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2020-12-19 澎湃新聞

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2020-09-25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前俺挑點山貨到鎮上賣,要走十幾裡山路。在外面打零工,也是『看天』,下雨天就沒收入。現在搬遷到了姬村集中安置點,聯合黨支部給我安置了保潔員公益崗,收入比較穩定,非常感謝黨的扶貧好政策!」河南省南召縣白土崗鎮白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自貴激動地說。

2017年12月1日,王自貴一家三口從白土崗鎮白龍村搬遷到姬村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住進了三室一廳的新房,嶄新的家具,整潔的房間,一家人樂陶陶的。更讓王自貴消除後顧之憂的是,通過易地搬遷聯合黨支部的貼心幫扶,他被安置為社區保潔員,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今年40歲的馬明東和王自貴一樣,都是從20多公裡外的大山搬遷而來。對於馬明東來說,易地搬遷給他帶來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原來馬明東一家住在白土崗鎮養馬坪村深山溝,十年九旱,莊稼廣種薄收,連生活用水都成問題。以前總是發愁找不到掙錢門路,日子過得窮苦。「搬到這裡,日子越過越得勁兒,現在我在這附近的大理石廠務工,一個月最低3500元,幹得好的時候一個月有7000元呢!」

最讓馬明東開心的是,不僅自己可以實現家門口務工,而且孩子在家門口就近入學,每天能吃上免費的營養餐。

白土崗鎮姬村易地搬遷安置點,佔地25畝,安置搬遷群眾208戶、591人。安置點配套建設了3個扶貧就業車間,引進假髮加工和服裝加工項目落地,吸納搬遷點及周邊180人就近務工。安置點附近約有100餘家中小型石材加工企業,可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保證貧困群眾致富有門路、脫貧有出路。同時,同步建設有綜合市場、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室等設施,文化設施、公益設施齊全,群眾日常生活舒心方便,做到了「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目標。

南召縣「十三五」期間共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專項資金投資61234萬元,建設集中安置點35個,完成搬遷安置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872戶、9739人。目前,縣裡工作重點轉移到社區管理、產業發展和就業幫扶、文明創建等方面。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標誌性重大工程,做好「後半篇文章」是決定易地扶貧搬遷成敗的「最後一公裡」。

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發展格局,南召縣優化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加工、鄉村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幫助搬遷群眾實現持續穩定增收。依託當地旅遊資源,培育發展農業旅遊、生態旅遊、民俗旅遊、文化旅遊、休閒旅遊,以雲陽鎮玉蘭社區周邊的石頭村和玉蘭生態觀光園、四棵樹鄉龍湖社區周邊的五朵山景區和喬端鎮白河社區周邊的寶天曼景區為典型,鼓勵當地的景區景點優先吸納搬遷群眾就業,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鄉村旅遊、健康養生、養老服務、鄉村手工藝等產業,實現搬遷群眾收入來源多樣化。

同時,南召縣加大技能培訓力度,拓寬就業渠道,開展各類技能培訓2680人次,讓搬遷群眾掌握一技之長,懷揣實用技能實現穩定就業,安排就業人數1300多人。截至目前,「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的2872戶、9739人已全部實現脫貧,脫貧率達到100%。

按照「群眾搬到哪裡、支部建到哪裡、服務跟到哪裡」的思路,各易地搬遷安置點成立社區黨支部和管委會,由鎮政府中層領導任社區支部書記兼管委會主任,3~5位搬遷群眾任管委會委員,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社區管理格局。2020年4月,縣裡成立了易地搬遷聯合黨支部,由主管易地搬遷工作的副縣長擔任聯合黨支部書記,下設26個黨小組,整合相關縣直部門、鄉鎮政府、幫扶企業,吸納社區幹部、農民合作社、經濟能人等各個領域93名黨員,重點解決易地搬遷工作中存在的空白點、交叉點、薄弱點,以「黨建鏈」為支點,對搬遷群眾「一對一」結對幫扶,在保障群眾住房安全舒適的基礎上,各項扶貧政策落地落實。

