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裡的西紅柿成了農民的「致富果」

2020-12-27 三農服務農村

2018年8月15日,浮山縣敦盛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登記成立,註冊資金500萬元,建造標準化廠房一座,生產區、辦公區、庫房一應俱全,共1850平米,加工設備30件。截止目前,已帶動敦曹村及周邊村農戶60戶(46戶貧困戶)種植優質西紅柿種苗120畝,加工西紅柿醬30萬瓶,帶動閒置勞動力100餘人就業,人均增收3000餘元。

大家還記得2016年、2017年豐收的西紅柿遭遇滯銷的事情嗎?由於西紅柿成熟的季節正值盛夏,天氣在逐漸升溫,西紅柿也壞的很快,整車鮮紅又飽滿的西紅柿因高度成熟無法運輸,而只能眼睜睜看著被倒掉。成熟度遠快於銷路,種植戶又不會全部吃掉,只能把這些西紅柿餵動物......這種場面太痛心了!價位低至一毛五,各大媒體報導了西紅柿滯銷的情況,政府也在積極尋找銷售渠道,發動社會各界幫助農戶銷售西紅柿。浮山縣響水河鎮敦曹村也遇到的同樣的問題,多數村民不願再種西紅柿,黨支部書記馬德海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心裡非常難受,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創辦西紅柿醬加工廠,高價回收周邊村民種植的西紅柿,為老百姓長久解決銷路問題。

為了延長西紅柿產業鏈,浮山縣敦盛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遵循「以人為本、科技為先、質量第一、服務至上」的管理宗旨,遵循「讓客戶滿意,讓農民實惠,讓政府放心,讓企業發展」的發展理念,堅持「尊重客戶,理解客戶,持續提供超越客戶期望的產品和服務,做客戶們永遠的夥伴」的服務理念,堅持「一業為主」發展戰略,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外拓市場內抓管理,以「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為了帶動農戶脫貧致富,黨支部書記馬德海聯合王峰等多名黨員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自費外出學習、成立試種試做小分隊,打消了村民參與疑慮。在浮山縣委縣政府和響水河鎮黨委政府的領導關懷下,主導開展了敦盛西紅柿醬扶貧車間項目,多次赴臨汾、襄汾、運城、江蘇等多地考察,並採取了「種植+技術+加工+營銷」的經營模式,以服務農民、致富農村為目標,逐步擴大經營規模。

為了打開銷路,公司積極通過鎮黨員先鋒號和微信公眾號宣傳西紅柿醬產品,同時通過電商平臺及源源旺超市、萬家福超市等實體聯繫,將敦曹村西紅柿醬拉運至各大超市商場銷售,市場反響強烈,西紅柿醬供不應求。

