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銅廠鄉:「123」 脫貧的「幸福密碼」

2020-12-18 民族時報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高燕

「這個月底就要開始收烤菸葉了,看這長勢,又該是個豐收年!」正在田地裡給烤菸除草的銅廠鄉村民杞紹福開心地說,自家種植烤菸6畝,每年僅這項的收入就達3萬多元,平時農閒時還要打短工貼補家用。一家五口,如今家庭年收入達四五萬元。

易門縣銅廠鄉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鄉,是玉溪市九個貧困鄉之一。轄9個村委會,總人口2.2萬人,其中彝族1.4萬人,全村有耕地3.2萬畝,絕大部分是山地。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銅廠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堅決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準,舉全鄉之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探索致富新路子

「我們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的重中之重」,回顧脫貧攻堅走過的艱辛歷程,銅廠鄉黨委書記王文光說,銅廠鄉圍繞「123」產業發展思路,狠抓產業扶貧、多渠道增加收入,確保群眾穩定持續脫貧致富,探索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1」——搭建一個聚集產業產品的平臺。為解決山區群眾農產品無交易場地、價格低、產品流通難的問題,銅廠鄉整合各類資金,建成7個村級農產品交易市場,覆蓋所有村委會,有效解決了產品難變商品的問題,農產品價格明顯提高。

「2」——為產業發展提供兩個組織保障。圍繞提高農產品生產組織化,銅廠鄉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讓群眾找到市場上的組織。把黨支部建在「連」上,銅廠鄉成立合作社黨支部,讓群眾找到主心骨、領頭雁。全鄉9個村委會都有了自己的專業合作社,貧困群眾與合作組織實現利益聯結,有勞動能力的建檔戶100%參加專業合作社,實現貧困群眾戶戶有增收產業,47%的貧困群眾得到了產業幫扶。

「3」——三條途徑實現群眾脫貧增收。銅廠鄉鞏固好傳統產業烤菸生產和能繁母豬養殖,鼓勵農戶多栽煙、栽好煙,穩定種植面積1.5萬畝,菸農戶均交售收入達2.9萬元。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利用好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穩定種植山地豌豆、冬早蔬菜、春洋芋、中藥材等。藉助外地產業加大外出務工引導力度,銅廠鄉強化勞動技能培訓,多途徑組織外出務工,52%的貧困人口靠外出務工和就業脫貧。同時引進「扶貧車間手套加工」項目,102戶建檔戶實現「家中打工」掙錢。多渠道使群眾腰包「鼓起來」,貧困群眾家庭收入中,92.5%是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自主脫貧能力穩定提高。

發展產業成效顯

在銅廠鄉芭蕉村,村子大力發展洋芋扶貧產業,全村420戶人家,有建檔立卡戶128戶,自從種植洋芋後,全部脫貧了,洋芋成為村民們致富的「金蛋蛋」。

「2019年底,銅廠鄉全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王文光說,2013年底,銅廠鄉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24戶7613人,貧困發生率35.6%,通過多輪動態管理,目前在檔建檔立卡人口1735戶6589人。

「銅廠鄉群眾收入明顯增加,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3961元。貧困人口收入尤其是產業收入的持續增加,為銅廠鄉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王文光信心滿滿地說,全鄉通過發展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全鄉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除了傳統烤菸增收外,群眾有了山地蔬菜等特色產業增收來源,適應市場、對接市場的能力日益提高。同時,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明顯增強,通過黨組織帶動,群眾實現了收入增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

另外,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長。村級組織通過專業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服務,集體經濟收入都從「空殼村」發展到5萬元以上,有兩個貧困村2019年的集體經濟收入分別達到13萬元、15萬元。

