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甘泉縣橋鎮鄉閆家灣村鄉村道路一角
白牆灰瓦,綠樹環繞,花草掩映,一到夜晚燈火璀璨,美不勝收。走進延安市甘泉縣橋鎮鄉閆家灣村,一幅美麗鄉村秀美景致展現眼前。今年以來,甘泉縣緊緊圍繞「整鄉推進、整縣提升」黨建示範創建和「黨支部建設提升年」活動,堅持抓基層,強支部,建強農村「橋頭堡」,開啟美麗鄉村的「幸福密碼」,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抓黨建強基礎 築起幸福路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今年,甘泉縣石門鎮梁莊村種植的貝貝南瓜喜獲豐收,收入達到35萬餘元,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梁莊村屬於典型的拐溝村,產業單一、收益不高,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梁莊村黨支部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赴南泥灣參觀學習,引進種植了貝貝二號南瓜。起初,群眾的積極性不高,黨支部書記、村幹部以及黨員充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率先建成拱棚15個,通過原味甘泉品牌營銷渠道、鄉村旅遊自助採摘等模式廣開銷路,打造綠色無公害貝貝南瓜主導產業,每棚可產3000餘斤,收益1.5萬多元,不僅調動了群眾競相發展產業的積極性,而且加快了增收脫貧步伐。
甘泉縣緊緊抓住農村黨組織這個「牛鼻子」,讓農村黨支部發揮「引擎」作用,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全面推行村級黨組織書記備案管理,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頭雁工程」,舉辦全縣第一書記、村(社區)黨支部書記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儲備後備村幹部116名,延伸「一中心、一驛站、一超市」服務鏈條,創建省級標準化示範村5個、市級6個,「一肩挑」示範村6個,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1個,爭取紅色組織振興村2個,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力、引領力、組織力、創新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圖為:甘泉縣下寺灣鎮張家溝村黨員活動陣地全貌
壯產業促發展 打通致富路
要讓村民致富,產業發展是保障。甘泉縣下寺灣鎮張家溝村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依託甘泉大峽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和緊鄰旅遊服務中心的區位優勢,推行「1+1+N」(旅遊公司幫村組、村組帶若干貧困戶)幫扶模式,流轉土地300餘畝,將41萬元入股甘泉旅遊集團公司,建立了土地流轉、勞務收入、入股分紅的「一分地三分利」收益,將70餘畝土地作為資本,與旅遊公司合建停車場和特色酒店,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6萬元,真正實現了變自然資源優勢為產業發展優勢、經濟增長優勢,擦亮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底色。截至目前,全村發展農家樂22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731元。
甘泉縣注重發揮農村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持續深化抓黨建促脫貧,推行「黨支部+『三變』+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廣「十種」發展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引領、旅遊資源融合發展、集體經濟資產盤活、產業園區示範帶動等形式,先後引進陝果、大陝北、榮華等企業,培育出縣旅遊集團、勞山雞業等新型經營主體11個,成立合作社173個、家庭農場71個,有效盤活了村集體經濟,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600多萬元,實現了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雙提升」。
圖為:甘泉縣勞山鄉楊莊科村善鄰館
夯根基循善治 鋪就和諧路
成風化人,潤物無聲。甘泉縣勞山鄉楊莊科村黨支部結合村情村史,收集整理了近現代傑出人物和當下身邊居民自己的家規家訓,建成了延安市第一個善鄰館,用身邊事鼓勵教育身邊人,讓楊莊科村的雅風良俗世代傳承。如今,楊莊科村不僅「顏值」高,文明水平也提高了。通過完善村規民約,村裡建起「愛心超市」,評選了「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脫貧致富明星」等,不僅改變了村容村貌,還轉變了民風村風,真正實現了村莊換新顏村民換新貌。
甘泉縣堅持黨建統攬全局,結合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實際,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支部建設提升年」活動有效銜接,在全市率先開展鄉村治理聯動聯創工作,實施了黨建先鋒引領、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工程等七大工程,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推動了發展與治理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建成鄉村振興綜合示範點7個,建成以下寺灣鎮張家溝地質文化村、勞山鄉楊莊科善鄰第一村、橋鎮鄉閆家灣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為代表的典型示範村3個,評選出「淨美庭院」示範戶850戶,形成了以村帶戶、以戶促村新局面,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基礎牢固,堅若磐石。這一份份「幸福帳單」,是甘泉縣抓基層、強堡壘,抓支部、夯基石,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當前,在美水大地,基層黨建的「深根」正讓鄉村振興的「枝葉」更加茂盛。(學習強國)
【來源:延安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