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診所條件差,為何農民不去醫院而選擇診所?看完明白了

2020-12-18 老侃微視角

我的三叔在村裡開診所,前幾年去縣城買了3套房,給兒子還買了一輛奧迪小車。就是在村子裡開了一個小的診所,一年的收入都有四五十萬,每天幾乎都有人去看病,利潤也很高。

有一天孩子感冒,我去三叔診所拿點藥,到了診所嚇了一跳,好傢夥,一個小診所兩間房,房間裡都是看病的人,有的人在輸液,有的人在拿藥,忙都忙不過來。剛好那段時間進入冬天,應該是好多人感冒。

三叔的這個小診所生意挺好,由於平時忙不過來,讀大學的堂妹,也就是三叔的女兒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專門回到老家來給三叔幫忙。

其實,我們鎮上也有正規的醫院,比起村裡的診所,醫療設施和環境要比診所好很多,而且有一些病人在醫院看病,還可以享受新農合的報銷。

按道理來說,鎮上的醫院各方面的條件要好,更加有優勢,可有的農村人生病以後,不去大醫院,偏偏要去農村私人診所,鎮上的醫院顯得比較冷清,而農村小診所卻人滿為患,這應該是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一個怪象。

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像一些老年人,到了冬天的時候,天氣變得寒冷,身體抵抗力差一些,發生咳嗽感冒很正常。我們村裡有一個老人,有60多歲,去年冬天的時候,由於喉嚨疼,再加上有點咳嗽,由於很多天沒有好,自己也比較謹慎,就選擇去鎮上的醫院看病。

到了醫院之後,經過排隊、掛號一系列的操作,才等到醫生看病,醫生問了一下老人基本的狀況,就開了很多的檢查。當時老人覺得自己不就是一個簡單的感冒咳嗽,為何開這麼多的檢查,當場就和醫生吵了起來,反正意思就是嫌醫生不會看病,需要做各種檢查來輔助。

去醫院看病,和醫生吵沒有多大的意義,最後老人還是在醫院做了檢查。檢查做完之後,醫生說老人的肺上面有點問題,需要轉院到市醫院做進一步的住院治療。這下可把老人嚇壞了,以為自己得了重病,就馬上電話通知了在外地做生意的兒子。

兒子接到電話以後,第二天坐飛機趕了回來,把老人送到了市裡的醫院,到了醫院之後又是一番檢查,可把老人折騰得夠嗆。之後經過醫生的診斷,老人沒有多大的問題,只是扁桃體發炎並化膿引起的發燒和咳嗽,在醫院打幾天點滴吃點藥就可以了。

老人聽了以後,氣不打一處來,一個小小的病,做各種檢查,來回折騰好幾次,把人累得不行,也嚇得夠嗆,後來也沒有在醫院住院,而是回到了村裡的診所來輸液。

通過這個案例,相信很多人也經歷過,這也說明了農村人看病會更加傾向於去小診所只要不是什麼大病,就不會去醫院。為什麼會這樣呢?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下面就來探討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第一,農村小診所看病比較方便

在大多數地區,鎮上都有衛生院,但是一些農村人,平時有個頭疼感冒,就會直接去村裡的小診所拿點藥或輸液,不會去鎮上的衛生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去農村診所看病比較方便,去了以後醫生就可以診斷用藥治療,節省了很多的時間。

去鎮上的衛生院,還要經過排隊、掛號,看了醫生之後,還需要做各種檢查,有時候當天去看病,檢查都做不完,第二天還要去,各方面都比較繁瑣,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有的地方,村子離鎮上比較遠,去鎮上的衛生院看病,一天的功夫就耽誤了。農民在家種地,時間也安排得比較緊,沒有多少人願意浪費時間去鎮上看病,也就會選擇去村裡的診所。

去診所看病,各個方面比較簡單,操作得也快,治療完了還可以回家吃飯,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所以,農村小診所看病,比鎮上的大醫院更加方便快捷,這也就導致農民有一些小病會就近去診所看病,不會去大醫院。

