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谿縣渭田鎮東邊村:把美麗鄉村建成致富項目

2020-12-20 東南網

美麗鄉村建設沒有了財政資金的持續投入,如何運轉下去?旅遊開發、市場運作,為成功晉級「國家級生態村」的松谿縣渭田鎮東邊村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把美麗鄉村建成致富項目

在「豆腐坊」,遊客興致勃勃地推起了石磨。

東南網4月9日報導(福建日報記者吳柳滔通訊員李典利文/圖)

普通農家成「教坊」

3月22日早上,松谿縣渭田鎮東邊村迎來第一個旅遊觀光團。

來自縣實驗幼兒園、縣實驗小學的200多名教師、學生、家長,在村口受到了村民們的熱情迎接。在觀看了村民的軍樂隊和舞龍表演後,遊客們分頭湧入村民家中,安靜的村莊瞬間熱鬧起來。

村民黃澤愛家門口掛了一塊牌子——「豆腐坊」,她家吸引了最多遊客,廚房和客廳裡已經擠不下了。遊客們饒有興趣地觀看黃澤愛製作豆腐的全過程,轉一轉石磨,嘗一嘗豆漿,再買幾塊豆腐帶走。上世紀80年代,黃澤愛一家以賣豆腐為生,電磨出現後,手工作坊競爭不過現代工業,她家就不做這行了。現在,東邊村來了遊客,她可以在農忙之餘重拾老本行。

「糖藝坊」裡,遊客們驚奇地看著農民熬製一鍋糖漿,然後用兩根棍子攪成一股麥芽糖。「草藥坊」裡,農民在教遊客辨認草藥,介紹它們的功效,煮涼茶給他們喝。另一間「米藝坊」裡,一位70多歲的農婦現場做出幾鍋黃米粿,給遊客品嘗。

「米酒坊」、「油炸坊」、「草編坊」、「豆醬坊」、「醃菜坊」……教坊路兩旁,20多家各式各樣的「坊」讓城裡來的遊客大開眼界:「原來,吃穿用的東西農村全都可以自己做。」

這20多戶都是黃澤愛這樣的本村農民,根據自家手藝開設特色作坊,供遊客觀看、體驗或購買。之所以稱作「教坊」,是因為東邊村建成了學生鄉村教育實踐基地,這些農家給前來進行社會實踐的學生上手工課。

生態村的華麗升級

到「教坊路」體驗農耕文化,是東邊村旅遊開發的主要賣點,也是當地村民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增收的重要手段。

去年東邊村成功拿到「國家級生態村」的招牌。基於東邊村合作社與夷山物產食品實業有限公司的長期良好合作,東邊村於去年啟動了旅遊開發,通過市場運作,把美麗鄉村建設變成了致富項目。

夷山物產總經理沈仁標告訴記者,東邊村合作社擁有山露、水果甜玉米、竹筍、食用菌等綠色果蔬基地5000多畝,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夷山物產合作,3年來,夷山物產把東邊村的農產品銷往日本,與村民們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依靠的關係。自東邊村創建國家級生態村以來,村容村貌越來越漂亮,民風越來越健康,村民的意識越來越開放。但隱憂也同時存在,3年來,東邊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美化亮化工程、房屋立面改造等都是由省發改委下派村支書趙勇引來的上級財政項目投入,但這畢竟不能長久,今年初趙勇任滿已回福州。如何讓美麗鄉村建設不依賴財政資金,繼續健康地運轉下去?這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沈仁標和村兩委想到了利用市場資本進行旅遊開發,為東邊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去年10月,沈仁標成立松谿縣東籬農業開發公司,對東邊村旅遊開發進行投資建設。由於東邊村已經有良好的現代農業基礎,沈仁標只投資了300萬元,就把「吃住玩購」建立起來了,把東邊村打造成了學生鄉村教育實踐基地。

接下來,東籬公司要進行第二步建設,預計到2016年共投資5000萬元,把東邊村打造成創意農業旅遊品牌村,目標是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以上,農產品銷售和旅遊收入3500萬元以上,村民戶均純收入10萬元以上。2016年後,東籬公司的第三步建設將使總投資達到3億元,把東邊村打造成AAA級旅遊景區,對周邊村莊產生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企業與農民的「協力」

沒有奇山怪石,沒有江河湖泊,也沒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小小一座村莊,怎麼可能建成AAA級旅遊景區?

