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和風送暖。3月6日,走進民權縣褚廟鄉利合村境內的同升農業種植合作社,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蔬菜大棚裡,滿眼都是喜人的一番景象:紅色的西紅柿、鮮綠的黃瓜、綠油油的青菜……只見各類蔬菜一片生機盎然,紅綠相見長勢喜人。
「如今在家門口就能上班,工資也不低,還能照顧孩子,掙錢顧家兩不誤,多虧了鄉政府介紹的這份好工作!」正在蔬菜大棚內管理的利合村民秦秀雲高興地說。秦秀雲原是一名建築工人,幹的活又苦又累,2年前因為沒人照看孩子便辭工回家。
2020年春節剛過,分包利合村的鄉黨委副書記郭濤在宣傳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時得知該情況後,立刻牽線搭橋,為她介紹了一份工作。
「考慮到她要接送孩子,就給她介紹到村裡的同升農業合作社上班,孩子學校就在附近。」郭濤說。
「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上班,現在不僅多了一份收入,還能照顧家裡娃,一舉兩得。」利合村村民李玉嬌笑得很燦爛。
在同升農業種植合作社,通過鄉政府牽線搭橋,在此就業的貧困群眾就有300多戶。
「附近的村民以務農為主,我們鄉裡有了龍頭農業,企業也需要員工,何不為群眾創造家門口就業機會呢?」該鄉黨委書記劉洪偉介紹,從2019年初開始,同升農業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3000畝,主要種植蔬菜、瓜果等支柱產業,通過近兩年的規模發展,激活了全鄉現代農業的發展的新動能。
正在同升農業香蔥基地管理香蔥的褚南村村民李欽安接過話茬說:「因為俺家裡缺少勞動力,家裡的4畝多地都承包給同升農業合作社了,一年給承包費2800多元,俺在這裡幹活每天也能掙到七八十元錢,一年下來能收入兩三萬元呢!」
「前些年,合作社的產業主要以傳統種植為主,帶來的經濟效益有限,老百姓多數選擇外出務工。」同升種植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振軍說,2019年初,通過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合作社流轉了利合等附近3個村的土地3000畝,建成蔬菜大棚200個,香蔥規模基地300畝,配套了先進的生產機械,硬化了產業園內和產業園通往集鎮的水泥路。
據了解,這兩年,同升農業種植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將附近村裡的土地集中起來大力蔬菜瓜果種植,不僅有效解決了缺技術、缺乏勞動能力和自身發展力不足的貧困戶脫貧致富,也帶動了當地產業,讓周邊的更多老百姓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我們通過專業技術指導有效助力了傳統農業合作社的發展與轉型。」該鄉政府鄉長白守玉說,近年來,為解決全鄉農業合作社在發展蔬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鄉裡專門安排了鄉農業服務中心技術骨幹到田間地頭作好栽培技術指導和服務,幫助合作社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目前,該鄉十餘家農業合作社按照「規模化、精品化、綜合化」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了產業結構、經營主體、經營方式等方面轉型升級,初步形成了「蔬菜瓜果」為主導的特色產業,打造出名副其實的「菜園子」,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民權縣委宣傳部 張增峰 王立志供稿)
(責編:於思遠、楊曉娜)
讓"中國碗"多盛"河南糧" 8600萬畝小麥顆粒歸倉,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近年來,河南糧食連年豐收,總產量穩定在1300億斤左右。全國1/10的糧食、超過1/4的小麥均產自這裡,「糧倉」實至名歸。……【詳細】
河南洛陽探索文旅融合:讓文化"活"起來 古都洛陽已經成了新晉「網紅」。
在某視頻平臺的「打卡」榜上,洛陽高居榜眼。華燈璀璨的應天門、別具一格的九州池、古今輝映的洛邑古城,這些「網紅」地標成了洛陽新的旅遊名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