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改掉農村土茅房旱廁 為農民群眾建設無害化潔淨廁所

2020-12-16 水母網

山東淄博改掉農村土茅房、旱廁、連茅圈,為農民群眾建設無害化潔淨廁所

 「方便」的小事更方便(走村串戶看民生)

本報記者 潘俊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21日 11 版)

 

    編者按:衣食住行、用電、如廁……這些看似生活小事,卻是大大的民生話題,事關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隨著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三農」投入逐年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農村的環境面貌、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改觀。近期,本報記者深入鄉村一線,進農村,訪農戶,記錄農民生活的點滴改變,聆聽他們對於生活如何更方便、更舒適的所思所盼。

    曾經,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臭氣燻天、蛆蠅成群、無從落腳,這是農村簡易旱廁的真實寫照。如今,鋥亮的瓷磚,衝水式潔具,一腳踩上踏板,汙物被衝到地下化糞池發酵,既乾淨又整潔。山東推動農廁改造,改掉農村土茅房、旱廁、連茅圈,為農民群眾建設無害化潔淨廁所,讓農村居民「方便」更方便,農村環境也變得更亮麗、更潔淨。

    農廁咋改?農民群眾咋看?後續管護咋幹?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到山東省淄博市對這件「方便」的小事進行了調查。

    咋改——

    拆掉連茅圈,建起獨立衛生間,配上衝水式潔具

    司志佐30歲剛冒頭時,憑著年輕有股子衝勁,幹上了北坪村黨支部書記,如今在這個位子上幹了10年。這些年,村子裡建起了文化大院、體育健身設施……為了讓村民們儘快脫貧致富,他還發起建立電商扶貧合作聯社,讓村裡的農產品買賣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

    為民好事一件一件幹,司志佐卻年年都有一樣的愁:這個位於淄川區西河鎮的小山村,有125戶人家,村民們大部分以務農為生,為了伺候莊稼,幾乎每家每戶門前都堆著大糞,有些還曬在村子路邊。「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這大糞可是莊稼人的寶。」不過,司志佐也說,村裡多是連茅圈,攢土肥,不僅味兒大,還佔地方。「連茅圈都是以前村民自己蓋的,也沒有防滲措施,還有可能汙染地下水哩。」

    司志佐愁了10年,臨淄區朱臺鎮西單村的孫美雲老人卻愁了兩個10年。20多年前,孫美雲的大兒子娶了城裡的漂亮媳婦,村裡人都羨慕她。一開始,孫美雲挺樂呵,可往後每次過年她心裡就堵。原來,兒媳婦不習慣連茅圈,每年回來過年,大兒子一家吃完午飯就往城裡趕。小孫女童言無忌,直言祖母家不如外婆家樓房乾淨。孫美雲無奈感慨,衛生環境不好,留不住年輕人。

    在淄博農村,一般管廁所叫「欄」或「圈」,數尺見方,放塊木板或者水泥板就成了簡易廁所。以前農民家裡養豬,還與豬圈相連,糞便直接排入豬圈,也就是連茅圈。夏天如廁,周圍全是蠅蚊,咬得渾身是包;冬天如廁,寒風刺骨,讓人瑟瑟發抖。「上個廁所渾身味兒,晚上還得帶手電。」司志佐抱怨。

    「農村土茅房、旱廁和連茅圈,汙染空氣、地下水,還成為蚊蠅孳生地、病菌傳播源。」淄博市農工辦調研科負責人王玉傑說,據統計,80%以上的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汙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的,與糞便汙染相關的疾病就有好幾十種,如霍亂、痢疾、血吸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

    從2014年10月開始,淄博啟動農村廁所改造,將其列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內容,這可解了司志佐和孫美雲多年的愁。如今,獨立的衛生間,配上衝水式潔具。「既乾淨又整潔,跟城市裡的一個樣。」司志佐說。

    截至2017年10月底,淄博市2500個應改村的37萬農戶,全部完成改廁任務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在全省提前一年半整建制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咋建——

    省市縣三級補貼,建啥樣的由農民說了算

    廁所雖小,卻是大工程。在王玉傑看來,廁所雖然只有幾平方米,卻牽扯到方方面面。

    錢從哪裡來,每家每戶出多少?這是農民群眾非常關心的問題之一。

    淄博專門出臺農村改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村民改建一個旱廁可享受省、市、縣三級補貼,各鎮、村根據財力狀況制定了相應的扶持獎勵政策。按照補貼標準,每改一戶農廁,省、市級各補助300元,區縣補助300—500元,鎮村補助100—300元。對山區、貧困戶改廁,每戶各增加補助100元,全市累計落實財政補貼資金3.8億元。「改造一間水衝廁所,基本不用農民群眾自己花錢。」王玉傑說,對於改廁,政府只保基本,包括便盆、化糞池還有施工費用等。

