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延安市中部的甘泉縣,因神林山麓有隋煬帝賜名的「美水泉」而得名,素稱「美水之鄉」。地處「美水泉」畔的甘泉縣人民法院下寺灣人民法庭,積極踐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以深化「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工作機制為抓手,不斷發揮人民法庭前沿陣地作用,像「美水泉」一樣默默奉獻、潤人心田。
甘泉縣人民法院下寺灣人民法庭設立於1982年,負責甘泉縣下寺灣鎮、石門鎮、橋鎮鄉3個鄉鎮轄區內的民事案件審理、調解工作,轄區人口2.7萬餘人,約佔甘泉縣總人口的34.2%。近年來,法庭立足司法為民實際,不斷延伸司法職能、豐富能動司法實踐,積極探索總結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建設經驗,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多元解紛機制的新實踐
延安是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發祥地之一,「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審判與調解相結合」的審判方式在延安有著深厚的培植土壤。作為延安市鄉村治理最新實踐成果,「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工作機制是馬錫五審判方式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對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具有重大作用。近年來,下寺灣人民法庭以「兩說」機制建設為抓手,不斷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對適合調解案件,推行訴前委派調解、訴中委託或邀請調解、司法確認調解協議、訴外調解不成再導入訴訟程序的工作流程,將相當數量的案件分流出去,把有限的審判力量最大限度用於辦理訴訟案件,有效提升案件質效。2018年以來,法庭法官參與說法40餘場次,化解矛盾糾紛30餘起,訴前委託調解16案。同時,法庭還積極與政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仲裁機構及其他專業機構密切配合,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訴訟與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在程序安排、效力確認、法律指導等方面的有機銜接。
甘泉縣雨岔大峽谷是一處丹霞地貌的峽谷群,被譽為「黃土高原自然地縫奇觀」。早在大峽谷發現之際,考慮到開發利用大峽谷將成為甘泉縣旅遊產業新的增長極,且正處於詳勘和保護階段,甘泉縣法院下寺灣法庭便成立「大峽谷景區巡迴法庭」,設立法官工作室,保障景區健康發展。2017年8月,河南洛陽的62名老年遊客在峽谷觀光時突遇強降雨,為防止意外發生,峽谷工作人員涉險將遊客轉移到至安全地帶。隨後,遊客以未能全程參觀為由,向旅遊公司提出退票並賠償損失的要求。景區巡迴法庭得知情況後,迅速趕到現場,充分聽取遊客訴求,勸導遊客依法維權,耐心細緻向遊客與旅遊公司以案說法,分析法律關係,明確權利義務,確定責任歸屬。臨近中午,在法官的建議下,旅遊公司為遊客安排午飯,雙方對立情緒終於有所緩和。午飯後,法庭再次組織調解,旅遊公司同意將遊客門票款全額退還,並希望他們再來大峽谷欣賞美景;遊客們也對意外事件導致未能如願觀賞表示遺憾,對旅遊公司表示諒解。看到遊客沒有帶著怨氣離開,一場因旅遊遇險引發的糾紛順利平息,法官們露出會心的笑意。
「景區巡迴法庭」設立以來,共入理旅遊糾紛80餘起,小法庭發揮了大作用。據了解,以「兩說」機制為代表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不僅在轄區農村、社區生根,如今更是擴大到旅遊、林果、學校、醫療、交通等領域,及石油煤炭企業、非公經濟組織,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訴訟糾紛。
「雙進」專項工作的新成績
2018年以來,下寺灣人民法庭受理案件493件,已辦結461 件,其中以調解撤訴方式結案332件,一審案件調撤率達72%,以簡易程序審理案件481件,無發回重審和改判案件,案件各項指標均排在全院首位,贏得當地群眾交口稱讚。
案件高質高效辦理,勢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今年,延安法院組織開展縱向有進步、橫向有進位「雙進」專項工作,旨在提升案件辦理質量和效率。下寺灣人民法庭以此為契機,緊緊圍繞「質量第一、提高效率」工作理念和「一般案件發改率低、重大案件『三個效果』好、敏感案件『三同步』工作實」辦案標準,大力狠抓整改整頓,全面提升工作現代化水平。
紮實開展「政治業務大學習」活動。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充分發揮司法的指引評價功能,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強司法能力建設,積極組織幹警常態化開展針對性業務技能培訓,積極參加「聖地法官大講堂」,認真做好民法典的學習培訓,確保民法典實施工作有序開展。
紮實開展「辦案質效大提升」活動。進一步完善案件質量評查機制,積極組織法庭幹警開展案件常規評查,發現問題即剖即改,倒逼提升案件質量。強化法律適用統一,對疑難、複雜等新類型案件,充分聽取專業法官會議意見,確保案件質量過硬。強化明法析理工作,全力做好訴前、訴中法律釋明和判後答疑工作,讓當事人贏得踏實、輸得服氣,提升司法公信。同時,法庭在強化裁判文書說理的同時,在裁判文書中增加了履行保證條款,督促當事人主動履行調解協議,擴大了案件辦理效果。
下寺灣法庭在保證案件質量的前提下,在提升司法效率方面也是下了一番心思。一是深化案件繁簡分流。對簡易、小額案件綜合運用督促程序、司法確認程序、小額訴訟程序、簡易程序、普通程序等,從簡從快審理;推行「門診式」庭審,令狀式、表格式法律文書,以典型案例帶動批量案件化解。二是提高送達效率。充分發揮全國法院電子送達平臺作用,全面縮短送達周期,提高送達效率;嚴格公告送達案件,儘量減少公告送達案件數,縮短案件辦理周期。
紮實開展「全員公開大接訪」活動。法庭全體成員根據工作實際深入轄區鄉鎮、農村基層開展走訪、接訪活動,實現轄區鄉鎮、村組無遺漏、全覆蓋。法庭工作人員對轄區已登記的信訪案件、疑似信訪案件和其他疑難複雜、涉案人數眾多、社會關注度較高案件的當事人,實行全覆蓋約訪、下訪和回訪,提前做好約訪安排,不漏一人,確保接訪活動取得實效。活動開展以來,法庭共接訪當事人200餘人次,化解信訪案件10餘起,為轄區社會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
紮實開展「紀律作風大整頓」活動。加強司法作風建設,認真落實違反規定插手過問案件,會見當事人、代理人規定,堅決杜絕接受當事人、代理人吃請,替當事人說情送禮等行為,牢固樹立「廉潔司法從我做起」的觀念。堅決整頓因做事不嚴謹、不細緻、不認真導致的裁判文書瑕疵、案卷材料丟失、遺失問題。下功夫解決好個別法官幹警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服務群眾「推拖繞」等問題,推動作風持續好轉。進一步加大司法公開力度,確保裁判文書應上盡上,法庭已公開上網裁判文書461份;推進庭審網絡直播,實現庭審公開常態化,2018年以來共庭審直播案件60件。截至目前,法庭無違法違紀行為發生。
由於工作突出,下寺灣人民法庭被授予人民滿意政法單位、全市政法系統年調研信息先進集體,多次被評為甘泉縣法院工作先進集體、辦案先進團隊,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1次。法庭庭長張小軍同志被延安市委政法委授予全市「劉改幸式」的政法幹警,多次被評為甘泉縣人民滿意政法幹警、優秀公務員,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來源:甘泉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