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廁所,大民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村廁所革命,並就農村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安徽省蚌埠市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創新舉措,分批分類推進農村廁所改造,2017年以來,先後建成20.2萬個無害化衛生廁所,農民群眾如廁環境顯著改善,昔日「捂口鼻、掂腳尖、甩巴掌、驅蚊蠅、便後腿疼腰酸」的如廁場景一去不復返。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有的地方還存在農民群眾參與改廁的積極性不高、農民主體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人通過深入實地調研,採取走訪群眾、召開座談會、查閱相關資料、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尋找症因,並提出對策建議。
一、影響農民主體作用發揮的主要症因
(一)「四有」改變難,農民不主動。一是生活有陋習,長期習慣不想改。在隨機走訪的1427名農民中,其中:40歲(含)以下298人,40歲—50歲(含)457人,50歲以上672人。40歲(含)以下的農民,90%以上改廁願望強烈,這部分農民大多在外地務工、經商或上學,長期生活在城市,已適應城市乾淨整潔的如廁環境,對農村「髒、差、臭」的旱廁已不習慣。旱廁未改造前,有的農民(包括農村小夥娶的城市媳婦、農村姑娘嫁的城市女婿以及他們的子女)節假日很少回農村老家;旱廁改造後,以上人員回農村老家的次數明顯增多,陪伴父母的時間明顯增長。如,懷遠縣龍亢鎮一名農村小夥子在外地工作,談了一個城市的女朋友,春節期間帶女朋友回家見男方父母,女方因嫌旱廁髒如廁不方便,第二天便急著要回家。40歲至50歲(含)的農民,60%左右既有外出務工或經商的經歷,也有長期生活在農村的經歷,衛生廁所和旱廁均能適應,他們表示旱廁改也行,不改也行;還有40%左右的農民沒有外出務工或經商的經歷,基本傾向於不改。50歲以上的農民,85%以上長期生活在農村,思想比較保守,對「一個坑、兩塊磚、三尺牆、圍四邊,夏天臭氣哄哄,冬天冷氣嗖嗖」的旱廁,已習以為常,反而不適應衛生廁所,特別是對在坐便器上方便不習慣,這種習慣在短時期內難以改變。同時,皖北地區農民大都有在房前屋後種植小菜園的習慣,存在「肥水不留外人田」的思想,糞便作為有機肥料直接澆園種菜。二是認識有誤區,未見成品不敢改。農民普遍有跟風、從眾的心理,擔心不實用、有風險,未見村莊改造好的廁所,寧願不改,也不願第一個改,不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同時,周邊村莊已經改造好的廁所由於質量不過關,導致問題時有發生,農民群眾耳聞目睹,也加重了心中的擔憂。三是思想有顧慮,害怕花錢不願改。有的農民擔心廁所改造完成投入使用後,衝廁所馬桶的自來水需要花錢,廁所設備壞了請人維修需要花錢,進糞管堵了請人疏通需要花錢,糞渣糞液滿了請人清掏需要花錢,有「建得起,用不起」的思想顧慮。如,我們在調研蚌山區燕山鄉一個村莊農村廁所改造時,有的農民反映現在自來水水費每噸3元,燒茶做飯都得節省著用水,哪還敢用自來水衝廁所馬桶,導致出現旱廁「改而不用」的現象。四是現實有困難,外出務工不能改。農村青壯年農民大都外出務工或經商做生意,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在家的想改造但是做不了主,能做主的又不在家;有的農民舉家外出,只有節假日才回家,戶廁改造確有困難。