第二,去鄉村診所看病花錢少

記得小的時候,去村子裡的診所看病,有感冒發燒,幾塊錢就能解決問題。雖說現在醫院的醫療水平先進了,但是各項費用卻漲得厲害。醫院裡有那麼多的設備,還有醫生和護士,各項成本也在上漲,有病人去看病,醫療的費用也就會上漲。

比如說普通的一個感冒,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即使不太嚴重,這些檢查做下來最少也要幾百元,如果病情嚴重一點,需要住院液,動輒就是幾千元。醫院一般是靠醫療器材幫助醫生診斷病情,使用這些儀器也會產生費用。

而診所就不一樣,沒有醫療儀器診斷,就恁鄉村醫生的經驗來診斷病情。去了診所,說一下自己的病情,診所的醫生就可以開藥治療,省去了檢查的環節,醫藥費就要比醫院便宜得多。

農民的收入普遍不是很高,有一些感冒咳嗽的小病時,為了節約一些開支,就不會去鎮上的醫院看病,要麼在家硬扛,扛不住才去診所看一下。

第三,鄉村診所看的都是熟人,服務態度好

鄉村診所服務的都是周邊村民,長期在這裡看病就成了熟人,有了病人過來看病,診所的醫生也比較客氣,會給他們倒一杯開水,服務態度也比較好。在診病的過程中,也很有耐心聽病人講自己的病情。

而在大一點的醫院,醫生每天看的病人比較多,根本就沒有多少時間聽病人敘述病情,顯得很沒有耐心,病人就會發牢騷說醫院的服務態度不好。

鄉村診所的醫生就住在村子裡,平時和村民接觸得比較多,有時候病人不方便去診所,醫生還會免費提供上門服務,這也是大醫院不能比的好處。

綜上所述:小診所雖然各方面的條件比不上大醫院,但是也有它的優勢。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是很高,有一些老年人去大醫院也搞不清東南西北,比較麻煩。在農村地區診所的醫藥費比大醫院要便宜,但是很賺錢,說明生意好,很多的人願意去小診所看病。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大醫院的設備先進,醫療水平也要高,病情比較嚴重的話,最好還是去醫院看,以免耽誤了病情。