    「趁著政府包改廁,俺也給廁所來了個升級換代。」村民司志華翻新房子時買了瓷磚,貼了地面和內牆,還在廁所裝配了淋浴設施,放上了洗衣機,加裝了暖氣片。

    在改好的廁所外面,記者發現都豎著一根白管。「化糞池發酵產生沼氣,加根管讓它排出,防止爆炸著火等意外發生。」王玉傑說。改廁後,每家每戶都有編號,這些農戶和對應的編號都會記錄在冊並上網,為以後清淘、修理打下「大數據」基礎。

    為保證改造效果,淄博嚴把改廁入口關,採取「統一招標耗材、統一施工隊伍、統一施工規範、統一檢查驗收」的方式,從物料準備、廁所改造、便器安裝等方面實行全程服務。

    「改廁要因地制宜,我們幾乎把全國的改廁模式、廁具都拿來研究了一遍,最後選擇了幾種符合淄博農村實際的,包括三格化糞池式、雙甕漏鬥式等。」王玉傑坦言,具體到每個村的情況還不一樣,村集體就召集村民開大會,商量村裡具體採用哪種方式。

    在淄川區雙楊鎮辛莊村,記者看到,每五戶就有一個小的生物一體化處理設備。「糞便汙水經過化糞池沉澱過濾,通過管道流入這個設備。」村主任李崇群說,經過處理後,排放出來的水可以作為綠化用水,「村集體收入比較多,我們就改得更徹底更環保一些。」

    農村廁改還要注意細節,充分考慮農村實際。「在山東農村,廁所大部分都在室外,冬天易結冰,便盆到化糞池的管道就得由彎取直,防止結冰。」王玉傑說,但是取直後容易反味,所以就在管道中間加了一個皮閥,衝水的時候隨水流衝擊力方向打開,水流完就自動關閉。

    咋管——

    多方籌集管護資金,因地制宜選擇管護模式

    化糞池總有滿的時候,大約多久淘一次呢?「差不多一年到一年半淘一次。」西河鎮負責改廁的副鎮長任偉說,腳踏式高壓衝水桶每次衝廁出水在0.3升到0.5升之間,倘若三口之家,每人每天衝4次,每天產生四五升汙水,配置1.5立方米大小的三格化糞池,一年淘一次足矣。三格化糞池,三格由連通管相連,第一格起到截留糞渣、沉澱蟲卵和使糞液分層的作用,第二格繼續發酵,經第三格貯存發酵後,病菌和寄生蟲卵基本被殺滅。

    在任偉看來,農村改廁向潔淨鄉村建設邁出一大步,但更重要的是像淘糞這一系列的後續管護該怎樣運營。

    在北坪村,記者看到一輛嶄新的抽糞車停在西河鎮農廁管護服務中心旁邊,在中心裏面,蹲便器、坐便器還有皮閥等零部件一應俱全。「這個服務中心,負責全鎮59個村子的廁所管護。」任偉介紹。

    為了建立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後續管護長效機制,淄博市以「十有」為標準,全面建立「有場所、有牌子、有車輛、有人員、有電話、有制度、有經費、有配件專櫃、有活動記錄、有糞液利用」的改廁管護服務組織。並堅持市場化、社會化運作,因地制宜選擇管護模式,對改造後的廁所進行統一管理,定期統一收集、統一運輸、統一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在後續管理資金保障方面,淄博按照政府補助引導、集體和社會資助、群眾自籌相結合的原則,探索多方籌集機制。對長效管護運作較好的地方,安排專項資金給予適當獎補。對改廁後續管護組織購置抽糞車輛和糞液抽取,各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目前,淄博市級財政共列支490萬元資金,在49個鎮辦建立農廁管護服務組織。各區縣建立了適合當地發展實際的管護組織,比如,臨淄區金山鎮對改廁戶發放服務券,依託沼氣服務中心開展管護。

    為防止糞液糞渣隨意傾倒造成二次環境汙染,更好開展資源化利用,淄博鼓勵依託合作社或家庭農場註冊成立清運公司進行改廁管護清運服務。「我依託我們村子也成立了清運公司。」司志佐說,「村裡正在發展好幾百畝的有機農業生態園,這糞液糞渣派上用場,正好當有機肥使。」

