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揭曉 區域主題蘊含機遇

2020-12-27 東方財富網

摘要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揭曉 區域主題蘊含機遇】醞釀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望於近日公布。機構認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推進,區域主題將會反覆、持續受到市場的關注。

  編者按:

  醞釀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望於近日公布。機構認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推進,區域主題將會反覆、持續受到市場的關注。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望近期公布

  新年以來,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消息越來越密集。2月12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出席行政會議前例行見記者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望在日內公布。香港特區政府計劃聯同廣東省及澳門政府,於2月21日在香港舉行有關規劃綱要的宣講會,共同探討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在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被列為今年首個重點工作。報告指出,廣州將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架構,完善穗港、穗澳對接合作機制,攜手港澳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2019年,廣州將建設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抓緊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知識城知識創造示範區、科學城制度創新先行區。在灣區城市合作方面,首先推選交通互聯互通,推進深茂鐵路、南沙港鐵路、廣中珠澳高鐵等項目,加快建設深中通道、南中特大橋等重大項目。

  報告提出,共建灣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文化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大數據中心,推進設立廣州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粵港澳大灣區商業銀行,建設國際金融島。關於如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也作了部署,在合作機制、協同創新、交通互聯、金融服務等方面制定了一攬子政策。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深度對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灣區所向,攜手建設富有活力、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此外,1月10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舉行,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李靜在會上稱,今年重點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重點推進深中通道等續建高速公路建設項目,預計虎門二橋年內建成通車,加強大灣區內高速公路與城市道路的有效銜接。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分「三步走」

  作為國家重大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2019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著墨最多的關鍵詞。

  1月29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舉行專場記者會。會上,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葛長偉透露大量乾貨:廣東編制了廣東省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近期會很快發布,主要對應國家的規劃綱要,提出今後一個時期廣東省如何實施和落實好國家的規劃綱要。葛長偉表示,今年廣東將從6方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一是搭建好粵港澳大灣區四梁八柱,主要是要在規劃綱要和實施意見基礎上,編制推出相應專項規劃,包括創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項規劃、生態環境保護體系規劃等。按照大灣區建設的時序,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到2020年,打基礎;第二階段是到2022年,基本形成三地規則對接;第三階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

  二是積極探索三地規則對接,這是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

  三是攜手港澳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目前,廣東正積極推進河套地區港深科技創新園區、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建設。同時,圍繞推進廣深港澳科技走廊建設,廣東正積極申報創建國家級重大科學裝置,以這些重大平臺為依託來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四是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是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現在,廣東正在按照國家的要求在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際軌道的規劃,今年上半年可以出臺。此外,圍繞三地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包括今年和香港的香園圍口岸可以建成,珠澳新通道也可以建成,虎門二橋也可以全線建成通車。

  五是繼續研究穩步推進提高三地居民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一些民生領域和文化領域的合作,三地居民特別是港澳青年有很強訴求,廣東將回應這些訴求,正積極推進。

  六是三地攜手打造「一帶一路」支撐平臺。今年上半年粵港澳三地政府還會組織聯手到海外推介的活動,一方面擴大粵港澳大灣區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按中央要求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支撐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主題年後普漲

  受上述消息影響,2月12日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異動,龍頭世榮兆業(002016)封板,宏川智慧(002930)、恒基達鑫(002492)、廣州港(601228)紛紛走強。

  《投資快報》記者注意到,粵港澳大灣區指數年後10個交易日共漲了3.97%,漲幅高於同期大盤。具體到個股方面,27隻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中,共有23隻實現上漲,佔比超過85%。其中,棕櫚股份、航新科技漲幅超過10%。

  東興證券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條件好,年GDP達1.5萬億美元,已經超過舊金山灣區和紐約灣區,人口6957萬人和土地5.6萬平方公裡遠超其他灣區,港口貨櫃吞吐量和機場旅客吞吐量均為四大灣區之首。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應注重四大領域,交通運輸業、金融業、高新技術業、房地產業。東興證券指出,大灣區在這四大行業發展方面具有巨大優勢,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借鑑其他世界級灣區經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應該優化地區間產業布局,激發灣區協調發展潛能。

  中信建投認為,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新經濟或將是粵港澳大灣區蘊含的產業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泛的產業結構,除了擁有大量高新技術產業之外,還存在許多不同的傳統製造業,這為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新材料、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與傳統工業結合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發達、產業體系健全,這為研發、物流、金融、信息技術、商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優質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著休閒旅遊、養老、教育、文化娛樂生活性服務業也將迎來又好又快的發展階段。科技與創新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可以關注創新經濟發展新階段下的新經濟。