(二)「三不」問題多,農民不認可。一是選址不科學。有的農戶廁所遠離住宅,黑夜裡、雨雪中、冰凍時,農戶家人特別是老幼婦孺、體弱病殘人員如廁困難,農民不能用;有的農戶廁所建在危舊房屋裡,存在安全隱患,農民不敢用;有的農戶廁所建在客廳中,蹲便器或坐便器水封不嚴實,有臭騷味,農民不想用。二是質量不合格。目前,皖北地區農村廁所改造化糞池主要有兩種模式:一體裝配式三格化糞桶和磚砌式三格化糞池。一體裝配式化糞池存在質量不達標,壁厚不夠,蓋板破損、密封不嚴,隔板滲漏、擠壓變形、三格變一格等問題。磚砌式三格化糞池存在池體滲漏,過糞管安裝錯誤,水泥蓋板開裂、破損、密封不嚴等問題。三是施工不規範。有的施工單位中標後不親自施工,而是轉包給無資質的施工單位或聘請當地農民施工,施工前未進行技術培訓,施工人員沒有嚴格按照標準和規範施工,監理單位現場監管不到位,導致發生化糞池埋深不夠,進糞管、過糞管、排氣管安裝不規範,化糞池墊層未壓實、砌磚未壓茬、防滲未測試等問題。
(三)「兩管」不到位,農民有怨言。「兩管」是指廁所設備維修管護和糞汙清掏管理。三分建、七分管,重建設輕管護現象普遍存在。建設與運維管護脫節,有的地方廁所改造完成交付農戶使用後,運維管護跟不上,導致廁所設備壞了無人維修、進糞管堵了無人疏通、化糞池滿了無人清掏。一是責任不清無人管。有的鄉鎮、村未統籌考慮,只關注改廁建設進度,未考慮後期運維管護,改造完成即任務結束;有的地方一體裝配式三格化糞池中標單位與施工中標單位不一致,在保質期內發現問題責任界定不清,互相推諉扯皮,誰也不願意承擔維修責任。二是方法不知沒法管。有的村廁所改造完成交付農民使用後,沒有對農民進行簡單使用知識培訓,沒有將廁所正確使用方法、管護方法傳授給農民,以致於出現廁具壞了不知道如何維修、進糞管堵了不知道如何疏通、化糞池滿了不知道如何清掏的現象。三是機制不全疏於管。有的地方未在鄉鎮或行政村設立廁所設備維修和糞汙清掏服務站點,或名義上設立了服務站點,但無場所、無人員、無制度、無資金、無配件、無工具、無電話,站點形同虛設,服務無法保障。
二、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的對策建議
(一)精準施策聚民力,著力破解農民不主動的問題。針對農民「四有」改變難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把脈問診,對症下藥,精準施策:一是宣傳教育引導改。點面宣傳結合,新老辦法並用,面上宣傳要「鋪天蓋地」,做到廣播有聲音、電視有畫面、報刊有文章、微信有連結、抖音有視頻、諮詢有電話;點上宣傳要「有的放矢」,採取村內大喇叭、流動宣傳車、倡議書、明白紙、登門入室宣講等形式,大力宣傳改廁的意義、政策、模式、好處,引導農民群眾自覺參與戶廁改造。二是試點示範帶動改。「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黨員要以身作則、帶頭先改,改造完成後,組織群眾觀摩學習,讓群眾切身感受改廁的好處,待群眾認可後逐步推開。三是多方籌資協助改。採取財政補一點、集體貼一點、社會捐一點、農戶拿一點的方式,多方籌措戶廁改造資金,減輕農民負擔。如,懷遠縣在全縣推廣磚砌式三格化糞池廁所,建成一個大約需要1500元,其中:省補助400元、市補助300元、縣補助500元、農戶自己拿300元,農戶如果出舊磚、舊瓦也可以不拿錢。四是親朋好友幫忙改。外出務工、經商做生意不在家的農戶可以暫時不改,如有改造意願且符合改廁條件的農戶,可以請求親戚朋友幫忙改造。
(二)全程參與嚴監督,著力破解農民不認可的問題。將農民群眾答不答應、認不認可、滿不滿意貫穿於戶廁改造全過程、落實到戶廁施工各環節。一是農民需求是第一選擇。改造前,要充分聽取農民意見、建議,農民願意改造且符合改廁條件的,可以先改;符合改廁條件但農民不願意改造的,暫緩改,通過宣傳教育、示範引導,待農民同意後再改;不符合改廁條件的,堅決不改,絕不能「替民做主、代民決策」,絕不能層層壓指標、村村搞攤派。二是農民知情是第一要務。要發動農民群眾參與改廁全過程監督,就必須讓農民群眾知道監督什麼,怎麼監督。我將新版《農村三格式戶廁建設技術規範》通過順口溜、大白話等形式告知農民群眾什麼樣的建設要求和標準符合技術規範,農民一聽就懂、一看就會,深受農民群眾喜歡。如,在選址方面:廁房有兩種,選址不相同;獨立式廁房,靠角又貼牆,避開低洼地,不在取水旁,建在下風口,臭氣全飄走;附件式廁房,建在臥室旁,偏屋暗室裡,廚房隔道牆;池(化糞池)桶(化糞桶)放院外,安全防意外;留足清掏道,方便糞車行。在廁房建設方面:高度2米以上,面積不小於1.2平方,有水有電有牆有頂有門窗。在排氣管安裝方面:排氣管細又長,10多釐米粗、200多釐米長、50釐米高房簷,戴帽貼牆壽命長。