    「改廁後,整個村子不見糞水,蚊蠅少了,各家各戶也乾淨了不少。」王玉傑說。不過,這多年來形成的如廁習慣也不是一時半會能改掉的。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旱廁雖改成水衝式廁所,但還有農民群眾如廁後沒有衝水習慣,有的如廁後廁紙隨手扔,有的不能定期洗刷便盆等。為此,淄博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標語和發放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幫助用上乾淨廁所的農民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相關焦點

  • 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關於印發《農村廁所糞汙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指南》和《農村廁所糞汙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典型模式》的通知
    ,促進農村廁所糞汙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特制定本指南。該模式改變了過去農村廁所臭氣燻天、汙水橫流靠蒸發的狀況,當地2萬多農民的生活品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二)縣級政府投資建設+縣級相關部門、鎮政府運維+黑灰水分離處理/混合集中處理+還田利用/溼地淨化縣級政府投資建設大小三格式化糞池、汙水管網、汙水處理站。
  • 遠安完成16000餘座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
    自2018年以來,遠安按照中央及省市關於「廁所革命」工作的安排,三年累計完成16000餘座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工作,目前全縣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3%,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72%。「家裡的廁所牆面是潔白的瓷磚和水衝式馬桶,還安裝了可以隨時洗澡的熱水器。」
  • 兗州:「土茅房」變身 改廁改出農家新生活
    濟寧新聞網訊(兗州臺 蔣春豔)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兗州區藉助村村通自來水的優勢,全力推進農村改廁。鄉親們告別了「土茅房」,用上了潔淨衛生的無害化廁所。在兗州區小孟鎮郭戶村,村民王秀榮家正在進行廁所改造。施工人員正在埋設三格式封閉式化糞池。
  • 新洲廁所革命如火如荼 農村環境大變樣
    在今年市區全面開展的「廁所革命」行動中,新洲區對3963戶農戶原有旱廁的下水系統進行了集中改造,安裝了一體化三格式糞池,實現了汙染物的集中處理,「廁所革命」讓新洲農村環境大變樣。來到曾崗村村民李明魁的家中,儘管庭院裡堆滿了小山般的麥垛,可是走進他家的廁所,裡面貼上了嶄新的瓷磚,剛剛安裝的水衝式蹲便池顯得乾淨又衛生。
  • 百億投入農村「廁所革命」 今年怎麼幹?
    日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副司長何斌介紹了對農村「廁所革命」的支持力度。早在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吉林延邊時就指出,農村也要來場廁所革命,讓農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小廁所,大民生」,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致力於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眾福祉的理念。
  • 農村廁所「大改造」,冬天如廁不怕凍!我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60%
    昨天(19日)是第八個世界廁所日。廁所問題看似小事情,背後卻是「大民生」。隨著「廁所革命」的深入推進,近年來我國農村廁所質量、設計應用、如廁文明等方面不斷進步,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2019年夏季,北紅村開始整村推進「廁所革命」,當年為43戶村民安裝了室內衛生間,田美蘭家是其中之一。「有了室內衛生間,如廁後輕輕一按就行,既衛生又方便,可算是了卻了我一樁心事。」田美蘭欣喜地說。來自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黑龍江全省已完成農村改廁1.4萬戶。
  • 優秀論文選登|在農村廁所改造中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研究
    小廁所,大民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村廁所革命,並就農村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安徽省蚌埠市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創新舉措,分批分類推進農村廁所改造,2017年以來,先後建成20.2萬個無害化衛生廁所,農民群眾如廁環境顯著改善,昔日「捂口鼻、掂腳尖、甩巴掌、驅蚊蠅、便後腿疼腰酸」的如廁場景一去不復返。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有的地方還存在農民群眾參與改廁的積極性不高、農民主體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等問題。
  • 改出鄉親好生活,看2020年益陽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
