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小編來到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源村探訪了「江永縣清溪源村富民特種養殖合作社」的「養豬倌」鄧金友,一起聽聽他是如何帶領村民養豬致富的?
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源村曾是湖南省級貧困村,人多田少,長期以來靠「刀耕火種」來維持生計,是名幅其實的高山瑤。在中央扶貧政策的傾斜下,在省市縣扶貧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清溪源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道路硬化工程戶戶通,亮化工程戶戶明,貧困戶、五保戶都入住國家標準安置房。
清溪源生態環境良好
全村整體脫貧了,但如何提高瑤民的收入?改善瑤民的生活?鞏固脫貧成果,並帶領村民全面奔向小康生活,是擺在村幹部及駐村幹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在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指導和謀劃下,村幹部組織村民到職業技術學校參加各種種養殖技術,並充分發揮清溪源村的自然資源優勢,政府通過發放貼息貸款,鼓勵村民成立種植專業戶,養殖「農業合作社」等,通過發展種植養殖產業鞏固脫貧成果,並帶領村民奔向全面小康生活,鄧金友就是其中的代表。
鄧金友
鄧金友,男、40多歲,初中文化,幾年前不甘貧困的他,組織了3戶農家成立了「藏香豬」養殖合作社,通過貼息貸款,共投入資金70多萬元,養殖香豬1500多頭,其中母豬200頭,商品出欄豬600頭,架子豬400頭,豬苗300頭。藏香豬又名「黑毛豬」,出欄豬體重50公斤左右,肉質香鮮嫩,口感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故名「香豬」。
香豬繁殖快,每年繁殖3代,每窩8隻左右,香豬抗病能力強,適應自然條件範圍廣,可圈養也可放養,飼養以生鮮青飼料為主,小豬精飼料為輔。香豬適應在野外覓食,是農村家庭散養的理想豬種。
因誠信經營,鄧金友成為遠近聞名的「養豬倌」,深獲本地及外地的客商的青睞。如今,清溪源村發展香豬養殖的有7戶,發展養羊的有4戶,發展養牛的有5戶,養雞養鴨有20戶,種植水果80多戶,正因為有一群像鄧金友一樣的致富帶頭人,正帶著村民向小康社會邁進。
快過年了,瑤民都有殺豬宰羊的習俗,家人們都在準備醃製臘肉迎接春節的到來,靜候在外務工或求學返鄉遊子及親人們共享瑤家美味。
在快結束探訪時,鄧金友告訴小編,如果有返鄉創業的朋友想要養殖藏香豬的話,他的合作社可提供豬苗;如果過年想要醃製臘豬肉的話,他還可提供送豬上門或給客戶屠宰後送貨上門的服務。這麼貼心的「養豬倌」去哪找?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源啊!哈哈.......
江永縣清溪源村富民特種養殖合作社
聯繫人:鄧金友
來源:清溪瑤博物館
編輯:蜀中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