和3000餘畝濱湖圩田,一直以來,棉花、水稻都是該鄉的支柱產業。
  • 中新網|益陽大通湖:「小戶子」共同邁向致富「大路子」
    中新網|益陽大通湖:「小戶子」共同邁向致富「大路子」 2020-07-03 10:45: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易家祺] [編輯:洪曉懿7月2日,湖南益陽市大通湖區千山紅鎮利厚村村民鄭石朋一邊忙不停地收攏著地籠,一邊跟過來幫忙的駐村工作隊員徐鐵感嘆著,「今年的藥錢不愁了,還有結餘,挺好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