相關焦點

  • 農民寧願到小診所看病,也不願意去新農合定點醫院?你也有同感嗎
    如今農民多數人都會交納新農合費用,因為即使是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民,他們也明白新農合對於農民生活的意義。可是在農村卻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在農民真生病的時候,多數人的第一選擇是小診所,甚至是沒有資質的私人診所,也不願意到新農合的定點醫院看病?
  • 貧困人群為何選擇黑診所引產分娩 受害家屬:大醫院的門難進(圖)
    省衛生廳衛生監督執法大隊的負責人前天告訴記者,去黑診所就醫的大多是農民、外來務工人員等低收入人群,價錢及計生等因素是這類人選擇去黑診所做手術的重要原因。  記者走訪了深受黑診所之累的受害婦女的丈夫,向他們了解不去正規醫院,而選擇在條件極差的黑診所做手術的原因。
  • 農村人感冒頭疼為啥不去當地正規醫院和門診,而去個人開的診所?
    網友提問:農村人感冒頭疼為啥不去當地正規醫院和門診,而去個人開的診所?每個地區都不一樣吧,有資質的診所還是比較少的,村鎮上的私人診所很難看到,因為根本就沒什麼生意,反而到了縣城裡,到處都能看到診所。之所以會這樣,還因為村衛生室足以滿足大家的看病需求,這裡也都是看一些小病,看病的花費不是太高,如果是掛水的話,費用比診所要便宜不少。一般掛一次水15-20元之間,畢竟是有新農合報銷的,而在診所裡要貴上一些,一般在30元左右。且村鎮醫院也有不少人看病,上周有事去集市上的醫院,沒想到裡面這麼多人。
  • 為何農村去鄉鎮醫院看病的人很少,去私人診所看病的人卻很多?
    現在農村的就醫情況,一般來說,小病是去私人診所看,嚴重一些起步就是去縣醫院,或者再往上去市醫院,再是省城,最後去一線城市的大醫院。 而鄉鎮醫院的確很尷尬,大家都有默契的不去鄉鎮醫院看病,最多去輸輸液什麼的,因為鄉鎮醫院沒什麼好大夫,即使醫療設備上比私人診所齊全,但是看病技術真不如那些私人診所的醫生,於是乎就形成惡性循環,好的大夫都想辦法去了縣醫院,而鄉鎮醫院沒有好的大夫,大家越發不會去看病。
  • 新農合交費後,生病住院可以報銷,為啥有的農民寧願去小診所看病
    這個問題可以說也是農村的一個現象,有的農民朋友每年都繳納新農合,可有個傷風感冒的,就到附近的藥店買點兒藥吃。如果需要輸液的話,每天寧願到小診所去輸液,也不去大醫院治病。誰都知道大醫院的醫療水平和醫療條件要比小診所裡好很多倍,可為什麼有的農民生病以後寧願到小診所裡去看病,也不願到大醫院去就診呢?雖然繳納了新農合費,到大醫院看病可以報銷,可是我們農民都知道,去大醫院看病,先不說治療費多少,單檢查費就夠在小診所治療的全部費用了。現在只要進了醫院的門,甭管頭疼腳疼還是其他任何地方疼,醫生首先讓病號做ct。
  • 鄉村醫生開設診所,有新標準了!開辦鄉村診所都需要哪些條件
    想辦個體診所、中醫診所、全科診所的鄉村醫生注意了,2020年診所設置標準來了!去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文件《關於印發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意見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為促進診所健康發展,調整診所基本標準。
  • 既然醫院有口腔科,為什麼私人牙科診所還到處都是?為什麼大家不去...
    醫院確實有口腔科,私人的牙科診所也遍地都是。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存在口腔問題的患者特別多,就跟理髮的似的,如果沒有生意,自然就關門大吉了。大街上這麼多的口腔診所,也都經營的不錯,足以說明口腔問題普遍存在。
  • 天津看牙齒去醫院還是牙科診所
    核心提示:牙齒是我們身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但是有時候疼痛起來真是難以忍受,有句話不是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說的一點錯都沒有,可是到了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就要趕快進行治療了,可是去口腔醫院看的好呢?還是去牙科診所看的好呢?就讓我們來下面了解一下吧。
  • 農村怪象,醫院看病的人少,私人診所人卻很多,咋回事?這5點很現實
    網上有個段子,一個農民去醫院看病,醫生說了實話,農民轉身就走,醫生急忙叫住農民,「不治了嗎」,農民回頭說,「不治我一個人完了,治療我全家都要完」。看似簡單一句話,實則反映了廣大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心聲。
  • 農村看病的問題,是到診所還是醫院?
    現在很多留守在鄉村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或者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那麼包括一些小朋友也會留守在鄉村,那麼當他們生病的時候,你要是希望他們開著汽車或者坐這個大巴車或者打的到鎮上,到市裡,到區裡去找大醫院看病,這怎麼可能呢?對不對?
