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縣十字村:產業撬動 鼓起村民「錢袋子」

2020-12-22 天眼新聞

近日,記者走進開陽縣花梨鎮十字村綠色蔬菜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基地上採摘辣椒,統一包裝後即將出貨。    「現在每年能掙4萬元,我安排好家裡後就到基地固定上班,認真踏實幹,再也不用到處漂泊了!」說起蔬菜種植基地帶來的實惠和信心,十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正斌深有體會。

據了解,該蔬菜種植基地由十字村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引入貴州硒益康農旅發展有限公司進行規劃打造,投資規模500萬元,現已流轉土地300多畝,採取「種植+旅遊+公益+組織培訓」的方式,以蔬菜、精品水果及鄉村旅遊為經營方向,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現在每天都有20-30名村民在基地上務工,村民在家門口就有固定的務工平臺,每月都能拿到2000-3000元左右的收入,鄉親們從剛剛開始的觀望著『不願幹』轉變成現在的『搶著幹』,積極性、主動性有了明顯提高。」貴州硒益康農旅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遠吉說,截至目前,已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1700餘人次,發放工人工資近20餘萬元。    據王遠吉介紹,進入6月以來,公司帶動種植的辣椒、小瓜、茄子、豇豆、西紅柿等已陸續投產上市,分別發往貴陽、深圳等省內外銷售市場,從目前市場前景看,今年雖然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但清潔、綠色的無公害蔬菜市場需求量仍然較大,公司所有綠色產品銷售基本上仍是供不應求,暫時不存在銷售難的問題。

近年來,花梨鎮十字村聚焦產業發展「八要素」,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撬動群眾增收脫貧的「著力點」,通過內引外聯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產業結構加快調整,運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當地村民就業明顯增收,為持續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堅定村民脫貧致富信心,鼓足村民『錢袋子』。」十字村黨支部書記付滄海信心滿滿。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高偉

