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益陽大通湖:「小戶子」共同邁向致富「大路子」

2020-12-23 湖南在線

中新網|益陽大通湖:「小戶子」共同邁向致富「大路子」

2020-07-03 10:45: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易家祺] [編輯:洪曉懿]字體:【大 中 小】

「你看這幾畝,每天都可以產出不少小龍蝦。」7月2日,湖南益陽市大通湖區千山紅鎮利厚村村民鄭石朋一邊忙不停地收攏著地籠,一邊跟過來幫忙的駐村工作隊員徐鐵感嘆著,「今年的藥錢不愁了,還有結餘,挺好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發展稻蝦套養、稻蟹共生,給農戶帶來可觀的收益。易家祺攝

周邊農戶將小龍蝦、鱔魚等送來學文合作社。易家祺攝

中新網湖南新聞7月2日電(通訊員 易家祺)「你看這幾畝,每天都可以產出不少小龍蝦。」7月2日,湖南益陽市大通湖區千山紅鎮利厚村村民鄭石朋一邊忙不停地收攏著地籠,一邊跟過來幫忙的駐村工作隊員徐鐵感嘆著,「今年的藥錢不愁了,還有結餘,挺好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從以前的「靠天吃飯」,野生的鱔魚、小龍蝦摸到幾斤算幾斤,到現在的規模化養殖,大通湖的農戶們不再局限於種幾畝地,不少農田開始「兼職」,發展稻蝦套養、稻蟹共生,共同邁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近幾年,利厚村委託學文合作社主導開展實施產業扶貧項目,投資16萬元,通過農技知識培訓和發放生產資料,優惠收購貧困戶的小龍蝦,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合作社就業,帶動全村113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在政府的支持下,千山紅鎮利厚村學文合作社成了附近貧困戶心裡的「明星合作社」,不僅利厚村的農戶將小龍蝦、鱔魚等送來合作社,連周邊村鎮的農戶也被吸引過來,逐漸匯點成面,形成了「小戶子」規模。

「我們主要是提供技術幫扶和銷售渠道,產、供、銷一條龍,這樣農戶心裡有底,我們的名聲也打出去了。」學文合作社負責人李學文和他兒子指揮現場卸貨,兒媳婦在一旁跟農戶結帳。今年夏季小龍蝦出產高峰期,學文合作社小龍蝦日均吞吐量達到了4000斤,遠銷全國各地,給農戶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致富的「大路子」被小龍蝦成功打通。

近年來,大通湖區通過產業扶貧,全區土地流轉率已達80%,2020年達12.8萬畝,連片500畝以上的48戶,其中連片1000畝以上的有22戶,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實現產業扶貧帶動330戶貧困戶、養殖小龍蝦9500餘畝。

