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龍山區這個村的蒜苗,成了農民致富的「香餑餑」

2020-12-25 瀟湘晨報

凌晨3點多,天還沒亮,位於遼源市龍山區工農鄉向陽村的51棟蒜苗大棚內,村民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6組種植戶陳成君夫婦像往常一樣鑽進大棚,妻子熟練地採收蒜苗,用鐮刀沿地割起,捆綁後再裝進箱內,最後送到合作社統一銷售到各地。

從「門外漢」到「行家裡手」,49歲的陳成君種植蒜苗20多年,畢業後便跟隨父親一邊學習一邊嘗試種植蒜苗,憑藉吃苦耐勞的精神,如今,陳成君大棚種植面積已達900平方米,純收入20多萬元,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在工農鄉向陽村,像陳成君一樣通過發展蒜苗棚膜經濟過上好日子的還有很多。

「村裡鼓勵我們種植蒜苗,還定期找農業專家上門指導,現在蒜苗長勢好,市場價格更是喜人,腰包越來越鼓了!」提起蒜苗帶來的甜頭,村民陳利山難掩喜悅。

近年來,遼源市龍山區工農鄉向陽村結合區位優勢,引進蒜苗蒜種,鼓勵村民發展特色種植,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的門路。與此同時,每年組織廣大農民開展種植專業技術培訓,邀請農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多方引進優良品種和新技術,通過成立合作社,讓村民「抱團」增收。

如今,蒜苗種植成了當地百姓致富的「香餑餑」,本村種植蒜苗共有50餘戶,年收入達500萬元左右。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隋二龍 趙蓓蓓 編輯:趙樹凱

