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千呼萬喚始出來,全文分十一章近3萬字,涵蓋總體要求、空間布局、城市聯動、科創建設、金融分工、基建聯通、生態文明等眾多領域。目標是到2022年基本形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2035年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規劃綱要》提到,港澳特區和廣東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大灣區包括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及廣東的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門、佛山、肇慶、東莞及惠州九市
《規劃綱要》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遠期目標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大灣區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對周邊地區的引領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多元文化進一步交流融合;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規劃綱要》指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其中,澳門的定位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規劃綱要》在科創較重著墨,將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亦提到支持澳門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臺建設,推進港澳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建設。
交通與基建方面,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以連通內地與港澳以及珠江口東西兩岸為重點,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一小時通達。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推進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橫琴口岸(探索澳門蓮花口岸搬遷)。
《規劃綱要》要求灣區內要構建快速交通網絡
《規劃綱要》提到,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教育、文化、旅遊、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探索推進在廣東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其中會加強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銜接,探索澳門社會保險在大灣區內跨境使用。
金融方面,支持澳門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建立出口信用保險制度,建設成為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發揮中葡基金總部落戶澳門的優勢,承接中國與葡語國家金融合作服務。
研究探索建設澳門-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支持澳門發展租賃等特色金融業務,探索與鄰近地區錯位發展。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臺、中葡金融服務平臺。
同時,支持澳門以適當方式與絲路基金、中拉產能合作投資基金、中非產能合作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開展合作。
為配合本澳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規劃綱要》釋出多項珠海橫琴進一步對澳門開放的建議,當中包括建設珠海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統籌研究旅客往來橫琴和澳門的便利措施,允許澳門旅遊從業人員到橫琴提供相關服務。
規劃綱要明確橫琴要助澳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規劃綱要》提到,支持橫琴與珠海保稅區、洪灣片區聯動發展,建設粵港澳物流園。加快推進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和粵澳合作產業園等重大合作項目建設,研究建設粵澳信息港。
支持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探索加強與國家中醫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創新聯盟的合作。在符合法律法規前提下,為園區內的企業新藥研發、審批等提供指導。探索符合條件的港澳和外籍醫務人員直接在橫琴執業。
加強民生合作方面,支持珠海和澳門在橫琴合作建設集養老、居住、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民生項目,探索澳門醫療體系及社會保險直接適用並延伸覆蓋至該項目。
在符合橫琴城市規劃建設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探索實行澳門的規劃及工程監管機制,由澳門專業人士和企業參與民生項目開發和管理。研究設立為澳門居民在橫琴治病就醫提供保障的醫療基金。研究在橫琴設立澳門子弟學校。
加強對外開放合作方面,支持橫琴與澳門聯手打造中拉經貿合作平臺,搭建內地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貿易通道,推動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商業存在等服務貿易模式創新。支持橫琴為澳門發展跨境電商產業提供支撐,推動葡語國家產品經澳門更加便捷進入內地市場。研究將外國人籤證居留證件籤發權限下放至橫琴。
同時,進一步完善澳門單牌機動車便利進出橫琴的政策措施,研究擴大澳門單牌機動車在內地行駛範圍。
廣州南沙方面,探索建設粵澳合作葡語國家產業園,合作推進園區規劃、建設、開發等重大事宜。中山方面,推動與澳門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深度合作,拓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共十一章節闡述未來發展方向及目標,從廣度與深度明確表達中央的要求。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三地為邁向世界級灣區群的目標,必然會出現新的磨合與發展機遇。
《規劃綱要》指明發展意向,點明發展路徑,目標是共建世界級灣區。澳門彈丸之地,人口60多萬,資源相對局限,與灣區城市所擁有的人口規模及城市空間無法相提並論。澳門備受青睞的博彩旅遊業發達,但亦存在經濟結構單一的問題,澳門在灣區的貢獻是否會受到局限?
綱要的空間布局指出,推動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補。澳門作為四大中心城市,是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應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從而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理應促進經濟適度多元,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澳門近年大力推動「一中心、一平臺」,打造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方向早已有苗頭。如今各團體基本圍繞相關定位和目標推進,但更多是聚焦鞏固澳門的定位。
未來緊扣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澳門外引內聯的「精準聯繫人」角色,將有更大發揮。例如在雙創領域正發揮中葡合作的平臺作用,輻射面不斷擴大,既讓澳門凝聚更多雙創人士利用平臺擴大合作,也助澳門創業者拓闊眼界、發展國際網絡,讓澳門從中發掘新商機。
灣區將進一步擴大開放,走向國際,港澳兩地早已接軌國際,此優勢可以為灣區帶來更多經驗,起到聯繫國際的作用。尤其澳門的中葡平臺作用需要進一步深化,為灣區走向世界級貢獻力量。
近年澳門會議業發展已有較大突破,很多國際性會議來澳開會,澳門更應把握這個優勢,為灣區對外合作,尤其為中葡合作打造交流基地,匯聚各地人才和技術,深化澳門聯繫人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