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超三成男性無陪產假。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5日發布的「女性職業機會」調研顯示,35%的男性沒有陪產假,缺乏家庭支持是阻礙兩性職業機會平等最大障礙。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我老公陪產假還沒休完,領導有意見了,就不得不回去上班了。」
調研發現,兩性在「缺乏家庭支持」這一障礙上呈現出了最大的差距,相差4個百分點。其次是「缺乏相關工作經驗和技能」,以及「職場偏見」。
領英數據顯示,在生育前後近1/3的女性更換了工作,或沒有回歸職場成為了自由職業者;46%的女性由於生育主動或被動地錯過了職業機會,而僅有23%的男性職業機會受到了生育過程的影響。
關於一直被熱議的男性陪產假,數據顯示35%的男性所在公司沒有提供陪產假,或是他們為了工作主動放棄了足額陪產假,相比之下九成女性休了足額的產假,其中甚至15%的人還延長了休假時間。
對此,96%的女性認為男性陪產假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分擔女性的家庭壓力,另一方面陪產假制度有利於減少兩性就業機會上的不平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中的性別和身份歧視。人社部等九個部門近期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明確要求不得詢問女性婚育情況、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
女性在職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不平等現象普遍存在,家裡的「頂梁柱」無陪產假也容易讓坐月子的新手媽媽們更慌張、孤獨無助。
但其實這其中本身也存在一些矛盾——有了寶寶的父母往往更著急去賺「奶粉錢」,有些家庭甚至不願意休陪產假,因為這可能意味著少了一份重要的收入來源。「我不需要我老公我懷孕的時候都陪著我,我需要他賺錢養家呀!只不過生了是真的需要陪。」於是——男性陪產假就這樣默默成為了「紙面上的福利」。
領英調研還指出,女性對於獲得職業機會的信心普遍弱於男性。僅有41%的中國女性受訪者對於短期內獲得自己期望的職業機會表示出信心,低於男性6個百分點。
此次調研樣本包含超過1100份生育後2年以內的職場女性數據,受訪人囊括90/95後、80後及70後的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職場女性。
目前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並沒有明確對陪產假作出規定,具體要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實際規定,基本都見於各地的計劃生育條例中,法律地位也不高。當然,還存在有的地方有陪產假,有的地方沒有陪產假的情況。
據廣東陪產假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和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實行晚婚的,其婚假為30天;實行晚育的,其產假為105天,並給男方護理假15天。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