  機構認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推進,區域主題將會反覆、持續受到市場的關注,重要是把握好節奏。基建+房地產方面,重點推薦標的包括深圳區域:招商蛇口(001979)、深振業A(000006);珠海區域:華發股份(600325)、格力地產(600185);廣州區域:保利地產(600048)、粵水電(002060)。交運方面,建議重點關註標的:珠海港(000507)、深赤灣A(000022)、中遠海特(600428)、粵高速A(000429)。生態環保方面,建議重點關注鐵漢生態(300197)、棕櫚股份(002431)。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

  廣州港(601228)

  隨著廣州港南沙汽車碼頭2018年商品車裝卸量突破100萬輛,廣州港的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了6億噸。這也意味著廣州港作為綜合性樞紐港的定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將有利於與粵港澳大灣區內港口群協同、錯位發展。

  廣州港務局副局長袁越此前表示,2018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預計將達到6.15億噸,貨櫃吞吐量突破2180萬TEU(標準箱)。2019年廣州港將參與海外港口投資開發建設運營,引領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航運樞紐建設。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坐擁世界級港口群,各地港口競爭激烈,尤其是在貨櫃貨源的爭搶方面。在全球貨櫃吞吐量十強港口中,粵港澳大灣區就佔了三席,且廣州、深圳和香港均超過2000萬TEU。

  據悉,下一步廣州港將深化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合作,加強與灣區內港口群之間的協調對接,與區域內港口群協同發展、錯位發展,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整體國際競爭力。

  鹽田港(000088)

  深圳,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空中,加快第三跑道等規劃建設,新增5個以上國際通航城市。海上,將加快鹽田港東作業區和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規劃建設深圳港內陸港,推進深港引航互認,推動開設深港海上旅遊航線。陸地,將開通穗莞深城際軌道交通,加快深中通道等對外通道建設,力爭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開工。深圳還將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完善海洋功能區劃,加強海洋生態保護與整治修復,打造大灣區活力海岸帶。

  2018年,鹽田港集團貨櫃吞吐量保持了增長勢頭,全年吞吐量達1438.93萬標箱,同比增長2.58%,約佔深圳港的55.91%。其中鹽田港區貨櫃吞吐量1315.97萬標箱同比增長3.59%大鏟灣港區貨櫃吞吐量122.96萬標箱同比減少7.13%。

  2019年1月份,鹽田港貨物進出口活躍度顯著提升,從深圳海關隸屬大鵬海關申報進出口的貨櫃共計28.9萬標箱,較去年同期增長10.7%,進出口貨物總值1279億美元,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貨櫃量同比增長幅度超過15%,出口貨值同比增長9%。

  深天地A(000023)

  深天地A是全國第一家以商品混凝土生產和銷售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公司在深圳土市場深耕多年,為深圳重點工程、地標建築提供了大量優質商品混凝土,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深度一體化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深天地A2月12日公告,公司當日收到《證券過戶登記確認書》,寧波華旗同德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市東部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陝西恆通果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辦理完成過戶手續,分別將其所持有的「深天地A」2100萬股、700萬股和1000萬股,合計3800萬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7.39%)過戶給廣東君浩股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公告稱,本次股份協議轉讓過戶完成後,公司總股本未發生變化,廣東君浩持有「深天地A」3800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7.39%),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廣東君浩的股東林宏潤、林凱旋夫婦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文章來源:投資快報)

(責任編輯:DF387)