【來源:吉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農民的「致富菜」 餐桌上的「香餑餑」
    「通過這些年銷售山菜讓我意識到,人們在講究健康飲食中的確喜歡吃山野菜,每年山菜市場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我們這個村發展山菜的農民也越來越多。在農閒中發展山野菜,又在農閒中上市,不僅可以豐富城鄉群眾的餐桌,還可以賣個好價錢,這一季下來收入一兩萬元不成問題。」
  • 遼源市龍山區面向區外選調教師公告
    經遼源市龍山區政府批准,龍山區教育局面向區外公開選調小學教師7名,現將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一、
  • 遼源人五一去哪玩兒?看這裡!
    地址:龍山區興育街原五中遊泳館 五、遼源市博物館 地址:龍山區消防救援大隊院內 聯繫電話:15643773636(提前預約)
  • 遼源企業開始重啟 有人這麼說…
    近日,隨著遼源全面恢復公交線路運營,恢復市際、農村客運班線運營,遼源街頭的車輛與往日相比明顯增多,企業復工復產也在進行中。 龍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白曉明說: 據了解,龍山區重點工業企業共有13戶現已復工復產。 (記者 胡希偉 韓經東 季式學) 編 輯:韓經東 楊長城 【未經遼源日報社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將「遼源吉D微風」的一切內容用於商業性目的。
  • 公告:遼源市龍山區教育局關於城區學校學區內生源認定辦法!家長需注意這些…
    公告:遼源市龍山區教育局關於城區學校學區內生源認定辦法!
  • 村民念響精打細「蒜」致富經
    村民念響精打細「蒜」致富經 信息來源:微柳江 發布日期:2020-12-15 10:00 【字體:大中小】 12月11日,記者走進成團鎮白露村,成片的蒜苗基地在晨霧的籠罩下更顯靜謐,翠綠的蒜苗在露水的點綴下顯得嬌嫩欲滴。
  • 龍山區破舊立新 激發內生動力 釋放發展活力
    「解放思想再深入 全面振興新突破」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龍山區以思想解放為先導,瞄準問題「靶向」,沿著做強工業、做優服務業這一主線破舊立新,激發內生動力,逐一研究問題,逐個破解難題,讓發展活力充分迸發。 眼下,位於遼源市龍山區的巨峰生化年產20萬噸山梨酸和熱電聯產等玉米綜合利用項目正在進行土地平整。
  • 遼源這兩所學校被國家評委特色單位
    其中,遼源市田家炳高級中學校和龍山區謙寧街小學位列其中。  遼源市田家炳高中始建於1958年,原為遼源礦務局第一中學,後更名為遼源市第二實驗高中,2009年5月更為現在的遼源市田家炳高級中學校。學校座落在東山公園腳下,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
  • 龍山區各小學學區和報名時間定了 家長們速看!
    近日,記者從遼源市龍山區教育局了解到,2020年一年級招生工作即將開始。
  • 遼源一公司董事長給了16歲高中生這些東西
    8月29日,遼源市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人員來到龍山區壽山鎮忠誠村二組的高一貧困學生小陳的家,為她家購買了價值700多元的大米、白面、豆油、雞蛋和豬肉,又資助小陳1000元學費。她平時學習刻苦,以優異成績考入遼源五中,可學費的事兒成了家中的大問題。  公司董事長賈明峰說,8月28日,我到街道辦事兒時遇到了在街道求助的陳父,了解到陳家的情況後,我與公司領導層溝通,決定對陳家進行幫助,第二天入戶慰問,同時還幫陳父安排了工作,解決了陳家的燃眉之急。來源:遼源吉D微風
  • 崇明這個「網紅村」,又有了「致富」新想法
    崇明這個「網紅村」,又有了「致富」新想法 2020-05-30 0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遼源好吃「水餃」推薦,收藏一下,準沒錯.
    對咯,就是「水餃」,顧名思義,那麼今天小編就要談談咱大遼源城區方圓百裡的那些值得一吃的「餃子」館了。任性推薦,非喜勿噴!東北有句老話:「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要說到好吃底標準,那肯定是咱自己家裡,老媽打餡和面,親手包的餃子好吃了,不僅餡大,重要的是家人包餃子的氣氛和情感。
  • 遼源市龍山區人民法院:5名被告人通過微信群組織網上賭博被判刑
    近日,遼源市龍山區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利用微信群組織賭博的開設賭場罪案,被告人吳某、李某明、閆某冬、霍某、王某權等五人犯開設賭場罪,分別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至七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均處罰金。經審理查明,2019年2月至7月間,被告人吳某組建了名為「信息通訊群」的微信群,夥同被告人李某明、閆某冬、霍某、王某權邀請參賭人員加入微信群後下載「星火遼源
  • 這種野菜被農民誤認為是香椿,在國內沒人要,到日本卻成了香餑餑
    這種野菜被農民誤認為是香椿,在國內沒人要,到日本卻成了香餑餑 老話都說農村是個好地方,不僅是因為農村更容易讓人回歸生活,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農村能夠挖出很多稀罕寶貝,很多城裡面看不見、吃不到的野味在農村都能淘弄到,農村的山上不僅有很多野果子,還有很多可以吃的野菜。
  • 青海湟中成功引育無果枸杞芽茶 成貧困農民致富新「引擎」
    廣告 青海湟中成功引育無果枸杞芽茶 成貧困農民致富新「引擎」   湟中縣田家寨鎮田家寨村黨支部書記蔡有鵬介紹,今年年初,村裡流轉了1200畝荒灘和鹽鹼地,成立了「青海千紫緣種植園」,以「公司+園區+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特色種植業,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將野生枸杞與寧夏枸杞樹枝條嫁接培育出的新樹種無果枸杞芽茶首次引育到當地,它不開花、不結果,但絕大部分營養成份都囤積在嫩芽之中,併集茶葉和枸杞的諸多好處於一身,故而枸杞芽茶被認為是強身壯體、延年益壽的佳品
  • 專訪韓國首爾市龍山區區長成章鉉:「打造人人嚮往的宜居城市」
    人民網首爾7月24日電 (記者 周玉波 孫偉東)近日,韓國首爾市龍山區區長成章鉉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專訪。龍山區擁有被稱為觀光特區的梨泰院等豐富的旅遊資源。成區長表示要把龍山區建設成「世界一流名牌都市,人人嚮往的宜居城市」。成區長向記者介紹了龍山區社會福利政策及2012年的重點工作。
  • 松谿縣渭田鎮東邊村:把美麗鄉村建成致富項目
    「糖藝坊」裡,遊客們驚奇地看著農民熬製一鍋糖漿,然後用兩根棍子攪成一股麥芽糖。「草藥坊」裡,農民在教遊客辨認草藥,介紹它們的功效,煮涼茶給他們喝。另一間「米藝坊」裡,一位70多歲的農婦現場做出幾鍋黃米粿,給遊客品嘗。
  • 深圳將頒布住房新規,對農民進行扶持,農村戶口將成「香餑餑」
    ,也是間接宣告一個新的消息,那就是農村戶口將會成為」香餑餑「,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下政府對農民的扶持吧。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的居民在農村內是有著屬於自己的房屋的,但是可能由於風吹雨打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出現「危房」這一情況,而為了不讓房屋資源得到浪費 ,深圳也是開始對其進行了新的規劃,也就是新房安置(當然主要也是要看農民們的自身意願
  • 南召縣小店鄉:四廠村多管齊下助貧困農民增收致富
    疫情過後,南召縣小店鄉四廠村及早行動,立足村情,採取創造穩定環境,產業帶動、項目促動振興當地經濟,走出去發展外來經濟等辦法,多管齊下,助力貧困農民增收致富。一、產業帶動,項目促動,保證農民基礎收入。村委還積極組織「能人」外出聯繫,為貧困群眾外銷苗木1千多棵,為貧困農民增加收入40萬元以上。村民任世尊投資一百餘萬元,建成「百樣養羊場」,養殖波爾山羊400多隻。
  • 同安農民變導遊 走上綠色致富路
    去年以來, 同安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圍繞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立足「富美同安」發展定位,扣緊「三個轉型」,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藉助鄉村旅遊讓農民轉產轉業,開發綠色經濟,走上綠色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