相關焦點

  • 益陽大通湖區:小小青花椒 脫貧大產業
    8月28日上午,在益陽大通湖區金盆鎮大東口村的花椒地裡,何連芬正在給前來學習花椒種植的村民們邊實際操作邊詳細授課。何連芬正在給前來學習的村民現場授課。何連芬是四川大涼山彝族人,1995年舉家遷來原金盆農場。一直大面積種植甘蔗。但是由於技術不到位,每年收益甚微。
  • 小蘆子歸屬地淺考
    繼續翻閱民國《會寧縣誌續編》卷之一「疆域」,出現「北至小蘆子二百二十五裡,為赴靖遠縣舊驛路,由縣城安靜門、康家河、四十里舖、甘溝驛、韓家山、郭城驛、靖遠所屬紅堡子、大蘆子至小蘆子,交靖遠縣界」,證明小蘆子屬會寧縣管轄。
  • 容縣尋陽村雅秀組:肉桂樹成村民致富的「錢袋子」
    合作社助力村民增收尋陽村家家戶戶在山林裡種的肉桂樹都是他們的「錢袋子」。在他們的記憶裡,無論什麼年代,肉桂皮都不怕銷不出去。村裡的肉桂樹全身是寶,葉子可以蒸桂油、桂枝是中藥材,還可以製作桂米、桂丁等。尋陽村雅秀組有180多戶近千人,家家戶戶都種植有肉桂樹,每年大約銷售20萬公斤肉桂皮,收入約300萬元。據了解,容縣尋陽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是容縣第一家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把農民土地集中到合作社,合作社再以土地入股、土地託管等方式與農業企業合作或自主經營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
  • 大通湖:從圍墾時光到綠色、生態的田園湖野
    5月17日,大通湖農場內小龍蝦已到收穫季節,大通湖現在已是遠近聞名的小龍蝦、大閘蟹的供給基地。組圖/盧七星 (金盆鎮政府供圖) 從益陽大通湖區區政府沿著一條筆直的公路走,大約15分鐘就可以把車開到金盆鎮,這裡是大通湖區三大農場中建築遺存較多的一個。農場內進出洞庭湖的五門閘被稱為當年的「小香港」。與街道兩旁的老人打探,並未得到如何繁榮的歷史,只說運河以前只能走6噸重的木船,因為五門閘的閘口太窄了。但生活、生產物資,卻是這條運河運進來的。
  • 改出鄉親好生活,看2020年益陽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
    今年初,省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下達我市農村戶廁改造任務77713戶,農村公廁改造任務82座,項目計劃總投資9667萬元。截至11月25日,全市共完成戶廁改造83714戶、公廁改造84座,完成率分別為108%、102%,完成投資15977萬元,投資完成率165%。全市已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2020年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重點民生實事工作任務,廣大鄉親的日常生活因此變得更加舒適而美好。 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之年,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
  • 益陽人 國慶長假,請收下這份出行指南!
    國慶眼看就要到了~ 有沒有點小激動? 主要表現為3個階段特點: 第一階段,10月1日迎來假期出行高峰,期間通往長株潭、嶽陽、益陽、張家界、湘西、衡陽等地高速公路及主要國省道車流量將激增。10月2日道路車流量有所回落。
  • 駕駛證「三連降」 大通湖一司機拿著C證開掛車被重罰
    紅網時刻益陽3月29日訊(通訊員 曹曉藝)3月26日,大通湖交警在開展頑瘴痼疾整治行動中,查獲一名僅持C1駕駛證的駕駛人駕駛掛車上路,同時交警還發現該駕駛人存在多起交通違法行為,被依法重處。當日,大通湖交警在省道202設卡開展頑瘴痼疾整治行動。
  • 【富民村拔「窮」根(4)】 「土」「洋」結合 擦菜子上青雲
    視頻繼續來看《富民村拔窮根》特別報導,感受小鄉村的大變化對於咱們益陽人來說,擦菜子是餐桌上最不起眼的一道菜,但是對於遠離家鄉的人來說,經常會念叨這口家鄉味道,會不嫌麻煩地把一碗擦菜子帶到五湖四海。而現在,想要吃一口家鄉的擦菜子,不再是什麼麻煩事兒,在網上輕輕一點,濃鬱的家鄉味道就能到達全國各地的餐桌。一張桌、幾盞燈,年輕時尚的主播。
  • 江蘇:灌南縣菊花村花卉苗木鼓起村民「錢袋子」
    菊花村位於縣城南約6公裡,207縣道穿村而過,背靠鹽河,共有土地面積近4000畝,800多戶人家,3450多人,以農業、勞務輸出為主。菊花村由於人多地少,過去,村民們靠種地過上好日子很難,因此不少農戶結伴出去打工,導致土地拋荒現象嚴重。菊花村的村民本身就有種植林木的傳統,但一直是小打小鬧,不成規模。