    截至11月25日,全市共完成戶廁改造83714戶、公廁改造84座,完成率分別為108%、102%,完成投資15977萬元,投資完成率165%。全市已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2020年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重點民生實事工作任務,廣大鄉親的日常生活因此變得更加舒適而美好。 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之年,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
  • 農村旱廁改成衝水廁所能不能行,切合農村實際嗎?
    在農村以前都是旱廁,一到夏天可是蒼蠅滿天飛的情況,可能說衛生條件是非常差的。國家近幾年一直都在推行旱廁改造,也正是想改變這種局面。那麼如果農村改水衝廁所的話到底能不能行,切合實際嗎,今天老農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廁所革命」深入推進!截至去年底我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六成
    昨天是第八個世界廁所日。廁所問題看似小事情,背後卻是「大民生」。隨著「廁所革命」的深入推進,近年來我國農村廁所質量、設計應用、如廁文明等方面不斷進步,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陽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孫國鋒說,陽曲縣綜合考慮當地水資源缺乏、群眾生活習慣以及村莊類型等實際情況,堅持一村一策、一戶一策,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重點推廣使用防凍保溫水衝式廁所、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通風改良式衛生旱廁等三種改廁類型,防止了生搬硬套和「一刀切」現象的發生。
  • 農村廁所革命旱廁改衝水廁所,效果怎麼樣?聽聽老農指出四點不足
    近兩年,農村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一場廁所革命。長久以來,農村老百姓一直沿用傳統旱廁,「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牆圍四邊」。每到夏天,廁所裡蒼蠅亂飛,臭氣燻天,尤其是下雨天簡陋的農村廁所更是汙水橫流。隨著國家經濟實力提升,政府在農村投入上也越來越大手筆,中央財政專門安排70億元資金用來改善農村的廁所。旱廁改成跟城市一樣的衝水廁所,改善農村環境, 提升百姓幸福質量,村裡不僅免費提供衝水設施還安排專人給予工程改造。
  • 農村廁所改革,變「糞」為寶不是吹的,節約資源
    現在的農村廁所比以前強多了,再不是以前那種味兒特別大,進門還要捂鼻子的廁所了,那時候的廁所說是辣眼睛真的一點都不為過,那難受勁可別提了。現在改廁完成了,空氣也變好了,沒有那麼大的異味也沒有討厭的蒼蠅和蚊子了。
  • 農村旱廁改造完畢,部分農民卻說還是以前好用,到底咋回事?
    隨著振興鄉村政策的執行,農村髒亂差的現象基本解決,農村到處乾淨整潔,老農民莫不感謝黨的政策好,前幾年農村旱廁改造,如今基本接近尾聲,還改造完畢後使用過程中,部分老農民卻說,改造完畢後還沒有以前好用,這到底咋回事呢?
  • 吉林:農民告別「土坑」用坐便 農村「廁所革命」暖民心
    新華社長春11月30日電  題:吉林:農民告別「土坑」用坐便 農村「廁所革命」暖民心  新華社記者郭翔、高楠  嶄新的坐便、潔淨的瓷磚、暖黃色的集成吊頂……吉林省吉林市江密峰鎮西三家子村村民姚青山去年底用上了與城市公寓一樣的室內水衝廁所,「咱農民冬天上廁所再也不用穿上棉襖在室外挨凍了
  • 新型農村生態旱廁設計
    蹲坐一體式無水便器及旱廁系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生態設計研究所團隊,針對農村廁所做了大量實地調研與設計研究,最終推出一套農村家用「蹲坐一體式無水便器及旱廁系統」。它可以作為農村地區最常見的蹲便器使用;也可以方便地改變為坐式便器,以保持便器周圍區域的清潔,並方便老年人使用。馬桶座圈和抬高部分由樹脂製成,重量輕而且移動性好。這種旱廁可以在缺水的情況下存儲糞便和有效分解這些廢棄物。這是一個好的廁所設計,在實用性上有更大的推廣價值。
  • 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神器——免衝式生物降解馬桶
    「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牆圍四邊」是過去農村旱廁的真實寫照。也說明了旱廁一直存在的兩個問題一個是硬體設施差,一個是糞汙無法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而衛生廁所是指廁所有牆、有頂、貯糞池不滲、不漏,密閉有蓋,廁所內整潔衛生,沒有蠅蛆,基本無臭味,糞便及時清理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 論「廁所革命」——農村旱廁改水衝式廁所的利與弊
    現在部分農村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廁所革命」,國家免費為農村的廁所進行改造,由原來的旱廁改造成水衝式廁所。現在,就農村改造廁所談談利與弊。我們都知道,一般農村的旱廁都是露天的,陰暗潮溼,容易滋生細菌和病菌,給農民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而改造水衝式馬桶,能有效改變這一狀況。改變臭氣燻天的狀況。
  • 農村改廁 建好更要管好(微調查)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四邊圍」,一米多高的矮牆圈起來的露天旱廁,臭氣燻天,尤其到了夏天,蒼蠅和蚊子到處都是——這曾是不少農村「土茅房」的真實寫照。如廁環境差,影響著農民生活的改善,更影響著美麗鄉村的建設。
  • 農村廁所革命,讓環保廁所完美代替老式廁所
    在農村進行廁所革命,不僅是對農村廁所環境的建設,更是對農民生活方式的一種轉變,自從我國開始掀起了"廁所革命"的浪潮之後,正在不斷的改善了農村的鄉村環境的建設,讓農村居民也開始使用上了乾淨衛生的廁所,在實施廁所改建的過程中,村民們的積極性也是非常的高,每家每戶都開始把自己家的廁所進行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