轉載請註明來源《民族時報》

相關焦點

  • 「雲發布」狠抓產業多渠道增收 看雲南玉溪市銅廠鄉如何探索脫貧...
    8月7日,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玉溪市專場在昆召開。記者 黎鴻凱 攝  雲南網訊(記者 黎鴻凱 期俊軍 楊苑)銅廠鄉曾是玉溪市九個貧困鄉鎮之一,整鄉脫貧是如何實現的?8月7日,玉溪市易門縣銅廠鄉黨委書記王文光在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玉溪市專場答記者問時表示,銅廠鄉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的重中之重,圍繞一二三產業發展思路,狠抓產業扶貧、多渠道增加收入,確保群眾穩定持續脫貧致富,探索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王文光介紹,易門縣銅廠鄉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鄉,是玉溪市九個貧困鄉之一。
  • 雲煙之鄉:天下菸葉在雲南,雲煙之鄉在玉溪!
    玉溪紅塔山玉溪素有「雲煙之鄉」的美譽,這一美譽的權威認可,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菸草種植基地在這片陽光豐足,氣候宜人的高原紅土地上,玉溪人、紅塔人創造了一個個奇蹟,108分的得來,「雲煙之鄉」美譽的得來,獲益於玉溪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之外,更得益於幾代雲南人不懈努力的結果
  • 雲南中煙紅塔集團玉溪捲菸廠 幫扶峨山縣富良棚鄉脫貧攻堅紀實
    彝族同胞聚居的玉溪市峨山縣富良棚鄉,是玉溪市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對象。2015年,雲南中煙紅塔集團玉溪捲菸廠開始扶貧富良棚鄉美黨村;2017年底,美黨村順利脫貧出列;按上級要求,紅塔集團玉溪捲菸廠幫扶對象從美黨村擴展到整個富良棚鄉。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
  • 甘泉縣:建強支部 開啟「幸福密碼」
    圖為:甘泉縣橋鎮鄉閆家灣村鄉村道路一角白牆灰瓦,綠樹環繞,花草掩映,一到夜晚燈火璀璨,美不勝收。走進延安市甘泉縣橋鎮鄉閆家灣村,一幅美麗鄉村秀美景致展現眼前。今年以來,甘泉縣緊緊圍繞「整鄉推進、整縣提升」黨建示範創建和「黨支部建設提升年」活動,堅持抓基層,強支部,建強農村「橋頭堡」,開啟美麗鄉村的「幸福密碼」,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抓黨建強基礎 築起幸福路「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
  • 玉溪這些學校、老師受表揚,有你認識的嗎?
    李貴榮 紅塔區北城中心小學高級教師楊鑫達 玉溪第六中學二級教師吳少平 江川區前衛鎮後衛中心小學一級教師李 飛 江川區九溪鎮中學二級教師楊林森 江川區安化彝族鄉中心小學高級教師張 燕 江川區前衛鎮前衛中心小學高級教師陳紅麗 江川區大街街道大街中學三街校區一級教師楊 龍 江川區教育科學研究所高級教師
  • 「決勝脫貧攻堅」樂都區下營藏族鄉:以勤致富 奔向幸福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海東市樂都區下營藏族鄉地處湟水谷地南側山地、溝谷地,境內山大溝深。這些年,這裡的群眾因地制宜,勤勞致富,依靠種養殖業,奔向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海永元如今是上營村小有名氣的養殖戶,可在5年前,他卻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
  • 脫貧攻堅看桑植丨馬合口白族鄉梭子丘的幸福生活
    馬合口白族鄉梭子丘的幸福生活。昔日「天上『蜘蛛網』,地上灰塵跑,司機過路不歇腳」的桑植縣馬合口鄉梭子丘村,在市委組織部駐村幫扶隊的引領推動下,走文旅融合之路,村容村貌日新月異,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全村161戶建檔立卡戶中已有157戶脫貧。「我的熱情好像一把火,燃燒著整個沙漠……」梭子丘白族大酒店門口,一群村民排好隊列,隨著音樂響起,她們抬腳、擺臂、旋轉、跳躍……一套動作行雲流水,人人臉上幸福洋溢。
  • 西溝村的「幸福密碼」
    這座地處川陝交界的小山村——漢中寧強縣漢源街道辦西溝村,隱藏著怎樣的「幸福密碼」,一步步把小康生活的美麗願景變成現實?密碼一:興產業 拓寬致富路子盛夏時節,西溝河的山泉水越發清冽,一個個魚塘如同碧玉鑲嵌在山林間。這裡的冷水魚養殖遠近聞名,年產值達100萬元。在這魚塘附近的山坡上,羅自勇正在新建的保溫大棚裡餵雞。
  • 旅菲晉江玉溪聯鄉會舉行第七十九、八十屆理監事就職典禮 王鴻樓任...
    6月23日,旅菲晉江玉溪聯鄉會(以下簡稱「聯鄉會」)慶祝成立七十八周年慶典暨第七十九、八十屆理監事就職典禮在馬尼拉舉行,王鴻樓任新屆理事長。聯鄉會名譽理事長王詩報擔任大會主席並致辭。  聯鄉會名譽理事長王詩報表示,過去兩年裡,他始終秉承「弘揚敦睦鄉誼,守望相助,開拓進取」的玉溪精神,發揚聯鄉會的優良傳統,與全體理監事們同心協力,共同為鄉親們謀福利。新屆理事會成員皆是精英強幹,相信在他們的領導下,聯鄉會定能再創輝煌。聯鄉會理事長王鴻樓致辭。  王鴻樓感謝了歷屆理監事的辛苦努力和無私奉獻。
  • 徐家莊鄉:「雞司令」張中毫「脫貧記」