各易地搬遷聯合黨支部和社區管委會深入開展文明社區、文明家庭、星級明白人,及勤勞致富之星、創業就業之星、誠信守法之星、孝老敬親之星、助人為樂之星為主體的「五星文明戶」等創建評比活動,引導群眾崇尚先進、爭當模範,提振精氣神,展現新氣象。同時,廣泛開展「感黨恩、頌黨情、聽黨話」教育活動,組織「志智雙扶」文藝巡迴演出和電影放映等活動,定期開展道德大講堂、紅黑榜評定、致富故事會等各類活動,引導搬遷群眾飲水思源、感恩奮進,提升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創業氛圍和文明風尚。

作者:廖濤 王興一 劉超

原標題:《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南召縣皇后鄉:易地搬遷房成為貧困群眾「安樂窩」
    另外,家中住的是哥哥的一間土牆瓦房,灶屋是院內空地搭建的簡易石棉瓦棚,生活過得寒酸窘迫,成年連衣服都捨不得買。綜合考慮「兩不愁三保障」,2016年5月精準識別「回頭看」時,廉德寬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濱海小鎮引「候鳥」 和睦生活樂陶陶
    俞靖 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濱海小鎮引「候鳥」 和睦生活樂陶陶中新網北海7月25日電 (記者 馬秀秀 俞靖)「作為老候鳥,最大的感受就是外地人和當地人像一家人一樣。」談及自己來廣西北海市銀海區銀灘疍家小鎮定居8年的感受,66歲的何峰如是說道。
  • 河北魏縣:易地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
    6月28日,家住河北省魏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賀祥小區的李相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說,搬到新家後,他的幸福生活開始了。不僅「搬得出」,還能「穩得住」,更要「能致富」。這是魏縣在「十三五」期間開展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中,創新工作方法、建設模式、後續幫扶的真實寫照。
  • 固始縣徐集鄉:易地搬遷為貧困戶開啟美好新生活
    法制周刊河南訊(記者 陶宜中 通訊員 馬曉衝)7月27日下午,天氣悶熱。在固始縣徐集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文塔村新型社區,從花集村搬來的貧困戶姜瑞禮一家3口人,坐在寬敞、明亮的安置房裡,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他是三門峽市首個發放易地扶貧搬遷不動產權證書的鄉鎮!
    12月10日,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高新區)陽店鎮在寨原社區安置點舉行易地扶貧搬遷不動產權證書發放儀式,陽店鎮黨委書記陶小壘出席儀式並致辭,示範區發展改革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相關負責人等參加儀式。
  • 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如何篩選?三個標準嚴格審核
    核准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是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基礎性工作,同時直接關係群眾利益。河南在篩選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時,建立了河南省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及管理辦法,截至目前," 十三五 " 期間河南共確定 25.97 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
  • 交城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出新生活
    易地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戰中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山西省交城縣摸索總結出「守住一條底線、算好一筆經濟帳、配齊一套基礎設施、保障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制定一套管理機制、建立一套兜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工作法。  為確保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交城縣在各安置點同步設立「一中心五站點」。
  • 祁陽:易地搬遷讓群眾有了「穩穩的幸福」
    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丁廟灣村針對安置戶實際情況,開辦扶貧車間、成立建築小分隊、建立白茶基地,幫助他們實現家門口就業。目前,扶貧車間已經吸納了120多戶像廖小柳一樣的易地搬遷安置戶就業。丁廟灣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前幾天,丁廟灣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迎來了喜事,一個小生命的到來為唐丹婷家裡增添了無限的希望。
  • 易地搬遷圓了群眾安居夢
    韓炳勝就是搬遷中的一戶,他告訴記者:「這些年,我們陽屲山出現了裂縫,政府出於安全考慮,為了讓我們住得放心、早日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徵求民意,選好地址,爭取到了易地搬遷項目。通過整體規劃,由工程隊統一修建,現在我們住上了磚瓦房,既漂亮又安全,徹底告別了原來住的土坯房。」
  • 《紙品樂陶陶》說課稿
    《紙品樂陶陶》說課稿一、說教材《紙品樂陶陶》是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第4課的內容,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是利用各種紙質材料,採用紙繩、紙團,並根據其性能運用合適的工藝手段進行構思、設計和製作,從而進行藝術造型的有趣活動。課題內容趣味性較強,富有新意。
