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裡練練字,是最經濟實惠的課外學習,也是大部分同學和家長都會選擇的假期「充電」方式。
但是,很多同學看了各種所謂的「標準握筆姿勢圖」,聽了各種對握筆的「標準解讀」之後,更是一臉懵,怎麼握筆都覺得彆扭。
首先,我們一起來思考一個問題:
我們連寫出來的字,都會有「風格」上的不同,那憑什麼要求我們大家寫字時候,握筆動作必須參考一個「標準姿勢」?
然後,我們再一起來懷疑一個問題:
教科書、字帖上的那個給我們演示「標準握筆姿勢」的小姑娘,她的手的大小和我們不一樣、手指長短比例不一樣、肌肉力量不一樣,以及各個關節、韌帶的靈活程度等都可能不一樣。
那她憑什麼讓我們要按照她的動作來握筆呢?
其實握筆,就手指姿勢而言,主要就兩種情況:
1、偏穩定型;2、偏靈活型。
1、這張圖是我演示的「穩定型」握筆:
它的特點是,拇指很朝前,甚至會把食指蓋住。
這也是被大部分硬筆書法老師所「唾棄」的握筆姿勢。
但如果我們去學校裡看看,那些寫字很工整的學生,他們在寫比較小的字時,基本上都會把筆握成這個樣子。
這種姿勢的形成,必然有它的道理。
這個姿勢好在哪裡呢?我們一起來體會下。
拇指蓋住食指後,不必花太大力氣,就可以讓筆被夾得很緊,這樣筆會更穩定。
穩定的握筆,適合寫小一些的字,比如在書本文字的縫隙裡做筆記等。
但穩定型握筆,最大的缺點是:拇指可能擋住視線。
參考圖片可以看到,拇指如果擋住視線,而我們又需要看見筆尖,自然就會把頭往左邊偏。最終導致頭歪、身子歪。
解決的辦法是:把本子稍微往右放一點,甚至可以讓本子稍稍傾斜一點,這樣筆尖就能自然處在視線下。
很多老師、家長強制讓學生把本子放得非常正,是不對的。
不信可以自己體會下,寫字位置如果完全處在胸口正前方,不僅視線容易被擋,而且寫「橫」等筆畫時也很難發力。
所以,寧可讓本子歪一點,也要讓脖子、身子放正。
2、這張圖是我演示的「靈活型」握筆:
它的特點是,拇指和食指分得很開,握筆握得比較高。
這也是80、90年代的早一批硬筆書法愛好者們所偏愛的握筆方法。
這樣握筆,因為筆拿得高,拇指和食指又容易發力,所以非常靈活。
它適合寫字體大一些的行、草書。
而它的缺點是:這種姿勢在針對日常應用時,特別是寫小字,又寫得很快的時候,它不夠穩定,小字難以寫穩、寫好。
這個缺點,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除非經過大量的練習去適應它,或者調整一下握筆姿勢。
結論其實是,這兩種常見握筆方式,都可以正常練字。
對於寫字姿勢,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注意點,放在頭、脖子、身子上,而不要過多糾結幾個手指的動作。
我自己的握筆姿勢,是介於「穩定」與「靈活」之間,拇指和食指分得沒有那麼開,但也沒有讓拇指伸到前面去蓋住食指。
當然也根據日常寫小字或者寫作品時的需要,會稍作調整。
比如下圖,用紅色美工筆書寫的大字,就需使用「靈活型」握筆。
古人也說過:「執筆無定法」。
但也並不是亂握筆,我的建議是:握筆以不擋住視線為原則,怎麼舒服就怎麼握。
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或者想看什麼字的寫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