相關焦點

  • 2020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師峰會隆重舉行
    本屆峰會以「為美麗灣區而設計」為主題,通過舉辦一系列高規格、高品質的主題展覽、名家論壇、頒獎典禮、學術交流及紀錄片獻禮活動,首次打破規劃、建築、景觀、室內及工程師的邊界,為設計界、產業界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並以領先的設計理念、設計智慧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布在即,區域GDP首超10萬億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呼之欲出,大灣區的經濟和人口都保持較快增長。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11城GDP之和已經達到了10.22萬億元,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GDP首次突破10萬億大關,折合美元達15145億美元,仍略低於全球第11大經濟體韓國。
  •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師峰會,首次打破規劃、建築、景觀、室內及...
    站在深圳特區40周年這個歷史關鍵節點,「2020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師峰會」暨「設計100」系列活動首首次打破規劃、建築、景觀、室內及工程師的邊界,匯集粵港澳大灣區三地乃至全國各地設計領域建築、景觀、室內等行業領軍人物、優秀設計師代表,通過舉辦一系列高規格、高品質的主題展覽、名家論壇、頒獎典禮、學術交流及紀錄片獻禮活動,加強空間設計互融互通,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設計界的交流與合作,以「大設計」助推「大產業
  • 為美麗灣區而設計|2020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師峰會隆重舉行
    本屆峰會以「為美麗灣區而設計」為主題,通過舉辦一系列高規格、高品質的主題展覽、名家論壇、頒獎典禮、學術交流及紀錄片獻禮活動,首次打破規劃、建築、景觀、室內及工程師的邊界,為設計界、產業界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並以領先的設計理念、設計智慧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政策解讀|《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正心·致雅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規劃》包含哪些內容?明確了哪些目標?一起去看看吧!
  • 學者獻言粵港澳大灣區:警惕「諸侯經濟」,尊重市場規律
    ▼「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存在『諸侯經濟』的現象,粵港澳大灣區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對於灣區城市群而言,不僅需要對外開放,還需要對內開放」,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指出。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證券時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多位專家學者,就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創新、產業布局等多方面展開討論。
  • 大灣區建設是日本企業的巨大機遇
    原標題:大灣區建設是日本企業的巨大機遇   粵港澳三地政府9日聯合在東京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此次推介會是今年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三地政府首次聯合在海外舉辦推廣活動。粵港澳三地和日本政商界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推介會。
  • 兩岸暨港澳青年企業家臺北暢談粵港澳大灣區機遇與合作
    新華社臺北6月12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粵港澳臺青年企業家高峰論壇」12日在臺北舉辦,來自兩岸暨港澳的百餘位青年企業家、專業人士等就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與合作展開深入交流。與會者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與臺灣的商機合作」這一主題,討論青年如何優勢互補共同抓住大灣區發展機遇。來自深圳的青年企業家吳文韜說,此次通過深入走訪臺灣,與當地青年企業家交流,了解到臺灣在智慧農業、軟體開發、人工智慧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發現很多合作機會。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機遇和前景廣闊。
  • 「區域協同立法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討會」在深舉行
    「區域協同立法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討會」在深舉行 2020-11-29 14: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包括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典型的氣候脆弱區,颱風、暴雨、雷電、大風、高溫等災害性天氣多發。氣象工作關係到人民福祉安康和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關係到大灣區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全局。
  • 2019全球總裁創新峰會粵港澳大灣區成功舉行
    深圳2019年4月18日 /美通社/ -- 4月15日,2019全球總裁創新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融合發展論壇圍繞「共建共享創新發展」主題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舉行,該峰會是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重要組織部分,由科學技術部(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總裁網、大灣區創投、中國企業商學院院長聯合會負責承辦,廣西東融產業園特別協辦
  • 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也宜遊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共建人文灣區,構築休閒灣區,並將「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確定為五大戰略定位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旅遊業將發揮重要作用:這份2.7萬字的文件中,旅遊被提及46次,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正一步步朝我們走來。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
  • 「粵港澳大灣區」正式起航,將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在城市化的中後期,要更加注意區域城市之間的協調發展,相互統籌協調,避免盲目發展,相互內耗,進入到了「城市群發展模式」階段。為此我國在2016年5月提出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如今我國又適時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 大灣區建設是日本企業的巨大機遇-光明日報-光明網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努力打造成一個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 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協作,專家指法律差異性也是重要資源
    引申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時候,「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法律制度」如何轉化為新的優勢?中山大學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劉恆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法律的市場化對粵港澳大灣區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可將法律看成一個產品,而忽略法律的屬地性。
  • 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成立,將提供科學前瞻和諮詢建議
    戰略研究院將聚焦區域發展規劃、新舊動能轉換、生態文明等研究方向,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發展提供科學前瞻和諮詢建議。本文圖均為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將布局國家高端科技智庫網絡化新節點,聚焦科技政策與戰略研究、創新發展研究、區域發展規劃、新舊動能轉換、生態文明研究等方向,匯聚國內外優秀人才,建設開放合作的戰略與政策國際研究網絡。
  • 新起點,新機遇——港澳臺同胞盼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深圳12月1日電(記者王豐)在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持續深化。不少港澳臺同胞表示,希望能更好融入大灣區發展,尋得人生發展新機遇。今年10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會議提出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我們看好大灣區未來的發展,也希望未來大灣區能夠作為一個整體,擁有統一的政策和聯網信息。」麥騫譽說。
  • 《粵港澳大灣區專題——2021佛山產業園投資前景研究報告》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中,粵港澳三地地理位置相近而各有優勢。其中,佛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毗鄰港澳,與廣州共同構成「廣佛都市圈」,是「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將是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園區的一個「黃金時代」。
  • 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教育合作打造人才高地
    新華社廣州1月13日電(記者丁樂)《粵港澳六校關於加強教育交流合作的備忘錄》13日在廣州籤署,來自粵港澳的六所學校將在管理人員經驗交流、教師教學理念與方法分享、學生交流與研討、家長互訪與觀摩等方面進行深度的教育交流與合作。這是當天舉行的2018粵港澳教育合作論壇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