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範軍華:紮根黃土地 帶領村民共走致富路

2020-12-19 央廣網

  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範軍華。圖片由本人提供

  五四青年節剛過,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名全國優秀共青團青年代表在首都齊聚一堂,現場聆聽「不忘初心跟黨走」五四主題報告。在這其中就有一位來自河南省唯一的優秀共青團代表——尉氏縣新營種植專業合作社團支部書記範軍華。

  作為全省唯一受邀的2016年度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代表,範軍華告訴記者自己深感榮幸。初見範軍華,只覺得他中等身材,清瘦帥氣,渾身上下散發乾練氣質,滿臉微笑。就在那一刻,你會很難相信眼前這位80後大男生,是一位來自農村的基層幹部。

  放棄城內優渥工作 一心回鄉為村民辦實事

  最初範軍華在城市裡本來有一份十分穩定的工作,收入也不錯,生活也慢慢步入了軌道,那時的他也曾想過,可能這輩子不會再回農村了。但2008年底,偶爾回家的一次探親,讓他徹底改變了此前一直堅持的想法。

  他偶然聽說家鄉河南省尉氏縣招聘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做村官的消息,而像他這樣對口的農林院校畢業生,正是最急需的。聽到這消息範軍華十分興奮,但是又有些許的為難。自改革開放以來,外面的世界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看看自己的家鄉,父老鄉親們的收入卻沒有很大的改變,甚至還有一部分在貧困線下奮鬥。經過深思熟慮,範軍華心裡暗暗發誓一定為家鄉辦點實事,用自己大學所學的知識,幫助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

  範軍華慰問貧困戶家庭。圖片由本人提供

  辦公司成立合作社 帶領村民共走致富路

  成為大學生村官的他,被安排在永興鎮東範莊村工作。這是一個人口數量達千人的大村子,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裡的村民雖然擁有大片的良田,生活卻十分窘迫。村裡很多村民結伴外出打工,而這也導致了村內大量青壯年勞力流失,農田也因此閒置。

  範軍華開始積極地學習國家提出的「三農」政策,挨家挨戶走訪,了解群眾的想法,及時掌握了村內的第一手資料。為帶領村民致富,他萌生了成立專業種植合作社的想法。

  萬事開頭難,起初,合作社對東範莊村的村民們並沒有多少吸引力,為了讓全村1000多名村民對合作社有深入了解。他起早貪黑和村支書挨家挨戶走訪,詳細為村民進行講解,但是大多數的村民還是存有顧慮與擔心,一直處於觀望的狀態……

  為了贏得村民信賴,讓村民真正看到合作社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制定了每戶繳納100元入社資金(相當於入股),年終除退回本金之外還可以再分得20元紅利的政策。同時他還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對種子、農藥、化肥、農膜等農資,採用直接從廠家採購,做到「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供藥、統一技術管理,從而減少投資,力求達到增收的目的。

  就這樣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全村每戶平均增收達300元。村民看到了切實的利益,自然爭相加入,目前全村的入社率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合作社也成為了尉氏縣遠近聞名,規模最大、運作最規範的合作社之一。隨後他又帶領農戶發展了小麥良繁基地一萬五千畝,固定資產達到了一百餘萬元,幫助農民實際增收八百餘萬元。

  為了幫助村民找到更多的致富途徑,在他的帶領下,公司順利流轉土地一千餘畝,他又投資了五十餘萬元建成了面積達百畝的葡萄園,與此同時還投資200多萬元建設田益興梨樹觀光採摘園,而現在這些均是給農村帶來實際收益的致富項目,看著整齊劃一的葡萄架和長勢喜人的梨樹,村民們心中對於致富滿懷希望。

  範軍華指導工人果樹管理技術。圖片由本人提供

  因地制宜 特色種植助力農業發展

  為了加快東範莊經濟發展,範軍華決定因地制宜,在特色農業上下一番功夫。結合東範莊村很早就有種植紅薯的歷史和粉條生產的傳統工藝,他決定憑藉這裡得天獨厚的優勢,搞紅薯特色種植、生產工作。2011年,他自掏腰包去信陽的一家農業龍頭企業考察高澱粉紅薯品種,並在那裡認真學習了高澱粉紅薯種植和深加工技術。

  回來之後,在鎮政府和縣組織部的支持下,他帶領村民創辦公司,帶動農民發展紅薯種植加工業。起初辦廠資金遇到了問題,縣組織部部長聽聞這一消息,親赴現場辦工,與信用社等多方協調,最終幫助範軍華成功申請了貸款,使得辦廠資金問題得到順利解決。在他的帶領下,村民種植紅薯面積達1000餘畝,實際增收一百多萬元。

  「剛剛進村當村官時,村裡是坑坑窪窪的土泥路,每逢下雨天泥濘不堪,遇到大風天塵土滿天飛揚,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將村裡的路給修好」。現在幾年過去了,在他的努力下,村裡修起了寬敞明亮的水泥路,看著村裡修好的大馬路,東範莊的村民們都十分感謝範軍華。

  憑藉著自己不斷的付出與努力,2012年範軍華被評為2012年感動尉氏十大人物,而在頒獎典禮上,組委會寫給範軍華的頒獎詞是這樣的:帶著春夏秋冬的陽光和細雨,你照耀和滋潤著尉氏這片熱土,帶領農民致富,讓更多的人收穫著幸福和喜悅,用青春換取著萬家的幸福與安康……而這樣的榮譽,對於他來說再恰當不過!