編輯 羅昌

編審 王太師 王莉

相關焦點

  • 浠水河東街村:當起城區「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浠水河東街村:當起城區「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2020-05-07 0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陽縣建強「菜園子」豐富「菜籃子」充實「錢袋子」
    作為貴陽市的「菜籃子」,為更好地發揮好貴陽市場的大後方、大基地作用,開陽縣以壩區建設為突破口、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託、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產業提質增效為導向,不斷聚焦貴陽市蔬菜保供基地建設,推進蔬菜產業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一是大力實施設施蔬菜種植。
  • 寧縣 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
    寧 縣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每日甘肅網4月2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建強 通訊員蘇朝暉)暮春時節,走進寧縣春榮鎮昔溝村玉瑤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麒麟西瓜栽植基地今年55歲的昔溝村村民高玉瑤,早年曾在外地打工,後來回到家鄉後,了解到麒麟西瓜的市場很不錯,於是他開始學習麒麟西瓜種植技術。2015年,高玉瑤決定自己創業,他先是成立了合作社,隨後在自家地裡建了5個大棚進行試種,當年就收入了5萬元。
  • 花梨鎮十字村:巧借外力 找到農村產業發展「最新解法」
    開陽縣花梨鎮十字村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精準施策,巧借外力,提升內力,走出了一條適宜自身發展的產業之路。十字村位於花梨鎮東南部,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並有著8000餘畝的耕地、3000餘畝的良田、300餘畝中小型壩區。
  • 江蘇:灌南縣菊花村花卉苗木鼓起村民「錢袋子」
    中國園林網5月30日消息: 近幾年來,灌南縣新集鄉菊花村通過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成為該縣有名的花木村。菊花村位於縣城南約6公裡,207縣道穿村而過,背靠鹽河,共有土地面積近4000畝,800多戶人家,3450多人,以農業、勞務輸出為主。
  • 通許縣厲莊鄉:產業扶貧鼓起貧困戶「錢袋子」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王山峰)近幾年,通許縣厲莊鄉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使產業扶貧挑起了脫貧攻堅的「大梁」,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廣大貧困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成長起來。
  • 民權縣褚廟鄉:打造「菜園子」 鼓起「錢袋子」
    正在蔬菜大棚內管理的利合村民秦秀雲高興地說。秦秀雲原是一名建築工人,幹的活又苦又累,2年前因為沒人照看孩子便辭工回家。 2020年春節剛過,分包利合村的鄉黨委副書記郭濤在宣傳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時得知該情況後,立刻牽線搭橋,為她介紹了一份工作。 「考慮到她要接送孩子,就給她介紹到村裡的同升農業合作社上班,孩子學校就在附近。」郭濤說。
  • 行走蜀鄉大地看小康之一 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行走蜀鄉大地看小康之一 鼓起農民的錢袋子進城務工有出路 返鄉創業有天地 中國農業信息網2020-07-09 11:09:22 閱讀(1026)
  • 泰山「北大門」:村民吃上「旅遊飯」 鼓起「錢袋子」
    「村民吃上了『旅遊飯』,鼓起了『錢袋子』。」泰山景區大津口鄉鄉村振興服務隊何召松說,泰山·慄春小鎮就是新農創進駐泰安後,為實現五大振興,基於三產打造的第一個樣板性項目,這也是新農創集團在全國鄉村振興領域文旅板塊打造的精品標杆型項目。
  • 板橋店鎮:林果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近年來,板橋店鎮通過治理環境汙染,取締了境內所有的石灰窯,鼓勵群眾開墾荒山,發展林果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近幾年,板橋店鎮調整產業結構,林果面積已達6萬多畝,品種超過20個。如今,該鎮季季有果品,月月有收入。
  • 濟寧金鄉縣司馬鎮「黃金椒」鼓起農民錢袋子
    原標題:金鄉縣司馬鎮「黃金椒」鼓起農民錢袋子  近日,山東省濟寧金鄉縣司馬鎮6000多畝辣椒陸續進入收穫期,辛勞了近半年的農民再次迎來了豐收的喜悅。  據了解,自2010年以來司馬鎮黨委、政府開始把辣椒種植作為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在號召農民進行常規化種植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思路,拓寬發展渠道,積極採取「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先後成立了袁莊天宇、楊馬景元、古李桂龍等辣椒合作社三家,為全鎮辣椒種植規模化打下了基礎。
  • 神木大保當鎮紅泥壕村:發展村集體經濟 鼓起村民「錢袋子」
    神木大保當鎮紅泥壕村:發展村集體經濟 鼓起村民「錢袋子」 時間:2019 神木大保當鎮紅泥壕村:發展村集體經濟 鼓起村民「錢袋子」 同時,通過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培育一批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增強農民創業就業能力,並落實農民創業小額貸款擔保、財政貼息等政策,
  • 【幸福東北】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幸福東北】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中國網  作者:丁素雲  2020-09-21 18日,「幸福東北」主題活動記者一行來到雙陽區鹿鄉鎮劉家村盤古
  • 宿遷泗洪歸仁鎮:"領頭羊"跑起來 錢袋子鼓起來
    原標題:泗洪歸仁鎮:「領頭羊」跑起來 「錢袋子」鼓起來   隨著氣溫逐漸攀升,4月底的宿遷夏意漸濃。4月26日下午,記者走進泗洪縣歸仁鎮富仁居委會,不時聽到道路旁整齊排列的西瓜大棚裡傳出爽朗的笑聲。「今年的西瓜長勢很好,估計又能賣個好價錢。」正在自家大棚裡忙活的李豔輝一語道出村民們的喜悅。
  • 吊蔓甜瓜鼓起下麥窩人「錢袋子」
    下麥窩村的吊蔓甜瓜因瓜棚毗鄰羅祖洞風光區,被當地村民譽為「羅祖甜瓜」,最初是省委組織部下派駐小屯鎮下麥窩村的「第一書記」李曉東經多方查找引進的。李曉東發現,吉林地區的吊蔓甜瓜很適合下麥窩村的土質和氣候,經多次考察溝通,下麥窩村與吉林金色秋天香瓜生態種植園達成合作,建起下麥農莊,開始種植4個品種的吊蔓甜瓜。
  • 容縣尋陽村雅秀組:肉桂樹成村民致富的「錢袋子」
    70多歲的村民楊厚祥正在給一棵碗口粗的肉桂樹剝皮,他說這是他在45歲時種下的肉桂樹。同在一起剝桂皮的還有他的堂弟——60歲的楊偉祥,他介紹,雅秀組村民種植的肉桂樹,一般是5至6年就可以剝皮了,但是要保證好的質量,最好是肉桂樹長到15年以上才剝皮。「一天時間,大概可以剝得50多公斤。」
  • 儀隴二道鎮:畜牧產業鼓起群眾錢袋子~
    要得富,傳統產業抓畜牧。二道鎮結合今年的市場行情,引導並鼓勵農民群眾發展畜牧產業,實現疫情之年群眾收入只增不減的目標。  去年,鄧清華邀約志同道合的三位年輕人,看好麻柳村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投資100萬元,發展肉牛和奶牛產業。
  • 保山市龍陵縣林產業鼓了農民錢袋子
    原標題:龍陵縣林產業鼓了農民錢袋子 在碧寨鄉天寧村龍陵縣林間野生石斛種植基地,村民趙順珍已上班20多天了。最近,每天都有10多名像她這樣的村民在基地務工。基地經理楊從彩說,以前這片200多畝的山林主要是附樹種植石斛,林下都是荒著的;現在套種重樓、黃精35畝,產值增加好幾倍。計劃林下種植中藥材、珍貴苗木等180畝。
  • 灣水井村:發展生態產業打造金山銀山
    近年來,安龍縣錢相街道灣水井村依託自然優勢資源,充分利用山地和山間壩子,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既綠了山野,又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灣水井村村民目前,灣水井村山間壩子共種植白及380多畝,烤菸1200畝,辣椒700畝,同時,該村還在山上種植金銀花400多畝,核桃1100畝,多個生態產業同時發力
  • 陝西延川縣關莊鎮:趟出產業好路子 充實群眾錢袋子
    近年來,延安市延川縣關莊鎮因地制宜,狠抓本土特色產業,形成了「鎮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2016年以來,該鎮累計投資8600多萬元發展設施農業,先後建成打則坪等7個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和馬家溝等9個標準化養殖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