    ……在徐家莊鄉付水店村,提起村民張中毫,鄉親們紛紛伸出大拇指對這位貧困戶的脫貧奮鬥精神給予高度讚譽。近年來,在黨的扶貧政策幫扶下,原本「一貧如洗」的張中毫自立自強,主動發展蛋雞養殖產業,走上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被鄉親們親切地譽為脫貧路上的「雞司令」。今年48歲的張中毫,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張中毫自己開著一個小家電修理鋪,再加上幾畝耕地的農業收入,生活過得也算殷實。
  • 【彩雲網評】用脫貧攻堅書寫「穩穩的幸福」
    原標題:【彩雲網評】用脫貧攻堅書寫「穩穩的幸福」  雲南省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民族小學學生在合影(2018年11月20日攝 來源:新華網)  近日,媒體以「從『最後定族』到『率先脫貧』」為題,報導了我國第56個民族基諾族宣告整族脫貧。
  • 新野縣上莊鄉:脫貧攻堅之花盛開
    談起在日間照料中心的幸福生活,上莊鄉馬集村貧困戶王付才高興地說。據悉,除了解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中無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和高齡獨居分散特困供養人員等特殊群體脫貧難題,上莊鄉建起了以晚秋黃梨、華科繩業、農產品深加工、家具、金銀花等為主的扶貧產業基地、扶貧車間、專業合作社,吸納周邊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生活兩不誤。
  • 雲南玉溪元江縣羊街鄉:打造文化生力軍
    【關鍵詞】鄉鎮村、雲南玉溪、團組織建設、打造組織品牌、打造傳承和保護文化生力軍、發揮傳統文化優勢 一、創新案例名稱 黨建帶團建 打造傳承和保護哈尼族棕扇舞文化的生力軍
  • 畹町海關的「脫貧密碼」
    如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昆明海關所屬畹町海關,在實踐中探索出適合弄片村民小組的「脫貧密碼」。畹町海關關員正在為吞咩講解實蠅監測裝置的原理和作用。畹町海關 供圖貧困戶變「國門衛士」吞咩是畹町海關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2018年順利脫貧。但在同年,吞咩因吸毒被公安機關強制隔離戒毒。
  • 【本土】102,295,幸福密碼解讀中... ...
    【本土】102,295,幸福密碼解讀中... ...近年來,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方式,大沁他拉鎮昂乃村102戶295口人順利實現脫貧。貧困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子越過越好,一張張充滿信心的笑臉成了脫貧路上最美的風景。
  • 德江桶井鄉:清泉穿山來,群眾喜飲幸福水
    「這是幸福水!"這水比金子還貴!」6月19日,全省極貧鄉德江縣桶井土家族鄉,各家各戶浸沉在無比幸福中,大家都為喝上自來水紛紛點讚黨的好政策。公路上,青年男女們穿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激情歌唱幸福新生活。 地處烏江之濱的桶井鄉,由於受烏江切割太深,加之石漠化嚴重,長期乾旱缺水。兩萬餘群眾飲水全靠屋面積雨。稍遇乾旱天氣,群眾就得到下到5000多米距離的烏江河擔水,水質極不衛生。
  • 績溪板橋頭鄉:脫貧攻堅 五彩斑斕
    「十三五」期間,板橋頭鄉始終堅持精準識別、精準退出、精準幫扶基本方略,堅決落實十大工程政策措施,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到2020年,全鄉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9.57%,降低到0%,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實現脫貧目標,玉臺村、下溪村、  廟山村、龍叢村、校頭村五個貧困村均實現村出列目標。五年時光,匆匆流逝。
  • 築巢引鳳棲 八大重點投資領域助力玉溪跨越發展
    人民網玉溪10月25日電 (記者喬雪峰)在中國古文化裡,水代表著財富。「玉溪」因橫貫玉溪市區的玉溪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而得名,玉溪河即《水經注》所記之橋水,明代文獻中已稱玉溪,取其清流如玉之意。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當幸福來敲門 藏族阿婆最瑪吉流下了眼淚
    2016年,幸福敲開了最瑪吉的家門。  「2016年的一天,鄉幹部來家裡勸我們搬到離鄉政府很近的地方生活,還說建房自己不用出錢,國家有補助時,我這個從未走出過山梁的老婆子怕得很,固執地不願意走。」最瑪吉回憶著搬遷前的情景。
  • 【決勝2020】脫貧了,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四川在線記者 何勤華 楊樹 攝影報導「桌球,上高樓,上上下下,左左右右……」12月2日,在涼山州昭覺縣灑拉地坡鄉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正在唱著兒歌,一邊唱,30多個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做著手指遊戲,孩子們的幸福的笑容掛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