  • 小診所不敢去 大醫院有點遠
    反映: 社區服務站少,小診所不敢去  袁女士是市中心醫院的一名退休醫生,今年已經70多歲了,家住張店華僑城,對於小區周圍沒有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問題覺得很困擾。「我作為一名醫生,知道社區衛生服務站對於居民的生活之重要,居民如果有個頭疼腦熱,不需要費勁到大醫院排隊等號,在社區服務站就能解決,可是小區附近都沒有這種衛生服務站。」
  • [資訊]醫院私人診所養生會館 該到哪裡看中醫?
    各大中醫醫院、私人中醫診所、新興養生會館,甚至很多藥店裡面都有中醫常年坐診……人們會選擇到哪裡看中醫,不同場所診病有何優劣?日前,健康時報與平安醫網聯合做了相關調查,有10146人參與。  公立醫院人滿為患  記者在早晨6點半趕到北京中醫醫院時,掛號窗口前已經人滿為患,甚至隊尾已經排出了門診大廳。
  • 鄉村醫生開診所要怎麼做?
    相信通過鄉村全科執業助理的醫師們,大多都會有開個診所的想法,那麼鄉村醫生們需要怎麼做才能開辦一個診所呢? 1. 舉辦中醫診所需要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的中醫藥主管部門提交書面備案材料,取得《中醫診所執業備案證》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
  • 城區200多家小診所今起分級掛牌 多數市民不看好
    意識到自己上了當的劉女士隨後在記者陪同下,來到市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稽查科舉報,經工作人員突擊檢查,確認該診所存在診療不規範行為,退還劉女士565元藥錢(本報5月28日12版曾報導)。無獨有偶,還是這家診所,今年6月2日,因患子宮肌瘤,家住神農架、42歲的李女士來到市中心醫院就醫。當她看完病從醫院出來時,一40多歲的男子上前搭訕。
  • 孩子生病發燒你是會選擇去醫院還是小診所看病?
    前兩天看到一個很揪心的事情,11個月的小寶寶生病了,去診所看病,從此就沒有回來。做為一個全職媽媽,特別生氣,也特別揪心,更是特別害怕這樣的事情。當時快39度時老公直接抱著就上婦幼醫院,後來去打了小珍,過了幾天好了。有時候發燒生病,老人也會早上6點起來,(老人愛孩子的心也是真的)去一個看的很好的診所排隊,他們藥是打碎的。說吃了好,後來去了,也是沒看好。最後還是去的醫院。當然也有很多看好的,可能體質不一樣吧。我現在就覺得,孩子生病一但發燒38度,就要去醫院查原因。而且打碎的藥不知道藥量多少,我總覺得不好。
  • 北京無照診所奪去產婦性命 醫生檢查完就去睡覺
    北京無照診所奪去產婦性命 醫生檢查完就去睡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4日 09:47 來源:     孕婦出血不止,小餘害怕了,提議撥打120,送大醫院搶救。「醫生說沒關係,過一會兒就好了,要相信她們就別送大醫院。」小餘說,直到用完了8卷衛生紙,姐姐臉色蒼白,直喊渾身疼,她才給遠方親戚打電話,自己開車把姐姐送到垂楊柳醫院搶救,等到了醫院已經5時40分。     在垂楊柳醫院,醫生告訴小餘,產婦嚴重大出血,血管封閉了,連點滴都打不進去。
  • 如何選擇補牙材料?診所套路多?不看懂這篇文章不要去補牙!
    有去診所了解過的小夥伴都知道補牙有好幾種價格,一般都是幾十到幾百一顆。這個價格差異的原因是補牙材料和診所規模的不同了,那麼到底如何來選擇補牙的材料呢?最便宜的就一定一無是處嗎?最貴的就一定適合自己嗎?客官,請看下文分解。絕大部分診所用的補牙材料都是玻璃離子和樹脂,其中樹脂也有很多品牌和分支(大型診所一般只用樹脂哦),接下來就給小夥伴們分析一下其中的道道吧。
  • 一個女醫生的連鎖診所樣本:8家診所都賺錢 人才培養周期長
    呂奉平還有一個夢想:讓李開復做呂醫生社區連鎖診所的形象代言人。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的呂奉平已行醫20多年,曾在成都經營一家二級醫院。一年多前,她賣掉醫院70%股權,專注於連鎖診所經營,雄心勃勃欲打造診所界的「紅旗連鎖」。目前,呂奉平已有8家正在營業的診所。
  • 女子到診所治拉肚子,被醫院下達病危通知,家屬:大夫不讓打120
    女子到診所治拉肚子,被醫院下達病危通知,家屬:大夫不讓打120出現感冒拉肚子等身體不適症狀時,大多數病人更傾向於採取保守治療。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不過,選擇何種治療方式,還是得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判斷。情況嚴重則需要輸液。
  • 農村醫院的人很少,但是私人診所醫院的人很多,為什麼?
    農村是大舞臺,鎮醫院是一個尷尬的角色,對於縣級以上醫院來說,這是一個備用輪胎,相對於私人診所,現在還很嚴重,但是農民不認真。因此鎮上的私人診所非常火爆,而羅雀則在所謂的人民醫院門前。為什麼會這樣?鎮上有一家診所,所有的手術都可以接受,如果有大手術,請叫他去,如果你有手術,你可以得到幾百元,然後轉乘另一輛公共汽車。農民們每天都去這些私人診所做手術,掛吊針的人都很擁擠,在診所內外,他們拿著瓶子挑水,真是太壯觀了!