  範軍華指導工人小麥良種田間去雜工作。圖片由本人提供

  談到自己以後的想法,範軍華告訴記者,接下來他想做的是為村民找到更多的致富道路,讓村民的生活再提升一個檔次,這樣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的價值才能得以體現。這樣的願望雖然樸實,卻又十分偉大,因為我們不難看出在他的心裡村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時時想的都是如何更好地為村民服務。

  他用八年的青春紮根基層,用八年的年華為農村不斷付出。這八年中範軍華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幫助村民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怎麼樣才能讓村民過上富裕的生活,只是自己一個人富了體現不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帶領村民共走致富路,才能體現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的真正意義。(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包晗)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王屯良:帶領村民致富的領頭雁
    在內蒙古包頭市土右旗王保公村,有這樣一個人,他被村民親切的視為他們致富的領頭雁,是黨員群眾共同致富的一面旗幟。他,就是王屯良。 王屯良,勻稱的中等身材,紅撲撲的臉上有著農村人特有的憨厚和樸實,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閃著智慧和深沉的光芒。一說話先笑,給人一種親和力和信任感。
  •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全國人大  作者:  2020-10-21 他是來自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桃嶺鄉高灣村長嶺組的一位農民代表,面對偏僻貧窮的山村現狀,他不退縮、敢創新、真幹事,帶領鄉親成...
  • 核桃樹下鋪就脫貧路 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致富蠻拼的
    原標題:核桃樹下鋪就脫貧路 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致富蠻拼的昨天一大早,記者走進上街區馮溝村委會副主任張明勤家的核桃園裡,樹上掛的是綠油油的核桃,樹下雞鵝正悠閒地覓食。「去年搞林下養殖,一下子多賺了6000多元,這都得感謝王書記!」
  • 南花樓村黨員張建髮帶領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
    南花樓村黨員張建髮帶領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 室外乍暖還寒,開原市慶雲堡鎮南花樓村村民張建發家的鮮花大棚裡卻暖意融融,美麗的太陽花絢爛綻放。張建發擁有6個鮮花大棚,年收入30餘萬元。他也是一名有著7年黨齡的黨員,致富不忘鄉親,帶領20多戶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
  • 鄧金友:大瑤山裡的「養豬倌」,帶領村民共致富
    12日,小編來到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源村探訪了「江永縣清溪源村富民特種養殖合作社」的「養豬倌」鄧金友,一起聽聽他是如何帶領村民養豬致富的?鞏固脫貧成果,並帶領村民全面奔向小康生活,是擺在村幹部及駐村幹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在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指導和謀劃下,村幹部組織村民到職業技術學校參加各種種養殖技術,並充分發揮清溪源村的自然資源優勢,政府通過發放貼息貸款,鼓勵村民成立種植專業戶,養殖「農業合作社」等,通過發展種植養殖產業鞏固脫貧成果,並帶領村民奔向全面小康生活,鄧金友就是其中的代表。
  • 劉冬根:紮根扶貧村引領致富路
    三年來,他全身心地紮根於梘口村的扶貧工作中。接到駐村第一書記通知的第一天,劉冬根就帶著鍋、碗、米、油等生活用品,開啟了其第一書記幫扶工作新生活。駐村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遍訪全村,了解村情民情,特別是村幹部的思想。經過近1個月的走訪,他基本摸清了梘口村的村情民情。
  • 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圖片來源:廣西文明網 把「路」當路子,這是伍錫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走的第一步,他組織挨家挨戶發動村民籌集資金、投工投勞修建進村道路,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點燃了鄉親們的熱情。任職前,他有5輛大卡車,3臺挖掘機,兩個加工廠,為了修通修好村裡與外界聯繫的道路,他先後賣掉了自己的5輛卡車,1臺挖掘機,加工廠也丟在一旁,無暇顧及。
  • 帶領全村致富的好黨員——記陝西省黃陵縣雙龍鎮優秀村支書柯小海
    原標題:帶領全村致富的好黨員 4月中旬,當我們來到黃陵縣雙龍鎮索洛灣村的時候,柯小海正在指導村民修葺和粉刷臨街院牆。自從當上索洛灣村黨支部書記以來,無論大事小事他都要親自了解清楚想辦法解決。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李哲:盡全力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走在村裡,看到全村人的貧困狀況,他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一定要讓全村村民脫貧致富!」李哲靜下心來,很快進入工作狀態。他把語言不通、生活習慣迥異、沒有交通工具、食堂不能正常運轉等困難視作難得的學習鍛鍊機會,很快就掌握了眾多新技能。短短幾個月,他就從帥氣精幹的書生轉變為皮膚黝黑髮亮的高原漢子,順利完成了人生「華麗」蝶變。