對記者的質疑,沈仁標解釋道,他長期在日本工作,發現神戶的環境跟東邊村較為相似,在考察過日本多家農業公園、綠色農場後,他認為東邊村搞創意農業旅遊大有可為。日本櫪木協和工業株式會社、日本神戶農業公園、日本長野綠色農場的有關負責人被邀請過來數次考察,為東邊村旅遊開發提供智力支持,東籬公司也成為它們的「協力項目」。

企業如何贏利?沈仁標介紹說,以3月22日這個旅遊團為例,東籬公司收取每位遊客40元,提供一頓農家午餐,遊客若想購買各個「教坊」裡的農產品,需向東籬公司統一購買,公司從中賺取提成。將來,東籬公司還會增加「桃源民宿」、土特產超市、特色餐廳、教坊授課等贏利項目。

松谿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世光認為,如果依賴財政資金建設美麗鄉村,只能解決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果依賴企業進行農村旅遊開發,沒有群眾參與也做不起來。現在,東籬公司與東邊村民本著一致的利益聯合起來,企業負責做市場,農民負責搞生產,達到了百姓富、生態美、產業興的完美結合。

百姓如何致富?東邊村不僅有「教坊路」,還有創意農業園景區、創意農莊、農產品加工廠、桃源山莊等。合作社的現代農業基地種植了木耳、山路、魔芋、櫻花等,這些作物不僅銷往日本、上海等地,也是遊客體驗農耕文化的重要景點。將來東籬公司還會在村裡開設超市,現場銷售這些農產品。為夷山物產、為遊客種植農作物,就是村民們的另一個增收手段。

今年春節以來,村支書危安輝就一直在為迎接第一波遊客而忙碌著。3月22日下午,遊客們吃完午飯,意猶未盡地帶著土特產回城。

「看來搞旅遊搞對了!」危安輝說。

同時,他也在為東邊村的未來思考:「有企業帶著村民幹,那當然很舒服。一方面我希望雙方能更加緊密地合作,另一方面也擔心嚴重依賴東籬公司,村民變成了給它打工。」

沈仁標也在想同樣的事情:「企業家應當著眼長遠,不要跟農民爭那點小利,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幹大事。我估計3年之後,東籬公司就開始贏利了,到時候我就請村民都來入股東籬公司。」

