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縣小店鄉:四廠村多管齊下助貧困農民增收致富

2020-12-18 新浪南陽看點

疫情過後,南召縣小店鄉四廠村及早行動,立足村情,採取創造穩定環境,產業帶動、項目促動振興當地經濟,走出去發展外來經濟等辦法,多管齊下,助力貧困農民增收致富。

一、產業帶動,項目促動,保證農民基礎收入。

堅持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村兩委班子針對本村地處深山,相對封閉的實際,在疫情形勢稍有緩解的前提下,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組織群眾大力發展經濟林和花卉苗木等「綠色經濟」。

一是對果園、苗木地除草、施肥、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高標準發展、管護桃園、辛夷玉蘭苗木700多畝。

二是鼓勵發展家庭養殖業,新上50頭(只)以上規模農家小型養豬戶2戶、養羊戶4戶,打造出以生態、散養、綠色、健康為主的綠色生態養殖基地「百樣養羊場」,養羊400多隻。村委還積極組織「能人」外出聯繫,為貧困群眾外銷苗木1千多棵,為貧困農民增加收入40萬元以上。

村民任世尊投資一百餘萬元,建成「百樣養羊場」,養殖波爾山羊400多隻。

村民王付生建起家庭農場,養豬50多頭

三是依託建設生態小流域工程、安全飲水工程等優勢,多方向上爭取項目,在建造2道攔河壩改善農田灌溉條件的基礎上,又於3月30日動工興建第3道長80多米攔河蓄水壩,涵養水源,保證農作物、苗木的灌溉用水,將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

二、依技組團,走南闖北,組織村民務工收入。

村委積極組織中青年人員參加縣鄉舉辦的各類技能培訓班,讓參訓農民過硬掌握一技之長,順利實現外出務工增收目的。村委還全力服務,多方聯絡,堅持就地就近就業與異地轉移就業相結合原則,有組織安排富裕勞動力多渠道就業,實現轉移一人脫貧一家,轉移一批帶動全村,保證全村脫貧家庭徹底擺脫貧困,激活一村經濟。疫情過後,村委在鼓勵幫助村民在家自謀就業的同時,積極組織人員幫助外出務工人員辦理健康、出行證明等,開通綠色通道,全程服務,已組織三批50多名青年克服重重困難,遠赴深圳、江蘇、內蒙等地建築工地從事鋼筋工作業,確保貧困群眾工資性收入基本穩定。

三、村務公開,公平公正,為發展經濟創造穩定環境。

村兩委班子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全力為全村群眾發展經濟創造穩定環境。一是認真做好村務公開,保證在村內、外務工人員吃下「定心丸」。村「兩委」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實行村級事務民主決策制度,凡涉及低保評選、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補助、救濟救災款發放、土地流轉、宅基地審批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嚴格進行民主決策,確保村務公開、公正、透明。二是齊抓共管,不斷強化信訪穩定工作,實現苗頭控制在萌芽狀態,問題化解在最初階段。今年疫情過後,村民田振超、楊天太為土地發生糾紛,村支書李保三獲悉後,立即與村民調專幹主動上門走訪了解,問明原因,在取得雙方信任的前提下,拿出合理解決方案,雙方當即「握手言和」,矛盾也迎刃而解。由於該村已連續七年無上訪案件,今年4月,被南召縣委、政府授予「五年以上無訪村」光榮稱號。

(通訊員:郭長欽)

