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永州12月15日訊(通訊員 劉名鋒)12月13日,走進湖南省祁陽大忠橋鎮合興村雲輝農莊,只見一條條田間溝渠阡陌縱橫、一個個鋼架大棚鱗次櫛比、一畦畦菜地綠意盎然……遊客漫步莊園感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田園生活。
新型職業農民蔣輝光、鄧海雲夫婦在合興村租地1100畝,投資500餘萬元,帶領貧困群眾,種植有機蔬菜、優質水果、七彩稻米,通過依山種果、傍水養魚、沿路栽花、特色種養,打造集觀光旅遊、休閒垂釣、餐飲住宿、採摘休閒於一體的新型生態農莊,莊園裡四季瓜果飄香、遊客如織。
「我在合作社做事四年多了,每個月有3000多元工資,還能照顧家裡。」正在油菜地裡幹活的合興村貧困戶鄧玉蓮一邊除草,一邊吟起了感謝詩:「新型農民蔣輝光,齊心協力辦農莊;瓜甜果優稻花香,耕出田園好風光;勤勞致富有門路,帶領我們奔小康。」
大忠橋鎮黨委書記莊小敬介紹說,大忠橋鎮的農民,喜歡吟詩作賦、出口成詩。 2002年,二十幾位農民詩友倡導成立黃花詩協,每年出版一本《黃花詩詞》,至今已經出版18集,詩作1萬5千多首。現已經成功創建了「省詩詞之鄉」,正全力申報「中華詩詞之鄉」。
在黃花詩協的帶領下,大忠橋鎮興起了格律詩詞創作熱潮,詩詞文化的不斷普及,農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改變,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現在,該鎮明顯出現了三多三少:發展產業、勤勞致富的多了,向上向善、熱心公益的多了,鄰裡守望、助人為樂的多了,遊手好閒的少了,打架鬥毆的少了,打牌賭博的少了。同時,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狠剎大操大辦酒席之風,力推移風易俗新風。大忠橋鎮明德扶貧助學基金髮起人、東莞市明德電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祁陽縣人大代表鄧福明,個人捐資300萬元成立助學基金,而在他母親80歲壽宴上卻「摳了門」,主動向親朋好友解釋,減少酒席20多桌。
詩中自有黃金屋,老百姓生活有詩有味。大忠橋鎮通過以詩會友、以詩為媒,引進致富能人雷金華種植瓜蔞3000多畝。瓜蔞生長周期短,見效快,它渾身是寶,果子既能入藥,也能做休閒食品。瓜蔞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種植之後可連續採摘四五年,除前期投資較大外,後期除了人工費外,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開銷。
「湖南金穗種養專業合作社好,我們村的村民不僅拿到土地租金、分紅股金,還能在家門口就業得薪金,種植瓜蔞賣現金。每畝地可增收5000元以上。」合興村村支書張佑華高興地說。村民們也送來了讚美詩:「惠農政策惠萬家,汗水澆灌幸福花,荒山荒地結金瓜,勤勞致富人人誇。」
近年來,祁陽大忠橋鎮通過「合作社+產業+農戶」的發展模式,結合村實際,量身訂製了相應的產業發展規劃,打造形成「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新格局。該鎮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了湖南金穗種養專業合作社瓜蔞特色種植示範基地、白鶴村天之鳳鴿業、和平村沃柑種植基地、白毛窩村山窩蘑菇種植基地、日暉塘村枳殼種植基地等,以點帶面,助農增收。正如村民們詩中所寫:過去鄉村髒亂差,而今小鎮潔麗葩;田中水稻揚金浪,滿山瓜果披綠紗;詩詞之鄉人文明,產業興旺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