相關焦點

  • 窮山溝大「變身」 旅遊託起農民致富路
    來到窮山溝 他說要帶村民「搞旅遊」  曾有這麼一個故事,松柏有個村子,進村只有小路,山高路陡。有一次縣裡獎勵了一臺拖拉機,可是拖拉機開不進山,眼睜睜的放在山下兩年,最終竟是村民將拖拉機拆開扛上了山。  道路不暢,雖然那時的松柏已是遠近聞名的林果之鄉,可這水果卻常常由於運輸不出去,爛在地裡。
  • 青海湟中成功引育無果枸杞芽茶 成貧困農民致富新「引擎」
    廣告 青海湟中成功引育無果枸杞芽茶 成貧困農民致富新「引擎」 圖為農民採摘無果枸杞芽(葉)茶。 張添福 攝圖為在原本不產茶葉的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結合地帶青海省湟中縣田家寨鎮首次舉行採茶藝術節。
  • 果園裡的「致富果」
    12月12日,雙峰縣水州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的果園基地上,開著小車,騎著摩託的人群,紛紛湧向果園,採摘的,裝袋的,個個忙得不亦樂乎。「這種水果不僅好吃,還可以貯藏到明年的5月份,收藏越久味道越甜。」來自婁底的李女士樂呵呵地說:「碰巧今天是雙休日,全家出動,足足採摘了400多公斤,帶回去給親朋好友分享分享。」「採摘的大約有20多人,買了3000多斤,每斤5元的價格計算,1.5萬元的收入吧。」
  • 農民採摘西紅柿上市,掌握好4個方法,減少運輸中爛果問題
    導讀:農民採摘西紅柿上市,掌握好4個方法,減少運輸中爛果問題。買回來的西紅柿,開裂了,你會不會食用,肯定不會吧!隨著電商和直播行業的發展,農產品的銷售又多了一條渠道,農產品直接從種植戶的地裡打包送到我們的手中,方便了一些不愛去蔬菜市場的人士。但有些蔬菜在運輸的過程中會遇到不良投遞行為,導致像西紅柿之類的漿果蔬菜受到擠壓而失去了食用價值,增加了不必要的損失。那麼怎麼來防止在運輸途中爛果的問題呢?我認為農民要掌握好以下4個方法,防止西紅柿受傷。
  • 牛油果成孟連老百姓的「致富果」
    人民網昆明12月1日電 (虎遵會)本網11月30日從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舉辦的「孟連牛油果」區域公共品牌發布推介會上獲悉,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牛油果規範化種植示範園5萬畝,投產1萬畝,產量4000噸,產值1億元,牛油果已發展成為老百姓的「致富果」。
  • 孟津小寨村:糖心蘋果成了致富果
    近年來,孟津縣會盟鎮小寨村依託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種植業,又甜又脆的糖心蘋果成為了群眾的「致富果」。走進孟津縣會盟鎮小寨村村民萬會平家的紅富士果園,滿園果香撲鼻而來。摘一個蘋果輕輕一掰就成兩半,吃起來又脆又甜,滿嘴汁液沁人心扉。萬會平是當地遠近聞名的果樹種植能手,種植蘋果已經有15年。
  • 小芒果成了致富果
    芒果成為右江農民的致富果。全區芒果種植戶達2.95萬戶,人均種植芒果1.08畝,果農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一些鄉村依託芒果產業,建起生態觀光、文化體驗、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生態經濟園區,「荒山野嶺變成了芒果林,村莊變成了景區,咱日子越過越紅火!」四塘鎮農民羅世高說。
  • 小時候常摘1種「酸果」,跟西紅柿很像,人稱「羊奶果」,不多見
    其實,小時候就經常去摘下面的1種「酸果」,它是多年生常綠攀緣植物,而果子和我們經常見到的西紅柿很像,以往都將這種果子稱為羊奶果,其實並不多見,可能有很多花友都沒有見過,我覺得它是奇特的。另外,有還有還將它種植在庭院裡,植株的枝條和果子都好看,用來當盆栽觀賞也不錯,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這農民變野果為致富果成功發財 果1斤賣20元 畝產2000斤 好種植!
    在農村農業生產活動中,往往率先種植一種新產品的農民總是容易獲得經濟高收益,比如說小編家鄉這位農民大哥王海,他就是把家鄉一種營養豐富的野果——牛奶果成功人工種植而迅速發財致富的,如今,他種植的10畝牛奶果一年可以讓他賺幾十萬,讓四裡八鄉的鄉親們羨慕不已!懷著敬佩的心情我們訪問了這位農民致富英雄,下面是王海創業致富的經歷和經驗,歡迎想在農村經營農業種植致富的朋友們自己收藏借鑑。
  • 蘭州市永登縣中堡鎮農民「老闆」張勇——退伍不褪色帶領鄉親齊致富
    原標題:永登縣中堡鎮農民「老闆」張勇——退伍不褪色帶領鄉親齊致富  張勇學習大型機械駕駛、種植養殖技術,7年間,除了農民工的工資支出,他把掙來的錢都投資到了合作社的發展上。