相關焦點

  • 河南南召縣四棵樹鄉:以全域黨建促進旅遊扶貧向新求變
    河南省南召縣四棵樹鄉位於伏牛山東部南麓,距南召縣城28公裡處,是傳統的農業大鄉、旅遊大鄉,近年來憑藉優秀的生態資源,四棵樹鄉發展出了生態旅遊、林果種植、林下藥材、林下養殖等生態產業鏈,實現了產業持續發展壯大、群眾持續增產增收的良性循環。
  • 探索開發山茱萸價格係數保險保障藥農增產增收 南召縣 3000餘戶藥...
    央廣網南陽11月18日消息(記者 李凡 通訊員 廖濤 周坤 杜豐)11月18日,初冬的清晨,在南召縣喬端鎮扒地村,5800多畝的山茱萸樹掛滿小紅果,一顆顆鮮紅、圓潤的果粒在風中搖曳。這兩年在喬端鎮黨委、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劉金髮精心地管理經營好「搖錢樹」,每年冬天對山茱萸樹進行修枝撫育,春天做好田間管理,夏季做好病蟲害防治,產量和質量都大幅度提升。今年他家已經採摘了6000多斤,有山茱萸價格係數保險做後盾,他計劃把村裡的山茱萸鮮果全收購後統一銷售,帶領著鄉親們一同致富。南召縣喬端鎮扒地村有85戶265人,耕地面積少,山林面積廣闊,是一個典型的深山小村。
  • 南召縣皇后鄉:易地搬遷房成為貧困群眾「安樂窩」
    「政府投資建設搬遷房,免費給我們貧困戶住,這真是天大的好事,我們一家啥時候也不會忘記黨和政府的大恩大德」,在河南省南召縣皇后鄉陽光社區,搬遷戶廉德寬感激地說。廉德寬,男,漢族,生於1962年9月,家住南召縣皇后鄉天橋村皂角組。
  • 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今年40歲的馬明東和王自貴一樣,都是從20多公裡外的大山搬遷而來。對於馬明東來說,易地搬遷給他帶來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原來馬明東一家住在白土崗鎮養馬坪村深山溝,十年九旱,莊稼廣種薄收,連生活用水都成問題。以前總是發愁找不到掙錢門路,日子過得窮苦。「搬到這裡,日子越過越得勁兒,現在我在這附近的大理石廠務工,一個月最低3500元,幹得好的時候一個月有7000元呢!」
  • 南召縣石門鄉:永葆初心 退伍不褪色
    河南南召訊:(文/圖 王顒 馬一帆) 河南省南召縣石門鄉程崗村支書張玉蛟,是一名退役軍人,曾經於1989年3月到1992年12月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十集團軍58師173團,任職糾察班長,自1992年從部隊退伍後,進入雲鋼廠工作,2006年下海經商,2018年4月擔任程崗村黨支部書記一職一直在自己崗位上兢兢業業
  • 南召縣四棵樹鄉:男女老少齊上陣加固水毀河堤
    8月6日早上7點,在南召縣四棵樹鄉瓦渣嶺村排路河河段。一處被洪水衝毀的河堤旁,數十名群眾趟著洪水,揮汗如雨,鏟沙、裝袋、壘堰,眾志成城共同構築一道防護堤。8月1日晚上,南召縣四棵樹鄉遭遇強降雨,瓦渣嶺村一夜間降雨量203毫米,刷新歷史最高記錄。
  • 「脫貧攻堅黨旗紅」河北巨鹿金玉莊村:特色產業助增收 生態生活...
    近年來,金玉莊村依託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依託自身優勢,深入挖掘該村的資源優勢和文化底蘊,自覺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努力打造金銀花園藝小鎮,發展特色產業,助推農民增收致富,群眾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增加到12000多元。金玉莊村美景一角。
  • 特色產業託起小康夢——沅陵縣盤古鄉發展產業助民增收紀實
    近年來,該鄉在脫貧攻堅戰中,著力產業先行,為貧困戶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如今,透過一個個頗具地方特色的產業項目,盤古正用特色產業託舉群眾的小康夢。產業先行 群眾心安小澎村系沅陵縣五強溪庫區移民大村和懷化市深度貧困村。
  • 愛政村農民種植月莧草增收
    東北網綏化11月6日電海倫市愛民鄉愛政村規模發展月莧草種植,使其成為一項富民產業。  從1993年開始,這個村農民開始試種月莧草,但都是小打小鬧,沒有形成規模,直到1998年,村裡與吉林省舒蘭市植物油廠聯繫,廠家提供種子,全村種植2000畝,收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農民種植月莧草的熱情逐年高漲,也使一大批農民通過種植月莧草發了家。
  • 南召縣菸草分公司對口幫扶馬市坪鄉三聖庵村速記
    12月7日,南召縣菸草分公司20餘名幫扶人,一大早就驅車來到對口扶貧的馬市坪鄉三聖庵村。初冬的太陽紅彤彤地掛在天空,灑滿了溫暖的陽光,驅除了冬日的寒意,廣場上來休閒鍛鍊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稱讚不停,村民廣場上自發開起了一場「表彰會」、「故事匯」。
  • 玉溪銅廠鄉:「123」 脫貧的「幸福密碼」
    正在田地裡給烤菸除草的銅廠鄉村民杞紹福開心地說,自家種植烤菸6畝,每年僅這項的收入就達3萬多元,平時農閒時還要打短工貼補家用。一家五口,如今家庭年收入達四五萬元。易門縣銅廠鄉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鄉,是玉溪市九個貧困鄉之一。轄9個村委會,總人口2.2萬人,其中彝族1.4萬人,全村有耕地3.2萬畝,絕大部分是山地。
