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南召縣小店鄉四廠村及早行動,立足村情,採取創造穩定環境,產業帶動、項目促動振興當地經濟,走出去發展外來經濟等辦法,多管齊下,助力貧困農民增收致富。
一、產業帶動,項目促動,保證農民基礎收入。
堅持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村兩委班子針對本村地處深山,相對封閉的實際,在疫情形勢稍有緩解的前提下,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組織群眾大力發展經濟林和花卉苗木等「綠色經濟」。
一是對果園、苗木地除草、施肥、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高標準發展、管護桃園、辛夷玉蘭苗木700多畝。
二是鼓勵發展家庭養殖業,新上50頭(只)以上規模農家小型養豬戶2戶、養羊戶4戶,打造出以生態、散養、綠色、健康為主的綠色生態養殖基地「百樣養羊場」,養羊400多隻。村委還積極組織「能人」外出聯繫,為貧困群眾外銷苗木1千多棵,為貧困農民增加收入40萬元以上。
村民任世尊投資一百餘萬元,建成「百樣養羊場」,養殖波爾山羊400多隻。
村民王付生建起家庭農場,養豬50多頭
三是依託建設生態小流域工程、安全飲水工程等優勢,多方向上爭取項目,在建造2道攔河壩改善農田灌溉條件的基礎上,又於3月30日動工興建第3道長80多米攔河蓄水壩,涵養水源,保證農作物、苗木的灌溉用水,將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
二、依技組團,走南闖北,組織村民務工收入。
村委積極組織中青年人員參加縣鄉舉辦的各類技能培訓班,讓參訓農民過硬掌握一技之長,順利實現外出務工增收目的。村委還全力服務,多方聯絡,堅持就地就近就業與異地轉移就業相結合原則,有組織安排富裕勞動力多渠道就業,實現轉移一人脫貧一家,轉移一批帶動全村,保證全村脫貧家庭徹底擺脫貧困,激活一村經濟。疫情過後,村委在鼓勵幫助村民在家自謀就業的同時,積極組織人員幫助外出務工人員辦理健康、出行證明等,開通綠色通道,全程服務,已組織三批50多名青年克服重重困難,遠赴深圳、江蘇、內蒙等地建築工地從事鋼筋工作業,確保貧困群眾工資性收入基本穩定。
三、村務公開,公平公正,為發展經濟創造穩定環境。
村兩委班子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全力為全村群眾發展經濟創造穩定環境。一是認真做好村務公開,保證在村內、外務工人員吃下「定心丸」。村「兩委」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實行村級事務民主決策制度,凡涉及低保評選、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補助、救濟救災款發放、土地流轉、宅基地審批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嚴格進行民主決策,確保村務公開、公正、透明。二是齊抓共管,不斷強化信訪穩定工作,實現苗頭控制在萌芽狀態,問題化解在最初階段。今年疫情過後,村民田振超、楊天太為土地發生糾紛,村支書李保三獲悉後,立即與村民調專幹主動上門走訪了解,問明原因,在取得雙方信任的前提下,拿出合理解決方案,雙方當即「握手言和」,矛盾也迎刃而解。由於該村已連續七年無上訪案件,今年4月,被南召縣委、政府授予「五年以上無訪村」光榮稱號。
(通訊員:郭長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