  • 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案例_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案例資料下載_築龍...
    摘要:2月9日,工人在都安瑤族自治縣大興鎮一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的建設工地施工。 都安瑤族自治縣總面積4095平方公裡,2016年全縣精準識別貧困人口136898人,全縣計劃「十三五」期間對12480戶52414名貧困群眾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
  • 上海東方陶瓷美術館常務館長夏雲飛:讓他們「樂陶陶」「樂生活」
    對於非遺文化的普及,美術館自三年前起開始將普及的對象延長到一批特殊人群身上,即那些連生活自理都困難的殘障和智障人士。   夏雲飛最後指出,學習陶藝是手、眼、腦共同協調互動的過程,發展了他們的感知力、觀察力和創造力。
  • 楊柳鋪鄉:易地扶貧搬遷打造群眾「幸福家園」
    紅網時刻慈利11月16日訊(記者:黃莉莉 田鵬)搬出窮山溝,過上甜日子,這是偏遠山區貧困群眾夢寐以求的願望。在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楊柳鋪鄉一批又一批的貧困群眾沐浴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春風,挪窮窩、換窮貌、改窮業、拔窮根……居住環境越來越美,幸福生活越過越甜。
  • 桃源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打造群眾幸福家園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是解決「一方水土不能養一方人」的重要舉措,黃石鎮政府在易地搬遷選址上嚴把「三關」,確保貧困戶樂意搬、住著美、不背債、能致富。該鎮採取貧困戶自主申請、村(居)研究上報、鎮政府上門現場審核的方式確定搬遷對象,堅持正確引導、群眾自願的原則,公開宣傳政策、公開評議對象、公示評議結果,確保每個搬遷戶都符合搬遷條件。為後期的搬遷入住準備工作打下基礎。各村(居)通過組織搬遷戶召開屋場會、幫扶責任人入戶宣傳等方式,將易地扶貧搬遷的相關政策規定及優惠政策等事項進行廣泛地宣傳講和講解,確保「家喻戶曉」。
  • 河南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下山入社區 搬進幸福裡
    核心閱讀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後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河南在安置點配建公共服務設施,確保搬遷群眾配套設施齊全、生活便捷;支持易地搬遷後續產業發展,讓搬遷群眾能就近就地就業創業;此外,解決好戶籍問題,推進社區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搬遷群眾的日子越來越安穩。
  • 樂陶—輕輕「拍了拍」你
    「樂陶陶藝」特舉辦暑期陶藝技能培訓班,不負大好假期,更不負孩子的快樂童年時光!      陶是土的藝術,火的藝術,更是人生的藝術。這個假期來「樂陶陶藝,從玩泥開始,泥條,泥扳,捏塑,拉坯,一件件作品從自己的手中誕生,帶著泥土的味道,透出自己的個性,裝點美麗的生活。陶藝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需要兒童的想像和創造。
  • 後續扶持工作持續跟進 將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扶上馬送一程」
    為進一步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日前,國家發改委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將協調農發行5年內安排1200億元貸款額度支持地方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此舉意味著,未來易地扶貧搬遷成效將不斷得到鞏固和提升。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蔣介石立即派遣部隊前往曉莊師範,命令學校暫行停辦,並通緝陶行知及多名學生,迫使陶行知不得已流亡海外。  1932年解除通緝後,陶行知歸國開展普及教育運動。他在上海創辦山海工學團,以「小先生制」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各類知識。1936年,鑑於當時日本對我國的侵略,陶行知決定赴歐美二十六國開展「國民外交」活動,呼籲歐美國家抵制日貨,以助中國抗戰。
  • 是什麼觸動搬遷群眾興奮點?赫章縣「黨建+積分」服務機制探索易地...
    是什麼觸動搬遷群眾興奮點,讓大家安居就業樂不思歸,金銀山街道辦工作組組長朱啟輝說,是「黨建+積分」管理。  截至目前,搬進金山社區和銀山社區易地扶貧搬遷戶2760戶13622人,勞動力人口6389人,通過培訓就業5163人,就業率超過80%,自主創業近百人。群眾有了穩定收入,日子越來越幸福。
  • 住進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平泉市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走上小康...
    蒼涼的大地一片蕭瑟,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一座座整齊的白牆紅瓦的農家院,透露出勃勃生機。梁強表示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記者 周亞彬 攝「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越來越富強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子也在變得越來越好。政府給我們蓋好房子,現在還給我們找致富的路子,我現在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