相關焦點

  • 松谿縣溪東鄉:黨建引領謀發展 生態銀行促振興
    近年來,該村黨組織抓住鄉村振興機遇,立足生態優勢,以「黨建+」鄉村振興模式,推進「生態銀行」實踐探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林下經濟、生態農業等多種產業,相繼獲評國家級生態村、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市級五星級美麗鄉村,2019年被列入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64萬元。
  • 陽泉桃林溝村:發力建成國家級美麗鄉村
    (原標題:陽泉桃林溝村:發力建成國家級美麗鄉村)
  • 美麗鄉村引來致富「活水」
    良溪村的發展得益於蓬江區棠下鎮不斷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近年來,棠下鎮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新型生態農業,推進三產融合,引來產業致富「活水」,既增加村民收入,又守住綠水青山。今年以來,棠下鎮全面啟動良溪村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建設,大力開展良溪村、仁厚村、虎嶺嶺美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的創建工作。作為蓬江區鄉村振興示範村的良溪村,通過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升級村內基礎設施等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如今,良溪村村容整潔,古建築保留完整,環湖路基本建成,可謂「十步一變化,處處皆風景」。
  • 各地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 美麗鄉村各美其美
    近些年來,各地在加大文明村鎮創建力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立足農村發展實際,注重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發揮地區特色和活力,打造出一批村容村貌園林化、家庭院落精緻化、特色文化景觀化、生態旅遊規模化的富有特色、個性鮮明的村莊精品,高標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 中國三星助力鄉村致富經驗足 幹埝村踏上發展新徵程
    自中國三星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的「美麗鄉村——三星分享村莊」項目啟動起來,幹埝村完整複製了南峪村精品民宿的運營經驗,即採取組建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管理體系與分紅模式,打造了「溪賢山舍」這一民宿品牌,幫助幹埝村擺脫了發展困境。
  • 南平市松谿縣6大推薦美食,美味地方美食讓你口水直流
    ,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位於福建省北部,東去慶元縣城48公裡,東南至政和縣城27公裡,西至建陽縣城107公裡,北抵浦城縣城75公裡,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松谿縣要品嘗一下的6道地方美食。1、松溪小角南平市松谿縣特有的名小吃,分布於該縣的鄭墩鎮、松源鎮、渭田鎮、茶坪鄉、舊縣鄉、花橋鄉,祖墩鄉等地,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原稱「削檜」,意思是將北宋大臣秦檜碎屍萬段,削成肉漿包起來吃,和各地的「油炸檜」(油條)一樣,用來紀念名將嶽飛。
  • 普寧市廣太鎮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精品村,濃墨書寫美麗鄉村建設新篇章
    大寮村在發展花卉苗木種植業、帶動村民奔康致富的同時,強化黨建引領,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連年來被普寧市評為「文明村」「優秀黨建示範村」,今年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潮來港村積極創新理念,做活「農」字文章,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普寧市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山後村以清汙拆違、垃圾無害化處理及保潔、「雙文」潤化、雨汙分流及汙水處理等
  • 一扇門鄉村振興學院考察美麗鄉村「餘村模式」
    為了深入貫徹學習「兩山理論」經驗,親身感受餘村鄉村振興建設的豐碩成果。12月2日,一扇門鄉村振興學院院長李源帶領團隊的核心成員到「兩山理論」發源地—餘村考察學習,餘村相關工作人員對考察團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考察團一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先後參觀了餘村的新農村建設、餘村陳列館、文化禮堂等場所,考察學習餘村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
  • 前洋村:黨建引領促發展 美麗鄉村闖新路
    村綜合服務場所內,活動中心、老人休息室、娛樂室、婦女之家、餐廳、廚房、圖書館、村史館、村民創業致富服務室等各種功能場所一應俱全,村民們或聊天下棋,或鍛鍊身體,或看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  位於綜合服務場所二樓的創業致富服務室,是村民陳晶經常「光顧」的地方。「我經營一家生態農場,但生產的西瓜、蜂蜜等產品常常遇到銷售難題。
  •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番禺建成51條市級美麗鄉村
    6月30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第145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通報鄉村振興舉措、進展和階段性成效。 番禺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春雷表示, 2019年,番禺區實現農業總產值52.7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3%和9.5%。
  • 寧波象山縣入選「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縣」
    圖片來源:寧波日報 周祖安 攝   近日,省委、省政府通報表彰首批「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縣」,全省共6個縣(市)獲此殊榮,象山縣成功入選,成為寧波市唯一入選縣(市)區。同時,該縣茅洋鄉、定塘鎮入圍省首批美麗鄉村示範鄉鎮。
  • 康縣:美麗鄉村的幸福生活
    號文件全面安排部署農業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人民群眾如何擺脫貧困,如何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作為不斷奮鬥目標,將全面建成特色鮮明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縣美麗鄉村,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康縣篇章。
  • 把臨滄建成最美麗的地方丨臨滄: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以自然村為單位,創新人的資源、物的資源、問題清單、項目清單「四個清單」工作機制,自下而上把每個村的家底摸清楚,把當地最大的優勢、最大的產業找出來,把制約地方發展的最大問題研究清楚,把當下最想做、最有條件做的事情列出來。通過梳理匯總,全市共查擺問題5.15萬個,形成規劃項目1.1萬個,初步形成覆蓋市、縣、鄉、村的「四個清單」資料庫,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摸清底數。
  • 信陽市平橋區建設全域美麗鄉村
    本報訊(通訊員楊瑩瑩王清明記者尹小劍)「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脫貧攻堅為引領,實現小康社會朝美麗鄉村邁進,堅持以文化為魂、生態為本、旅遊唱戲,打造東西兩大崗旅遊循環線,把產業帶動起來,實現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建設全域美麗鄉村,讓農民生活得更幸福,讓鄉下成為人人嚮往的地方。」
  • 新義村美麗蝶變故事|甘肅「小鄉村」打造百姓「大舞臺」
    如今的新義村,不但有產業基地,有文化休閒娛樂場所,還有多處鄉村旅遊景點,積極探索打造集民俗參觀、民宿體驗、兒童遊樂、休閒旅遊、餐飲住宿和書畫交流等項目於一體的田園一體化鄉村旅遊產業綜合體。「小鄉村」變成了一方百姓安居樂業的「大舞臺」,美麗蝶變的背後,有著踏實肯幹和埋頭苦幹的「新義故事」。提到如今的新義梁,新義村的老百姓就會講到兩個人,一個是駐村幹部馬世恩,一個是致富能人臘志科。
  • 化州笪橋和南盛這2條村入選「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參評名單
    日前由廣東省委農辦舉辦的尋找鄉村振興排頭兵首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系列活動茂名參評名單來了茂名有16個鄉村報名美麗鄉村14條線路報名美麗鄉村精品線路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化州美麗鄉村景色吧!
  • 「美麗鄉村·牽手文明」攝影徵集活動收官 市民拼圖美麗京郊
    如果「村」寓意著聚居,那麼「鄉」這個字裡一定帶著些遊子的憂愁,而美麗鄉村必然是一個既有城鎮化的文明,又不失本土文化與鄉愁的地方。作為鄉情村史陳列室項目推廣的一部分,首都文明辦還與本報官網共同推出「美麗鄉村·牽手文明」攝影作品徵集活動。
  • 閩清後壠、梅埔「美麗鄉村」建成 榕又多後花園
    在福銀高速看後壠村後壠村北園功烈軒外景  東快訊(記者許才芳)炎炎夏日,福州市郊的「美麗鄉村」成了市民出遊最好選擇之一,在繼閩侯孔元村後,閩清後壠、梅埔兩大「美麗鄉村」目前已基本建成,福州市民又多了兩處可逛的景點
  • 廣東羊和村:致富的蘭花開在全村人心裡
    「羊和村的溫室裡開滿了致富的蘭花,而致富的蘭花又開在了全村人的心裡。」博羅縣羊和村駐村第一書記肖嶽雲感慨道。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之一,博羅縣全力以赴補齊脫貧攻堅短板,全縣41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7972人全面達到脫貧退出標準,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初的1.314%下降至零。
  • 新縣梅花村:黨建引領 文旅助力 打造「美麗樣板」村
    在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梅花村緊緊圍繞「黨建+鄉村治理+美麗鄉村」的總體思路,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凡是涉及重大問題和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全部按照程序徵求黨員和群眾代表的意見,項目建設、三資管理等重點工作全部張榜公布,確保村民的參與權、知情權、決策權。培養與吸收年輕、高學歷的後備幹部2名,吸納1名年輕人、1名致富能手進村工作,選優配強村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