  • 行走蜀鄉大地看小康之一 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老鄉的「錢袋子」鼓不鼓,是硬指標,來不得半點馬虎。  日前,記者走進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四川,探尋蜀鄉大地上的富民增收故事。  出得去農民工服務中心搭起連心橋  彝族小夥倮伍克的子的故事,充滿了勵志色彩。  6月1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玉林社區的大榕樹下,記者見到了皮膚黝黑、頭髮微卷的倮伍克的子。
  • 先苦後甜的油甘子竟也能致富! 信宜水口村民種油甘子年收入最高達6位數!
    該市水口鎮農民就在山地上種植油甘子增收致富,每戶可增收萬元以上,令人刮目相看。  11月28日中午,記者慕名來到水口鎮飛馬村委會,在村幹部的帶領下,登上竹牙村邊一座山嶺的半腰,但見順著山勢開劈的一行行梯帶之上,生長著一株株油甘子樹,樹幹一般有碗口般粗,三四米高,樹冠約10平方米。
  • 喜看虎跳峽鎮金星村士碑子村民小組新面貌
    小山村人居環境大變樣士碑子村民小組舊貌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前,士碑子村是虎跳鎮最邊緣落後的村民小組,也是貧窮與落後的「代名詞」,距虎跳峽鎮政府7公裡,全組耕地面積為506.6畝,共有76戶298人,其中貧困戶14戶59人,屬典型的傈僳族村寨
  • 【幸福東北】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幸福東北】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中國網  作者:丁素雲  2020-09-21 18日,「幸福東北」主題活動記者一行來到雙陽區鹿鄉鎮劉家村盤古
  • 穩就業促脫貧,扶貧車間串起群眾致富「錢袋子」
    農村閒置勞動力得到安置,車間有了發展的後續力量,貧困戶還可以得到分紅,小車間串起了群眾致富的「錢袋子」。家門口有了扶貧車間,對於汶上集鎮煙莊村的房愛紅來說再好不過了。每天照顧完老人和孩子後,她就趕到扶貧車間裡幹活,既掙錢又方便。「送崗上門、就近就業」。「就業扶貧車間」為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打開了脫貧致富的大門,也為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 華容縣育樂垸、護城垸、大通湖東、長江段澇區排澇能力建設泵站...
    項目概況與招標範圍2.1項目名稱:華容縣育樂垸、護城垸、大通湖東、長江段澇區排澇能力建設泵站擴建、配套工程採購施工總承包招標2.2建設地點:華容縣育樂垸、護城垸、大通湖東、長江段2.3工    期:總工期100日曆天(5月20日前確保工程總體完工)。
  • 老手藝成增收新力量 山西農村300餘戶村民磨豆腐致富
    磨豆腐這一老手藝成了讓北莊村300餘戶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力量。 張月 攝中新網長治5月14日電 (李庭耀)選料、浸豆、打胚、燒胚、過籮、沸煮、點漿、凝固……14日,山西長治長子縣北莊村各戶村民院中的豆腐坊內,冒著豆香的豆腐新鮮出爐。
  • 早安益陽·8月23日
    2020年8月23日 多雲轉晴 28~35℃市級資訊 21日,益陽市委書記瞿海前往市自來水公司、益陽供電公司,調研水電保供工作。瞿海強調,要強基礎,優服務,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高質量的水電供應服務。8月21日下午,九三益陽市委慶祝九三學社創建75周年大會舉行。22日上午,由益陽市婦聯舉辦,海洋城錦色生活館和智慧益陽手機臺承辦的2020年益陽市首屆手工女紅比賽舉行;活動旨在推介七夕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 奈曼旗土城子村有了「綠色銀行」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也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們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脫貧之路,奈曼旗土城子鄉土城子村本著「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積極發展苗木經濟。走進土城子村的苗圃,村民們正在熱火朝天的挖樹苗,成捆的樹苗摞在一起等待貨商前來拉走。
  • 貴州黔西:綠化繪好「蘭圖」 助力一方致富
    中新網貴州新聞10月30日電(通訊員 王芳芳 曾鑠雯)10月29日,綠化鄉馬坎村苗蘭花基地,羅世福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蘭花的品種、種植以及育苗方法。綠化鄉致力於將「綠色經濟」作為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範區的指揮棒、紅綠燈。通過「致富帶頭人+基地」模式,打造羅世福自育苗蘭花基地,構建綠化「蘭圖」,帶動一方農戶發展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