在進糞管安裝方面:進糞管不能長,3米以內最理想,3米以外加坡度,內壁光滑不易堵。在過糞管安裝方面:過糞管不簡單,交錯放置在格板間;出口高入口低,上沿出口高度無差異,第二、第三格出口距池頂高度均不小於10釐米;下沿入口高度有差異,第一格入口距池底高度為有效容積深度1/3,第二格入口距池底高度為有效容積深度1/2。在磚砌式三格化糞池建設方面:三格化糞池,形狀不唯一,目字、可字、丁字、品字都可以;池深有高低,不宜小於1.2米,有效深度為1米;容積有大小,三格比例2:1:3,第一格不小於0.5立方米,總容積不小於1.5立方米。三是質量合格是第一標準。嚴格招投標程序,嚴防不合理的最低價中標,嚴懲串標、騙標等違法行為。在選購預製產品時,要廣泛聽取村民代表意見;供貨商或廠家要提供產品質量合格證,並對產品質量負全責;村民代表、技術人員、監理人員可隨機對材料設備進行現場抽樣送檢,發現質量不合格的,一律退回,要求供貨商或廠家給予補償,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市場質量監管部門要加強對改廁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坑農、騙農」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取締一起,並通過媒介向社會公開,接受農民群眾監督。四是施工規範是第一遵循。施工前,要對施工人員進行改廁施工規範知識培訓,做到先培訓再施工、不培訓不施工,讓施工人員熟悉每個施工環節、每道施工程序。施工時,不能貪多求快,每個行政村可選擇一戶先改,施工隊在改造第一個廁所時,戶主、鎮村幹部、監理人員、技術人員、群眾代表要全程參與現場監督,確保每個節點、每道程序都能嚴格按照戶廁改造技術規範施工,待廁所改造完成、農戶籤字認可後,再按照此標準逐戶推開,避免「蜂擁而上」「齊步走」,防止「走彎路」「翻燒餅」,確保改一個、成一個、用一個、群眾滿意一個。
(三)以民為主強管護,著力破解農民不滿意的問題。「農民的事情農民辦,政府引導不包辦」,農民是自家廁所管護的主人,是「劇中人」、不是「觀劇人」,政府不能大包大攬、包辦替代。一是農民自己能辦的事自己辦。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戶廁改造通過竣工驗收交付農戶使用時,不能一交了之,要對農民進行簡單使用知識培訓,傳授正確使用維護廁所設備和糞汙清掏方法,做到設備損壞後自己能維修的自己維修;引導農戶採用自吸泵、荷葉桶等工具,自行清掏糞液糞渣澆園種菜。如,懷遠縣蘭橋鄉曹圩村,農戶從市場上化費100多元購買1臺自吸泵,當化糞池第三格滿了,農民自己用自吸泵吸糞水澆園種菜,自產自用,水肥菜好,農民較滿意。蚌埠市禹會區在戶廁改造項目招標時,就將自吸泵列入招標項目,每戶1個,從源頭上解決了糞汙清掏問題。二是農民自己不能辦的事適量付費請人辦。化錢買服務,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幹。當廁所廁具毀壞、過糞管脫落、化糞池格板損毀後農民無法維修、進糞管堵了農民無法清掏時,農民可以通過適量付費的方式,請戶廁改造維修或糞汙清掏服務站點以及專業的社會化服務公司幫助處理。當農民不需要糞液糞渣時,可以將糞液糞渣提供給當地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作為肥料使用,也可以將糞液糞渣運到垃圾處理廠處理。三是政府重在規範引導,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多種模式解決戶廁維修和糞汙清掏問題。可以將戶廁維修和糞汙清掏交由鄉鎮環衛所或鄉鎮其他單位管護。也可以統籌考慮在鄉鎮或行政村設立戶廁改造維修和糞汙清掏服務站點,做到有場所、有制度、有人員、有資金、有工具、有配件、有電話,確保農戶有需求時能及時入戶處理解決。還可以採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由專業化的社會化服務公司負責戶廁維修和糞汙清掏工作,農戶適量付費。對貧困戶的戶廁維修和糞汙清掏費用予以減免,由政府給予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