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球資本市場如何看待率先步入「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如何把握與中國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遇,進而服務中國優質新經濟企業,成為全球高度關注的重要話題。
11月28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會」將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隆重召開,此次論壇的主題是「新格局、新市場、新挑戰——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資本抉擇與突圍」。
此次論壇年會專門設置了全球交易所圓桌專場,全球一流交易所、大灣區高成長企業將就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交易所互聯互通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內新經濟企業如何藉助資本市場力量發展各抒己見。
圓桌對話由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教授程永林主持。參加圓桌對話的有:紐約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楊旭 ,倫敦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愛德華,新加坡交易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謝採含,東京交易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逯家鄉,上海證券交易所南方中心總經理萬建強,深圳市高燈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民遐、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戰略資源官段宇,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秘吳華將作為廣東瞪羚企業代表與全球各大交易所代表展開對話。
此外,香港交易所環球上市服務部高級副總裁韓穎姣將就「港交所的上市改革及助力大灣區新科技、新經濟企業的發展」發表演講。
全球一流交易所首席代表雲集大灣區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成立三十周年,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年份。這一年,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正式落地,金融開放繼續深化,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機遇,這一年,中國資本市場煥發出嶄新的面貌。
11月28日,全球一流交易所代表將齊聚粵港澳大灣區,參加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會,這些重量級嘉賓將圍繞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交易所互聯互通機遇的主題各抒己見,分享各自發展經驗,為大灣區建設與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2020年,中國證監會高層曾多次表態,要堅定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並強調,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不僅沒有因疫情而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
今年5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更是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指出,取消QFII/RQFII額度限制,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我國金融市場。
在交易所互聯互通領域,自去年6月17日滬倫通正式啟動至今,已平穩運行了一年有餘,在滬倫通運行一周年之際,中國太平洋保險(以下簡稱中國太保)以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的方式登陸倫敦證券交易所,成為第二家通過滬倫通掛牌倫交所的中國企業。
今年10月,深港ETF互通開通儀式也在深港交易所同時舉行,首批4隻互通產品在深交所和港交所上市交易,深港ETF互通正式落地實施。落地當日,深交所掛牌的兩隻互掛產品的成交額將近1.5億元,港交所兩隻互掛產品的成交額也有百萬港元規模。
除了繼續加深互聯互通機制外,如何聯通全球資本,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將成為此次全球交易所代表熱議的話題。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中國聯繫世界的重要紐帶,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特別是對於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言,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地位尤為重要,它既是國內市場循環的腹地,是聯繫國際市場循環的橋梁、戰略支點,也是國內國際市場的重要轉換帶。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為11.59萬億元,佔全國GDP總量的11.61%。但與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等世界一流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粵港澳大灣區雖然在佔地面積、人口總量、港口貨櫃吞吐量、機場旅客吞吐量等方面優勢明顯,但在人均GDP、地均GDP、第三產業比重和營商環境等與發達國家灣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而要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騰飛,必然離不開全球資本的鼎力支持,在這一過程中,全球一流交易所將扮演重要作用。
助力瞪羚企業「騰飛」
要談到全球交易所將如何幫助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其中一項重要議題便是如何支持灣區內新經濟企業發展,並讓全球投資者分享到大灣區經濟發展中的「紅利」。
因此,本次圓桌論壇環節專門邀請了粵港澳大灣區中瞪羚企業代表參與對話,讓全球交易所通過交流了解灣區內新經濟企業的發展狀態。
瞪羚企業一般都是科技型企業,也被稱為高成長型企業,通常是新興產業或者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同時,瞪羚企業被社會視為最有潛力發展成為獨角獸企業。因而,近年來,瞪羚企業的發展情況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今年10月,為挖掘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新「成長」力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策劃執行的「高成長企業論——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瞪羚』樣本」系列專題報導。
截至目前,以瞪羚企業為主體的高成長性企業系列報導,已經走訪了首批10家瞪羚企業,涵蓋生物醫藥、人工智慧、金融科技、新型材料、高端製造、新能源等領域的優秀瞪羚企業代表。
這10家企業創始人中有的來自美國、中國香港以及其他地區,這些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技術創新人才到大灣區創業,是因為大灣區擁有無可比擬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以及全球化的商貿網絡。同時,大灣區具有全球領先的生產鏈供應鏈體系,能夠將研發成果高效地生產出來並實現產業化。也就是說,大灣區以其營商環境優勢、生產製造優勢與全球商貿網絡優勢,吸引了具有技術背景的創業者源源不斷地湧入,形成創新高地。
走訪的瞪羚企業包括:農業科技公司極飛科技,利用無人機為農田作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聚焦於腫瘤精準診療的海普洛斯,具有包括基因測序、液體活檢、生物信息等領域的前沿技術;聚焦交互會議平板的龍頭視臻科技MAXHUB;聚焦新材料的華科創智,目前其已經實現了柔性透明電極、大尺寸電容屏和PDLC智能液晶調光膜的產業化;從事高端海洋工程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總裝調試、銷售、技術服務以及海上工程服務的精銦海工;先後搭建Arctern算法平臺、Moss晶片平臺和Matrix大數據平臺三個AI技術平臺的AI視覺公司雲天勵飛;從事醫療器械研發、生產、銷售及網際網路+血壓管理等業務的高新技術綜合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瑞光康泰;深耕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邦普循環: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參與此次圓桌對話的三家企業正是從一眾受訪企業中篩選而來。
目前,海普洛斯獲得政府項目資助逾7000萬元,包括超微量腫瘤液體活檢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應用、ctDNA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中國人的癌症基因資料庫研發與建設等項目,此外,海普洛斯還申請了與癌症基因檢測和分析有關的50項發明專利,49項計算機軟著,以及發表相關SCI論文30餘篇。
高燈科技於2017年5月由騰訊投資成立,是國內領先的財稅科技解決方案和雲平臺公司。公司作為財稅科技領域的創新型領導者和積極推動者,充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首創以「移動+雲」的交付方式持續為產業賦能,構建具有高壁壘、強創新的多場景財稅應用服務,幫助解決政府、企業、個人金融帳戶之間的業務協作,提升業態運轉效率,促進企業發展數位化轉型。
截至目前,高燈科技業務總GMV 突破200億元,用戶數超4800萬,為萬達廣場、沃爾瑪中國等超10萬家企業提供財稅數位化服務。
為了更全面了解大灣區瞪羚企業的現狀與發展,展現大灣區創新活力,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將啟動兩個重大項目。一是製作「粵港澳大灣區瞪羚榜」,參考技術優勢、研發能力、行業屬性、商業化等因素,聯合大灣區科技主管部門、地方政府、高新區、產業園區等,對大灣區瞪羚企業綜合實力進行排行,也希望企業積極申報,共同形成大灣區具有活力的創新群體與創業氛圍,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創新資源流入。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還將同時啟動「粵港澳大灣區瞪羚資料庫」項目,在大數據時代,建立資料庫有利於持續關注創新型中小企業群體,研究和發布關於企業融資、創業政策、創新網絡、生命周期等分析報告,供政府部門借鑑,同時還將組織專家對微觀的企業內部激勵機制、組織結構、決策過程等進行分析,幫助企業改善管理。瞪羚資料庫也可以為企業與投資者提供投融資服務,為產業鏈協同與行業發展提供幫助,是一個具有很大價值的服務性項目。
相關連結:
雲會場 | 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會
(作者:楊坪 編輯: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