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省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下達我市農村戶廁改造任務77713戶,農村公廁改造任務82座,項目計劃總投資9667萬元。截至11月25日,全市共完成戶廁改造83714戶、公廁改造84座,完成率分別為108%、102%,完成投資15977萬元,投資完成率165%。全市已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2020年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重點民生實事工作任務,廣大鄉親的日常生活因此變得更加舒適而美好。
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之年,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農村廁所革命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作為實現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德政工程、改善農民生活品質的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一民生實事項目,把農村廁所改造作為重中之重進行動員部署,市委農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辦公室安排專人負責全市農村廁所改造。縣鄉村三級層層召開動員部署會,進一步明確任務分工、資金管理、改造模式、驗收辦法等內容,各縣(區、市)抽調精幹人員,成立專門廁所改造工作辦公室,與鎮、村一線工作人員一起,負責廁所改造的具體實施。在具體工作中,我市堅持先搞規劃、後搞建設,先建機制、後建工程,合理布局、科學設計,以戶用廁所改造為主,統籌銜接汙水處理設施,協調推進農村公共廁所和旅遊廁所建設,與鄉村產業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危房改造、扶貧異地搬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一體化推進。各地立足自身實際,合理制定改廁目標任務和推進方案,分年度分區域實施農村改廁。選擇適宜的改廁模式,宜水則水、宜分戶則分戶、宜集中則集中,不搞一刀切。洞庭湖沿岸、大通湖、黃家湖等生態敏感區,以及資水、沅水、澧水益陽段和飲用水水源地、風景區、中心城區近郊、縣城周邊村莊為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新建)重點推進區域。大通湖流域沿線14個鄉鎮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採取「三格式化糞池+小型生態溼地」模式推進,達到降磷降氮的尾水處理效果。安化縣適當安排改廁任務,但原則上不能使用脫貧資金、不影響脫貧摘帽進程。
各地結合實際,大膽創新。赫山區總結了農村廁所改造「四到位」(高位推動到位,群眾發動到位,資金保障到位,監管考核到位)、「四統一」(統一標準模式,統一採購程序,統一建設流程,統一服務指導)的工作經驗。資陽區考慮到所採用的分體式玻璃鋼化糞池組裝技術要求高,由廠家派出專業技術人員現場組裝化糞池體,試水無誤後再交貨由施工隊進行接管、安裝等施工,化糞池竄漏水問題得到解決。
安化縣由鄉鎮組織專業隊伍,統一標準,統一施工,克服了山區土質硬、挖坑難度大等難題。
桃江縣充分發揮原農村能源系統的沼氣技術員業務熟悉、施工經驗豐富的優勢,統一由沼氣技術員組成的施工隊進行施工,化糞池安裝比較規範,施工質量有保障。
沅江市嚴格制定「六個統一」(統一區域連片推進、統一確定改廁對象、統一確定建設標準、統一優選廁具及施工隊伍、統一施工質量進度監管、統一推進糞汙治理)標準推進改廁,安裝後的化糞池全部鋪設水泥硬化,美觀實用,每個廁改村配備一套廁所編號模具,印製編號清晰,標準高。
南縣選用一體纏繞式玻璃鋼化糞池產品,質量過硬,處理糞汙效果好,對施工隊伍進行了崗前培訓,保證了施工質量。
大通湖區著力解決尾水處理問題,採用「三格式化糞池+人工溼地」的四格式處理方式,廁所糞汙的處理效果很好,去年接受國務院督查組檢查時,這一做法得到督查組的充分肯定。
在操作層面,各地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歷史形成的居住現狀和習慣,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自願申報,不搞強迫命令。把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作為基本要求,引導和鼓勵農民群眾投工投勞,做到「三不改」:群眾不自願不改,群眾不申報不改,群眾不投工投勞不改。與此同時,嚴把產品質量、施工標準、竣工驗收三關,堅持「好」字當頭,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來源:益陽日報
作者:譚紹軍 劉勇
編輯: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