  • 南陽市南召縣馬市坪鄉:駐村幫扶顯真情 金秋助學情意濃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馬市坪鄉方衝村舉行國網南陽供電公司「駐村幫扶,金秋助學」活動,國網南陽供電公司總經理黃慶驥、南召縣馬市坪鄉黨委書記段學鵬等出席活動,方衝村「兩委」成員、受資助學生、家長等150餘人參加活動。
  • 甘肅慶陽扶貧產業「遍地開花」 多途徑引貧困戶增收致富
    近年來,慶陽市依託本地資源優勢,把蘋果作為一項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圖為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白馬鋪鎮大面積栽植的蘋果園。(資料圖) 高展 攝中新網甘肅慶陽1月8日電 (侯志雄 高展)「2018年,慶陽全市175個村退出貧困村,8.7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51%。與此同時,在精準識別幫扶政策推動下,慶陽草畜、蘋果、瓜菜、苗林、中藥材等脫貧產業正在『遍地開花』。」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慶陽市委書記貟建民7日在慶陽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作出了如上表述。
  • 棗園套種黃豆,齊家務鎮桃園村增收有辦法
    棗園套種黃豆,齊家務鎮桃園村增收有辦法 2020-08-10 1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宕昌下付村:小小樹莓果拓寬農民增收路
    &nbsp&nbsp&nbsp&nbsp宕昌縣南陽鎮下付村黨支部圍繞產業扶貧,借鑑「三變」改革經驗,成立下付村楊俊蘭農業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我們村土地面積少,貧困面大,群眾增收門路不廣。為解決群眾增收難題,在鎮黨委政府支持下,引進試種樹莓,今年看來,取得了大豐收,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楊俊蘭說。&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樹莓是一種經濟果樹,種植成本低、見效快。
  • 羅山縣山店鄉:黨建花開油茶樹上結出「致富果」
    家住山店鄉山店村犁灣衝組的村民梁立省,在山店鄉金源油茶公司黨支部油茶基地務工,並逐漸掌握了油茶的種植技術,在自留山上建成了二十多畝自己的油茶園,在他的帶動下,該公司務工人員中有16戶建成了自己的「小銀行」,總面積達280餘畝,年增收達40多萬元。
  • 幫扶「故事匯」真情暖民心——南召縣菸草分公司對口幫扶馬市坪鄉...
    12月5日,南召縣菸草分公司20餘名幫扶人,一大早就驅車來到對口扶貧的馬市坪鄉三聖庵村。初冬的太陽驅除了冬日的寒意,廣場上聚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稱讚不停,村民廣場上自發開起了一場「表彰會」、「故事匯」。
  • 祁陽:詩詞之鄉人文明 產業興旺奔小康
    「我在合作社做事四年多了,每個月有3000多元工資,還能照顧家裡。」正在油菜地裡幹活的合興村貧困戶鄧玉蓮一邊除草,一邊吟起了感謝詩:「新型農民蔣輝光,齊心協力辦農莊;瓜甜果優稻花香,耕出田園好風光;勤勞致富有門路,帶領我們奔小康。」大忠橋鎮黨委書記莊小敬介紹說,大忠橋鎮的農民,喜歡吟詩作賦、出口成詩。
  • 翼城澆底鄉:依託產業促致富
    雖然天氣寒冷,但這裡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面:曹村等村正在抓緊上凍前的時機進行連翹栽植,翟莊、澆底等村邀請蘋果技術員進行專題授課。鄉黨委書記孔祥龍說,「這兩年來,鄉黨委政府把產業脫貧作為主攻方向,目前,已基本實現了裴家垣村花椒栽植全覆蓋,蘋果栽植在六個行政村全覆蓋,連翹栽植實現十個行政村全覆蓋,今年鄉政府對5個村新發展柴胡產業500畝。現已實現,澆底鄉依靠產業發展實現長期穩定增收致富。」
  •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近日,在長治上黨區東呈村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筆者看到村民們正在忙碌地採摘成熟的彩椒,一個個紅色、黃色的大彩椒倒掛在秧苗上,現在合作社先期種植了兩個大棚的彩椒,一個棚能產15000多斤彩椒,一斤能賣1.5元左右,下一步還計劃增加四個大棚來種植彩椒。」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負責人張衛華告訴記者。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位於上黨區韓店鎮東呈村,成立於2018年,主要經營果蔬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