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可是我國古代並沒有指紋鑑定的科學技術,為何能把指紋鑑定的那麼準,甚至達到95%以上?
01神奇的指紋
指紋其實就是人類手指頭表皮上突起的紋線。
由於遺傳加上環境因素,每個人十根手指都進化出不同的指紋,指紋重複率大約是150億分之一。
也就是說150億根手指,才可能出現一個相同的指紋,指紋也被稱為「人體身份證」。
而且根據指紋的形狀不同還被分為鬥紋,簸箕紋。
因為指紋的特殊性,根據鬥紋和簸箕紋,民間甚至還有諺語:
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坐著走、九鬥十鬥享清福。
看看你有幾個鬥紋,就知道自己是該賣豆腐,還是該開當鋪了。
不過這只是民間的一句諺語,茶餘飯後的話題而已,也不必當真。
但是指紋鑑定身份絕對是真的,不僅被應用於刑事鑑定,連解鎖手機都在應用指紋。
02指紋鑑定技術
現代最早提出指紋可以鑑定身份的人,是英國醫生亨利福爾茲。
1880年他在英國《自然雜誌》中提出了,犯罪分子留下的指紋可以作為調查線索,用來鑑定身份。
但是因為當時還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持,所以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1982年,英國科學家法朗西斯蓋而頓正式發表了指紋分類編碼技術。
大家才發現,原來小小的指紋居然有這麼神奇的作用,從此指紋鑑定技術被廣泛的應用。
03最早的指紋鑑定
但是全世界最早使用指紋鑑定的是中國,我們稱為「按手印」。
據說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尤其到了唐代已經非常成熟了。
古代根本沒有現代的先進儀器和科學技術手段,古人是怎麼鑑定的呢?
其實非常簡單,官府為了能更好的鑑定指紋,各個地方都有專門的指紋分辨人員。
而且古人按的手印並不是一根手指頭,有時候還把整隻手都按上去。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膝蓋,手肘和腳的紋路。
尤其到了南宋,官府開始大規模的採錄指紋,就像現在我們登記身份證一樣。
古人鑑定指紋的方法有很多種,不過基本上都是靠肉眼識別。
第一種方法是製作薄而透明的紙張,然後讓犯罪分子在紙上按下手印,拿到各個地方匹配。
如果匹配的人物和正在調查的人物是同一人,那基本上就可以判案了。
第二種方法是指紋拼接,把原有的指紋和現有的指紋各摺疊一半,如果某人的指紋和正在被調查的人能拼接上,而且還是同一人的話,那也可以判案了。
不過上面兩種方法都會存在一些誤差,真正提高準確率的是第三種方法:心理震懾!
因為只要是被關押的犯人,官府基本上已經把罪證調查清楚了。
大部分犯人都害怕因果報應,所以做了殺人害命的事情,本來就很心虛。
各種罪證擺在眼前,在加上大刑伺候,很多都已經認罪了。
極個別比較頑劣的,只要官府提出指紋鑑定,基本上也被嚇住了。
就算這個時候官府偽造一份假指紋,只要匹配一致,犯人都會立馬認罪,就等著秋後問斬了!
雖說古人的肉眼識別,不如現在的高科技掃描。
但是古人的心理戰術,是任何高科技都不能相提並論的。
所以說古人的智慧一直都是無窮的,不服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