  • 荔浦砂糖桔緣何成為農民「致富果」
    據介紹,荔浦市地處國家規劃的湘南-桂北柑橘優勢帶內,全年四季分明,冬短夏長,溫、光、雨量充足,適合砂糖桔的生長發育;荔浦晝夜溫差大,每年12月溫差可達11攝氏度,有利於光合產物的積累,促進果皮自然著色成桔紅色,因而荔浦砂糖桔皮薄汁多,口感清甜,以質取勝,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 河南永城:火龍果成農民增收致富果
    趙介明在採摘火龍果 王蕾 攝「2020年雖是初果期,但收成不錯,畝產1000多斤。」如今,在永城,「南果北種」已經成為現實。說幹就幹,2019年5月,趙介明在本村流轉了近70畝土地,在廣西等地考察後,他引進了臺灣軟枝大紅這個品種。「臺灣軟枝大紅最大的亮點是自花授粉,不僅節省了人工成本,還具有果型好、肉質細嫩、口感清甜等特點,很受市場歡迎。」趙介明說,為種植好火龍果,通過不斷實踐,他終於摸索出了一套適宜北方氣候特點的管理技術。
  • 安塞:桑葚掛滿枝頭 「山果果」變成「致富果」
    說到桑葚,我們可不陌生,小時候應該都吃過,可就是這一顆顆小小的山果兒,現在竟成了農民致富的新產業,你看安塞區的桑葚大棚裡,已是果實纍纍。安塞區白坪街道辦馮家營村桑葚種植戶郭浪浪:現在有兩個品種,這個是甜果桑,這個是美國的新品種,這個就是酸甜一點。像那邊那個是臺灣果桑,比那個更甜一點,甜度更大一點。兩個品種桑葚的產果期大概有兩個月,這段時間正是最佳採摘期,大棚裡每天都會迎來不少的遊客。
  • 紅棗成民眾致富果 新疆且末第十一屆紅棗豐收節甜蜜來襲
    紅棗成民眾致富果 新疆且末第十一屆紅棗豐收節甜蜜來襲 2020-10-24 20:54:5010月24日,新疆且末縣第十一屆且末紅棗豐收節甜蜜來襲,這次節日不僅是和棗農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更重要的是搭建平臺,向外界展示且末紅棗優質品質,持續鞏固和拓寬紅棗銷售渠道,不斷提升當地紅棗產業品牌知名度,進一步做優做強且末的有機紅棗產業,幫助更多得棗農致富增收。疆內外媒體聚焦且末紅棗豐收節,媒體採訪且末縣委書記徐凱。
  • 天山深處荊棘林結出「致富果」
    天山深處荊棘林結出「致富果」 2020-07-07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八月瓜」成村民致富果
    而現在,作為一種新開發的水果,它成為鐵門鄉新龍村三組村民鄭洪的致富果。近日,鄭洪一大早便挽著褲管,在他的八月瓜種植基地裡穿行,忙著查看八月瓜的生長情況。「今年是我種植八月瓜的第二個年頭,已經開始掛果了,第一年的產量不會很高,但一定會越來越好的。」鄭洪一邊忙碌,一邊講述起他與八月瓜的故事。
  • 百香果成了致富果
    來源:農民日報百香果是海南特色農產品調優增效產業之一,也是各地主抓的特色扶貧產業之一,目前全省種植面積為1.3萬畝。去年以來,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拿出1000多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百香果品種適應性選育、健康種苗基地建設、種苗病毒檢測、示範基地建設等方面,計劃5年內在全省種植10萬畝百香果。
  • 你聞,金秋豐收季,空氣裡瀰漫著扶貧農場的果香味
    這種狀況直到高山西紅柿種植基地在村子裡招工才得以改善。現在王金平在家門口的基地上班,就能每月增收1500元。 返鄉創業青年帶頭人王曉偉是高山西紅柿種植基地的負責人。2018年,高山西紅柿曾面臨著拓展種植面積和更多資金投入的雙重需求,清水村沒有合適的土地拓展種植基地。
  • 窮山溝成「網紅村」 張家界慈利旅遊扶貧成效凸顯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成「致富橋」。 楊華峰 攝(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窮山溝成「網紅村」 張家界慈利旅遊扶貧成效凸顯中新網張家界7月8日電(記者 白祖偕 鄧霞)特色的貨櫃客棧、另類的洞穴餐廳、豐富的農耕體驗……位於張家界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羅潭村的禾田居山谷,因其「返璞歸真」的休閒生活方式,吸引了不少海內外遊客前往「打卡」體驗
  • 十九大精神映紅梅莊「致富果」
    十九大精神映紅梅莊「致富果」 原標題:   「打竹板,心激動,豪情滿懷如浪湧,今天不說別的事,我要把十九大精神來傳誦……」日前,在河北省隆堯縣牛家橋鄉梅莊村的蘋果園裡,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