  • 圖文:娘子軍開農莊帶領村民致富
    說起舒謝灣,有一個名字總是繞不開,那就是梁湖農莊——這個管理層7成以上是女性的農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讓曾經落後、灰頭土臉的舒謝灣,變成了乾淨整潔、四季飄香的最美村灣。         過去 道路泥濘 隨處可見牛糞         2月3日,記者驅車前往舒謝灣。
  • 黃土地上結出「致富果」!空軍機關幫扶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
    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是黨中央、習主席對老區人民作出的承諾。響應習主席號令,2016年8月,空軍黨委確定空軍機關定點幫扶黃家圪塔村。4年多時間,村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日日勞作不得閒」的生活得以改變,黃土高原上的這座小村莊走上了致富路。
  • 劉傑:帶領村民致富是沉甸甸的責任
    原標題:劉傑:帶領村民致富是沉甸甸的責任 有這樣一位村支書,他自己出錢辦項目,帶領全村百姓共同致富;極力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提升百姓致富本領,短短兩年多,硬是把一個後進村帶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 貴州:威寧一農民帶領村民致富 盆栽「栽」出了致富路
    中國園林網7月3日消息:在觀風海鎮海豐村,從事盆景種植的村民耿澤清,用20多年的時間,通過盆景種植走上致富路,並帶動周邊上百戶村民加入這一行列。言傳身教 帶領村民致富當耿澤清成功走上致富路以後,周圍還處在貧困中的村民紛紛前來學習效仿。為此,通過溝通交流,耿澤清前前後後幫助周邊近百家村民進行盆景種植,大多都小有所成,向小康生活邁進。跟著耿澤清學習的村民介紹,在耿澤清看來,「根露、幹粗、枝密、葉細」是盆景必備的四個條件。
  • 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劉金源
    「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是共青團中央、農業農村部在農業領域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授予農村青年的最高獎項
  • 東海縣新沭村:顆顆紅草莓映紅戶戶致富路
    20世紀80年代初,新沭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謝春光在全村率先進行了草莓試種,成為全村第一個萬元戶。2003年,謝春光成為新沭村黨組織的領頭雁,在他的帶動下,不少村民紛紛改種草莓,草莓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村民的收入也在短期內大幅度增加。
  • 劉寧:帶領鄉親走橘紅致富路
    這些橘紅,也因此成為新山村乃至馬坡鎮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致富果」。在綠豐橘紅產業示範區,齊人高的橘紅樹隨著小山丘連綿起伏,橘紅的核心區種植面積達200多公頃,示範帶動了周圍群眾種植。這一切,主要由一人力促而成,他,就是玉林市第五屆人大代表、陸川縣第十六屆人大代表,陸川縣君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寧。
  • 帶領群眾致富就是最好的錦旗——記平涼市靈臺縣什字鎮飲馬咀村...
    老陶說:「你們真心實意幫咱老百姓,我要給你們送錦旗……」隊員們忙說:「錦旗用不上,你是務果樹的能手,要給鄉親鄰居們多指導,帶領大家一起發展果產業。脫貧致富,才是最好的錦旗。」說說笑笑間,全是美好的樣子。幫扶隊員談存實、馬令斌、鄒平吉,都來自蘭州職業技術學院,三人與靈臺縣政府辦公室的幹部朱暉,一起組成了什字鎮飲馬咀村駐村幫扶工作隊。
  • 市人民醫院團委副書記何許偉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
    近日,共青團中央印發《關於表彰「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團支部)」的決定》(中青文〔2020〕8號)文件,麗水市人民醫院團委副書記何許偉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在急診的搶救床上,何許偉搶救過無數人。多年的搶救經驗讓他了解,很多是由於大家對於急救知識掌握的缺乏,導致許多生命的逝去。於是他組建了一支隊伍,立足於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推廣。
  • 流泗鎮紅星村駐村第一書記,村民親切地稱呼他是「致富書記」
    近年來,湖口縣社三次評為全國百強縣級社,下屬單位鄱陽湖大市場連續兩年評為全國供銷系統百強企業和全國供銷系統重點龍頭企業,連續八年評為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周劍個人多次被評為全縣優秀黨務工作者、全縣職工教育先進個人、全縣「四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優秀公務員、全系統先進工作者等等。
  • 團結帶領各族青年為西藏新發展奮鬥——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共青團...
    黨的十八大以來,共青團組織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團結帶領西藏各族青年聽黨話跟黨走,敢為先、勇擔當、善作為,在推動西藏跨越式發展的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在雪域高原繪就了一幅幅壯美的青春畫卷,奏響了一曲曲激揚的青春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